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共54页
7.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六、生态影响评价标准来源
2. 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区划功能 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及其详细规划的目标、指标和保护要求; 敏感保护目标的规划、区划及确定的生态功能与保护界域、要
求,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饮用水源保护区所提出的保护要求; 城市规划区的环境功能区划及其保护目标与保护要求,如城市 绿化率等; 水土保护区划与规划目标、指标与保护要求; 其他地方规划及其相应的生态规划与保护要求。
第7页/共54页
7.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
对科学预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可采用下述指标和基准: 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 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 以环境保护法规和资源保护法规作为评估基准; 以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作为评估指标和基准; 社会文化评估基准;
原始森林、生态脆弱带 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维护生态安全:西部干旱地区
沙漠化,华北缺水,广西、贵州的石漠化问题等
第5页/共54页
7.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 述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影响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来作用时所发生的响应与 变化。科学的分析和预估这种响应和变化的趋势,称之为影响预 测。对这种预测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 过程,称作影响评价。
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 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 能区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 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的资料;
第8页/共54页
7.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六、生态影响评价标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