砂筛分试验操作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砂筛分析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二、实验仪器
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三、实验过程
•1、按要求称取干燥试样500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5 min;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
四、数据处理
•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
和,精确到1%。
(3)细度模数:Mx=
(4)级配的鉴定:绘制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曲线,或对照规定的级配区范围,判定级配是否良好。
砂的检验方法砂的筛分析实验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 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 摇筛机;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 浅盘、硬、软毛刷等。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按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晒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全部晒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1 计算分计筛余量(各筛上的晒于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 计算累计筛余量(该筛的分计筛余量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精确至0.1%;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u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式中:uf——砂的细度模数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量;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0.1。
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 李氏瓶——容量250ml;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砂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计录水的体积(V1);2 称取烘干试样300g(Mo)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3 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铸造砂粒度筛分操作规程砂粒度筛分是铸造行业中常见的一项重要操作,通过筛分砂料的粒度,可以保证铸件的质量和形状。
下面是一份关于砂粒度筛分操作规程的详细说明。
一、目的和范围1.1 目的:规范砂粒度筛分操作,确保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砂料。
1.2 范围:适用于铸造砂的粒度筛分操作。
二、设备和工具2.1 主要设备:砂轮筛子、筛分台、筛床、样品分割器。
2.2 辅助设备:电子天平、定时器。
三、操作规程3.1 检查设备:使用前检查砂轮筛子、筛分台、筛床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坏和堵塞现象。
3.2 校验设备:使用电子天平校验砂轮筛子、筛床等设备的准确性。
四、准备工作4.1 样品的准备:从铸件的任意位置取出砂料样品。
样品应当均匀代表整体,并确保样品足够量以保证测试的可靠性。
4.2 样品的处理:将样品放置于样品分割器中,确保样品分割的准确性。
4.3 样品标识:对每个样品进行标识,标明样品编号和取样位置。
五、筛选操作5.1 设定筛分时间:通过定时器设定筛分时间,根据要求设定筛分时间的间隔,一般为3分钟。
5.2 开始筛选:将样品倒入筛床中,启动筛分台开始筛选操作。
5.3 筛选时间:筛选时间结束后,关闭筛分台,记录筛床上不同粒度的砂料质量。
5.4 粒度计算:根据筛床上不同粒度的砂料质量比例,计算出每个粒度的百分比,并绘制粒度分布曲线。
六、结果分析与记录6.1 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出的粒度百分比和粒度分布曲线,确定砂料是否符合要求。
6.2 结果判定:根据规定的砂料粒度要求,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6.3 结果记录:将筛选结果和判定结果记录在操作记录表中,并进行编号和签字确认。
七、清理与保养7.1 清理设备:工作结束后,清理砂轮筛子、筛分台、筛床等设备,保持设备的干燥和整洁。
7.2 保养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八、安全注意事项8.1 操作员应经过相关的培训,并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8.2 使用时,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以防止砂料碎片和粉尘对身体的伤害。
砂浆筛分实验报告.试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并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1)标准套筛;孔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3)摇筛机;(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5)其他:盘子、毛刷3.试验操作和步骤(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
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
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
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
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4.试验结果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ai(%)=mi/M×100累计筛余百分率A(%)=a1+a2+a3+·····+ai通过百分率Ri(%)=100-A细度模数μf=[(A2.36+A1.18+A0.60+A0.30+A0.15)-5A4.75]/(100-A4.75)实验三细集料的筛分试验【试验目的】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筛分析试验是砂土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检测方法。
它可以分析出砂土中的砂砾结构、各分级砂砾组成及其粒径特性,为取得高质量的砂土供应提供依据。
该方法可以应用在水利建筑、道路工程、河道筑堤、护岸等工程。
砂筛分析试验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国家规定的筛网网眼尺寸对砂土样品进行筛分,按照规定的尺寸能够通过网眼的砂砾经分级筛分。
一般采用网眼尺寸为0.063mm、2.8mm、11.2mm、45mm、90mm五分筛,筛分结束后计算各筛的组成及百分比,从而判断砂土的筛分结构特征。
砂筛分析试验的工作流程包括样品采样、砂筛清理、筛分、重量测定、结果处理等步骤。
砂筛的处理首先根据加载砂的颗粒范围,选用合适的筛分尺寸,它可能是一个国家标准的网孔尺寸,也可以是检测要求的特殊尺寸。
选择好筛分尺寸以后,根据试验要求取20g左右的砂土样品放入清理干净的砂筛中,用抖力器抖动使砂土充分散开,然后用调整螺钉把抖动的砂土定位于网孔口,再用细支架上的小滤斗一点带框将抖动的砂固定好,即可完成砂筛清理。
砂筛分析试验完成后,重量法测量砂筛网眼分级范围内每一级各筛质量,扣除胶体质量和废渣,结合筛分结果,计算砂土各分级砂砾形成颗粒组成比,分析砂筛分结果,以及其特性,以便进一步判断砂土的性质和整体水泥性能。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试验一;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干筛法实验步骤1.试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并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1)标准套筛;孔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 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3)摇筛机;(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5)其他:盘子、毛刷3.试验操作和步骤(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
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
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
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
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4.试验结果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ai(%)=mi/M×100累计筛余百分率A(%)=a1+a2+a3+·····+ai通过百分率Ri(%)=100-A细度模数μf=[(A2.36+A1.18+A0.60+A0.30+A0.15)-5A4.75]/(100-A4.75)实验三细集料的筛分试验【试验目的】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砂的检验方法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砂的检验方法砂的筛分析实验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630um、315um、160u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 摇筛机;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 浅盘、硬、软毛刷等。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按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晒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全部晒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1 计算分计筛余量(各筛上的晒于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2 计算累计筛余量(该筛的分计筛余量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精确至%;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u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式中: uf——砂的细度模数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630um、315um、160u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量;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
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 李氏瓶——容量250ml;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砂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计录水的体积(V1);2 称取烘干试样300g(Mo)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3 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砂的细度模数试验方法
砂的细度模数试验是通过测量砂的颗粒尺寸分布来判断其粒径分布情况的试验。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砂的细度模数试验方法:
实验设备与试剂:
1. 试验设备:筛分器、天平、分析天平、加热器等。
2. 试剂:需测量的砂、食盐溶液和水。
实验步骤:
1. 将砂样取样3kg,浸泡在水中24小时,随后用加热器加热至100干燥后,冷却至室温。
2. 取砂样1kg,在筛分器上装设5层筛,从上到下筛孔直径为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按照顺序从上到下放置,用手轻轻晃动筛分器,使砂样均匀分布,放置10分钟。
3. 用分析天平称取每个筛的质量,记录结果。
4. 将每个筛中的砂分别取出后,分别浸泡于食盐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天平称重,记录质量。
5. 计算每个筛中的颗粒直径的百分含量及细度模数。
6. 对于颗粒直径在0.075mm以下的砂颗粒,需要采用沉降分析法进行测量,方法可参考GB/T 14684。
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过程要细心、耐心、准确,避免任何误差的产生。
2. 泡法操作时,要确保砂样浸泡均匀且时间一致,以免影响后续的测量。
3. 筛分时应轻描淡写,避免对筛网造成损害。
4. 在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重时,应注意天平的精度和准确性。
5. 在计算细度模数时,需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计算。
砂子筛分析实验报告砂子筛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砂子中不同粒径的含量,并以此来评估砂子的颗粒组成。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分析,了解砂子中各粒径组分的含量,并进一步探讨砂子的颗粒组成特征。
实验原理:砂子筛分分析依靠筛网的筛孔尺寸,将砂子分为不同的粒径组分。
较大的砂粒无法通过筛网孔径,而较小的细颗粒能够通过筛孔排出。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采用标准筛网进行筛分,筛网由一系列筛孔尺寸逐渐减小的筛网组成。
实验装置和试剂:1. 标准筛网组:包括多个筛孔尺寸的筛网,如20mm、10mm、5mm、2mm、1mm等。
2. 筛分器:一般为振动筛分器,用于将砂子在筛网上进行筛分。
3. 砂子样品:需要进行筛分的砂子样品。
4. 称量仪器:用于称量砂子样品的质量。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尺寸的筛网组。
2. 将待测砂子样品称取一定质量,并记录质量数值。
3. 将砂子样品装入筛分器的顶盖上方,并安装好。
将筛分器放置在振动筛分器上,开始振动筛分。
4. 振动过程持续一定时间,使得砂子样品在筛网上逐渐分离,较大颗粒留在筛网上,较小颗粒通过筛孔排出。
5. 停止振动后,取出每个筛网上的颗粒,并分别称量得到质量数值。
6. 根据质量数值计算每个粒径组分的含量,并绘制粒径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得到每个筛网上的样品质量数值,进而根据质量数值计算了每个粒径组分的含量。
通过绘制粒径分布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砂子样品中各粒径组分的相对含量。
根据曲线的形状和斜率等特征,我们可以判断砂子的颗粒组成特征。
实验总结:通过砂子筛分分析实验,我们学习到了一种常用的砂子颗粒组成评估方法。
砂子筛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砂子中不同粒径组分的含量,进而评估砂子的颗粒组成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筛网尺寸,严格控制样品质量的准确称量。
实验结果的分析需要根据样品的粒径分布曲线进行综合判断,不仅要考虑主导粒径组分的含量,还要注意其他颗粒组分的存在情况。
砂筛分析法的操作流程1.首先将待测砂样品放入砂筛分析仪的筛网上。
First, place the sand sample into the sieve analysis equipment.2.打开砂筛分析仪,设置合适的振动时间和振动强度。
Turn on the sieve analysis equipment and set the appropriate vibration time and intensity.3.开始振动砂筛分析仪,让砂样品通过筛网进行分离。
Start the vibration of the sieve analysis equipment to allow the sand sample to pass through the sieve for separation.4.待振动完成后,关闭砂筛分析仪,取出各个筛网上的砂样品。
After the vibration is completed, turn off the sieve analysis equipment and remove the sand samples from each sieve.5.使用天平称量各个筛网上的砂样品的质量。
Use a balance to weigh the mass of the sand samples on each sieve.6.记录每个筛网上砂样品的质量,并计算分选出的砂粒的重量百分比。
Record the mass of the sand samples on each sieve and calculate the weight percentage of the separated sand grains.7.按照砂粒的粒径大小,绘制砂粒分级曲线。
Plot the sand grading curve according to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sand grains.8.分析分级曲线,评估砂样品的颗粒分布特征。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分析其粗细程度,评估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
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其颗粒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混凝土配制、路面铺设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砂石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试样进行筛选,从而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质量分数。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绘制出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并计算出相关参数,如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烘箱- 摇筛机- 托盘天平- 标准筛(孔径分别为2mm、4mm、6mm、10mm、20mm、40mm、60mm、80mm、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 筛分底盘- 筛分试样2. 材料:- 砂石试样- 烘干剂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按照规定取样,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规定的数量。
- 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冷却至室温后,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规定的数量。
2. 筛分试验:- 将烘干后的试样置于标准筛的最上层筛子上。
-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中,摇筛约10分钟。
- 取下套筛,按照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
- 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3. 结果计算与评定:- 计算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0.1g。
- 根据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
- 绘制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
- 计算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筛分曲线:- 通过绘制筛分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情况。
2. 颗粒级配分析:- 根据筛分曲线,可以判断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
3. 参数计算:- 有效粒径:D10 = 2.5mm- 不均匀系数:Cu = 2.3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分析了其颗粒级配情况,得出了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实训二石子的筛分析试验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目的: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的颗粒组成。
2、适用范围:1)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用干筛法筛分。
2)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3)本方法与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矿质混合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混合料以抽提后的矿料等筛分试验。
二、主要仪器设备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 方孔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并附有筛底和筛盖〕;3. 天平和台秤(称量10kg,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4. 摇筛机、搪瓷盘、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按规定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试2.1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筛分用的试样数量表 2.1四、试验步骤(一)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干筛法试验步骤1.称取按表2 .1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1%,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附底筛的套筛上进行筛分。
2.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筛分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尺寸大小顺序逐个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0.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 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总质量的0.1%,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和筛底上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后的试样总量(m0)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0.5%。
注:由于0.075mm筛干筛几乎不能反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mm, 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mm通过率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mm筛的筛下部分作为0.075mm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二)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骨料水洗法试验步骤:1 . 称取一份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1%,2 .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1、试验目的:
测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
2、主要仪器与设备
(1)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mm,2.5mm,1.25mm,0.63mm,
0.315mm,0.16m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2)托盘天平、毛刷等;
3、试验步骤:
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mm。
试验前应先将砂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
(1)按照筛子孔径为10.0mm,5.0mm,2.5mm,1.25mm,0.63mm,0.315mm,
0.16mm的顺序将筛子摆放就位。
(另一套孔径为4.75mm、2.36mm、
1.18mm、0.60mm、0.30mm、0.15mm的标准筛)
(2)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mm的方孔筛)上,加盖,轻轻
摇动套筛进行筛分。
注意:勿上下筛,应左右轻轻摇动筛分
(3)称取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
1%。
4、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
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
(精确至0.1%)
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计算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式中A1-A6依次为筛孔直径为5.0-0.16mm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砂试验方法及操作步骤1.1、筛分析试验1)将砂样品缩分至约1100g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将试样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进行筛分。
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5)结果计算与评定a)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b)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c)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A2 +A3 +A4 +A5 +A6 )-5A1M x =100-A1式中: M x ----细度模数;A1、A2、A3、A4、A5、A6--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300 、150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d)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样结果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度模数取两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结果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做试验。
1.2含泥量试验1)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为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筛上面),滤去小于75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3) 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4)用水淋洗衣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0.1g。
砂的筛分析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1)标准筛(2)天平(3)鼓风烘箱(4)摇筛机。
(5)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分取不少于4400g试样,并将试样缩分至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1)准确称取试样500g,精确到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5mm 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约10min。
(3)将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的筛余量。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筛分后,若各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式中——细度模数;、… ——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简述:在土木工程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为粗骨料,又称为“石子”;粒径小于5mm 的骨料为细骨料,又称为“砂”。
砂筛分试验
砂的筛分试验
试验目的与原理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及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砂筛分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1.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
2.50mm、1.25mm、630
μm、315μm、160μ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
直径为300mm;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摇筛机;
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浅盘、硬、软毛刷等。
取样与工作准备
取样:从料场砂堆上取回试样1500g,用10.0mm筛过筛,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
将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验两份,分别装入浅盘中。
工作准备:将两份样品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注:恒重是指在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小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不小于该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
将标准套筛从大孔径至小孔径顺序依次排列形成一组套筛。
筛分析试验步骤:
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精确至1g),置于套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子全部筛完为止。
注:1 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2 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2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试验结果:
注:计算分计筛余应精确至0.1%;
计算累计筛余应精确至0.1%;
根据两次试验累计筛余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