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包括肺癌、鼻咽癌、尿路上皮癌、肝癌、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皮肤癌、骨肿瘤等。
这些职业性肿瘤和特定的职业环境、工作方式及相关工作物质有关。
肺癌是职业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吸入烟雾、粉尘、化学物质和接触放射性物质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
例如,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焊工等长期接触煤尘、石尘、铁尘等粉尘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另外,长期吸入二手烟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预防肺癌的原则包括戒烟、防尘、防化学物质毒害以及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
对于吸烟者来说,戒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吸烟者应积极寻求戒烟的方法和支持。
对于需要长时间暴露在粉尘、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职业群体,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接触粉尘、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机会。
此外,定期体检和筛查也是早期发现肺癌的重要手段。
鼻咽癌是一种与职业环境和饮食有关的职业性肿瘤。
长期暴露在患有鼻咽癌的患者身边,或从事与鼻咽癌相关的工作,如某些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木工、焊工等,容易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此外,饮食习惯也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过多摄入腌制食物、腌制蔬菜等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会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预防鼻咽癌的原则包括控制职业暴露和改善饮食习惯。
对于从事与鼻咽癌相关工作的人群,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对于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或减少摄入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腌制食品、腌制蔬菜等,同时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多样性。
尿路上皮癌是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有关的职业性肿瘤。
长期接触某些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如芳香胺、染料、钢铁、石油、水泥、某些农药等,可导致尿路上皮癌的发生。
此外,吸烟也是尿路上皮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预防尿路上皮癌的原则包括减少化学物质暴露和戒烟。
对于从事与有害化学物质接触的职业人群,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加强通风等,减少有害物质的接触。
另外,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减少尿路上皮癌的发生风险。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职业性肿瘤是指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的肿瘤疾病,其发生与个体长期接触或暴露于特定职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等有关。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与职业暴露有关:职业性肿瘤通常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如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人、放射线工作者等。
不同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工作性致癌物质和致癌因素不同,因此不同职业暴露的肿瘤类型也有所不同。
2. 潜伏期较长: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通常较长,一般需要接触致癌物质或因素多年甚至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症状。
这也是职业性肿瘤难以被及时诊断和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高发群体易受侵害:从事特定职业的工人通常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或因素,因此他们患职业性肿瘤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高。
例如,矿工、染料厂工人、焊工等职业的工人患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制定安全规范:雇主应该制定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避免接触或暴露于致癌物质或因素。
例如,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建立通风系统等。
2. 健康教育和培训:雇主应该为员工提供关于职业性肿瘤的知识培训,教育他们了解职业性肿瘤的原因、预防方法以及相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员工也应该关注自己的职业爱好,了解相关职业的风险。
3. 定期体检和筛查:对于高风险职业群体,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职业性肿瘤的征兆和症状,有助于及早治疗和干预。
4. 使用替代产品: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使用无害或低害的替代产品来避免接触致癌物质。
例如,使用环境友好的工艺和材料来替代有害的化学物质。
5. 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职业环境的监管。
例如,限制和监控某些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惩罚。
综上所述,职业性肿瘤是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的肿瘤疾病,其特点包括与职业暴露有关、潜伏期较长和高发群体易受侵害。
为了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制定安全规范、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定期体检和筛查、使用替代产品以及制定和实施国家政策和法规等措施。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特定类型肿瘤。
职业性肿瘤具有一些特点和预防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职业性肿瘤的特点1. 职业暴露历史:职业性肿瘤往往发生在一些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的人群中。
例如,矿工长期暴露在有害矿物质的环境中,会增加患尘肺和肺癌的风险。
2. 特定致癌物质:职业性肿瘤与特定的致癌物质密切相关。
不同职业中的致癌物质种类不同。
举例来说,农药生产工人暴露在大量农药中,会增加患肝癌、泌尿系统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风险。
3. 延迟潜伏期: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职业暴露的时间累积有关,通常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患者在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后,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发生肿瘤。
4. 特定肿瘤类型:不同的职业暴露会导致患特定类型的肿瘤。
例如,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容易患上间皮瘤;焊接工人容易患上肺癌;印刷工人容易患上白血病和肺癌等。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1. 职业病危害监测:建立职业危害监测系统,对各类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源调查和评估,掌握潜在的职业病危害源,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职业危害管理:实施有效的工作场所管理和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安全。
3. 个体防护:工人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4. 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工人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定期体检:应定期对有职业暴露史的工人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诊断职业性肿瘤。
6. 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职业病病例,加强对职业病的疫情分析和研究,为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7. 职业康复:对患有职业性肿瘤的工人,应提供合理的康复服务,包括手术治疗、辅助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8. 严厉执法: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工人权益和职业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职业性肿瘤具有职业暴露历史、特定致癌物质、延迟潜伏期和特定肿瘤类型等特点。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近日,深圳汽配厂白血病事件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
涉事企业华生电机有限公司目前有5名员工被鉴定为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除王某某病情不适合移植外,其余4人均已完成骨髓移植手术。
日益增高的癌症发病率,成为现代人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而对于经常性接触致癌物的人群来说,患癌的风险可能更高。
如何有效预防职业肿瘤成了他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职业性肿瘤由于致病因素比较清楚,因此,可以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预防,其主要手段为:1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识别、鉴定、严格控制与管理职业性致癌因素,不接触或减少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是预防职业性肿瘤的上策,属于一级预防,效果最好。
致癌物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可避免接触的,如萘胺、亚硝胺等,应停止生产与使用;另一类在目前仍需使用的工业化学物,如氯乙烯、羰基镇,则可根据现有资料,提出暂行技术标准严格控制接触水平,并定期监测,使其浓度或强度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以下。
另外,对新化学物质,应做致癌性筛试,提示有强致癌性的,应停止生产和使用。
2改革工艺流程,加强卫生技术措施。
改革生产工艺,加强通风,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程序,避免或减少接触致癌因素;加强原料选用,限制原材料中有毒物质的含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的致癌物质,如石棉生产中,限制主要引起间皮瘤的青石棉的用量;对于不能立即改变工艺流程或目前也无法代替的致癌物,采取严格综合措施,控制工人接触水平。
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首先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让广大职工了解致癌物质的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进入人体的途径及防护措施,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 工作服应集中清洗、去除污染,禁止穿回家;处理致癌物时,应严防污染厂外环境;许多致癌物与吸烟有协同作用,应在接触人群中开展戒烟教育;对于与工人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因素,如操作规范、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卫生习惯等,应加强职业健康促进教育,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行业资料:________ 职业病三级预防的原则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5 页职业病三级预防的原则(一)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1.技术措施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使用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加强通风、除尘、排毒措施。
2.组织措施合理组织、安排劳动过程,建立、健全劳动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卫生法规。
3.卫生保健措施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发现易感者和就业禁忌证;做好卫生宣传、健康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供给i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损的发展。
1.对职业接触人群,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2.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防制对策。
(三)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
使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防止疾病恶化及复发,防止劳动能力丧失。
对慢性职业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通过功能性和心理康复治疗,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第 2 页共 5 页职业病与职业多发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共10类115种。
10类分别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职业病的特点是有明确的病因,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病因和临床表现均有特异性。
职业多发病的特点则在于,职业因素可以促使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是多种发病因素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直接致病因素,或者职业因素只是诱因和加重因素,其他职业人群也会发生这种疾病。
2023年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职业性肿瘤是由长期接触或受职业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影响所引起的各种肿瘤。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就2023年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一、职业性肿瘤的特点1.职业性肿瘤类型多样:职业性肿瘤的类型很多,包括肺癌、肝癌、鼻咽癌、皮肤癌等多种肿瘤类型。
不同的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有害物质也不尽相同,导致了职业性肿瘤类型的多样性。
2.潜伏期长:职业性肿瘤患者中,肿瘤的潜伏期往往较长。
由于有害物质的接触通常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职业性肿瘤的发现通常较晚。
3.节律性发病: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律性。
例如,接触粉尘的职业工人在长期接触后,往往会在某个特定时期出现肺癌的发病高峰。
这种节律性发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职业性肿瘤的规律。
4.可防可控:相比于一些非职业性原因引起的肿瘤,职业性肿瘤通常是可以通过预防控制来减少甚至避免的。
只要合理进行职业健康管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接触,加强个体防护,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职业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措施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体系。
加强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排放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污染,确保职业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2.全面落实个体防护:企业应为从事有害物质作业的工人提供充足的个体防护装备,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工人应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避免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
3.科学培训和职业教育: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有害物质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档案,跟踪和记录员工的接触史和健康状况。
4.加强监测和早期筛查:对于高风险职业,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和早期筛查,及早发现有害物质的影响。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确保员工健康情况的及早发现和处理。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七章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第七单元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一、概述1.概念:职业肿瘤(Occupational tumor):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或职业癌(Occupational cancer)o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
职业性致癌因素:机械刺激、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最常见的职业性致癌因素为化学致癌物。
2.研究职业肿瘤的意义:(1)可以肯定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有助于探索人类肿瘤的病因;(2)致癌因素一经识别,就可以采取预防措施,使发病率下降。
3.我国确定的职业性肿瘤名单:(1)联苯胺致膀胱癌(2)石棉致肺癌、间皮瘤(3)苯致白血病(4)氯甲瞇致肺癌(5)碑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逸散物致肺癌(8)铭酸盐致肺癌二、职业肿瘤的发病特点(一)好发部位:较固定。
皮肤、呼吸道、远隔部位:联苯胺一一膀胱癌。
一种接触可引起多种肿瘤:放射线可致:白血病、肺癌、皮肤癌等。
(二)发病条件:1•接触物质的理化性质:颗粒状金属線一一致癌,块状金属镰一一无致癌性;结构与癌症:B 一蔡胺强致癌剂;a-茶胺弱致癌剂;2.接触途径:不溶性的碌盐,吸入时致癌,经口或经皮无致癌性;3.接触剂量和接触时间:与职业接触史有关;4.个人生活习惯:吸烟促进多种职业性肿瘤的发生。
(三)潜伏期:潜伏期较长,平均15年以上。
职业肿瘤的发病年龄较非职业性同类肿瘤病人年龄小。
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变,一般人群为60〜75岁,而职业人群为40〜50岁,发病年龄提前了10〜25岁。
(四)病理类型:特定的病理类型。
如铀矿工肺癌大部分为未分化小细胞癌,恶性度较高;苯:白血病的类型不同,无规律。
(五)阈值:无定论。
三、职业肿瘤的识别和确认(一)临床观察一一发现职业性肿瘤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阴囊癌与打扫烟囱有关;1964年英国耳鼻咽喉科医生Hadfield发现老年家具制作一一多发鼻窦癌;接触放射性物质人员——肺癌、口血病等;病例分析对病因探索可提供线索,可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职业性肿瘤是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于特定职业环境中的致癌物质而导致的肿瘤。
不同的工作环境会暴露人们于不同的致癌物质,从而增加患上特定类型肿瘤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其预防原则:1. 高温作业引发的职业性肿瘤:高温作业往往会导致皮肤癌和鼻咽癌等肿瘤的发生。
预防原则包括增加通风设备,减少高温作业时间,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2. 化工行业引发的职业性肿瘤:化学品对人体的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肝癌、肺癌、膀胱癌等肿瘤的发生。
预防原则包括加强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建立有效的排放控制措施等。
3. 焊接和金属加工行业引发的职业性肿瘤:金属尘埃和有害气体是这些行业中的常见致癌物质,可导致肺癌、鼻咽癌等肿瘤的发生。
预防原则包括增加通风设备,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清洁和卫生管理等。
4. 农药和农业化学品行业引发的职业性肿瘤:长期接触农药和农业化学品可能导致皮肤癌、肺癌等肿瘤的发生。
预防原则包括使用更安全的农药和化学品替代有毒物质,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强作业规范和安全培训等。
5. 放射性物质行业引发的职业性肿瘤:与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甲状腺癌、白血病等肿瘤的发生。
预防原则包括加强辐射源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辐射安全意识和培训等。
6. 医疗行业引发的职业性肿瘤:医疗人员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乙烯、三氯乙烯、铬等,可能导致血液系统肿瘤、肝癌等肿瘤的发生。
预防原则包括加强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检查和筛查,加强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等。
7. 矿工行业引发的职业性肿瘤:矿石中的石棉、二硫化碳、二甲苯等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鼻咽癌等肿瘤的发生。
预防原则包括提供有效的通风设备,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测和筛查等。
总的原则是通过控制或减少工作环境中致癌物质的暴露,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筛查,以及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以防止职业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范本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一些特定职业环境中,接触到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积累而引发的恶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的高发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潜在的致癌因素,特别是长时间、高浓度暴露于有害物质的职业群体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范本。
一、肺癌肺癌是职业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粉尘、烟雾和化学物质所致。
因此,预防肺癌的原则如下:1. 平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2. 避免吸烟,并避免被动吸烟;3. 减少空气中有害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暴露,佩戴口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4.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癌的早期症状。
二、皮肤癌皮肤癌是一种由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引起的职业性肿瘤,常见于房屋建筑工人、农民等户外工作人群。
预防皮肤癌的原则如下:1. 减少日晒时间,尽量避免阳光最强烈的中午时段暴露在阳光下;2. 外出前涂抹防晒霜,并佩戴宽边帽、太阳镜和长袖衣物等防护措施;3. 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皮肤癌。
三、鼻咽癌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肿瘤,主要由于长时间吸入有害粉尘和化学物质所致。
预防鼻咽癌的原则如下:1. 减少对致癌物质的暴露,佩戴防护面具;2. 定期进行鼻咽部和喉部的检查,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3.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均为鼻咽癌的危险因素。
四、肝癌肝癌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肿瘤,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长期饮酒和接触致癌物质如镍、氯化乙烯等。
预防肝癌的原则如下:1. 戒酒或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长期过量饮酒;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潜在有害的食物和饮料;3. 遵守职业保护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设备;4.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肝癌。
五、膀胱癌膀胱癌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肿瘤,主要由于长期接触含有致癌物质的化学品,如苯、二甲胺等。
预防膀胱癌的原则如下:1.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佩戴个人防护设备;2. 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盆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膀胱癌;3. 坚持适度运动,加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范文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物质而导致的肿瘤发生。
不同于普通肿瘤的病因,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特定职业中的各种有害物质的长期接触有关。
职业性肿瘤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并且对工人群体和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性肿瘤的特点1. 特定职业的相关性: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特定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接触石棉的工人容易患上肺部肿瘤,接触放射线的医生容易患上甲状腺肿瘤。
不同职业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肿瘤发生。
2. 潜伏期较长: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通常较长,从接触有害物质到发生肿瘤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这使得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困难,延误了许多患者的治疗时机。
3. 产生严重后果:职业性肿瘤通常发展迅速,病情进展较快。
由于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较长,往往在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并且生存率较低。
4. 可预防性强: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接触有直接关系。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性肿瘤的发生率。
因此,职业性肿瘤有较强的可预防性。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措施1. 监测和识别潜在的职业性致癌物质:针对不同的职业活动,应该加强监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并识别潜在的职业致癌物质。
通过对职业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有害物质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2.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具有危险性的职业,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有害物质的接触。
例如,对于接触石棉的工人,应该使用防护装备,减少石棉纤维的吸入。
对于接触放射线的医生,应该加强辐射防护,减少辐射的损害。
3. 健康教育和培训:对从事具有危险性职业的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增加其对职业性肿瘤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通过提高员工的健康素养,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暴露,从而降低职业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4. 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管理和控制。
2024年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在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占极高的比例。
常见接触石棉、煤焦油类物质、氯甲醚类、各、镍、芥子气、异丙油、放射性物质等职业。
(二)职业性皮肤癌这是最早发现的职业肿瘤,约占人类皮肤癌的10%。
职业性皮肤癌与致癌物的关系,往往是最直接、最明显,经常发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触局部。
能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化学物由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杂酚油、蜡、氯丁二烯、砷化物等。
以煤焦油类物质所致接触工人的皮肤癌最多见。
(三)职业性膀胱癌此类肿瘤在职业性肿瘤中也占相当的地位。
高危职业有:生产萘胺、联苯胺和4-氨基联苯的化工行业。
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的染料、橡胶添加剂、颜料等制造业,使用芳香胺衍生物作为添加剂的电缆、电线行业。
(四)其他苯致白血病、氯乙烯致血管肉瘤等。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二)健全医学监护制度(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四)建立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2024年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2)2024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性肿瘤的种类以及预防原则也会有所改变。
以下是2024年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的详细介绍:一、常见的职业性肿瘤种类:1. 骨骼肿瘤: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有关,如建筑工人、矿工等。
预防原则包括合理使用劳动保护设备、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2. 肺癌:与长期吸入有害气体、粉尘和烟雾有关。
预防原则包括戒烟、减少接触有害气体,增强室内通风等。
3. 皮肤癌:与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有关,如建筑工人、农民等。
预防原则包括佩戴防护帽、遮阳服,减少暴露时间,注意皮肤防晒等。
4. 尿路癌:与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尿毒症有关,如染料工人、化工工人等。
预防原则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加强工作场所通风,避免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等。
5. 肝癌:与长期接触有致癌物质有关,如化学工人、印刷工人等。
行业资料:________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
(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
在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占极高的比例。
常见接触石棉、煤焦油类物质、氯甲醚类、各、镍、芥子气、异丙油、放射性物质等职业。
(二)职业性皮肤癌
这是最早发现的职业肿瘤,约占人类皮肤癌的10%。
职业性皮肤癌与致癌物的关系,往往是最直接、最明显,经常发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触局部。
能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化学物由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杂酚油、蜡、氯丁二烯、砷化物等。
以煤焦油类物质所致接触工人的皮肤癌最多见。
(三)职业性膀胱癌
此类肿瘤在职业性肿瘤中也占相当的地位。
高危职业有:生产萘胺、联苯胺和4-氨基联苯的化工行业。
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的染料、橡胶添加剂、颜料等制造业,使用芳香胺衍生物作为添加剂的电缆、电线行业。
(四)其他
苯致白血病、氯乙烯致血管肉瘤等。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二)健全医学监护制度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四)建立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
第 2 页共 7 页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
1.有毒物质及职业中毒防护
1)毒物
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的物质称为毒物。
2)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存在形式
生产性毒物以固体、液体、气体、气溶胶等多种状态存在。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蒸气
e.雾
f.烟
g.粉尘
3)常见职业中毒
a.刺激性气体中毒
b.窒息性气体中毒
c.有机溶剂中毒(苯、甲苯)
d.其他有机化合物中毒
4)毒物的个人防护
第 3 页共 7 页
个体防护在防毒综合措施中起辅助作用,但在特殊场合下却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进入高浓度毒物污染的密闭容器操作时,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就能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健康,避免发生急性中毒。
应根据工作场所存在毒物的种类、浓度(剂量)情况选择适合的呼吸防护器材。
每个接触毒物的工作者都应学会使用,掌握注意事项。
常用的有隔离式防毒面具、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口罩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
为防止毒物沾染皮肤,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及易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时,应穿耐腐蚀的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帽、穿胶鞋。
为了防止眼损伤,可戴防护眼镜。
2.粉尘及其防护
1)粉尘的分类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2)粉尘的危害
a.尘肺
长期吸入粉尘达一定量后,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就叫做尘肺。
尘肺是粉尘所致疾病中的主要疾病。
长期吸入含量大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病叫矽肺。
吸入煤尘引起的尘肺病叫煤工尘肺。
吸入石棉引起的尘肺病叫石棉肺。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有13种尘肺病。
b.粉尘沉着症
吸入一定量的铁、钡、锡等粉尘(如容器除锈、不注意防护,可吸入铁末尘),尘末在肺部沉着,构成一种病情轻、进展慢的肺部疾病,叫粉尘沉着症。
c.过敏性疾病
第 4 页共 7 页
吸入含苯酐粉尘、甲苯二异氰酸酯可引起哮喘。
d.中毒
吸入含铅、砷、锰、铍的粉尘可引起职业性中毒。
e.局部作用
粉尘可造成皮脂腺孔堵塞,使皮肤干燥、邹裂,引起粉刺、毛囊炎,严重者可引起脓皮病。
3)防护
因生产条件暂时得不到改善的场所,可以采取个人防护。
如炉膛内拆卸耐火砖外逸的粉尘,用通风除尘或湿式作业难以做到,这就要强调戴防尘口罩防尘。
3.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1)噪声危害与防护
a.噪声
噪声,从物理的观点来说,是指频率和声音强度各不相同,杂乱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从生理的观点来说,凡是使人产生烦恼,需要加以控制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b.防护
为了保护劳动者听力不受损伤,国家制定了GBZ1-xx《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标准中规定: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若每天接触噪声时间达不到8h者,可根据实际接触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允许增加3dB(A),但是,噪声接触强度最大不得超过115dB(A)(此项标准不适用于脉冲噪声)。
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要合理选择和利用个人防护器材,如耳塞、耳罩、防噪声头盔等。
第 5 页共 7 页
2)紫外线
a.定义
位于电磁波谱紫色光之外,波长从160~400nm的辐射线,叫紫外线,其辐射为紫外辐射。
b.危害
(1).皮肤
不同波段的紫外线,容易被不同皮肤层所吸收,如290nm的紫外线易被皮肤表层吸收。
波长297nm的紫外线对皮肤影响能力最强,能使皮肤产生红斑、水疱和光感性皮炎等。
全身症状可有头痛、乏力等。
(2).眼睛
波长250~320nm的紫外线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
波场288nm的紫外线对角膜的危害最严重。
c.防护
电焊工作人员应备有绿色防护玻璃片的防护面盾,辅助焊接人员应备有透光较好的黄绿色眼镜。
对上肢和脚部的皮肤暴露部位,应佩用长筒皮制手套和帆布脚面盖布,以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照射。
第 6 页共 7 页
行业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7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