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印度》优质课1
- 格式:ppt
- 大小:41.14 MB
- 文档页数:46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三节印度(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熟记印度的位置及人口增长特点。
2.掌握印度气候特点,会解释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析印度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印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具:多媒体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印度(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二)学习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30—35内容,并在课本上画出答案要点,8分钟后,比谁能合上课本正确回答或默写。
1.读图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完成P32活动第1,2题)。
3.印度的气候特点是什么?频繁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什么?4、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完成P35活动题)(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过渡:(8分钟后)时间到了,自学内容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法。
(四)后教即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过渡:今天我们到印度去旅游,首先让我们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来看第1题:(1)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部与我国相邻,西邻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到印度洋。
印度的地形分为北、中、南三部分。
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过渡:人口问题也是印度的最大问题,接着来看第2题:(2)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2011年已经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3)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印度》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印度》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首都、邻国等。
2、观察地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分布及地形特点。
3、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4、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5、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学情分析
本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的建筑、饮食、舞蹈等文化,拉近了生活与地理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读图表、看材料、观察、提取加工信息,培养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学习了解印度的位置、人口、地形、气候和粮食生产等方面知识,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了能力。
3重点难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优势和劣势
3、印度的主要地形分布及特点
4、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和农业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
展示西游记,泰姬陵建筑及印度文化等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入文明古国印度。
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印度设计者白黎红
单位呼和浩特市三十五中学授课年级七年级__
2、印度位于中国的,南部主要地形区是高原,印度北部是山脉。
3、印度大部分地处带,以气候为主,受影响降水丰沛。
4、
5、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西南季风对印度降水影响较大
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6、印度的邻国中没有下列国家的()
A 中国
B 越南
C 缅甸
D 巴基斯坦
7、每年6~9月为季,此时所吹的季风与农业生产关系特别密切,当该季风不稳定时往往就会造成灾害,为了抗御这种自然灾害,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板书设计第二节印度
位置:23.5°N穿北部※忧患
地形1、世界第二人口国:河流人口多、增长快
气候:热带季风
2、水旱灾害频繁
人口。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浸型双语教学。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让学生沉浸英语环境中,达到自然而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2.认识印度的位置,明确地理方位,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并通过分析人口数据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2 . 印度的人口问题【教学难点】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自制地理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英语沉浸法2.探究式3.谈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影片《西游记》剪辑片放映,引出主题“印度”[教师提问]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tv plays? what is it about?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of “trip to the west”?[学生活动] 学生用英语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教师承转] in the story, where does ‘west’ really mean?(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西游记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积极性,并在心理上消除学生语言障碍,克服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第三节印度(1)
初备:备课组长:__________包科领导:__________教导处:__________
编号:01 执行教师:__________执行时间: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
旱灾害频频的原因。
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
合理化建议
月风向图,图7.40南亚7月风向图回答问题。
,
__
季,易发生灾。
气候,该气候的特点。
目前印度人口已超过________亿,居世界第________
气候,特征是
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下列属于南亚文明古国的南亚国家是 A斯里兰卡 B印度 C 中国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__ _月至____月,风向是_。
(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
_____月至_____月,风向是
___________ 。
(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分配
状况,可以判断这是属于____ 气候,这种气候除了在南亚分布很广外,还在东南亚的 _____________分布很广。
(5) 印度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受影响;与西南风的变化有关系,当时易形成水灾,当时易形成旱灾。
、学生组内展示自己的练习;2、组内质疑问难;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
、教师对进行小组评价、鼓励。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