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设防分类 PPT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23
2019上海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及答案:中国制造2025【热点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题目预测】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领导人力推的高科技产品。
李克强总理访泰,签订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泰农产品合作谅解备忘录》,重启中泰两国“高铁换大米合作”。
对“高铁换大米”合作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高铁换大米”本质为技术输出,通过输出高科技,提升民族品牌自信,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高铁换大米有利于平衡中泰贸易,这种农业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泰国跟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国都有自己的农业优势,通过农业合作,将各方优势输出,相互学习跟借鉴,达到双赢;另一方面,此种做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装备走出去,提升中国品牌自信。
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别是在装备技术领域,此次将我国先进的装备技术输出体现了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成果,也是对我国产业的警醒,带动产业进一步的转型升级,更是希望世界看到我国制造业的成果,树立起品牌竞争优势。
这只是我国制造业成果输出的一小步,要想将来成为制造业强国,我们首先要继续加大高铁等装备制造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的研发,并对部分环节加以升级改造,其次中国高铁等相关制造企业也要加强在市场上的宣传,注重在设备维护、系统集成等细节性工作方面的提升;最后政府也要制定良好的产业政策、稳健的开放政策,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1.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3.1.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1总则1.0.1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术语2.0.1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fortificationcategoryfor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fortification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基本规定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3.0.2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严重地震可对建筑物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制定和实施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
二、基础概念1. 设防性能等级设防性能等级是根据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候所能承受的变形和破坏程度来划分的。
常见的等级有:A级、B级、C级和D级。
A级代表最高的抗震性能,D级代表最低的抗震性能。
2. 设防目标设防目标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分别制定不同的设防要求。
目标主要包括人员安全、防止楼房倒塌、限制修复成本等。
三、设防分类标准根据地震破坏机理和实际工程经验,建筑物抗震设防可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普通住宅建筑普通住宅建筑是指用于居住的建筑物,例如独立住宅、公寓楼等。
由于这类建筑物往往不具备高度、大跨度等特点,设防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可以采用B级设防性能等级。
2. 商业办公建筑商业办公建筑主要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等。
这类建筑物往往具备较大的高度和跨度,且人员流动频繁。
为了保护人员安全和防止损失,建议采用A级设防性能等级。
3. 工业厂房工业厂房一般用于生产和储存物品,例如工厂、仓库等。
由于这类建筑物往往存在较大的负载和高度、大跨度等特点,设防要求较高。
建议采用C级设防性能等级。
4. 特殊建筑特殊建筑主要包括医院、学校、地下建筑等。
这类建筑物往往具备特殊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对地震的抗性要求特别高。
建议采用A级或B级设防性能等级。
四、设防设计考虑因素在制定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波在地面传播时的能量释放程度。
不同地区地震烈度不同,因此设防标准应根据实际地震烈度来确定。
2. 地基条件地基条件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软弱地基的建筑物易于受到地震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3. 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对地震波的响应特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