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共3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16
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微探董秀华本文提出了辅导员“三化”即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阐释了辅导员“三化”的涵义,从学生思想变化和思想教育工作两方面分析了辅导员“三化”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高校辅导员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问题角度提出提升辅导员“三化”建设的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社会大环境在不断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不断在变化,这对高校学生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质量。
高校辅导员“三化”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备要求。
一、“三化”的涵义“三化”即为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
专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很多人眼里,辅导员工作是一个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不需要较高的学历要求,也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辅导技巧等,任何人都能够胜任的工作。
近年来,高校所发生的多件轰动且不可思议事件,如马加爵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都体现了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也极大了凸显了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专业化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也需要辅导实践技巧,如处理学生间事务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等。
这些都要求辅导员们在工作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职业化是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的明确界定,但又不单单指角色界定,它是对自身职业的一种认同。
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和思想工作的专家,通过岗位的长期锻炼进行经验的积累。
同时,它又是其一种长期稳定的生活来源方式,且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专家化是指辅导员需擅长且深入研究辅导工作。
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通过各种技巧高效地完成学生辅导工作,并且要对工作创新,且有深入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专家化就要求辅导员需摆脱原有的事务型的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并不断学习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文化生活》知识梳理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补充)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额,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专题二近代世界通史第7讲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预习要求】前25分钟结合教材记忆预习问题,课堂探究案上课时做。
【高频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英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课前预习案】(25分钟)一、近代西方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一)近代西方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特征?主要的两种政体类型及其确立标志?1、代议制民主:(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
(2)特征:①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有立法权,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②一般都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
③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2、类型:君主立宪制: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民主共和制:法国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二)近代英国、美国各自创新的制度?英、德、美三国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政体特点有何不同?1、英国创新的制度: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美国创新的制度:民主共和制;联邦制。
2、政体特点:英国—议会主权,保留君主,君主统而不治。
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美国—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三)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及特点?英国民主政治渐进性的表现?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内阁转移①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②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责任内阁制特点(原则):见必修一课本P362、渐进性: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四)英国的内阁与明朝内阁的区别?1、权力:明朝内阁有票拟权,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英国内阁掌握国家实权,君主统而不治。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2-283页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1页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1
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使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个社会的标志。
同时,文化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
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其传统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时代的背景紧密结合。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文化的认识来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政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政治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传承文明、塑造人格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语言。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政治需要借助文化来传播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而文化也需要通过政治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
总之,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多维的。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