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 格式:doc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物理规范化要求一、作图规范、计算题格式规范初中物理规范化要求一、作图规范:1.光学作图(1)光线实际的传播路径要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并且不带箭头。
(2)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用虚线表示),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3)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时,应该画出物像连线,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及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垂直关系应比较明显地在图中显示出来,但不一定非得画相等及垂直符号。
除物体以外,镜面的延长线、物像连线之类的辅助线及虚像均用虚线表示。
(4)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用实物示意图表示,也可以用一条线段两端都有箭头的元件符号表示;透镜的主轴用点划线、虚线或实线表示均可。
定性画光线经透镜后的偏折情况时,光线的偏折位置画在光经透镜第一次折射处、第二次折射处或透镜中任意位置均可。
2.电学作图(1)画电路图时,交叉且相连接的导线(不论是十字交叉连接还是丁字交叉连接),均需在相连接处画实心点。
(这样一致地要求,落实起来比较容易)(2)连接实物图时,应使导线避免交叉。
若实物电路中涉及到两个量程的电流表或电压表,而又无法明确判定电表使用的量程时,连接大量程或小量程均可。
(3)磁感线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均可(因为初中教材中用的是虚线,高中教材中用的是实线)。
3.力学作图(1)画力的示意图时,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均可(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对于某些具体的力的表示各有长处,建议教学中根据教学习惯自行选用),但同时作一个物体所受几个力的示意图时,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的表示应一致,且若几个力的大小不同,则表示力的线的长短应有相应的区别(比如画物体上浮、下沉的受力图)。
(2)画力的示意图时,重力的作用点必须画于物体的重心处。
在物体做平动时,重力之外的其他力的作用点,可以画于物体的重心处,也可以画在实际作用处(建议在力的示意图起始教学阶段,将力的作用点画于实际作用处,到“二力平衡”教学后,将各力的作用点均画于重心处)。
浅谈中考物理计算题的规范书写格式每年总有一些考生中考成绩与估计得分有差异,甚至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很多,事实上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不单纯是某个知识点,还有因为考试答题不规范,再加之物理计算题是按照步骤给分的,所以计算题的规范化书写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化。
具体来说,物理答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包括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书写都得注意。
①字母的书写要规范。
如避免物理量符号与其单位符号混淆,或单位与物理量字母混淆。
例如μ与u,U与V,质量m和重力G,初温t0或末温t末和温度变化Δt,压强p与功率P,功W(斜体)和瓦特W等都是考生很易混淆的。
②尊重题目里原有的符号:题目中已给出的符号是不能更改的,比如题目中明确表示力臂为L,摩擦力为ƒ,重力为G等,那么在作图或运算过程中,就不能随意另用x、F、W等来表示。
③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同类物理量用一个字母加了上下标后形成的符号来表示,如电阻R1、R2;W总、W有用等等。
④注意字母符号习惯用法:如重力G、力臂L等,解物理计算题时,不能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x、y等字母来表示物理量。
⑤符号中的上下标要讲究:用t0和t末表示初末温度比用t 1和t2更好。
⑥用字母作答案(特别是实验结果的表达式时)的字母必须是已知的,不能用未知量作答;或字母表达式中夹杂数字,如将mg写成10m。
2.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保证题目完整解答的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据,流畅完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在解答中写出简要的文字叙述,用以说明以下内容需要文字说明:①研究对象;②研究过程或状态;③设定物理量的字母表示,④所列方程的物理依据;④说明隐含条件、分析所得的关键判断;⑤说明上下文关系的一些衔接语;⑥最后概括答题;⑦物理公式中所使用的物理量字母要规范,若在一题中用同一字母表示同一物理量在不同状态或过程中的不同值,则应将该物理量字母用角标区分开来,角标的含义要尽可能一目了然,等等。
高考物理大题答题方法技巧物理大题答题方法1.规范答题格式做物理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
大题中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2.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审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找出答题的突破口和限制性条件。
见到熟悉的内容和题型,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在高考试题中有原题的可能性很小,往往是材料熟悉,但出题的角度、方式会有很大变化,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受原题的干扰,以避免失分;见到新题、难题,不要过分紧张,因为这些题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新、都难,要相信材料再新,所考查的知识肯定是我们学过的,不要被新信息所蒙蔽。
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1.挖掘隐含条件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
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3.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谈物理计算题的规范化解答物理计算题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规范的解题步骤,才能准确地完成物理计算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物理计算题的规范化解答。
一、问题分析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仔细地分析问题,了解题目中给出的物理量和条件,并根据所学知识推导出所求物理量。
这一步是解题的关键,只有正确分析问题,才能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列出公式经过问题分析后,接下来要根据所学知识和所求物理量列出相应的公式。
在列出公式时,要注意公式中所用的符号是否与题目中给出的符号相一致,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公式,公式中所用的量是否已经给出或者能够推导出。
三、数据处理完成公式列出之后,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时,要注意数据的单位标准化,避免单位混淆,导致计算错误。
同时,在处理数据时,要按照公式正确地计算,避免毛手毛脚,导致计算错误。
四、计算答案数据计算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所列出的公式,把数据带入公式中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答案。
在计算答案时,要注意精度问题,控制计算误差,避免计算出现粗心错误。
五、结果分析计算出答案之后,需要对答案进行分析,判断所得结果是否符合物理规律和题目所要求的结果。
如果答案不符合规律或者结果错误,要回顾问题分析和计算过程,寻找错误的原因,并进行纠正。
六、结果报告最后,要将所得的结果报告出来,以便进行检查和审阅。
在结果报告中,要写明所解决的问题、解题思路、公式的使用、数据处理和计算过程,最终得到的答案以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总结在物理计算题的规范化解答过程中,关键在于问题分析、公式列出、数据处理、计算答案、结果分析和结果报告等步骤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步骤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解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达到物理学习的目的。
物理计算题解题书写与格式的规范性在高考物理试卷上对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这种要求较好地考查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高考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约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
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得分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书写与格式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
那么,高考对解题书写与格式有哪些规范性的要求,作为考生应如何应对呢?笔者就以近几年内的高考题为例,谈谈物理计算题解题书写与格式的规范性,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书写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每列一个方程式之前所要指出的所列方程的依据,或者在解题过程中要综合前后文之间联系的过渡语言,“必要的文字说明”中“必要”的含义是精炼、简洁,具体的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对研究对象(单体或系统)及其过程或状态的说明,特别是多过程的问题。
对研究对象的说明,如“对物体A”、“对物体A、B组成的系统”等简洁的形式;对研究过程或状态的说明,如“对物体由a运动到p过程”、“物体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物体自p点做平抛运动”、“在数字“0”的最高点时管道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F”等简单明了的说明。
(2)对建立坐标系或选择正方向的说明。
注意要结合题意建立坐标系或选择正方向。
如例题中的“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如图坐标系”等。
(3)对选择的参考系、参考面、零势点、零势面的说明。
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以小球运动至最低点为零势能点”、“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等。
(4)对题设条件中未出现的字母、符号的说明。
如“设物体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设运动时间为t,水平射程为s”,又如“所设物理量如图中所示(即将物理量的符号标在示意图、原理图、电路图或光路图中)”。
高考物理计算题规范化要求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
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
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说明研究的对象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
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
②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
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
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②啰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物理计算题答题格式
物理计算题是从物理知识计算出物理参数的题型,能够反映考生物
理学习的情况。
因此,答题时既要准确,又要规范,以下是物理计算
题及其答题格式:
一、答题要求:
1. 解题过程要求清晰明了,步骤清晰,能够准确呈现推理的结果。
2. 应熟练运用已有的物理函数、物理公式,避免重复计算。
3. 书写格式要有完整的计算步骤,得出结果时应以x10^n(n为数字)
格式表示。
4. 要注意物理符号以及单位表示,以及实际计算中单位的一致性,避
免计算过程中长度与质量的混淆。
二、答题格式要求:
1. 说明:先对题目进行明确说明,然后列出具体要求,及需要求解的
量及原理,解答时结果要和题目相符,写出的表达式用大写字母表示,前后式子应有零散的符号,以便看出其中的转换关系。
2. 计算:开始计算之前,需要检查自己手头的资料,核实它们是正确的。
计算过程中要规定好步骤,从公式中提取相应的参数,以及采用
适当的运算方法,每一步都要详细式子,以防出错。
3. 解答:解答结束后,要检查自己的结果,结果单位要与实际应用一致。
在严谨求解的基础上,尽量使用简单的数字,尽可能表达计算的
顺序与结果。
总的来说,答题格式要求有针对性、规范性,过程步骤要清楚易于理解,结果要正确。
物理计算题的正确答题方式能够使考生的结果正确,考生的物理能力得到真正的反映,也能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做出有
效的回答。
【高中物理】物理计算题的规范化解答[复习大纲]物理计算题的规范化解答物理计算题可以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高考在“科学综合”测试中,物理部分的物理计算分数非常高,单个问题的分数也非常高。
一些考生在考试后感觉良好,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非标准的问题解决,有太多的分数损失。
要提高物理计算题的得分率,除了要透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具有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外,还必须遵守它的解题规范,形成熟练的解题技巧。
有了良好的规范,使解题过程表述的既简洁又明确,才能提高解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减少过失性失分,从而把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反映出来,同时有利于阅卷老师掌握平衡,获得客观、完满的评分。
物理问题解决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观念和方法的标准化、问题解决过程的标准化、物理语言和写作的标准化。
在这方面,高考对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要求:“解答应写下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
只写最终答案的人不能得分。
对于有数值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清楚地写上数值和单位。
”具体来说,物理计算问题求解过程和书写表达的标准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题意作出描述物理情景或过程的示意图、图象。
物理学中的图形和图像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
他们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形象化和具体化。
原理图(如受力图、运动过程图、状态图、电路图、光路图等)应大致反映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并使图文对应。
与解决问题中列出的方程式相关的示意图应绘制在卷上。
如果它只是一张分析问题含义的图表,与列出的方程式没有直接关系,则不应绘制在体积上。
有时,要根据主题的含义绘制函数图像,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坐标系,包括绘制原点和箭头,标记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以及坐标轴上的数据。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解决问题所用的物理量应以字母表示,其含义应以文字或图形说明。
问题中给出的字母的含义不能自行改变。
表示物理量的字母应尽可能笼统,通常取自物理量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该字母应与教科书中的形式一致。
物理计算题解题的规范一、物理题解表述的总原则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物理考卷表述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题解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式子.书写方面,字要写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像“诗”一样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题解最忌像“散文”一样连着写下来,把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二、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①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如“设……”、“令……”等熟知的说法或“各量如图中所示”(在示意图上标出各量).为便于分析,要画出原理分析图和物理过程示意图(如受力分析图、运动示意图、等效电路图、光路图等). ②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如“对物体A”、“对A、B组成的系统”、“从A→B”、“在t时刻”等简单明了的说法.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过程”的.阅卷时常见有考生只列几个干巴巴的式子,把“对号入座”的工作留给阅卷人,这自然会诱发阅卷人的“扣分欲望”. ④说明作出判断或者列出方程的根据,如“由……定律有”、“据……得”等.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对原因、结果的补充说明.如“∵……”、“∴……”、“”、“或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⑥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三、对于题解中的方程的书写要规范为叙述方便,以下面一个题为例: F【例题】如图所示,物体质量m=2.0kg,置于水平地面上,在F=6.0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t=0时刻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求t=5.0s时的速度和它离出发点的距离.①要用字母表达的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例如,要写“F - f=ma”,不要写成“6.0 - f=2.0a”. ②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例如,要写“F一f=ma”“f=umg"“v2=2as”不要写成“v2= ” ③要方程,不要公式,公式的字母常会带来混乱.例如,本题若写出“F=ma”就是错的. ④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东西.例如,本题的解答中,不要“ ”. ⑤方程要完备,忌漏掉方程:例如写了“F -f=ma,f=μN ”而漏写了“N=mg” . 四、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要讲究①“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②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不必详细证明:如:简要说明后,指出ΔABC ∽ΔDEF即可,不必详细证明为什么相似.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④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该舍的舍去. ⑤数字相乘,数字之间不要用“· ”要用“×”. ⑥力求简洁,当vt= 0时,不写“ vt=v0-a t ”而是直接写“ v0-at = 0 ” ⑦卷面上不能“将等式两边相同的量约去”.例如不能在上打“/”或者“×”将m相约. ⑧文字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 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①字母要写清楚、写规范,忌字迹不清、潦草.阅卷时因为“v、r、γ、ν”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者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 ②物理符号系统要规范:严格按照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再另立符号,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写成R就是错的;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例如物体在运动第一阶段的时间用t1表示,第二阶段的时间要用t2表示,不能都用t,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乱.注意延用习惯用法,拉力用F,摩擦力用f,阅卷人一看就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有误解;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要讲究,通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或者v’好,通过同一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1;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反过来第一次用v2,第二次用v1;就可能造成误解. xy45°OE六、规范使用学科语言是不失冤枉分的保证例如描述右图所示电场的方向,考生有下列说法:“东南方向”、“南偏东45°”、“与x轴负方向夹角45°”、“与y轴夹为45°”、“向下偏左45°”等,这些说法都是不规范的.正确的说法是:“与正x轴正方向夹角225°”、“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135°”或者是“如图所示”.学科术语要规范:“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根据牛顿运动定理”、“运动学定律”、“动能定律”等,时有所见.有时考生把“速度减为零时刻”说成“物体静止时”,把“以保证气体质量不变”说成“防止漏气、进气”,不区分“时间、时刻”,把“第3s内”和“3s 内”,“第3s初”和“第3s末”不加区分,这些都是不规范的. 七、题目的答案要讲究①对题目所求,要有明确的回应.或者在行文中已经设定,或者在最后要说明. ②文字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如果最后表达式中含有未知量或者中间量,即使前面已经求出了,也视为运算没有结束,不给答案分. ③物理数据可以取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者分数做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是可以的).如“πkg”、“ m/s”、“ m”等做答数都是不规范的. ④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一般应取2至3位有效数字,不要取1位有效数字或者许多位有效数字.③矢量取负值时应当说明负号的意义,只写“- 55m/s” “ - 2m/s2”是不妥的. ⑥如果题目求的是矢量,只回答大小是不完备的,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
谈初中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摘要】: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发现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是错误率较高,失分较多的题型之一。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书写及格式不规范造成的。
因此,加强计算题解题格式规范性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规范性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写出推演过程,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平时作业及各类考试中重要的考察方式。
要准确解答物理计算题,除了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具有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外,还必须遵守它的解题规范,形成熟练的解题技巧。
有了良好的规范,使解题过程表述的既简洁又明确,才能提高解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从而把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反映出来。
初中物理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有一定的格式,计算也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
物理计算题应以解开头,以答结尾。
在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计算题时,有更严格的要求,须有“已知、求、解、答”几个步骤。
另外,物理计算题都是物理量的计算,每个物理量都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因此,在进行物理量计算时不仅要有数字计算,还要进行单位运算。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时都是注重数字计算而忽视单位计算,使得计算结果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也是解题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形式。
二、解题过程要有适当的文字说明。
对于过程和状态相对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在解题过程中须加入必要的文字说明,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
文字说明力求精准,切忌繁琐。
例: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只标有“6V 3W”的灯泡L,阻值为12Ω的电阻R,当开关S闭合时,恰好正常发光,当开关S断开时,求:(1)电源电压。
(2)灯泡L的实际功率。
解题时加入文字说明指明电路状态。
如:(1)当开关S闭合时,电阻R短路,灯泡L连入电路……(2)当开关S断开时,电阻R与灯泡L串联……三、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书写要规范。
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
1、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做到逻辑严谨,语言规范,文字简洁。
2、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
3、书写方面,字迹清楚,能单独辨认,字母符号要符合学科习惯。
4、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一行(象写诗歌一样分行写),避免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5、尽量写原始方程,不写连等式,不直接用二级结论。
★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
①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整体和隔离相结合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②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
③画好图(受力分析图、过程草图、轨迹图、等效电路图等)。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
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方面。
⑤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⑥说明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⑦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如正负的含义,有时还需要讨论分析),对题目所求或问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高考物理解题书写规范要求概述考生在高考答卷时,因解题书写不规范而被扣分者甚众,因此,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解题时书写的规范化习惯。
一.规范化解题的重要性:1: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可以培养条理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可以减少解题错误,便于发现错误(如试卷的复检)。
4:便于阅卷和评卷中教师发现得分点,提高得分率。
二.规范化要求及具体说明在历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中,总是要求在解答计算题时“写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物理普遍公式但未与题中所给各量联系起来的,不给相应的分;不通过文字说明或分析而得到的关系式,也不给相应的分”,上面叙述可看作对物理解题规范化的一般性说明或确定书写规范标准的总体原则。
由此在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时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简要叙述物理过程的分析。
对解题时所涉及的一些特殊状态或过程,在对应其特点来列相关方程时,应先简要把过程特点(即立式依据)写清楚,必要时应配以示意图示,要画出受力图示、电路图示、光路图、几何关系图示等所有涉及解题立式有关的图!并在图中标明有关物理量,这样即可帮助考生分析题意,又使评卷者一目了然。
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由题意知,----物体在----过程中,----(某量)---变化,当----时有如下关系(或如图所示)等。
2:写明除题中说明之外由自己引入的各符号物理意义;使用符号应规范,(如力的符号只能用F,必要时可加脚标,而不能用x或y等其它符号,时间用t,周期用T,距离用s等,像E、B、v、I、U、R、W、P、Q(q)、m、a、V、ω、φ、ρ、等符号均各有所属,不能混用),常用表述为:设-----;用-----表示;式中---表示----,等。
3:每立一个关系式均需先指明所立式的依据,并参照立方程组的格式,在每个相应的独立关系后标上序号,以方便交待关键的解题运算步骤和评卷教师发现得分点;列方程应注意:方程一定要与题意相联系,高考评分标准明确指出“只写出物理普遍公式但未与题中所给各量联系起来的,不给相应的分”;一定要写出最基本的方程,而不能以结果代替方程。
高中物理计算题标准解题格式
高中物理计算题标准解题格式应遵循以下步骤:
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标记关键物理量、条件和方程式。
2. 设定适当的物理量符号。
用常见的字母表示物理量,如x、y、z 表示距离,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F 表示力等。
3. 编写题目中给出的方程式。
如果有多个方程式,用序号标记每个方程式。
4. 结合题目条件和方程式,进行推导和求解。
在计算过程中,应清楚地显示计算步骤,使解题过程易于理解和检查。
5. 书写结果时,应有明确的单位和数值。
如果题目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应按照要求进行取舍。
6. 检查解的合理性。
验证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与题目条件矛盾。
7. 编写解题过程时,要保持整洁、清晰的格式。
可以使用分段或缩进来区分不同的步骤。
以下是一个示例:
题目:一辆汽车以10 m/s²的加速度启动,经过3秒后速度达到15 m/s。
求汽车的启动距离。
解:
1. 设汽车启动距离为x。
2.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有x = (1/2)at²,其中a = 10 m/s², t = 3 s。
3. 将数值代入方程,得x = (1/2)*10*(3)² = 45 m。
4. 所以,汽车的启动距离是45米。
在编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时,应遵循上述步骤,以保证解题格式的标准性和规范性。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也有助于防止错误,便于检查。
再谈物理解题的规范性要求物理解题过程的规范性表达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规范的表达可以避免考试过程中的无谓失分,也可以培养思维逻辑性强,表达严密规范的习惯。
那么什么样的表达是规范的呢?具体来说,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供参考:1、语言描述。
在解计算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多过程的计算题时,往往需要用一些语言对运动或受力等情况去进行描述。
描述的语言应当精炼,避免长篇大论;语言还应该有物理语言的特点,避免方言或不准确的语言;引用公式或定理等内容一定要说清楚引用的是公式、定理、定律还是定义式,避免混为一谈;对矢量结果有时候要进行必要的说明。
等等。
2、方程的规范性表达。
物理题每一个解题步骤一定要有原始公式,原始公式要单独占一行。
坚决反对不写公式直接写出数字表达式。
原始公式中的等号两边不可倒置。
如这个原始表达式,如果写成就是不规范的表达。
还有原始公式后面的具体计算要另起一行,不要连等,如就是不规范的表达。
3、计算过程的规范性。
公式写好以后,带入数据应该另起一行,带入的数据如果是数字的乘号应该使用号,如果是字母要根据矢量还是标量以及具体的意义决定到底是使用点乘符号还是叉乘;如果计算过程中带单位的话,单位可以直接写在每部分表达式的最后,如果计算过程不带单位最后结果的单位需要用括号表示注明;对于矢量的计算,不可在最后结果前擅自添加负号;数字运算的过程不写在卷面上,不要在卷面上直接约分。
4、作图的规范性。
运动过程分析的草图不要画在卷面上。
力的示意图要使用尺规铅笔规范作图,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要具体指明是对哪个物体或哪个系统,作图时要画出物体受到的所有的力,不要有遗漏。
如果仅是针对某一方向上画力,一定要在图前面注明诸如“物体A水平方向受力如图”这样的说明。
每个力要有相应的符号。
对力分解或合成时画的平行四边形要用虚线。
5、字母表示的规范性。
我把这个总结为如下几个规则。
第一、尊重原始公式的原则。
即不要擅自改动原始公式中的字母;第二、尊重物理公式语言习惯。
三、计算题解题规范考试答题,对分数影响最为关键的就是答案的正确性.但是很多考生在考试后却依然会有些意见,因为自己答案正确却没拿到满分.是阅卷的不公正吗?当然不是.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你忽略了答题的规范性.越是大型的考试对答题的要求就越严格,重大考试的不标准答题会直接因非智力因素造成考试失分.物理大题的答题要求是这样的: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考生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平时还必须强化答题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为了做好规范答题,提高计算题的得分能力,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文字说明要清楚文字说明的字体要书写工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段落清晰等,让改卷老师看到你的卷面后有着赏心悦目的感觉.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1.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过程或状态的说明.2.题中物理量要用题中的符号,非题中的物理量或符号,一定要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3.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或临界条件分析出来后,要加以说明.4.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要进行说明.5.规定的正方向、零势能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要进行说明.6.对题目所求或所问要有明确的答复,对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要进行说明.7.文字说明不要过于简略,缺乏逻辑性,也不要太啰嗦,而找不到得分点.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1.主干方程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2.主干方程列式形式书写规范(1)严格按课本“原始公式”的形式列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2)要全部用字母符号表示方程,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应有q v B =m v 2R ,而不是其变形结果R =m v qB;轻绳模型中,小球恰好能通过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有mg =m v 2r,不能写成v =gr .3.物理量符号要和题干一致最终结果字母必须准确才得分,物体的质量,题目给定符号是m 0 、m a 、M 、m ′等,不能统一写成m ;长度,题目给定符号是L ,不能写成l 或者d ;半径,题目给定符号是R ,不能写成r ;电荷量,题目给定符号是e ,不能写成q ,在评分标准中都明确给出了扣分标准.需要自己设的物理量尽量要依据题干给定的相关物理量顺延编号,合理安排下标(上标),以防混乱.4.要分步列式,不要写连等式如电磁感应中导体杆受力的几个方程,要这样写:E =BL vI =E R +rF =BIL不要写连等式F =BIL =B E R +r L =B BL v R +r L =B 2L 2v R +r,评分标准是这样的,每个公式都有对应的分值,如果写成连等式,最终结果正确得满分,最终结果错误就得0分.5.计算结果的单位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没有单位的要扣分;字母运算时,一些常量(重力加速度g ,电子电荷量e 等)不能用数字(10 m/s 2,1.6×10-19 C)替换;字母运算的结果不能写单位.三、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1.“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不必写出.2.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4.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5.数字相乘时,数字之间不要用“·”,而应用“×”.四、大题增分技巧1.先做简单的题目,后做运算量大、难度大的题目.2.如果实在不会做,那么将题中可能用到的公式都写出来,不会倒扣分.3.如果时间不够用,要先把计算公式写出来,数据计算放到最后.例1 (18分)(2022·广西柳州市一模)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 A 、B (可视为质点)和长木板C 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B 位于C 的正中间,小滑块的质量为 m =2 kg ,长木板长为 L =2 m 、质量 M =6 kg ,A 与C 左端相距 x =3 m ,滑块、长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B 、C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现给A 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42 m/s ,一段时间后A 与C 发生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求:(1)A与C发生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2)A与C发生碰撞的过程中,C给A的冲量大小;(3)A与C发生碰撞后,C的总位移大小.答案(1)6 m/s(2)18 N·s(3)3.25 m解析(1)设A与C发生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为v1,由动能定理得-μ1mgx=12-12m v02①(1分)2m v1解得v1=6 m/s②(1分)(2)A与C发生弹性碰撞,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 v1=m v A+M v C③(1分)12=12m v A2+12M v C2④(1分)2m v1解得v A=-3 m/s,方向水平向左v C=3 m/s,方向水平向右⑤(1分)A与C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C给A的冲量大小为I=M v C=18 N·s⑥(1分)(3)A与C碰撞后,设C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C,B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B,因题干中没有B、C加速度的符号a B、a C,所以答题时要设出这些物理量的符号.对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2mg+μ1(M+m)g=Ma C⑦(1分)解得a C=2 m/s2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2mg=ma B⑧(1分)解得a B=2 m/s2假设B 与C 经过t 0时间共速,则有v 共=v C -a C t 0=a B t 0⑨(1分)解得t 0=0.75 s ,v 共=1.5 m/s ○10(1分) 0.75 s 内B 与C 的位移分别为x B =v 共2t 0=916m ⑪(1分) x C =v 共+v C 2t 0=2716m ⑫(1分) 由于x C -x B >L 2⑬(1分) 即B 与C 还没有共速就已经分离了,刚才的假设不成立假设B 与C 相互作用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有L 2=v C t -12a C t 2-12a B t 2⑭(1分) 解得t =0.5 s (t =1 s 舍去)0.5 s 内C 的位移为x C 1=v C t -12a C t 2=1.25 m ⑮(1分) 0.5 s 末C 的速度为v C ′=v C -a C t =2 m/s ⑯(1分)0.5 s 后C 继续匀减速到停止,由动能定理有μ1Mgx C 2=12M v C ′2⑰(1分) 解得x C 2=2 mA 与C 发生碰撞后的过程中C 的总位移为x C 总=x C 1+x C 2=3.25 m ⑱(1分)例2 (18分)(2022·江苏如皋市一模)如图所示,坐标系xOy 第一象限内有电场强度大小为E 、方向沿x 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第二象限内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且与x 轴相切于P 点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图中未画出),P 点的坐标为(-2l 0,0),电子a 、b 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从P 点射入磁场,b 沿+y 方向,a 、b 速度方向间的夹角为θ(0<θ<π2),a 、b 经过磁场偏转后均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b 经过坐标为(0,l 0)的Q 点.已知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不计电子重力.(1)求电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v ;(2)求a 、b 第1次通过磁场的时间差Δt ;(3)a 、b 离开电场后途经同一点A (图中未画出)射出磁场,求A 点的坐标及a 从P 点运动至A 点的总路程s .答案 (1)eBl 0m (2)θm eB (3)(-2l 0,2l 0) (π+4-2cos θ)l 0+eB 2l 02mE解析 (1)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电子的轨迹半径不能写成L 0、l ,否则扣1分.r =l 0①(1分)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e v B =m v 2r②(2分) a.不要直接写r =m v eB,因该公式只是一个推论式,一定要写课本上的原始公式. b.电荷量符号是e ,不要写成q ,否则扣1分.解得v =eBl 0m③(1分)(2)电子运动轨迹如(1)中图所示,由T =2πr v 得电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为T =2πm eB④(1分) a 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时间t a =π2-θ2πT ⑤(1分) b 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时间t b =14T ⑥(1分) 可得Δt =t b -t a ⑦(1分)解得Δt =θm eB⑧(1分) 不需要进行数学证明,只写出结果即可.(3)电子运动轨迹如(1)中图所示,a 、b 离开电场后均经过圆形磁场的最高点A , 则A 点的坐标为(-2l 0,2l 0)⑨(1分)a 在磁场中运动的路程s 1=12×2πl 0○10(1分) 无场区的路程s 2=2×(2l 0-l 0cos θ)⑪(2分) 说明s 1、s 2的意义,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在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eE s 32=0-12m v 2⑫(2分) 公式书写要规范,不要写变形式,更不要自己创造公式.所以a 运动的总路程为⑬(1分)s =s 1+s 2+s 3⑭(1分)解得s =(π+4-2cos θ)l 0+eB 2l 02mE⑮(1分) 最后结果用字母表示时,不要写单位.。
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施祥胜211300高一新生升入高中后,物理解题的格式迟迟不能入轨,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学习的顺畅性,影响了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高三学生在解题格式上也同样存在大量问题,为物理考试失去大量的“卷面分”埋下了祸根。
在高考物理试卷中,计算题比重进一步加大,考生由于解题格式不规范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凸现。
本文就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性作一些探讨。
一、正确使用符号正确使用符号的关键,一是要熟悉物理符号的书写要求,二是要了解有哪些常见的书写错误。
物理中常用的符号包括:物理量符号、物理单位符号及非物理量符号。
物理符号的使用既有规范性、习惯性,又有灵活性。
进入高中后,物理情景变复杂了,物理量大为增加,所需符号的数量也大大扩张。
(一)高中物理常见符号1、物理量符号:物理量符号通常有:重力G、力F、位移(路程)S、质量M(m)、速度V、加速度a、重力加速度g、力矩M、力臂L、角速度ω、周期T、频率f、转速n、动量P、冲量I、功W、功率P、能量E、动能E k、势能E p、热量Q、引力常量G、动摩擦因数μ、劲度系数k、阿伏加德罗常数N,等等。
2、物理量单位符号常用物理量国际单位制的符号通常有:长度m、质量kg、时间S、力N、速度m/S、加速度m /S2、角速度1/rad、频率Hz(1/S)、力矩N·m、动量kg·m./S、冲量N·S、功(热量、能量)J、功率W、引力常量N·m2/kg2、劲度系数N/m、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等等。
常用物理量非国际单位制的符号通常有:以M表示“兆”(106)。
如:MW 表示兆瓦;以k、p、C、m、μ分别表示千、分、厘、毫、微。
如:km、pm、Cm、mm、μm分别表示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其它如:h表示小时、t表示吨,等等。
3、物理量的习惯性符号某些物理量在特定的情形中常用习惯性符号来表示。
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高一新生升入高中后,物理解题的格式迟迟不能入轨,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学习的顺畅性,影响了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高三学生在解题格式上也同样存在大量问题,为物理考试失去大量的“卷面分”埋下了祸根。
在高考物理试卷中,计算题比重进一步加大,考生由于解题格式不规范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凸现。
本文就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性作一些探讨。
一、正确使用符号正确使用符号的关键,一是要熟悉物理符号的书写要求,二是要了解有哪些常见的书写错误。
物理中常用的符号包括:物理量符号、物理单位符号及非物理量符号。
物理符号的使用既有规范性、习惯性,又有灵活性。
进入高中后,物理情景变复杂了,物理量大为增加,所需符号的数量也大大扩张。
(一)高中物理常见符号1、物理量符号:物理量符号通常有:重力G、力F、位移(路程)S、质量M(m)、速度V、加速度a、重力加速度g、力矩M、力臂L、角速度ω、周期T、频率f、转速n、动量P、冲量I、功W、功率P、能量E、动能E k、势能E p、热量Q、引力常量G、动摩擦因数μ、劲度系数k、阿伏加德罗常数N,等等。
2、物理量单位符号常用物理量国际单位制的符号通常有:长度m、质量kg、时间S、力N、速度m/S、加速度m /S2、角速度1/rad、频率Hz(1/S)、力矩N·m、动量kg·m./S、冲量N·S、功(热量、能量)J、功率W、引力常量N·m2/kg2、劲度系数N/m、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等等。
常用物理量非国际单位制的符号通常有:以M表示“兆”(106)。
如:MW 表示兆瓦;以k、p、C、m、μ分别表示千、分、厘、毫、微。
如:km、pm、Cm、mm、μm分别表示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其它如:h表示小时、t表示吨,等等。
3、物理量的习惯性符号某些物理量在特定的情形中常用习惯性符号来表示。
如:高度h、位移路程l(L)、时间t(T)、分位移X和Y等。
4、非物理量的一些习惯符号物理计算中常需用到一些非物理量,而这些量通常都有一些习惯性符号。
如:半径r(R)、长度l(L、S)、角度α(β、γ、δ、θ、φ)、数量n(N、m、p、q)5、加注的符号(1)加脚注的符号加脚注通常可表示某物理量的属性、或对几个并列的物理量加以区别。
脚注通常用数字、字母表示,有时也直接用汉字。
如:F f表示阻力、F N表示支持力和压力、F合表示合外力、W合表示合外力对物体作的功、W克表示物体克服阻力所作的功、F1与F2分别表示在同一情景中的二个力。
(2)加上注的符号加上注通常是对并列的几个量加以区别,方法是在字母右上角加“'”或“〃”等。
如:V'、V〃、F'、F〃等。
(3)平均值的加注符号平均值符号一般是在符号上方加“—”。
如V表示平均速度。
(二)使用符号不当的一些常见情况1、所用符号不符合规范性。
如:用f、N、P等表示力,u表示速度,用“m/天”表示速度等。
2、符号脚注不当。
符号脚注不当的情况主要是二种,一是只习惯用汉字做脚注,二是脚注太复杂。
如:用F拉F阻F拉力F支持、F万等表示各种类型的力。
3、所用符号不符合物理习惯。
如:用OF表示某一个力,用AB表示一段长度等。
4、同一问题中,物理量单位中英文混杂。
如:速度的单位写成“m/秒”。
5、量纲相同的不同物理量的单位混用。
如:功(能)单位J写成力矩单位N·m;动量单位kg·m./S与冲量单位N·S混用。
6、有符号而不用。
如:将力的单位写成kg·m /S2。
二、文字、字母书写不当1、字母书写不当。
一是不认真观察书写要领μ—u、θ—Q;不知道手写体与印刷体的区别G、α——a;不区分希腊字母与英文字母ω—W;有一些不良的书写习惯“V”看上去象“M”。
2、字书写潦草。
书写潦草的文字有时看上去模棱二可,真有些匪夷所思,如:大与小,左与右、A与B、c与e。
三、用恰当文字进行说明物理解题过程应该有恰当的文字说明。
但是,多数学生解题时,除了一个“解”字,其余全都是字母和数字。
有的甚至全是数字,连“解”字都没有。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初中时对解题过程要求不高,二是学生不了解高中物理解题过程的要求,三是学生自我要求不高,四是有一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即认为书写文字太多,浪费时间。
如果不养成用恰当文字进行说明的习惯,将极不利于物理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解题的准确性。
恰当的文字说明主要包括以不几个方面。
1、显示解题过程的说明。
如:已知、求、解、设、答、首先、其次、最后,等等。
2、交待研究对象的说明。
如:对……而言,在……的过程中等。
3、阐述分析过程的说明。
如:由……可知,因为……,所以……等。
4、提出所用规律的说明。
如:由……得,根据……得,等。
四、解题过程要循序渐进求解一道题目,应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弄清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对解题过程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安排。
而不能想到什么求什么,造成运算过程前后巅倒、步骤混杂。
例题: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千克,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物体受8牛顿水平拉力作用而作加速运动。
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G取10m/S2。
顺序不当的求解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F-F f=ma,因为摩擦力F f=μ合F N=μmg=0.2×2×10N=4N。
所以,F合=F-F f=8-4=4N。
则a= F合/m=4/2 m/S2=2m/S2。
循序渐进的解题过程:首先,摩擦力F f=μF N=μmg=0.2×2×10N=4N。
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f=ma,则a=(F-F f)/m=(8-4)/2 m/S2=2m/S2。
高三物理解题格式要求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3):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而应用向心力公式:;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不能直接写成,应写成由机械能守恒:;下落的时间t不用,而是用运动规律:这一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即:,同时利用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如上例中不要写成最后对结果要注意: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3: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浅谈物理解题规范每年高考成绩出来,总有一些考生对自己的得分感到有差异,甚至有的还感到相差甚远。
造成这中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答题不规范。
对此,我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题的规范化要求作了论述。
关键词:解题规范高考一、解题规范化的意义物理高考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文字表达能力,解题规范化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并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
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除抓好基础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培养良好的规范解题的习惯。
二、什么是解题规范化所谓解题规范化,简单地讲就是解题要按一定的格式进行。
图文并茂,书写整洁,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结论明确。
一般来说,高考物理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就是解题规范化的量化依据。
参照高考物理解题的要求,解题规范化应包括:解题思路的规范,解题步骤的规范,书写表达的规范,说明讨论的规范。
三、学生在解题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历年高考答卷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规范表达,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会做的题不得分或丢分多的现象。
如:今年高考理综23题是一道物理实验题,存在的主要错误有: 1. 将电流表外接画成内接。
2. 符号使用混乱,电路图画得不规范,如:电路中缺开关,仪表器件采用不规范,即不能用书上规范的符号表示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线变阻器及电阻等。
3. 不能用准确的物理学语言表述图解法求R的步骤。
4. 对有效数字不理解。
5. 读数不规范,单位错误。
6. 使用公式错误或公式变形错误,不善于先化简方程,而是急于代数据,步步计算,使解题过程复杂繁琐,容易出错。
四、解题规范化的基本要求解题规范化不是抽象的,它由实实在在的诸多要素组成。
依据高考试题的参考解答和评分标准,总结出解题规范化的一般模式,作为学生平时解题要求的参考。
1.画图分析主要是画原理分析图和物理过程示意图(如受力分析图、运动示意图、等效电路图、光路图等)。
目的是有助于解题过程表述的简洁性,更有助于分析题意,找出解题方法。
2.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目的是展示物理问题发展的前因后果。
文字说明的语言要简洁、明确、规范,主要有下列六个方面:①说明研究对象。
可采用“对物体A”、“对A、B组成的系统”等简洁的形式。
②指出物理过程和状态。
如“从A→B”、“在t时刻”等简单明了的说法。
③假设所求的物理量或题中没有但解题却需要的中间变量。
如“设……”、“令……”等熟知的说法或“各量如图中所示”(在原理图上标出各量)。
④写明解题依据。
如“由……定律有”、“据……得”等. ⑤解题过程中必要的关联词。
如“将……代入”、“由……得出”等。
⑥对原因、结果的补充说明。
如“∵……”、“∴……”、“>”、“<”等。
3.列出方程式主要是物理公式和与解题相关的数学公式。
该步骤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一定要写方程的原式,而不是变形式或结果计算式。
②所列方程要与解题密切相关。
不要堆砌方程。
方程过多,容易造成解题的混乱。
③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中所给的符号。
若使用题中没有的物理量符号时,也一定要使用课本上统一的符号。
4.解题过程详略得当写出重要的关系式和推导步骤。
详细的推导、整理过程则一般不用写。
5.代数运算正确从原方程求解最后结果时,要先推导出最简形式的计算式,再把单位统一后的数据代入,写出计算结果和单位,中间运算过程无需写上。
要尽量避免步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