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绪论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5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物理课程学生教学课时:16课时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绪论1. 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阐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3. 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运动学1. 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3. 引导学生掌握运动学公式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动力学1. 介绍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3.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能量守恒定律1.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2.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热力学1. 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等;2.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波动光学1. 介绍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如光的干涉、衍射等;2. 讲解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波动光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电磁学1.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如电荷、电场、磁场等;2. 讲解电磁场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电磁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课时:量子力学1. 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2. 讲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量子力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课时:相对论1. 介绍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2. 讲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课时:现代物理1. 介绍现代物理的基本概念,如量子场论、宇宙学等;2. 讲解现代物理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物理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课时:物理实验1. 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实验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2. 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3. 实验技巧与注意事项5. 安全常识及实验仪器使用规范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阐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实验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总结:强调实验安全常识及仪器使用规范,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实践操作:课后安排实验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2. 课件:实验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的PPT3. 实验设备:常见的物理实验仪器4. 网络资源:相关实验视频、论文等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看实验视频,熟悉实验操作过程。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定期检查实验报告,及时反馈学生实验成果。
十、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为后续实验课程做好准备。
六、实验技能训练1. 目的: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如测量、数据分析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3.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3. 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介绍3. 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理学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回答并总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和国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物理课程概述1. 介绍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理论性强、实践性强、抽象性高。
2. 强调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性: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运动、能量、场等。
2. 介绍物理学的四大基本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3. 介绍物理学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四、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培养1. 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介绍实验技能的基本要求:观察、记录、分析、推理、验证。
3. 举例说明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五、教学案例1. 介绍一个经典的物理学实验:光电效应实验。
2. 分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思考题1. 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物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提问、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实验课程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实验课程打好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定位与意义2. 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4. 实验安全与实验伦理5. 物理实验常用仪器与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定位、意义、基本要求等内容。
3. 互动: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实验安全与实验伦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课程的定位、意义、基本要求等内容。
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动手,提高实验技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实验技能训练1. 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等。
2. 内容:a.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b.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c. 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减小方法d. 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3. 教学过程:a.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并示范相关实验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b.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技能。
七、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1. 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内容:a. 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b. 实验步骤的制定与执行c.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d. 实验结果的讨论与总结3. 教学过程:a. 课题发布:教师发布实验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方案。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授课对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为后续物理实验和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3. 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 物理学的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引言1. 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
2. 强调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能量、力、运动、空间、时间等基本概念。
2. 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三、物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数据分析。
2. 理论方法:数学建模、物理定律、理论推导。
四、物理学与科学技术1. 物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2.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防建设等方面的联系。
第二课时一、物理学的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1. 举例说明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2. 分析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
二、物理学的思维方式1. 介绍物理学中的思维方式,如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1. 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拓宽知识面。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案例。
2. 板书:讲解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等。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大学物理绪论课教学设计第一讲:大学物理绪论课章节选自所有章节:大学物理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物理学整个的框架2.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主要教学内容1.为什么学大学物理?2.学什么?(重点,力、热、电、光、近代物理)3.怎么学?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在绪论课中抓住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了解了学什么才会想为什么学和怎么学,而且学的知识跟平时生活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教学方法1.演示: 动画演示2.实验:现场试验及体验3.启发式教学:启发提问,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思想及过程一.新课导入:传统的绪论课讲授方式会以以下方式讲授:“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发展历程”,“物理学与技术”,通常会提到下面的图片或是方法:让学生感觉大学物理有“高大上”的感觉,但同时缺少了很多“接地气”的东西,让学生觉得大学物理非常难。
因害怕难而厌学。
二.讲授的重点内容:讲授三个问题:1. 为什么学?简单介绍1、学科目标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2、办学和教学目标全世界理工科大学无一例外将物理作为重要基础课定位:?为后续课服务为专业服务2. 学什么?重点介绍,只有知道学什么,而且学的东西对自己非常有用,,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这就是最大的动力。
因此如何通过学什么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关键。
1.大学物理的内容,五部分:力、热、电、光、近代物理2.以五部分的与我们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或者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进行导入。
(1)力学以“扔手榴弹”,“子弹射击”的实例讲曲线运动。
以“飞轮”,“竹竿高跷表演”,“走钢丝表演”讲转动定理和转动惯量。
以“花样滑冰”“茹科夫斯基凳”并亲自体验现场演示,讲角动量守恒定律。
(2)热学以体现不同温度的水,来讲解传统观念中温度概念的错误。
以“蒸汽机”和“冰箱”或“空调”的工作原理讲热力学循环。
(3)电磁学以“怒发冲冠表演”,“憨豆先生”,“尖端放电”“避雷针”讲授静电场中的导体和尖端放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掌握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及量纲,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3. 熟悉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及量纲2.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教学难点:1. 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及量纲的理解2. 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介绍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强调物理实验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二、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及量纲1. 讲解物理量的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并举例说明。
2. 介绍物理量的单位,如米、千克、秒等,以及国际单位制(SI)。
3. 讲解量纲的概念,如长度量纲为L,质量量纲为M,时间量纲为T等。
三、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1. 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法等。
2. 讲解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等。
3. 介绍误差处理方法,如减小误差、消除误差、修正误差等。
四、数据处理方法1. 介绍数据处理方法,如列表法、图示法、逐差法等。
2. 讲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如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等。
3. 强调数据处理中的注意事项,如有效数字、舍入误差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物理量、单位、量纲、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1. 结合具体实验案例,讲解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2.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处理技巧。
三、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实验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2. 展望后续课程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理量的概念、单位、量纲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物理实验绪论课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提高对实验课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2.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 常用物理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演示:展示常用物理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4.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常用物理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
4.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实验教程》2. 实验仪器:力学实验仪、电学实验仪、光学实验仪等3. 教学工具:PPT、视频、实物展示等4. 网络资源:相关物理实验教学网站、视频教程等七、教学环境1. 实验室环境:安全、整洁、通风、照明充足2. 实验仪器:完好无损、准确可靠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2.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讲解(15分钟)、演示(10分钟)、练习(10分钟)、总结(5分钟)九、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的引入,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
2.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实验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技巧。
3.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要求和计划一绪论(2小时)二力学(21小时)(一)质点运动学(5)基本要求:1正确地应用矢量概念理解质点的运动函数的意义和运动的叠加以及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2掌握一维变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及抛射运动的规律。
能利用分离变量法解质点的运动问题。
3正确理解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计算。
4正确理解和应用伽利略变换。
学时安排:1位矢、速度、加速度(1)2质点运动学的两类问题(2)3 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相对运动(2)(二)质点动力学(10)基本要求: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以及惯性系的概念。
2熟练掌握重力、弹性力、摩擦力及万有引力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熟练地应用牛顿定律分析和解答基本力学题目。
3理解惯性力的意义并能利用它来解答简单的力学问题。
4 掌握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5 理解质心的概念及质心运动定理。
6掌握质点的角动量的意义,掌握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7掌握功的定义及变力作功的计算方法。
掌握质点动能定理的意义及其应用。
8掌握保守力作功的特点,掌握重力势能、万有引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9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与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联系解决简单问题。
学时安排:1牛顿三定律(2)2变力的功、保守力、势能(2)3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1)4 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1)5功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2)6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1)7 碰撞(1)(三)刚体定轴转动(6)基本要求:1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以及它们与有关线量的联系。
2掌握力对固定转轴的力矩的计算方法。
3掌握转动惯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5会计算力矩的功,刚体转动动能,刚体重力势能。
能正确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6能正确理解和技术刚体对固定轴的角动量,并能对含有定轴刚体、质点在内的系统正确得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学时安排:1转动惯量、转动定律(2)2力矩的功、转动动能定理(2)3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2)三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15学时)(一)气体动理论基本要求:1理解系统和外界的意义,了解微观描述与宏观描述的不同和联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以下三级:1.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属较高要求):规定为深入理解或熟练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准确、完整地理解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及其依据的现象、实验,能运用第十一章波动7(6) 1,3,5,6,7,8,12,16,18,19,20,23,24,25 1,2,3,4,5,6,7,8,9,10,11,12 ,15,16,17,18第十二章光波11(10) 1,3,4,5,7,8,10,11,12,13,14,152,4,7,9,10,11,12,13,16,18,量定理)2.2质点系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深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处理动量守恒问题的方法(一维和二维)。
4.了解火箭飞行原理。
电势能、电势差和电势、电势叠加原理、电势的计算、等势面)7.5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法。
3.理解真空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掌握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时应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的11.2同一直线上简谐振动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拍)3.了解简谐振动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的性质。
4.理解同一直线上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的基本规律。
了解同一直线上不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13.1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光的波粒二象性)13.2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2.深入理解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及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3.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预习→实验操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和实验室规则。
(2)理解两种测量方法。
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理解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
掌握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方法。
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掌握列表、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物理实验绪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如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同时,学生将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物理规律,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将能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案例。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章:物理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第二章: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第三章: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第四章:经典物理实验案例解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3.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物理实验案例,使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物理实验绪论》,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物理实验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教学课件、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物理实验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论文等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第一讲:大学物理绪论课章节选自所有章节:大学物理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物理学整个的框架
2.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主要教学内容1.为什么学大学物理?
2.学什么?(重点,力、热、电、光、近代物理)
3.怎么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在绪论课中抓住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了解了学什么才会想为什么学和怎么学,而且学的知识跟平时生活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教学方法1.演示: 动画演示
2.实验:现场试验及体验
3.启发式教学:启发提问,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思想及过程一.新课导入:传统的绪论课讲授方式会以以下方式讲授:“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发展历程”,“物理学与技术”,通常会提到下面的图片或是方法:
让学生感觉大学物理有“高大上”的感觉,但同时缺少了很多“接地气”的东西,让学生觉得大学物理非常难。
因害怕难而厌学。
二.讲授的重点内容:
讲授三个问题:
1. 为什么学?
简单介绍
1、学科目标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2、办学和教学目标
全世界理工科大学无一例外将物理作为重要基础课
定位:•为后续课服务
•为专业服务
2. 学什么?
重点介绍,只有知道学什么,而且学的东西对自己非常有用,,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这就是最大的动力。
因此如何通过学什么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关键。
1.大学物理的内容,五部分:力、热、电、光、近代物理
2.以五部分的与我们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或者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进行导入。
(1)力学
以“扔手榴弹”,“子弹射击”的实例讲曲线运动。
以“飞轮”,“竹竿高跷表演”,“走钢丝表演”讲转动定理和转动惯量。
以“花样滑冰”“茹科夫斯基凳”并亲自体验现场演示,讲角动量守恒定律。
(2)热学
以体现不同温度的水,来讲解传统观念中温度概念的错误。
以“蒸汽机”和“冰箱”或“空调”的工作原理讲热力学循环。
(3)电磁学
以“怒发冲冠表演”,“憨豆先生”,“尖端放电”“避雷针”讲授静电场中的导体和尖端放电。
尖端放电是现场演示,既直观,而且能带来震撼的效果。
(4)光学
以3 D电影“阿凡达”,讲授光的偏振现象。
3D电影既神秘又新鲜,让学生充满好奇感。
(5)近代物理
以“尺子怎么收缩”现场演示尺子怎么能通过狭窄的门框,“生命在于运动”,“时间如何实现延缓”,讲授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人都想长寿,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物理学给出了科学的答案。
通过上面的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和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的引入,大家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神秘感。
“兴趣”最为重要,这是学习的第一要素。
后面的简单介绍。
思考及知识拓展:期待和欢迎大家进入物理世界,让我带领大家慢慢打开物理大门,去感受大学物理的魅力!!!!
3. 怎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