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版毛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8.34 MB
- 文档页数:52
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重要知识点小结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1956),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苏联模式:“公有制”加“计划济”加“工业化”。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一化三改”。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4、过渡时期总路线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骤:个体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社。
6、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法: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8、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步骤: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9、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几千年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
10、1953年到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1)中国建立第一汽车制造厂。
(2)武钢建成。
(3)康藏、青藏公路通车。
(4)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5)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1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我国成为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基本统一的国家。
毛概2018版重点整理本文所标注页码以2018版教材为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的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六个方面)(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四)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形成过程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两个主题补充:【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全国人大十九届二次会议:作为国家指导思想写进宪法【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写入党章作为全党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写入党章(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评价时间地点:邓小平主持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知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1)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维护、始终遵循(2)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