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走进物理世界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18
初中八年级物理精编课件“走进物理的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取材于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一章“走进物理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量的测量、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物理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测量技能。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理量的测量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尺子、天平、量筒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尺子、天平、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水蒸气、雷电等,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量的测量和科学探究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量的测量,如长度、质量、体积等。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走进物理的世界2. 内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量的测量科学探究方法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举例说明科学探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2. 答案:(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应用广泛,如电子技术、新能源开发等。
(2)科学探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有观察、实验、假设、推理等。
(3)铅笔的长度、质量和体积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密度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课外阅读,参加科技活动,提高物理素养。
《走进物理世界——科学之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关于声的、光的、热的、力的、电的现象,物理不但是有趣的,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二、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项。
所以本节课所涉及的观察、实验、插图以及图片中提出的问题都仅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实行科学探究的乐趣,所以不易在课堂上出现过高过难的物理知识点,避免学生一入门便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兴趣。
【学生现状】八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凡事好奇,第一次接触物理,求知欲较旺盛,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些实验现象能够做出相对应的解释,但不透彻;有的学生可能能物理现象一无所知,所以在开门见山篇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让学生产生“不学不知道,一学即势如破竹”式的学习心理,激起学生思学、乐学、好学的情趣和习惯,为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对物理学研究什么问题及物理学的一些重要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水平、分析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并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图片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0走进物理世界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内容包括:1. 物理的定义及研究方法;2. 物理的发展历程;3. 物理与生活的关系;4. 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的定义、研究方法及与生活的关系。
难点:科学探究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水流、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讲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知识拓展:介绍物理的发展历程,强调物理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5. 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走进物理世界2. 板书内容:物理的定义与研究方法物理的发展历程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科学探究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你感兴趣的物理现象;(2)简述物理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 答案:(1)答案示例:自行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使自行车前进;(2)答案示例:物理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包括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科学探究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2. 教学目标的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科学探究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及物理研究方法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详细内容包括:物理的定义、物理研究的方法、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物理的发展历程、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理研究方法的掌握,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滑轮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静电、浮力等,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物理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a. 物理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推理、数学建模等。
b. 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举例说明,如电、磁、光、热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c. 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质量、力、能量、运动等。
4.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小车斜面实验、滑轮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走进物理世界2. 板书内容:a. 物理的定义、发展历程b. 物理研究方法c. 物理与生活的联系d. 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物理现象。
b. 计算一个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行的距离。
c. 列举三个物理基本概念并简要说明。
2. 答案:a. 略b. 根据斜面角度、重力加速度、摩擦系数等计算。
c. 质量、力、能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
《走进物理世界》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概念,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摩擦力、重力等,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讲解物理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 研究方法:介绍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 物理学的分支:简要介绍物理学的分支,如力学、热学、电磁学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6.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理学的概念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 物理学的分支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个物理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答案示例:(1)摩擦力:当我们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重力:苹果从树上落下,是因为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
(3)浮力:船只能在水面上行驶,是因为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2. 课后思考题:请思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科,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具体内容包括: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分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学习牛顿三定律以及物理量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分支和研究方法,认识到物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会使用基本物理量进行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物理量的测量与数据处理。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定义、分支和研究方法,牛顿三定律,物理量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滑板运动、地球引力等),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分支和研究方法。
(2)详细讲解牛顿三定律,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释。
(3)讲解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如长度、质量、力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牛顿三定律。
(2)学生自主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2. 内容:(1)物理学的定义、分支和研究方法(2)牛顿三定律(3)物理量的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理学的定义、分支和研究方法。
(2)举例说明牛顿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并计算出其平均值。
2. 答案:(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分支,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理论分析等。
(2)例如:跳伞时,降落伞对人施加向上的力,人受到的向下力减小,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学习目标]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理解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理解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水平。
4.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注重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准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难点]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
3.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新课导学]导言: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
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即使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1.物理是有趣的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自然是欢畅的。
在这众多的谜中,有很多就是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到时不但能揭开谜底,而且还能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增长我们的才干。
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很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
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能够告诉我们,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展示一些简单而又效果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实验一:感应起电机起电(演示)这个像不像天上的闪电呢?这就是电,它们都是电,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今天我们暂不研究,但我们毕竟知道了天上是没有雷公电母的。
实验二:手摇发电机模型(演示)这是人类从磁铁中攫取的力量,利用相似的装置,人类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发电厂,把电能输送到了千家万户,假设我们不懂物理学,那就不懂电磁感应,那么,我们就没有电能,那么,我们就没有电灯,(我们有手电)我们就没有电脑,(我们有手机)我们就没有电影,(我们有电视)我们就没有空调,(我们有电扇)......实验三:空气的力量(学生全体参与)先介绍实验装置的构造,杯内装满水,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0走进物理世界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内容包括:1. 章节概述:了解物理的发展史,认识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2. 详细的章节内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量的测量、误差与有效数字、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物理量的测量、误差与有效数字、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重点: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理解误差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会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刻度尺、天平、量筒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发展史。
2. 新课导入: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实验演示,如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量的测量。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正确测量物理量,强调误差与有效数字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长度、质量等,并记录数据。
6. 讲解: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物理学科发展史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3. 物理量的测量方法4. 误差与有效数字5.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理学科的发展史。
(2)举例说明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3)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计算误差。
2. 答案:(1)物理学科发展史: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物理等阶段。
(2)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热、光、电、磁等。
(3)误差计算:根据测量结果和真实值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科学之旅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理解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水平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水平、分析水平。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二、新课教学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1)手在火上烧和浇不灭的蜡烛(视频)(2)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3)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4)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5)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协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走进物理世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水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动手水平。
(1)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学习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水平。
(2)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水平(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实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好奇,产生对物理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2)在探究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水平、提出问题的水平学习难点:组织学生做好分组小实验实验器材:玻璃杯、打火机、水,乒乓球,气球,浮沉子学习过程:(一)激情演讲,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二)物理是研究什么的?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初中物理,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
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即使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其实物理知识并不陌生,物理这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的相当紧密,只要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物理充满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接触到许很多多的物理知识。
例如:为什么山里会有回声?这是物理学要研究的声现象。
我们看到的海上日出,太阳还没有出地平线我们为什么就能看到它呢?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呢?日食月食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物理学要研究的光现象。
秋天早上树叶上为什么会出现露珠?用久了的灯泡壁为什么会变黑?烧开水的时候壶嘴为什么会冒白气?冬天树上的霜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都是物理学要研究的热现象。
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手拿着的水杯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这些都是物理学要研究的力学问题。
电冰箱为什么能制冷?电视机为什么能显示出画面和声音?这些都是电现象.另外,花开了,我们能闻到花香,饭菜熟了,我们能闻到饭菜的香气,菜中放盐会变咸,粥中放糖会变甜,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也恰恰是物理学中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