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语系的前世今生
- 格式:docx
- 大小:16.48 KB
- 文档页数:2
東山考古南島語族起源福建doc 東山考古南島語族起源福建? 95-04-10 記者(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廈門日報」報導說,中美兩國考古學者歷經兩年多的考察和研究證實,南太平洋、印度洋的「南島語族」眾多島國共二億七千萬居民的祖先,源於中國福建省。
報導說,「南島語族」地理範疇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百個島國,包括一千至一千二百多種語言,其分布地區東至太平洋東部的復活島,西跨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北到台灣,南到紐西蘭,主要居住地包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等地。
中美聯手破解祖先謎團有關專家的研究結論說,「南島語族」的起源地應是「位於台灣、澎湖群島和中國東南沿海一帶」。
幾年前,在台灣已經找到比較確切的證據,但是否起源於福建東南沿海一帶,一直缺少有力的證據。
為破解「南島語族」起源之謎,福建省博物院考古隊長林公務,考古隊副研究員范雪春等專家,與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白瑞、那肯拉、鮑爾、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焦天龍、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等合組考古隊。
報導說,中美兩國考古學者於二??三年進駐東山島陳城鎮澳角漁村,就「航海術與新石器時代台灣海峽的交流與南島語族起源」這一課題,針對距台灣海峽最近的福建東山島大帽山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進行挖掘考證。
去年十月,夏威夷大學教授白瑞、那肯拉、鮑爾等考古專家,回美國後在當地報刊上和互聯網上發表關於在東山島進行「南島語族」起源的考研文章和相片。
他們和中國考古專家聯手實地考古一致認為,台灣已查找到「南島語族起源」的確切證據。
大量出土文物相似台澎考古學者並認為,東山與台灣不僅地域接近,而且發現剛出土的大量文物與台灣、澎湖的文物十分相似,年代也比較早,對「南島語族」是否起源於福建東南沿海一帶以及閩台史前關係的淵源,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也提供非常豐富的依據。
報導指出,中美兩國考古專家確認,從出土的石器、陶製品等文物製作的方法、生產工藝、母語語系等考證上得出「南島語族」的祖先源於中國福建的結論。
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四)台湾起源说白乐思(Robert Blust)根据南岛语言的音韵、词汇等的演变,认为台湾南岛语言的高度歧义性,代表着原始南岛语最早的几个主要分支。
而东区的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亚广大区域中的上千种语言,仅由剩余一支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群演化出来(见图2)。
(19)(20)承接戴恩、白乐思等人的研究,李壬癸(1979、1999、2004、2006、2008),何大安、杨秀芳等(2000)等台湾学者从不同角度继续论证了台湾南岛语言的多样性、分歧性。
他们的观点基本一致,认为台湾的南岛语言除了保存最多原始南岛语特征外,其语言最分歧,语言之间的差异也最大。
一个地区的语言越早分裂,表示语言分化的年代越久远,彼此之间的分歧也越大,也越接近该语系的起源地;越晚分裂的语言,彼此之间的差异也越小,离起源也就越远。
南岛语言越分歧的台湾,显示着台湾的南岛语言时代纵深越长。
(22)再者,不同的语言创新演变,可以串成结果互异的语言群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显示出台湾的南岛语言不属于一个单一的语群,而且彼此之间接触、影响程度很深。
(23)澳洲学者贝尔伍德(Peter A.Bellwood)则利用白乐思等语言学家建立起的一个南岛语言演化的大略时空架构,提出南岛语族在太平洋岛屿上的迁徙与扩散路径,即“Express-Train”(快车)模型。
(24)简单来说,“Express-Train”模型认为南岛语族起源于台湾,从台湾开始,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部,而后快速向波利尼西亚扩散。
与传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谱系分类方法不同,不少学者开始利用生物学种系发生学理论与方法,并结合语言学中的词源统计分析法,使用计算机算法程序,对南岛语言的谱系分类及谱系树构建进行了研究。
格雷(Gray)、乔丹(Jordan)对77种南岛语言5185个词项进行词源统计,并运用进化树分析软件PAUP*产生了一棵最简洁的南岛语言谱系树,研究结果发现:南岛语谱系树形图与“Express-Train”模型高度兼容,“Express-Train”模型完全可以被转换成一个有序的地理字符并映射到语言谱系树上(见图3);另外,在谱系树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台湾的南岛语(阿美、排湾)的确处于根部位置(见图4)。
南岛语族缘起福建海洋一族一百多年前,欧洲的学者来到了南太平洋,他们发现太平洋一个又一个的岛屿上,存在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在那个时候,一些语言的词汇是一样的,航海能力是一样的,所造的船只是一样的,人类体质学的外形是一样的,于是便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南岛语族。
从南岛语族的分布来看,这是一个海洋族群,他们有着共同的海洋文化。
同时,南岛语系是目前实际上最大的一个语系,包括1000-1200种语言。
说属于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口约有2.7亿人。
然而,这一海洋族群的发源地在哪里?他们是从何时何地开始征服太平洋的?他们为什么一代又一代地向茫茫大海深处远航?当人们将目光一路从太平洋中部往西移动,南岛语族的发源地也渐渐浮出水面。
语族缘起福建走出的海洋一族越过大陆架、远征海洋,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勇士们就靠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将星星火种燎原到了全球。
以福建为起点,跨过菲律宾、复活节岛、马达加斯加……南岛语族的征途遥远而漫长。
据史料记载,1706年荷兰人H.莱兰特发现了南岛诸语言的亲属关系。
1836年德国W.F.洪堡特使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这个术语来称说这个语系的语言。
19世纪末德国人W.施密特便把它们命名为南岛语。
从经度的跨度看,南岛语系西至马达加斯加,东至复活节岛,占地球的热度和亚热带地区的的三分之二;而从纬度的跨度上,南岛语系南北纵跨70度,从北纬25度的台湾,一直分不到南纬48度的新西兰南端。
南岛语系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大语系。
随着南岛语族这一海上族群的发现,人类学家、遗传学家、语言学家、考古学家等纷纷对着一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沿着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岛,根据各学术界得到的历史材料,顺着南岛语族迁徙的轨迹,逆向寻找源头。
“二战时期,国际学术界认为源头是在菲律宾,之后往北走,认为源头是台湾,然后再往陆地上走,目前就与福建陆地上的考古现场就相呼应起来了。
”苏文菁表示,目前国际学术界的观点认为,以福建沿海为中心的中国沿海区域是南岛语族最早的发源地。
世界公认的南岛语族祖先,竟是六千年前航向太平洋的中国⼈?15—17世纪的地理⼤发现时代,来⾃欧洲的航海家通过开辟的“新航路”,发现了“新⼤陆”,各⼤洲之间的相对孤⽴状态被打破,⼈类世界⾸次建⽴起跨越⼤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
伴随着欧洲⼈航海上的成果,地中海的腓尼基⼈和北欧的维京⼈,这两个古⽼航海民族也作为欧洲⼈的骄傲,不断地被夸耀和推崇。
⽽在太平洋的西岸,⼀个⽐腓尼基⼈和维京⼈更古⽼的航海民族,从这⾥出发航向南⼤洋,成为南太平洋2万多个岛屿的原住民,他们共同的名字便是南岛语族。
南太平洋2万多个岛屿的原住民,他们共同的名字便是南岛语族。
何谓“南岛语族”?南岛语族并不是⼀个单⼀的民族,⽽是⼀群说着相似语⾔的庞⼤族群,是当今⼴泛分布于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的⼴阔海域内的岛屿上,具有民族语⾔亲缘和⽂化内涵相似的⼟著族群。
它们涵括了印尼⼈、马来⼈、菲律宾⼈、夏威夷⼈、新西兰的⽑利⼈以及台湾的⼀些⼟著,是⽬前世界上分布区域最⼴,也是唯⼀⼀种主要分布在海岛上使⽤的语系。
南岛语族是⽬前世界上分布区域最⼴,也是唯⼀⼀种主要分布在海岛上使⽤的语系。
南岛语族分布于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的⼴阔海域内的海岛上。
南岛语族堪称西⽅⼤航海时代前最伟⼤的航海族群,据世界语⾔资料库统计,南岛语族包括1262种语⾔,使⽤⼈⼝约2.7亿,这样的分布⼴度仅有在哥伦布发现新⼤陆以后的印欧语系可以与其相⽐。
这⼀特殊群体,是西⽅的探险家在⽆意间发现,在⼴阔的太平洋众多岛屿上,“许多话语不能通的民族对鲨鱼、乌贼、虾⼦等动物的称呼却都⼀样”,这种迹象引起了16世纪西⽅探险家们的好奇。
南岛语族的分布⼴度,仅有在哥伦布发现新⼤陆以后的印欧语系可以与其相⽐。
南⼤洋散布的⼩岛上住着的⼈群竟有很多神似之处:不同岛上的居民不仅外形上极为相似,某些语⾔竟然也相通。
后来,欧洲的⼀些学者相继来到南太平洋,通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在这些散布的⼩岛上住着的⼈群竟有很多神似之处:不同岛上的居民不仅外形上极为相似,某些语⾔竟然也是相通的;很多词汇的发⾳和意思也⼏乎完全⼀致;包括航海⽅式和能⼒,甚⾄所造出来的船都是⼀样的。
南岛语族是中国后裔吗
历经近11年考古调查和研究攻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联合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等多家单位,首次通过古基因组数据确认,南岛语系人群,也就是现今主要生活在中国台湾岛及太平洋岛屿等地人群,他们的祖先是福建及毗邻地区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人群。
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这也意味着国际学术界对这一研究成果的肯定。
此次研究成果,是国际上第一次通过古基因组数据明确,福建及毗邻地区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人群是目前最早的南岛语系人群,也就是现今主要生活在中国台湾岛及太平洋岛屿等地人群的祖先来源。
论东南亚南岛语民族的起源与早期迁徙作者:许红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摘要:南岛语民族是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这个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海岛地区,是海岛地区的主体民族。
但研究表明,这个民族群体并不是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土著,而是后来才迁徙过来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东南亚南岛语民族的起源与早期迁徙。
关键词:东南亚;南岛语民族;起源;迁徙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022-04南岛语民族(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是指现今广泛分布于北起我国台湾、中经东南亚、南至西南太平洋三大群岛、东起复活节岛、西到马达加斯加等海岛地带,民族语言亲缘关系和文化内涵相似的民族群体。
这个民族群体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几乎跨越了半个地球,但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截止到目前,学界对东南亚南岛语民族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研究课题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受学者争议的,就是这个民族群体的起源与扩散问题。
一、东南亚南岛语民族的起源针对南岛语民族的起源,多位学者从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等角度提出多种不同的起源地及扩散模式的假说。
这些种种不同的认识,主要有“太平洋群岛说”、“东南亚群岛说”、“中南半岛说”、“华南大陆说”、“台湾说”等。
但是,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个民族群体与古代中国南方的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南岛语民族的先民的主体很可能是从中国南方地区迁徙过去的。
自19世纪末期以来,已有考古、民族和语言等方面的学者推论南岛民族应起源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海岸一带。
这样的看法,以后持续被更多的学者所支持。
例如:本尼迪克特对包括中国的仡佬语、黎语和中国与越南交界地区的拉嘉语、拉提语等属于卡岱语的语言同印度尼西亚语进行比较后也认为:“操原始印尼语的人是从中国南部海岸也许经过海南岛往北迁移到台湾,往东迁移到菲律宾,往南迁移到越南、婆罗洲、爪哇、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
南岛语系的故乡在哪里?中外学者的观点多种多样。
现在有密克罗尼西亚、华南、台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新几内亚西部等说法。
支持率最高的是源于台湾。
看到南岛语系与高山族诸语言的关系,已经抓住了根本,可惜认错了源——以流为源。
南岛语系的前世今生
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family),也叫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岛上的语系,也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它主要分布于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的广阔海域内的岛屿上。
中南半岛上有好几种语言也属于南岛语系,如越南的嘉莱语、拉德语。
有人主张澳大利亚土著的语言也应该归入南岛语系,多数学者不赞成。
南岛语系的分布密度也是世界最小的,说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大多数居住在东南亚,其它地区的使用人口相对少得多。
南岛语系包括印度尼西亚语族、波利尼西亚语族、美拉尼西亚语族、密克罗尼西亚语族4大语族。
已知包括120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超过了2.5亿。
这些语言的共同特征是:属于黏着语,名词有冠词,动词有时、态、体、式的范畴,动词有的放在主语前,有的放在主语后。
构词法是添加附加成分和重复词根(或词根的一部分)。
常用词多为双音节。
具体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南岛语系的第一大语言马来-印尼语(因为二者本出于一个源头,大体相同,可以互相通话,许多人主张作为一种语言)已经高度简化,除了并非强制的复数和多种多样的被动形式外,已经没有真正的形态变化,也不再是黏着语。
基本语序已经和汉语一样是“主语+谓语+宾语”。
这是发生巨大变化的结果,马来-印尼语已经不能代表南岛语系的基本情况。
大陆说的高山族其实包括十几个不同的民族,称为一个族群更妥当。
他们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
词汇大多为多音节,语序都是“谓语+主语+宾语”,其它特征都是有局限性的,共性有限,差别很多,多样性十分明显。
这应该是南岛语系的基本面貌。
原始形态不一定是整齐划一的,学者往往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总天真地认为早期语言必定是单一的、规则的。
这样的情况恐怕是不存在的。
波利尼西亚语族的代表语言有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纽埃语、马克萨斯语、夏威夷语等。
名词带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复数使用前加成分表示。
谓语一般在句首。
夏威夷语和马克萨斯语还有四进制计数法的遗存,别的语言一般使用十进制。
毛利人(其中有欧洲人)
美拉尼西亚语族的代表语言有斐济语、利富语、莫图语、安布里姆语等。
辅音有齿间音(英语thin、this开头的辅音)和软腭化音,元音有二合元音,比较复杂。
有五进制计数法。
动词有人称和数的变化,通过使用短尾代词表示。
斐济的一元纸币
密克罗尼西亚语族的主要语言有马绍尔语、塞班语、瑙鲁语、查莫罗语等。
代词极为复杂,有繁多的数和分类体系,名词有数的变化和属格,动词和动词之前的助词通过使用前加成分表示人称和数。
南岛语系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说它源于南亚语系,有人说它源于印欧语系,有人说它源于汉藏语系。
已故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先生赞同南岛语系源于汉藏语系的观点,并通过细致的词汇比较证实二者的渊源关系。
南岛语系的故乡在哪里?中外学者的观点多种多样。
现在有密克罗尼西亚、华南、台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新几内亚西部等说法。
支持率最高的是源于台湾。
看到南岛语系与高山族诸语言的关系,已经抓住了根本,可惜认错了源——以流为源。
南岛语系民族的最初的文化面貌——有段石锛和几何印纹陶,分布在华南及东南亚海岛上,分析其年代,有助于辨别自从公元前4000年以来的居民迁移路线。
对比海峡两岸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到,相同的文物及文化面貌都是大陆的早于台湾的。
台湾岛的最早居民主要来自大陆东南沿海,已经昭然若揭。
他们当中含有南亚人(雅利安人之前的南亚土著民族,身材矮小,肤色黝黑,即达罗毗荼语系民族的核心),并不奇怪。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新石器时代,南亚人同样分布于大陆部分地区。
中国上古的百越与南岛语系民族有共同的祖先。
百越种族众多,其中主体是南岛语系民族的祖先。
他们在青铜时代的主要文化特色是有太阳光芒纹样的铜鼓。
江西考古并没有发现铜鼓,却有一个“铜鼓县”,应该是上古时代属于南岛语系民族的证据。
南岛语系民族善于航海。
上古的太昊就是南岛语系居民的始祖之一。
凌纯声先生主张波利尼西亚人的海神——Taaroa即太昊,很有道理。
大汶口文化居民的体质与波利尼西亚人相似。
《淮南子》说东方一万二千里是太昊、句芒治理的地域,应该是历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