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歌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2
亚洲民歌1.日本民歌《拉网小调》《樱花》《五木摇篮曲》2.朝鲜民歌《阿里郎》《桔梗摇》《朝鲜八景》3.蒙古民歌《母亲的恩情》4.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星星索》《宝贝》《哎哟妈妈》5.缅甸民歌《海鸥》6.拉国民歌《站起来,新娘啊》7.叙利亚民歌《你呀!你呀!》8.土耳其民歌《厄尔嘎兹》欧洲民歌1.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纺织姑娘》《草原》《同志们勇敢地前进》2.英国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夏天最后的玫瑰》《伦敦德里小调》3.法国民歌《婚礼之歌》《金发姑娘》4.德国民歌《小鸟飞起来》《妈妈,我有个愿望》《迎着曙光》《秘密的爱》《洛雷莱5.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重归苏莲托》《我的太阳》《啊!朋友》6.西班牙民歌《幻妮塔》《鸽子》7.匈牙利民歌《别离我可爱的家乡》《今夜月光明又亮》《秋》《娶个什么样的新娘》8.波兰民歌《小杜鹃》《波兰圆舞曲》9.罗马尼亚民歌《照镜子》《祖国大地美如花冠》10.南斯拉夫民歌《在遥远的地方》《姑娘去打水》《深深的海洋》11.阿尔巴尼亚民歌《含苞欲放的花》12.捷克民歌《爱挑剔的大姑娘》《牧童》13.瑞士民歌《到留声湖去》《我孤独地坐在那里》14.芬兰民歌《清脆的牧笛》南北美洲民歌1.美国民歌《草原上的家园》《马车从天上下来》《念故乡》《老人河》2.加拿大民歌《红河谷》3.墨西歌民歌《美丽的西丽托》《你就是幸福》4.巴西民歌《在路旁》5.阿根廷民歌《土库曼的夜晚》《小小的礼品》6.秘鲁民歌《飞逝的雄鹰》《两个姑娘在歌唱》大洋洲、非洲民歌1.澳大利亚民歌《羊毛剪子咔嚓响》2.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声》。
民歌《走西口》赏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民歌《走西口》欣赏《走西口》是一首由女声演唱的古老民歌,流传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这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地道民歌成为了晋商文化的符号之一。
很多人是因为《走西口》民歌而对山西有了最初认识,进而延伸到对晋商辉煌历史的崇敬的。
民歌《走西口》牵扯出一段厚重历史,这段历史曾经包含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据史料记载,旧社会,晋西北、陕北地区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
在近代史上,“走西口”意味着流浪、哀怨和思念,还有绝望。
天长日久,以咏叹离别、思念、期盼为主要内容的民歌便在这些地区广泛传播,“走西口”的生活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歌唱主题。
民歌《走西口》是流传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民歌,最初的起源不可考,或曰为山西民歌,或曰为陕西民歌。
西口的具体位置,有人曰为山西的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着名风景名胜区。
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杀虎关,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
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
“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其实,西北地区老百姓讲的“口外”,指的主要是山西、陕西境内的长城隘口,过了长城,便是内蒙。
自明末开始,包括山西境内部分地区在内的西北地区常年天灾不断,贫困百姓多越过长城到口外的内蒙地区寻找生计,是为“走西口”。
走西口者多为青壮年劳力,他们在口外开垦务农,贸易经商,促进了内蒙地区的繁荣。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有56个民族,人们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常爱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由于地域性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如果要全部讲完的话,可能需要大家在河北大学再待上半年的时间,由于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会在这节课上为大家介绍几首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本节课上对中国民歌有所了解。
我们第一首要欣赏到的民歌是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流传,现在流传最广的是江苏的《茉莉花》,这首歌在中国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一,更在海内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广为流传。
上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这首歌的曲调写入他生前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中,大家是否知道《my heart will go on》的演唱者席琳迪翁?在2013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就由她和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共同演绎了这首歌曲,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茉莉花》。
河北民歌既然我们来到了河北,那接下来我们即将听到的是一首河北民歌《放风筝》,这首歌讲的是一对小姐妹梳洗打扮开开心心去野外踏青放风筝的故事,整首歌欢快活泼,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
请大家欣赏。
湖北民歌《龙船调》是湖北省利川土家族的一首地方民歌,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这首歌曾经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都有演出过,也收到了世界人民的一致欢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龙船调》陕北民歌《赶牲灵》是一首陕西民歌,在旧社会,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为了谋生,除了"走西口"到外地谋生外,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赶牲灵谋生。
蒙古族经典民歌赏析蒙古族经典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旋律而闻名于世。
这些歌曲通常以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粗犷、豪放、热情、真挚的性格。
下面我们来赏析几首蒙古族经典民歌。
首先,我们来欣赏《鸿雁》。
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民歌的瑰宝。
歌曲以高亢激昂的旋律开始,随后逐渐转为优美抒情的旋律,将听者带入了一片辽阔无垠的草原。
歌词描绘了鸿雁高飞、远望故园的情景,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和对故土的眷恋。
整首歌气势磅礴,情感真挚,让人仿佛置身于宽广的草原之中。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长调之歌》。
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这首歌以长调特有的悠扬旋律和豪放的气质,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粗犷、豪放、热情、真挚的性格。
歌曲的节奏自由,旋律悠扬,让人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再来欣赏一首短调民歌《思乡》。
这首歌以简洁明了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歌曲以吉他伴奏,旋律优美动听,让人不禁为之心动。
歌词中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让人感受到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最后,我们来品味一首《牧歌》。
这首歌以清新明朗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放牧、游猎、欢聚的生活场景。
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滑音,使旋律更加华丽多彩。
歌词中描绘了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羊群成群的美丽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总之,蒙古族经典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旋律而著称于世。
这些歌曲不仅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展现了他们粗犷、豪放、热情、真挚的性格。
这些民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我们了解蒙古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民歌,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流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
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
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名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中国民歌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因此在中国民歌的演唱上,我们应该掌握它的风格特点及民歌演唱中的地方色彩,才能唱出味道来。
中国民歌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它们犹如绚丽的百花遍地盛开,美不胜收。
(1)陕北民歌《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2)江南民歌江南民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这些地区的民歌。
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民勤劳心细,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和北方的豪爽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比如说《采红菱》、《杨柳青》、《茉莉花》等。
尤其是《茉莉花》被引用,发展,成为世界音乐经典。
(3)四川、湖南民歌这一代的民歌许多是以劳动号子为形式的,因为那里有一条长江从他们的土地上流过,湖南民歌的特色是音调嘹亮悠长,演唱时真假声运用自如,高声区音高所以多用假声,高腔发挥淋漓尽致。
中外名曲欣赏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我国的民歌有个颇深的了解,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与民歌有关的一些内容。
民歌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
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
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歌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山歌。
山歌流传分布极广,蕴藏也极为丰富。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内容有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歌词多位即兴创作,淳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也是劳动人民用来直畅而集中地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山歌包括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三类,其中,一般山歌是山歌中最基本、最典型的种类。
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独特称谓,常见的种类有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
田秧山歌主要常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由专门的“秧歌帮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
放牧山歌是放牧者为吆喝牲畜或互相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相当多,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各具独特的形式,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山歌的魅力依然流行的有孟姜女调,如《月儿弯弯照九州》;剪靓花调,如《回娘家》;比如张家界的山歌有《花大姐》、《一个雀子一个头》等。
还有壮族的《壮家妹》等。
其他的还有《打支山歌过横排》、《弥渡山歌》、《对鸟》、《马兰山歌》、《山歌姻缘》、《难忘溪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