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93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初步学会运用气候直方图说出气候类型特点的方法。
3.通过景观图片、活动设计感受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三、内容分析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对以后的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节中,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重点,而气候类型的特点只需掌握分析方法即可,具体的气候特点可在世界区域地理中继续学习。
四、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出示自然景观照片。
各地不同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气候类型的差异造成的。
同学们,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由于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并可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由气温和降水组成的气候类型必定是复杂多样的。
[问题一]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到各温度带主要的气候类型,总结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性规律。
[学法指导]先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想法,再小组交流,明确共识答案,标记存疑答案。
(该环节可前置于课前交流中。
)[读图指导]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师进行读图指导:图名、图例、界定气候类型范围的重要纬线等。
学生回答,师指图总结。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看出,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和寒带气候类型。
总结一: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一定的纬度性规律。
过渡:纬度性规律主要体现为不同温度带气候类型气温的差异,而降水的差异使气候类型的分布更加复杂。
下面让我们分别研究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学生指图回答,教师总结(再在其它大洲验证分布规律)。
出示“温带季风气候”直方图,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构建模型]构建亚欧大陆中纬度气候类型分布模型。
总结三:北半球温带地域辽阔,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更加复杂,气候类型的分布存在着纬度性差异,以及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海陆性差异。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主要涵盖了全球各大洲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由于篇幅限制,以下仅简要概述。
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主要是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
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受西风带影响显著。
6.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中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主要是受到陆地性质和距离海洋远近的影响。
7. 极地气候:分布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全年严寒,降水少,主要是受到极地高压带和冰洋气团的影响。
以上只是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一个简单概括,每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都与地球的运动、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气候专题资料一、气候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影响气候最基本的影响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的季节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纬度位置不同,太阳高度不一样形成热量的地区差异——五带2、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2)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不同●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西风带——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多雨)●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副高)——热带草原气候——干温季明显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季风影响: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6—9月为雨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地面状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故地面状况不同,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标准1)海洋和陆地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了同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2)平原和山地(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
)3)裸地和植被覆盖地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发射率不同,使地面获得的热量不同。
例:“雪后寒”“南极洲形成世界极端最低气温的原因”。
4)迎风坡与背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
5)暖流与寒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4、人类活动与气候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a、人类设法改变地面状况,进而改造和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标准标准例:“人工造林”与“滥伐森林”对气候的不同影响b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使大气污染加重,导致气候变化 重点分析:“温室效应”“臭氧破坏”“酸雨”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污染物质的来源及所造成的影响。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以下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 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地。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南美洲等地。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如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半岛等地。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如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地。
2. 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如中国、日本等地。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如欧洲南部、北美洲西部等地。
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的南北两侧,如北美洲西南部、澳大利亚中部等地。
3. 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如中国、日本等地。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西部和南美洲西部,如英国、加拿大等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内部,如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内部等地。
4. 寒带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如俄罗斯北部、加拿大北部等地。
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等地。
5. 高原和高山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高山地区,如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脉等地。
世界气候类型归纳总结高中气候是地球上长期变化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对人类的生活、农业和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根据气候带的划分,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大致归纳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一、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特点是年温差小,年均温高,气温持续高,降水充沛。
具体而言,热带气候可细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南美洲、中非及东南亚地区。
年均温高达25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年内降水分配相对均匀。
这种气候类型下,植被茂密,常年绿叶覆盖,动植物资源丰富。
2.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气候带的边缘地带,如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
年温差较小,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其他季节降水相对较少。
该气候区域的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
二、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带位于热带气候带之外,北纬23°至66°和南纬23°至66°之间。
温带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
1.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欧洲南部、北非和加州等地。
该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年降水量适中。
这种气候有利于种植葡萄、橄榄等水果作物。
2. 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内部,如欧洲大陆和亚洲中部地区。
该气候类型下,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温差较大,降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农业和森林资源。
3. 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风带的东侧,如欧洲西部、太平洋东岸等地。
该气候类型明显受海洋影响,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温差较小,降水相对均匀。
这种气候下适合发展渔业和水果种植。
三、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位于北纬66°以北,包括北极气候和大陆性寒带气候两种类型。
1. 北极气候北极气候主要覆盖在北极圈内,气温极低,全年多为零下,降水非常少,冰雪覆盖,几乎无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