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走近科学家》
- 格式:ppt
- 大小:1023.50 KB
- 文档页数:10
走近科学家的探索旅程“我从小就想成为科学家,有一天,我会在实验室里发现新的元素,或者发明一种让人飞起来的药水!”这是我最好的朋友小明常常说的话。
他的脸上总是挂着那种充满梦想的笑容,仿佛全世界的秘密都在等待他去揭晓。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起在学校的操场上玩耍,微风轻轻拂过,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
小明正忙着和我解释他如何要创建一个“超能电池”,能让我们玩一天的游戏不需要充电。
我听得津津有味,脑海中闪现出一个更加奇妙的世界:一个由科学构建的未来,一个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地方。
“你相信吗?很久以前,我做过一个实验,结果拼不过小紫,她用的材料比我多。
”小明的声音略显沮丧,眼神却充满了不屈的火焰。
“那次我深深明白,想要成功,不光是要有想法,还得有行动和坚持。
”听完小明的话,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佩。
我想起我自己的一些学习经历。
在三年级时,我曾经尝试过制作一个火山模型。
起初,我抱着满腔热情。
但当我在倒入醋和小苏打时,东西不但没有喷发,还把整个桌子弄得一团糟。
沮丧感瞬间袭来,心中不由得产生疑问:“我真的适合做科学吗?”然后母亲走了过来,她把我抱住了,轻声说:“学习就是不断尝试,不怕失败,才是最重要的。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我决定不放弃。
从那以后,我每次遇到困难,都能通过想起母亲的话语重新找回勇气。
学习的道路上,有多少次的失败和成功,才让我逐渐成长。
渐渐地,我对科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不再只是局限于教科书里的知识,我开始尝试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树叶的纹理到天空的颜色,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那个冬天,我和小明一起去观察雪花,感觉那冰冷的雪花就像是大自然的奇妙礼物,千姿百态,五彩斑斓。
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讨论着每一片雪花形成的原因,心中充满了探索的快乐。
不仅如此,我也开始参与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机器人俱乐部。
每次看到我们一起拼装的机器人在操场上跑来跑去,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一起动手的瞬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时的那种快乐。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7.走近科学家讲授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科学家的故事入手,组织学生议决查阅资料,懂得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进献,领悟到科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绩与他们所具有的科学灵魂、科学态度、科学的头脑格式及广博的科学知识有直接的联系,领悟到科学技能的成长对人们生存和社会前进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方向1.能想法搜集相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成长的资料。
2.能采纳某种办法将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3.能从科学家的遗迹中概括出其主要成绩及科学灵魂。
二、情绪态度与代价观方向1.能领悟到科学是一直成长的。
2.能领悟到科学家不迷信权势巨子。
3.能认识到科学灵魂、态度、代价观与科学成绩的取得有直接联系。
三、科学知识方向1.能具体说出某个科学家的主要成绩及给自己留住的印象。
2.能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能的成长史籍。
3.能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成长的重要作用。
四、科学、技能、社会、处境方向1.能领悟到科学技能的成长对人们生存和社会前进的作用。
2.能开端领悟到科学与技能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我所懂得的科学家”。
难点是从科学家的遗迹中概括出其主要成绩及科学灵魂。
教学方法:教授传授与学生运动相连合的互动教导法。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问:大众都知道哪些科学家呢?学生答复。
讲述:大众说的很好,这些科学家取得的科学成绩和追求真理的灵魂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这日,我们就走近科学家,去懂得他们的遗迹,去领会他们人生的真谛。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我所懂得的科学家.看课本插图,回答问题。
(1)说说P82上的人物都是谁?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哪些成绩?(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说说他们的成绩。
(3)学生间相互交流。
2.教师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1)张衡(2)牛顿(3)爱因斯坦(4)阿基米德(5)袁隆平(6)居里夫人3.讨论。
哪位科学家给自己留住印象最深?他们有哪些主要成绩?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灵魂?板书设计:第十七课走近科学家(1)张衡(2)牛顿(3)爱因斯坦(4)阿基米德(5)袁隆平(6)居里夫人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追思上节课内容。
《走近科学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动手收集科学家资料并善于交流分享所获。
2.能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教学难点: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从科学家名字入手,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体会到科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们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渊博的科学知识有直接的关系,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由此我决定本课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科学家的图片或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教师激情引导并提问:同学们,飞机的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激光的发现、互联网的出现、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克隆羊多莉的降生……这些日新月异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推动了社会不断前进。
同时每一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凝聚着众多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呢?你为什么能记住他呢?(学生回答:1.钱学森是火箭专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
2.祖冲之是伟大的医学家,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了贡献。
3.牛顿从苹果落地就能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4.哥白尼是日心说的创立者。
5.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6.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7.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8.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话、留声机。
)教师总结:(大家知道的科学家真多呀!)是呀,这些科学家取得的科学成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们。
在这些科学家中,有些热衷于探索神奇的生命世界,有些致力于发现物质世界的规律,还有些用毕生的精力揭示了地球与宇宙的奥秘;也有些科学家同时在几个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走近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贡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家的生平事迹1.1 牛顿:生平事迹、万有引力定律1.2 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相对论1.3 居里夫人:生平事迹、放射性元素第二章:科学家的成就与贡献2.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光学望远镜2.2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光电效应2.3 居里夫人:放射性研究、镭元素发现第三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3.1 牛顿:勇于探索、锲而不舍3.2 爱因斯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3.3 居里夫人: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第四章:科学家的人际关系4.1 牛顿:与胡克、哈雷等人的交流与合作4.2 爱因斯坦:与玻尔、海森堡等人的辩论与友谊4.3 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及同事的合作第五章:科学家的启示与反思5.1 牛顿: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科学方法论5.2 爱因斯坦: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哲学5.3 居里夫人:科学家的女性地位、科学教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成就与贡献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人际关系等主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科学家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近科学家》2. 参考资料:相关科学家的传记、论文、事迹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图片等。
走近科学家教案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达尔文的生平事迹6.1 达尔文:生平事迹、物种起源6.2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第七章:爱迪生的成就与贡献7.1 爱迪生:生平事迹、发明创造7.2 爱迪生对后世的影响第八章:富兰克林的探索精神8.1 富兰克林:探索电学、避雷针的发明8.2 富兰克林的治国理念第九章:诺贝尔的生平事迹与贡献9.1 诺贝尔:生平事迹、诺贝尔奖的设立9.2 诺贝尔奖对世界的激励作用第十章:科学家的当代启示10.1 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品质10.2 如何成为像科学家一样的人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成就与贡献等基本知识。
走近科学家科学教案走近科学家 - 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2.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4.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科学家的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2. 探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科学现象;4. 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5. 学习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科学现象;难点:1. 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2. 学习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2. 小组合作学习;3. 独立思考。
五、教学过程:A. 导入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科学、科学家是谁、科学对人类有什么贡献?”的问题。
B. 提出主题介绍本课程主题“走近科学家”。
C. 学生小组合作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家进行研究;2.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科学家生平和研究成果的了解;3. 小组讨论并记录下科学家的生平和研究成果;4.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科学家介绍。
D. 教师讲授1. 介绍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2. 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3. 阐述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E. 实验操作1. 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科学现象;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3.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体验。
F.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2. 让学生自由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主观评价: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程的感受和收获;2. 学生客观评价:通过对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察来评价学习成果。
语文教案走近科学家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事迹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介绍一位著名科学家(例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
2. 第二部分:分析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
3. 第三部分:学生进行相关写作练习(例如:写一篇关于这位科学家的作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阅读:学生阅读关于科学家的文章或传记,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学家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家的精神。
5. 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相关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这位科学家的作文。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学家事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科学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教学资源:1. 科学家的人物传记或相关文章。
2. 写作纸张和文具。
3. 投影仪和音响设备(如有需要)。
4. 互联网资源(如有需要)。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观看科学家相关纪录片,加深对科学家事迹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魅力。
3. 邀请科学家或科研人员来校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家,了解他们的科研生活。
七、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八、教学评估:1. 学生对科学家事迹的了解程度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和践行。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科学家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2. 引导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创新——科学家的贡献教案》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科学家是技术的创造者,是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推动者。
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勇毅不拔的精神、勤奋敬业的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们传递这种精神,我们着手准备了一份教材——《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创新——科学家的贡献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的贡献,培养他们对科学家的敬仰和欣赏之情。
2.通过学习科学家创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培养学生的勤奋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研究。
教学重点:1.学生应该了解科学家们的贡献,包括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推动、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人民的帮助。
2.学生应该了解科学家们的创新思维,包括科学家的创造精神、群众观念、自我创新意识、自信心、积极上进心和勤奋不懈的精神等方面。
3.学生应该了解科学家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包括科学家的实践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
4.学生应该了解科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
同时,要了解科学的方法、过程和应用,了解科学和技术、文化等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说明解释以及展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和思维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资料收集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实践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一、科学家的贡献1.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相对论和质能方程式。
2.化学家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立。
3.生物学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4.医学家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卫生改革和护理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