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
- 格式:docx
- 大小:21.75 KB
- 文档页数:3
辩证法起源: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摘要:本文以《申辩篇》为例,分析解读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特点,探索辩证法的最早起源。
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寻求普遍定义,要求对话双方要用比较严格的逻辑规范和清晰的语言意义来表达,形成了他以逻辑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辩证法,注重对人的理性思维作自觉地反思是其基本特点。
苏格拉底称之为”精神助产术”,就是最早期的辩证法。
关键词:辩证法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辩证法”一词作为哲学术语出现在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中。
原意是谈话、对话,后指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讨论,在这一基础上发展成为通过合乎逻辑的论证来寻求真理的科学。
辩证法的实质,就是在对话中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胜,是从概念上把握存在者的艺术。
具有这样意义的辩证法始于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学生、史学家克塞诺封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苏格拉底也把自己的推理方法叫做辩证法”。
克塞诺封认为,苏格拉底所说的辩证法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间题所运用的一种方法,即按照讨论对象的属种加以辩析的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都应掌握这门艺术,学会它才能成为一个讨论见解最深刻的人,能够指导别人的人,能干的人。
亚里斯多德也说:”苏格拉底竭诚于辩证法”。
这些记载表明,辩证思想的提出与人们的论辩有关,最早源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1]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的申辩就是运用了精神助产术的辩论方法,苏格拉底一步步引导美勒托自己说出他的指控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针对美勒托指控他腐蚀青年的思想,不使青年学好,他首先提出疑问,是不是只有他是腐蚀青年的,而所有人都是为青年们好的?美勒托肯定的回答正是他想要的,然后他举出了马的例子来反驳美勒托,”以马为例,你相信整个人类都在对马进行改善,而只有一个人对马施加坏影响吗?或者说事实正好相反,使马改善的能力只属于一个人或很少人,他们是驯马师,而大多数人如果必须与马打交道,使用马匹,那么他们就会伤害马,对吗?美勒托,无论是马还是其他所有动物,不都是这种情况吗?无论你和阿尼图斯是否承认,必然就是这种情况。
【名人故事】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成为了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他所提倡的探索真理的方法也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质问”。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当时的雅典是一个文化繁荣、言论自由的城邦。
苏格拉底并没有写下自己的思想,他主要通过和他人的对话来传播他的思想。
他常常以提问的方式引导他的学生思考,并用质问的方式揭示问题的本质。
苏格拉底有一次和一个自称智者的人进行对话,这个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居。
苏格拉底首先问他:什么是智慧?智者自信地回答: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接着追问:那你自己算是一个智者了吗?智者有些犹豫,回答说:也许我并不是真正的智者。
苏格拉底并不是想要让智者感到丢脸,而是通过这样的追问,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才能有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他的这种质问的方法被称为“产科术”,意味着他能将人的思想引向真理。
苏格拉底的这种质问方法常常引起人们的抵触和不满,因为他的问题往往会让人感到尴尬和无力。
正是通过这些质问,苏格拉底揪出了人们思维中的矛盾和谬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激发了他们对真理的追求。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回答,他常常对一个问题进行多次的追问,直到对方不能再回避或找到其他的借口。
通过这样的追问,苏格拉底帮助学生逐步澄清他们的思维,并逼迫他们找到合理的解释和理论。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不仅对他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启发。
他的质问方法成为了思考问题和探索真理的一种基本工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一种启发人们思考和学习的方法,它不仅仅适用于哲学领域,更可以应用于任何学科和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质疑和追问,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勇于面对自己的无知和犯错,并愿意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学习。
【名人故事】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他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所传诵。
苏格拉底并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著作,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所写的对话录。
他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的故事可以追溯到雅典的古代,他的教学方式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他常常在公共场合或市集上与人交流。
他并没有像其他古代哲学家一样,宣讲自己的观点,而是善于提出问题,并通过引导对话的方式让人们自己思考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经常询问别人关于生活、道德和真理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讨论,他试图激发人们的思维和反思能力。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人们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苏格拉底的对话方式被称为“助产术”,因为他相信,他没有直接传授知识给别人,而是通过引导和激发对方的思考来帮助对方“分娩”出真理。
他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真理的种子,只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将其激发出来。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并不是一种严谨的逻辑学,而是一种以探索为目的的对话形式。
他的目的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是通过与别人的互动,让人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寻找真相。
苏格拉底并没有追求物质上的富足,他生活简朴,对于权势和地位不感兴趣。
他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在精神追求更为重要。
他的方式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家。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也招致了不少非议和恶意攻击。
他被控诽谤神灵并导致年轻人离经叛道。
最终,他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当局判处了死刑,被迫饮下了毒药。
尽管苏格拉底在生活中遭受了不公和苦难,他的思想却在世界上流传了数千年。
他的助产术教人们如何通过合理的对话和思考来发现真理,而不是被别人灌输的知识。
他的精神和思想代代相传,对后世的哲学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的故事是关于智慧、探索和自由的故事。
他的对话方式令人思索,他的信仰和勇气值得我们敬仰。
培训师与头脑助产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了有名的头脑助产术。
据史料记载,苏格拉底相貌丑陋,不修边幅,整日在市场上闲逛。
古希腊的市场上不仅卖物品,也卖思想。
经常有人站在市场中面对观众发表演讲。
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位年轻人,正在宣讲美德。
苏格拉底装作无知的模样,向年轻人请教说:请问,什么是美德呢?那位年轻人不屑地答道: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告诉你吧,不偷盗、不欺骗之类的品行都是美德。
苏格拉底仍然装作不解地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年轻人肯定地答道:那当然啦,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我记得在军队当兵的时候,有一次接到指挥官的命令,我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图偷出来了。
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呢?还是恶德呢?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
我刚才说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偷盗朋友的东西肯定是恶德。
苏格拉底依然不紧不慢地说:还有一次,我的一位好朋友遭到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他对生活绝望了,于是买来一把尖刀藏在枕头底下,准备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它结束自已的生命。
我得知了这个消息,便在傍晚时分偷偷溜进了他的卧室,把那把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得免一死。
请问我这种行为究竟是美德呢,还是恶德?那位年轻人终于惶惶然,承认自己无知,拱手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苏格拉底把自己的这种训练法称为头脑助产术。
意思是说,正确的观念、知识本来就在你自己的头脑中,但是你在挖掘的时候不得要领。
苏格拉底不过采用了一些正确方法,使它们得以顺利地分娩。
现在很多讲师满堂灌,一股脑儿把准备好的东西倒给学员,不管对方能否接受,也不管能接受多少,其次对学员的提问有问必答,(有问必答是应该的,但更要讲究策略),笔者觉得有时应该用引导式的,去激发和引导学员潜在的东西。
【名人故事】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被誉为西方思想的起点。
虽然他没有留下个人著作,但是他通过和他的学生进行对话和讨论,将深刻的哲学思想传递下来。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469年至399年之间。
他的父亲是一名雕刻家,母亲则经营一家酒馆。
苏格拉底年轻时曾经学过雕刻这一手艺,但是很快就放弃了,转而投身哲学的研究。
苏格拉底是一位独特的哲学家,他与其他哲学家不同,不是通过自己的著作来传播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和学生的对话和讨论来传递哲学思想。
他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和智慧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他认为,通过对话和讨论,人们可以发掘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思想和信念,进而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智慧。
在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Plato),他曾经写下了苏格拉底的许多对话和哲学思想,并将其传世。
许多对话中,苏格拉底常常用引导和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
苏格拉底对思考,对寻找真理,对自由和公正的追求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哲学思想包括“认识自己”、“善的本质”等等。
他认为,人们需要先理解自己,才能够理解外部世界和真正的善恶。
苏格拉底的这种“精神助产术”教学方法,在当今的教育中也有其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
孔子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也可以应用到教育上,只有通过引导学生积跬步,逐步地去理解和探索,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智慧。
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教育思想作者:曹丹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0期摘要:苏格拉底是希腊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一生都在思考和探寻真理,其独创的辩证法以“助产术”的方式教导人们走向善和正义。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以独特的教导方式启迪人们对问题的思考,是一种“提问—回答—反诘—修正—再提问……” 循环反复最终得到确定概念的过程。
人们把它视为经典的启发式教育,也是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精粹。
关键词: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启发式教育苏格拉底终其一生都在思考和追求正义,然而他最后却因为最不正义的审判被判处死刑。
回到审判的情境之中,如果当时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有罪并给予自己相应的惩罚,或许他可以免除死刑。
但是那也就不是苏格拉底了,所以他坚持对自己的无罪辩护,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无知”的审判者,为了自己所捍卫的正义而慷慨赴死。
苏格拉底是希腊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当时的希腊也有着众多的追随者,受到人们的敬仰。
但也就是当时的雅典城邦处以其死刑,这是一出最鲜活的悲剧。
在被判处死刑之后,虽然他认为法庭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但这种法定的程序却又是合法的,所以他拒绝了学生们钱财上的赎罪和越狱的提议,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证明对正义的信仰,对道德德行的坚持以及对社会秩序的负责。
苏格拉底关注真理、善和正义,他确信人何以获得可靠的知识,并且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成为道德的正当基础。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药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他不仅是哲学上的宗师,独创了“助产术”式的辩证法,启迪了几千年的哲学思考;更用生命捍卫了思想和教育的尊严。
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把它视为启发式教育。
苏格拉底终生倡导“精神助产术”,比他早约80年,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思想。
【名人故事】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观念深远影响了后世。
他所采用的精神助产术方法,帮助人们解决内心的疑惑和迷惑,也为后世思想家和心理学家提供了启示和思考。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通过对话和思辨来探求真理。
在苏格拉底看来,真理是存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而人们应该通过不断的问答和思考来发掘和认知它。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方法就是通过对话和思辨来引导对方发现和认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信念。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许多人为自己的生活迷茫不已。
他们对自己的信仰、目标和意义都感到困惑和不安,这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无知”。
而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就是帮助这些人通过对话和思考,发现和认知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信念,从而从无知到有知,从困惑到理解,从不安到平静。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有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是提问,苏格拉底会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对方思考和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和信念。
第二步是反驳,苏格拉底会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帮助对方发现和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矛盾。
第三步是提供新思路,苏格拉底会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来帮助对方解决内心的疑惑和迷惑。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信念,还能够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通过对话和思辨,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精神助产士。
他的精神助产术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和认知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信念,还能够帮助人们培养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今天,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不仅应用于哲学探究,还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名人故事: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
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
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
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被敌*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
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
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
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
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那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
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
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
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
【名人故事】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其对生活、智慧和道德的探索而闻名于世。
苏格拉底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启迪,他的言行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
在古希腊雅典,曾有一个杰出的哲学家,人们常称他为“思想家之父”,他就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对生活和智慧的思考,以及他对道德的坚持,让后人至今津津乐道。
苏格拉底从事哲学研究的也经常教导年轻人。
他的学生中,最为著名的是柏拉图(Plato),还有一些名字已经不为人知的学生。
苏格拉底在公共场合经常和年轻人辩论问题,用他高超的辩论技巧和丰富的知识,对年轻人的思想进行引导和熏陶。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很有特点。
他并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和发现知识。
他常常通过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种教学方法被后人称为“苏格拉底式讨论法”,它成为了古代希腊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苏格拉底的言行和思想受到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批判和困扰。
他公开批评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风气,认为他是在颠覆传统和破坏社会秩序。
最终,苏格拉底被控“败坏青年”、“亵渎神灵”,并被判处死刑。
在面临死刑的时刻,苏格拉底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逃避。
相反,他接受了这样的判决,并且以宁静和坦然的态度面对死亡。
在狱中,苏格拉底继续和他的学生们进行讨论和对话。
在执行死刑前,苏格拉底讲述了著名的《费多》一书中费多的话,告诉了对他来说死并不可怕。
他坚信,灵魂是不朽的,而死亡只是身体的束缚。
对于那些怀着良好心灵的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情。
苏格拉底的死成为了古希腊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他的无私、坚定和智慧,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被他深深地感染和影响。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辩证方法上。
他认为,人只有通过辩论和讨论,才能够找到真理和智慧。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对后世的哲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的助产士读书法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crates,西元前470~前399)是西方哲学教父,大概不为过。
苏格拉底最大的贡献在其“精神助产士思考法”。
相传苏格拉底面貌丑陋,矮小精干。
身材矮胖、长着狮子鼻、秃顶的男人,个性却开朗。
从父亲处继承了一个雕塑场。
母亲是助产士(母亲果然对孩子的将来有很大的影响!)。
曾经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役,是个出色的战士。
但却娶了一个母老虎。
成天对他大吼大叫。
为了思考人生哲理和智慧,也为了躲避母老虎,每天都跑到阿戈拉街上,呆站很久,找人辩论学问。
苏格拉底以教育青年为己任(而且是免费的喔!)。
其中最出名的学生就是柏拉图。
苏格拉底一生不曾著书,其思想均见柏拉图书册。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提出“归纳法”的人,归纳法的重点是从真实世界的个别具体现象中寻找到共相(共同相同的地方),并且将之其凝结为概念,以解释某事情的发生或存在。
苏格拉底自称自己是个没有智慧的人。
但是个爱智之人,追求真理。
重视对话与辩论。
善于质问,以引导人思考。
苏格拉底教导学生,从不直接给予知识;而是循循善诱,希望让学生透过思考与辩论,让学生自己找出真理。
与其说苏格拉底提出了什么具体的学说,不如说他提出了一种思考追寻智慧的方法。
透过这套方法,人们可以从自己本然所知的知识当中,推演出真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对苏格拉底来说,“理性”与“思考”,是追寻普遍真理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透过,“理性”与“思考”,人们才能辩清事物的迷芒与错谬,归纳出可能真因。
放到读书来看,苏格拉底不会教知识,而是教我们的一套判别、思考、寻找知识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自己手上所读的书,当作在路上所遇到的朋友,和他(书本文章)讨论,一起思考书中主题。
也就是说,读书时,你必须把自己和作者/文章放在对等地位。
一边阅读,一边要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思考”,判断作者所说的是否正确。
透过“归纳法”,我们可以将自己手中所读之书的全部论点,罗列比较,判断其前后是否一惯,有无矛盾。
名人苏格拉底的故事名人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被世人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虽容貌平凡,语言淳朴,但却透露出神圣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全世界人民心中共同的伟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述关于这位名人苏格拉底的故事,每一则都充满了人生哲学,快来感悟吧!名人苏格拉底的故事1一天,一位熟知苏格拉底生活节俭的人突然在集市上发现他全神贯注打量几件俗气的陶器,颇觉惊讶,便上前问道:“苏格拉底先生,您今儿哪来的雅兴?”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向来有兴趣的是,看看市场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
”不要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只花一分钱,也是昂贵的。
名人苏格拉底的故事2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
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名人苏格拉底的故事3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
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
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
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
”“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
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吞吐日月,收放自如!太计较得失、荣辱,人生之路也便越走越窄了!名人苏格拉底的故事4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名人故事】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导语:苏格拉底是名人故事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Phaenarete)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有着狮子鼻,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
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着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
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
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
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
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着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
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
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
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苏格拉底的生平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
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
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
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
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
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苏格拉底的著作:《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苏格拉底传》,《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审判》,《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苏格拉底的困惑》《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苏格拉底之死》,《理想国》,《蝉》。
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名人故事: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
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曾经与王永福共事6年的同事张延辉说:“当时这里的条件特别差,吃水要到河里去砸冰,用电每天也只有两三个小时。
我刚来到这里时正好人员紧缺,当时王永福已经连续18个月没回过家了,头发长得都披到肩膀了。
”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
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
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
纪念伍子胥。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
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
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
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苏格拉底回答道:“没有什么事情。
只有我平时对你们说过的那
些话,请你们要牢记在心。
你们务必保持节操,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那样去生活,那么不论你们现在对我许下多少诺言,也无法告慰我的亡灵。
”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
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
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在人类的战争历史中,时常涌现出一些能征善战、所向披靡的天才人物。
他们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斗志和勇气,又不乏浑然天成的指挥才能,所以能在广阔的疆场上建立不朽的功勋。
美国陆军上将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