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
- 格式:pdf
- 大小:547.17 KB
- 文档页数:8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题目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蝉和蚂蚁的寓言(节选)(法)法布尔七月的下午热得令人窒息。
普通的昆虫,干渴乏力,徒劳地在干枯萎谢的花朵上转悠着,想找水解渴;可蝉对这普遍的水荒一笑置之。
它用小钻头一样的喙,刺进取之不尽的酒窖中。
它在小灌木的一根细枝上站定,一边不停地唱着歌,一边钻透坚硬平滑、给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
然后,它把吸管插到钻孔中,一动不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畅饮着,整个儿沉浸在糖汁和歌唱的甜美中。
我们再观察一会儿,说不定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灾难呢。
果然,一大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在东张西望地转悠着,它们发现这口井,井边渗出来的汁液把它暴露了。
这群家伙一拥而上,开始还有一点儿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
我看到匆忙赶到甜蜜的井口边的有胡蜂、苍蝇、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最多的是蚂蚁。
那些小个子的为了走近清泉,钻到蝉的肚子下,蝉宽厚地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那些大一点儿的昆虫,不耐烦地跺着脚,快速地吸了一口就退开,到旁边的树枝上去兜了一圈,然后更加大胆地回来。
它们越发贪婪起来,刚才还有所收敛,现在已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开源引水的凿井人从泉水边赶走。
在这一群强盗中,最不罢休的是蚂蚁。
我曾看见过它们一点一点儿地咬蝉的爪尖;逮着正被它们拉扯的蝉的翅尖儿,爬到蝉背上,挠着蝉的触角。
一只大胆的蚂蚁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蝉的吸管,拼命想把它拔出来。
这个巨人给这些小矮子烦得没了耐心,最终放弃了水井。
它朝这群拦路抢劫的家伙撒了一泡尿逃走了。
可对蚂蚁来说,这种极端的蔑视算得了什么呢?它的目的达到了,它现在是这口井的主人了。
但是,没有转动的水泵从井里汲水,井很快就会干涸。
井水虽少,却甘美无比。
等以后有机会,再以同样的方式去喝上一大口。
大家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把寓言里虚构的角色彻底倒了过来。
肆无忌惮、在抢劫的时候毫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和受苦者分享成果的能工巧匠,是蝉。
《昆虫记》每章内容概括1、蝉和蚂蚁的寓言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在冬天即将来临之前很多动物都为过冬做准备,一直懒惰的蝉不但不为自己过冬做准备,还笑话正在为过冬储备粮食的蚂蚁和其它动物们愚蠢。
当寒冷的冬天真的来临时,其他动物们安然过冬可那只懒惰的蝉因为没有粮食吃,在雪天寻食时被大雪淹埋死了。
2、蝉和蚂蚁蚂蚁和蝉一场秋雨过后,绿叶和青草都换了一身金黄色的衣服。
太阳出来了,蚂蚁兄弟们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它们来到树下,将树上掉下来的果子收集起来,整整齐齐地摆在树下晒成干儿,然后一点点地运回家。
3、蝉出地洞蛴螬也就是蝉的幼虫]冲破外壳然后离开有纤维的枝条后,等到触须能够自由的摆动了。
腿部比较有劲,能伸缩自如,前面的爪子也能伸缩了。
然后它们便摇晃着掉了下来,它们很聪明,在树上时便找好了落下的地点,最后它们找好了地点,就马上开始工作,一刻也不耽误。
4、螳螂捕食猎物移动到螳螂的捕食范围内的时候,螳螂会有反应。
首先是头转到猎物的方向,紧紧盯住猎物。
之后前足(爪子)收紧,重心后移,视线不离猎物。
等到最佳时机,螳螂会以极快的速度将猎物捕获,将爪子刺刺进猎物身体,紧紧抓住,并啃食起来。
5、灰蝗虫蝗虫的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
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蜕皮。
6、绿蚂蚱蚱蜢是一大早在树的高处趁蝉歇息时发动袭击的,受袭的被活活地开膛的蝉猛然一惊,随即进攻者和被袭者扭成一团跌落下来。
7、郎格多克蝎朗格多克蝎,这种节肢动物习性蒙着神秘的色彩。
它的尾端有一个六节体,表面光滑,呈泡状,是制作并储存毒汁的小葫芦。
蝎的外表看上去好似水一般,但毒性极强,且毒腔终端是一个弯弯的螫针,色暗,尖利。
针尖上有一个小细孔,毒液就是从这里流到被蛰方身体中去的。
朗格多克蝎交配时也十分有趣。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后感在这篇寓言中,昆虫的世界成为了一种隐喻,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
作者通过观察和描述蝉和蚂蚁的生活习性,揭示了关于勤劳、懒惰、自私和互助等主题的思考。
在这篇寓言中,蝉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懒惰、无所事事、只会唱歌的形象。
而蚂蚁则被描绘成勤劳、节俭、积攒粮食的象征。
这种对比鲜明的形象,无疑传达了一种对勤劳和节俭的赞美,以及对懒惰和浪费的批判。
然而,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也带有一定的偏见和简化。
实际上,蝉在夏天辛勤地唱歌,也是在为繁殖后代而努力;而蚂蚁虽然勤劳节俭,有时也会因为囤积过多而造成食物浪费。
除此之外,寓言中的蚂蚁还展现出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面对食物短缺时,蚂蚁们能够迅速地组织起来,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无疑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而在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显得尤为珍贵。
寓言中所表达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勤劳、节俭和团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团队协作。
此外,这篇寓言还提醒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
有些人可能更注重享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有些人可能更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追求物质上的安全。
这两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个人的选择不同而已。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批判或指责。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不仅是一篇关于勤劳、懒惰、自私和互助的寓言,更是一篇关于生活、价值观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深入剖析这篇寓言,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
蝉和蚂蚁的寓言读后感(实用6篇)蝉和蚂蚁的寓言读后感(1)一场秋雨过后,绿叶和青草都换了一身金黄色的衣服。
太阳出来了,蚂蚁兄弟们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它们来到树下,将树上掉下来的果子收集起来,整整齐齐地摆在树下晒成干儿,然后一点点地运回家。
蚂蚁兄弟的粮仓可真大啊!那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但是为了使粮仓里的粮食充足一些,蚂蚁兄弟仍然四处寻找食物,汗水顺着它们的脸直往下流,它们谁也顾不上擦汗。
这时,玩了一夏天的蝉从它们头上飞过,看到蚂蚁累得那幅情景,便嘲笑说:“傻瓜,又在自讨苦吃,你们看我多么自在,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和我一样自在呢?……”说着飞到了蚂蚁兄弟头上的树枝,跳了一会舞,那舞姿实在是太美了,蝉在心里赞美着自己。
转眼间,冬天到了,蚂蚁兄弟推开门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时蝉飞了过来,它有气无力地说:“好兄弟,给我点吃的吧,不然我会饿死的。
”蚂蚁兄弟说:“那你夏天为什么不找些过冬的粮食?”“夏天我正忙着唱歌呢。
”“那秋天呢?”“秋天我正忙着跳舞呢?”蚂蚁兄弟拿出粮食给蝉吃,看着蝉那狼吐虎咽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到:“如果你只能夏天唱歌,秋天跳舞,那冬天就只能饿肚子了。
蝉和蚂蚁的寓言读后感(2)《昆虫记》是一本描绘大自然的故事书,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一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以及特殊的本领。
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了我。
读《蝉和蚂蚁》,我对蝉的特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说到蝉,大家对它的叫声一定印象深刻,在整个夏天,粗鲁而鼓噪的蝉鸣此起彼伏,吵得人们头昏脑胀。
于是,人类便对它有了偏见,认为它是个只顾玩乐的懒惰家伙,与整日忙碌的勤劳蚂蚁比较,等到饿肚子时蝉怕是只有乞讨的份了。
而事实上,在炎热的夏季,很多昆虫为口渴所苦时,只有蝉在继续歌唱,等渴了才不慌不忙用自己胸腹部突出的尖嘴——一个又尖又硬又精巧的锥子,刺穿树皮,便喝道汁液。
当别的昆虫眼馋得围过来时,蝉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昆虫们过来一起分享。
读《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有感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以两只昆虫故事为线索,描述了小蚂蚁勤劳勇敢,可以实现它的梦想,而蝉更多地受其它生物控制,无法决断自己未来。
这个寓言向我传递了深刻的信息:梦
想可以成真,只要不放弃勤劳和坚持。
这两只昆虫的故事使我非常动容,小蚂蚁的精神和勇气也深深感动了我。
小蚂蚁从一个家庭成员,没有任何能力改变命运,但它仍然坚持寻找属于她的梦想,在所有困难和挑战面前,它依然担起责任,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它不仅实现梦想,还获得了尊重和赞誉。
正如小蚂蚁的故事,梦想的实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它不仅说明我们无法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要有能力,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而蝉的故事则教会了我们不要被他人控制,不要被周围的压力所左右,要保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不怕拼搏,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要将自己限制在某一定位上,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继续努力,最终实现梦想。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这个绝妙的故事教会了我们不仅要像小蚂蚁一样勤劳坚持,还要像蝉一样,不受他人干扰,走自己的路,实现自我梦想。
昆虫记蝉和蚂蚁概括《蝉和蚂蚁的奇妙世界》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有趣的蝉和蚂蚁。
蝉啊,那可是夏天的歌唱家!每到炎炎夏日,它们就会在树上扯开嗓子,“吱——吱——”地叫个不停。
那声音,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它们的存在。
你想想,大热天的,你正热得心烦意乱呢,这蝉声就响起来了,还挺有节奏感。
有时候你都不得不佩服它们,这大太阳的也不怕晒,就在那一个劲儿地唱。
它们从地下爬出来,经历了那么漫长的黑暗时光,好不容易能见到阳光了,那不得好好展示一下啊。
而且蝉的一生其实挺不容易的,幼虫时期在地下生活那么久,靠吸食树根的汁液为生。
等好不容易爬出来了,还得提防着各种天敌。
再说说蚂蚁,那可是勤劳的小不点。
整天忙忙碌碌的,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你看它们排着队,来来回回地搬运着食物,那认真的样子,还真让人觉得可爱。
它们的家就像一个小小的城堡,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通道和房间。
蚂蚁和蝉之间还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大家都听说过那个寓言吧,说蝉光顾着唱歌,不储备粮食,到了冬天只能向蚂蚁借。
咱先不说这故事是不是真的,就说这蝉和蚂蚁的生活方式还真是不一样。
蝉呢,可能就是那种及时行乐的,享受当下的阳光和歌声。
蚂蚁呢,则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做打算。
其实啊,在生活中我们也能遇到像蝉和蚂蚁这样的人。
有的人就像蝉,喜欢享受生活,不太在意未来会怎样。
有的人则像蚂蚁,总是在为以后做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
但咱也不能说蝉就不好,它们给夏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它们的歌声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呢。
蚂蚁呢,它们的勤劳和团结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时候我就想啊,要是我们能把蝉的乐观和蚂蚁的勤劳结合起来,那该多好啊。
该享受的时候就尽情享受,该努力的时候就努力奋斗。
咱也别光羡慕蝉能唱歌,蚂蚁能勤劳,咱自己也得行动起来呀。
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
不管是像蝉一样放声歌唱,还是像蚂蚁一样默默努力,都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所以啊,蝉和蚂蚁,它们虽然小,但是它们的世界却很精彩。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书笔记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书笔记一寓言故事就如同夜晚的行星,数不胜数。
在这些行星当中,有一颗闪耀夺目的恒星,它的名字就是《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人们创作的,其中最重要的作者是伊索。
全文中讲了许多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含有深刻的道理,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狗、公鸡和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
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乌龟和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伊索寓言》中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
像《蚯蚓和狐狸》、《鼹鼠》嘲笑吹牛皮说大话;《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了很多,也喜欢上了许多。
《猪和狗》告诉我:高明的演说家能把对方的指责转化为赞扬,从而处于有利的位置。
从猪身上我们不仅赞叹它高明的雄辩口才,更学到了它身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乐观主义者能从不利的环境中寻找到积极的因素,并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面对半杯水,悲观者会说:“唉!只有半杯水。
”而乐观者则会说:“还好,还有半杯水。
”在生活中确实有乌云、荆棘、狂风、闪电、冰霜,但更多的却是蓝天、白云、雨露、鲜花、绿草、碧海。
我们应该把心灵的摄影机投向阳光的一面,去享受生活,那么你就会越发快乐起来。
《驴和驴夫》告诉我驴子因为争强好胜失去自己的生命,很显然,以生命为代价的驴子是很愚蠢的。
而我们是不是也因为一时的争强好胜而失去了很宝贵的东西呢?如果《伊索寓言》是恒星,道理就是围绕在周围的卫星,而美妙的故事情节也为这颗恒星增添了美丽的风景!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书笔记二《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我们没有察觉到的真理。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好句昆虫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的经典小说之一,全书以昆虫作为主要角色,通过昆虫的行动和思考来探讨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
其中,蝉和蚂蚁这一寓言故事是法布尔创作的一段插曲,通过描述蝉和蚂蚁的不同生活方式,向人们传达了勤劳与懒惰之间的对比和价值观念。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以“蝉和蚂蚁的寓言”为主题,展开1500-2000字的文章,逐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聆听这个蝉和蚂蚁的寓言故事。
故事说的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季,一只蝉整天歌唱,享受着阳光和清风,而一只蚂蚁却辛勤工作,为了日后的存储食物而奔波。
当冬天来临时,蝉无所适从,饥寒交迫,而蚂蚁则安稳地度过了这个艰难的季节。
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蝉代表了懒散和享乐的态度,它只知道悠闲地享受生活,而没有意识到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境。
相反,蚂蚁则代表了勤勉和节俭的思想,它明白努力工作和储蓄粮食的重要性,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寓言故事中的蝉和蚂蚁也可以被视为人类社会中两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有些人像蝉一样,选择了懒散与享乐,他们不思进取,只求自己的舒适与快乐,往往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准备。
而像蚂蚁一样的人,他们勤奋努力,做好了未来的规划,并根据自己的目标努力工作,以确保自己的生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寓言中,蝉和蚂蚁的命运呈现出明显的对比。
蝉因为依赖于他人的帮助和慈善,最终饥寒交迫。
而蚂蚁则成功地面对了冬天的挑战,因为它自己努力工作,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储备。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勤劳和节俭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通过努力工作和储蓄,才能在面对困境时保护自己。
而依赖于他人或者过度享乐只会导致无可避免的痛苦和困境。
因此,我们应该向蚂蚁学习,勤勉努力,为自己的未来作出努力,而不是像蝉一样沉湎于眼前的享受。
此外,这个寓言也提醒我们,社会不应该纵容和奖励懒惰和依赖性。
我们的社会应该鼓励勤劳与自立,为那些努力工作和付出努力的人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那些缺乏责任感和努力精神的人身上。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书笔记序一、蝉和蚂蚁的寓言概述1.1 寓言的定义和起源1.2 寓言在文学中的地位1.3 蝉和蚂蚁的寓言故事梗概二、寓言中的蝉和蚂蚁形象2.1 蝉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2.2 蚂蚁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2.3 其他动物形象的辅助作用三、蝉和蚂蚁的寓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3.1 节俭与勤劳的价值3.2 懒惰与努力的对比3.3 如何运用这些启示指导自己的生活结语4.1 寓言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4.2 作者对蝉和蚂蚁的寓言的个人理解与感悟本文将对《蝉和蚂蚁的寓言》进行深度解读,探索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启示和精神内涵,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经典寓言的内涵与价值。
一、蝉和蚂蚁的寓言概述1.1 寓言的定义和起源寓言是一种以动物或植物等非人类角色为载体,通过他们的行为来表达道德观念或给人以启示的文学形式。
寓言起源于古代民间传说,常常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来告诉人们怎样做人、做事。
寓言的特点是简短、生动、富有启迪性。
1.2 寓言在文学中的地位寓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一直以来都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独特的形式和启示性的内容,使得寓言成为了广大读者喜欢和推崇的文学作品。
其中,被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寓言之一就是《蝉和蚂蚁的寓言》。
1.3 蝉和蚂蚁的寓言故事梗概《蝉和蚂蚁的寓言》是一则极富启示意义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在夏天时,蝉挑惹了蚂蚁,对蚂蚁的劳动态度不屑一顾,自己却只知道在树上歌唱。
等到冬天来临时,蝉因没有储备粮食而陷入饥饿的困境,而蚂蚁则因为辛勤的劳动而有足够的食物渡过了难关。
二、寓言中的蝉和蚂蚁形象2.1 蝉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在寓言中,蝉往往被赋予懒惰、自私、轻浮的象征意义。
它喜欢在夏天鸣叫,却不肯为自己的生活作任何准备,而将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同情心上。
蝉的形象告诉人们,懒惰和不作为只能带来灭亡和困苦。
2.2 蚂蚁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相比之下,蚂蚁则被赋予勤劳、节俭、贤慧的形象。
它辛勤劳作,为自己积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好句【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昆虫记》及其作者法布尔2.蝉和蚂蚁的寓言:概述寓言内容及其象征意义3.蝉的形象:描述蝉的特点及其在寓言中的角色4.蚂蚁的形象:描述蚂蚁的特点及其在寓言中的角色5.寓言的启示:分析寓言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6.结论:总结《昆虫记》及蝉和蚂蚁寓言的价值正文《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Jean-Henri Fabre)的一部代表作。
作为一部融合了科学与文学的佳作,它不仅详尽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习性,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在这部作品中,有一则关于蝉和蚂蚁的寓言,其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这则寓言讲述了蝉和蚂蚁在夏天的故事。
蝉在夏天来临之前,一直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整日唱歌,不思进取。
而蚂蚁则勤劳务实,早早地开始储备粮食,为冬天做准备。
夏天来临后,蝉因为缺乏食物而陷入困境,只能向蚂蚁乞讨。
蚂蚁虽然同情蝉,但明白这是蝉自己的错,于是提出了一个条件:蝉必须用自己的歌声来换取食物。
最终,蝉用自己的歌声换来了蚂蚁的粮食,度过了难关。
在这个寓言中,蝉象征着那些懒惰、不思进取的人,而蚂蚁则象征着勤劳、务实、有远见的人。
寓言通过蝉和蚂蚁的故事,告诫我们要勤劳务实,未雨绸缪,不能只顾着享受眼前的快乐,而忽视了未来的危机。
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劝诫,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通过对昆虫的精细描绘,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这些小生命的生活。
而蝉和蚂蚁的寓言,则让我们在昆虫世界中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影子,从而反思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
可以说,《昆虫记》既是一部昆虫学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寓言性质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综上所述,《昆虫记》中蝉和蚂蚁的寓言,以其独特的故事形式和深刻的寓意,为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勤劳务实,未雨绸缪,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书笔记摘抄
这是一部不朽的着作,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作者在十
年时间里,观察了四百多种昆虫,详细记录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劳动,爱情,生育和死亡。
作者用他那幽默的文笔把昆虫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置身于这些小生灵之中。
《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这给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作者在这本书里表现了惊人的毅力和无穷的探索精神,他不顾危险到森林中去捕蝉,被电死;到迷宫中去找迷宫的主人--蚂蚁;把毛毛虫变成蝴蝶……这一系列举动都是为了追求自由,发
现自然的奥秘。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大孔雀蝶”。
它是一种
漂亮的蝴蝶,有着彩色斑斓的翅膀和美丽优雅的姿态。
它在夏天里为我们带来了无限欢乐。
而在冬天里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种蝴蝶会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去过冬,等到来年春天才会再出来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最讨厌蝉了,因为它很懒惰,成天都在树上唱歌,从不去找食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 1 —1 —。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教学反思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教学笔记“夏天,蝉喜欢在枝头上唱歌;而蚂蚁则喜欢在辛苦准备过冬的粮食。
冬天,蝉上门来乞讨,蚂蚁说:‘夏天你在唱歌,冬天去跳舞好了!’”。
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从此蝉是一个乞讨为生的小人;蚂蚁是一个勤劳吃苦的好人。
可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中的第五卷中的一个篇文章《蝉和蚂蚁的寓言》说法迥然不同。
在书中专靠趁火打劫,丝毫不讲客气的乞讨者,是蚂蚁;心灵手巧,乐于与受害者分享利益的工匠,那是蝉。
蝉,一种走火入魔的歌唱家,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它都会叫个不停。
它渴了,就在痛饮树枝上的甜汁,全身心的陶醉在糖汁与音乐间。
而蚂蚁却在趁火打劫,却在蝉身下偷取甜汁,把伟大的凿井者赶走,虽然甜汁很少,但蚂蚁认为喝一口足矣,因为下次还有机会。
一等到蝉死了,从树上掉下来,搬尸者就会把它搬进洞里。
是啊,蚂蚁是在准备食物,可那尽量帮助它渡过夏日的蝉!面无表情的碎尸者就是“勤劳”的蚂蚁。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判断一件事情要从多角度考虑,既要看见它的对,也要看到它的错,说像麻雀虽然是吃庄稼的,但它也是捕虫高手,狼虽然是吃鹿的,但是一但自然界失去平衡,狼就会消失,鹿就会太多,森林植被就会减少;猫虽然是捕鼠能手,但它也传播疾病;毒药虽然可以消灭老鼠,但它也会要了鹰和蛇的命……这种例子不可计数,导致这种悲剧发生的原因就是人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看不见日后的结果,结果不能决定一切,不能用一件事,一个结果就给一个事物定性。
其实,蝉是爱卖弄喉咙,但它也不是懒惰;蚂蚁并不是趁火打劫,只是合理的利用。
所以说,思考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不然怎么会有“三思而后行”这个成语呢?曾子曰的:“吾曰三省吾身。
”是啊,我们只指责别人的不对,而我们自己呢!是不是多次反省自己?不仅要多次反省自己,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只反省不够,还要要找到问题和原因,才可以及时的改正。
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所以我们在干一件事时要多思考,不仅要看眼前,还要要想日后,不仅看好处,还要看坏处。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书笔记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书笔记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书笔记11227法布尔著《昆虫记》影响了几代人了,但是它的全译十卷本最近才刚刚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齐,它的老读者们感慨良多四十五年前,我还是个中学生,暑假里一天去看印度电影《两亩地》;看电影前,我在公园里的树阴下读一本书,那就是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书里所写的蜣螂滚粪球的情形,令我觉得比侦探故事还精彩;因为读书着迷,几乎忘记了还有场电影等着自己。
后来我竟糊里糊涂地将那书失落在电影院,没有找回来!失落的那本《昆虫记》,只是一个选本,现在摊开在我案头的,是花城出版社今年推出的十卷全译本,我心头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祝福现在的读者,尤其是少年读者,能够拥有一套《昆虫记》全译本,暇时跳跃着选读里面的昆虫故事,给心灵输入最丰富的营养!法布尔(1823-1915)的'一生,可以说是为昆虫的一生。
作为昆虫学家,他不仅研究昆虫,而且描写昆虫,他那卷帙浩繁的《昆虫记》不仅是科学著作,法国文学界对其的定评是:“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
”甚至可以说,他透过昆虫世界所书写的,是关于生命的诗篇。
1999年,我曾在新加坡参加“人与自然——环境文学国际研讨会”,并作了一个关于“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昆虫”的发言。
我说,人们常常呼唤“爱惜生命”,“爱惜野生动物”,可是在听到这类呼唤时,人们所想到的,多半是某些飞禽走兽,几乎没有什么人联想到昆虫,而在动物学分类中,昆虫纲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一百万种,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六分之五,其数量及其分布在陆生动物里占绝对优势,而且估计还有约四百万种昆虫有待人类去陆续认知。
总体而言,人类喜欢的昆虫极其有限,而厌恶的昆虫却颇多,人类在扑灭、捻杀昆虫方面往往是连眼都不眨的,更遑论把昆虫也当做一种生命形态加以珍惜!当然,我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关乎到对生命伦理的深入探究。
“夏天,蝉喜欢在枝头上唱歌;而蚂蚁则喜欢在辛苦准备过冬的粮食。
冬天,蝉上门来乞讨,蚂蚁说:‘夏天你在唱歌,冬天去跳舞好了!’”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从此蝉是一个乞讨为生的小人;蚂蚁是一个勤劳吃苦的好人。
可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中的第五卷中的一个篇文章《蝉和蚂蚁的寓言》说法迥然不同。
在书中专靠趁火打劫,丝毫不讲客气的乞讨者,是蚂蚁;心灵手巧,乐于与受害者分享利益的工匠,那是蝉。
蝉,一种走火入魔的歌唱家,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它都会叫个不停。
它渴了,就在痛饮树枝上的甜汁,全身心的陶醉在糖汁与音乐间。
而蚂蚁却在趁火打劫,却在蝉身下偷取甜汁,把伟大的凿井者赶走,虽然甜汁很少,但蚂蚁认为喝一口足矣,因为下次还有机会。
一等到蝉死了,从树上掉下来,搬尸者就会把它搬进洞里。
是啊,蚂蚁是在准备食物,可那尽量帮助它渡过夏日的蝉!面无表情的碎尸者就是“勤劳”的蚂蚁。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判断一件事情要从多角度考虑,既要看见它的对,也要看到它的错,说像麻雀虽然是吃庄稼的,但它也是捕虫高手,狼虽然是吃鹿的,但是一但自然界失去平衡,狼就会消失,鹿就会太多,森林植被就会减少;猫虽然是捕鼠能手,但它也传播疾病;毒药虽然可以消灭老鼠,但它也会要了鹰和蛇的命……这种例子不可计数,导致这种悲剧发生的原因就是人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看不见日后的结果,结果不能决定一切,不能用一件事,一个结果就给一个事物定性。
其实,蝉是爱卖弄喉咙,但它也不是懒惰;蚂蚁并不是趁火打劫,只是合理的利用。
所以说,思考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不然怎么会有“三思而后行”这个成语呢?曾子曰的:“吾曰三省吾身。
”是啊,我们只指责别人的不对,而我们自己呢!是不是多次反省自己?不仅要多次反省自己,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只反省不够,还要要找到问题和原因,才可以及时的改正。
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所以我们在干一件事时要多思考,不仅要看眼前,还要要想日后,不仅看好处,还要看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