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流程图
- 格式:pdf
- 大小:89.58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全)一、数的概念1. 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可以一直往上数。
自然数是离散的,相邻的自然数之间没有其他数。
自然数是可数的,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
2. 整数整数是可加的,可以相加得到新的整数。
整数是可减的,可以相减得到新的整数。
整数是可乘的,可以相乘得到新的整数。
整数是可除的,可以相除得到新的整数。
3. 分数分数有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分母表示等分的总份数。
分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分数可以化简,即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4. 小数小数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部分,整数部分表示整体中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表示整体中的小数部分。
小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小数可以化简,即去掉末尾的0。
二、数的运算1. 加法加法是可交换的,即加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加法是可结合的,即加数可以按照任意顺序相加。
加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2. 减法减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减法的结果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3. 乘法乘法是可交换的,即乘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乘法是可结合的,即乘数可以按照任意顺序相乘。
乘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4. 除法除法的结果可以是正数、负数或分数。
除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三、几何图形1. 线段线段有长度。
线段可以测量。
线段可以比较长度。
2. 角角有大小。
角可以测量。
角可以比较大小。
3. 三角形三角形有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计算。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比较大小。
4. 四边形四边形有面积。
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计算。
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比较大小。
四、数学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
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计算物体的面积和体积。
2.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兴趣,例如:猜数字游戏。
24点游戏。
数独游戏。
3. 数学竞赛数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例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华罗庚金杯赛。
小学生数学竞赛。
五、数学思维方法1. 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从具体事例出发,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流程图篇一: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流程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流程一、教学流程小学数学新授课一般是为了形成某一数学概念,确立某一数学定型、法则或学会解答某类数学问题的方法而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型。
其主要任务在于体验、弄懂、学会、理解、探索、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其教学特点是教师引导下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
其教学过程按施教侧重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激情定向阶段、探索认知阶段、精讲点拨阶段、反馈评定阶段。
二、环节解读(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促思定向教学中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基础、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基础。
抓住教学的突破点,尽量在学生的情绪和体验中找到响应的支撑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
这个阶段较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如下几种: 1、创设学习情境,质疑问难根据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作为一种诱导学生自觉进入学习活动的因子,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2、动手操作儿童都有爱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如摆摆、拼拼、数数、画画等活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说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说明当前的学习对未来学习的意义或将来社会实践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概念此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合作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借助于直观与操作,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案例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前后知识联系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以前,已经积累了生活中数的概念。
本单元在学生学前经验基础上第一次以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量,需要将直观的认识数逐步过渡到对抽象数的认识。
为后续数的计算及其应用打下基础。
表1:《生活中的数》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学习通过直观数数,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就在他们身边,建立数感;10以内数的认识;1~10各数的书写;0的认识与书写。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表2:《生活中的数》单元学习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学科性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会读、会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创新性目标1.能用不同的物体或图形表示1~10各数。
2.知道“0”表示的多种含义。
3.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育性目标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三课规划(一)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生活中的数》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二)单元三课教学规划四、单元三课实施(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①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②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③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 -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育性目标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提取、勾圈关键字词,归纳概括的能力。
(3)创新性目标在单元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建立单元整体框架的意识。
【学习重点】学会阅读教材内容,提取、勾圈关键字词,归纳概括知识。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单元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1:小学数学单元课教学流程图(1)师带生阅读,领悟第一课内容①首学,在老师带领下阅读。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流程图:
Mp_Lab
MP_Lab显示各种立体图形
开始
Mp_Lab
MP_Lab动画演示机器人及它说的话。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
认识的立体图形。
总结拼法,并提问8个正方
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Mp_Lab 在MP_Lab平台上进行
拼组
学生分组讨论,引起思考,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用2个、3
个正方体拼组。
Mp_Lab MP_Lab出示不同的拼法
引导学生用长方体拼组
Mp_Lab 学生在MP_Lab平台上动手拼组。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8个正方体可
以拼成很多种图形
学生猜一猜,数
一数。
学生4人讨论各种图形的拼组Mp_Lab
在MP_Lab平台上进行
动态操作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张纸可以做成一个纸筒Mp_Lab
MP_Lab演示旋转。
学生交流学习的
体会和收获
教师补充并总结
Mp_Lab
MP_Lab 出示美丽的家乡景色图。
结束引导学生要热爱数
学、热爱家乡的情
感。
江苏版一年级数学(上1一、数一数(教材 2-3页1.1 知识点一:数数(掌握1.1.11、将物体分类1.1.22、使用”点数法”分类数数1.1.33、归纳总结如何数数看图时, 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 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
数数时, 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数一人做一个记号,数到最后那个是几,这种物体的个数就是几。
还可以根据数量由少到多数一数。
1.2 知识点二: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掌握 1.2.11、理解图意1.2.22、数一数,画一画(1根据物体数量画出相应圆点(2根据圆点数量找出相应物体1.2.33、归纳总结如何用圆点表示物体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时,物体的个数与圆点的个数是一一对应的,有几个物体就画几个圆点。
2二、比一比(教材 4-7页2.1 知识点一:比长短(掌握2.1.11、理解题意2.1.22、探究比较方法2.1.33、归纳总结如何比长短比较物体的长短时,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或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的长短。
2.2 知识点二:比高矮(掌握2.2.11、理解题意2.2.22、认识“高”和“矮”2.2.33、探究比较方法2.2.44、归纳总结如何比高矮比较物体高矮时,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2.3 知识点三:比轻重2.3.11、理解题意2.3.22、理解轻重2.3.33、探究比较方法2.3.44、归纳总结如何比轻重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工具(如天平等来称量。
3三、分一分(教材 8-9页3.1 知识点一:分类的含义及方法 (掌握运用3.1.11、理解题意3.1.22、找出物品的摆放规律3.1.33、意义点拨3.1.44、分类的作用3.1.55、归纳总结如何分类1、反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2、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行等进行分类。
3.2 知识点二: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掌握运用 3.2.11、理解题意3.2.22、选择分类标准(1按颜色分类(2按形状分类3.2.33、检查分类结果是否正确3.2.44、归纳总结如何按不同标准分类选择不同的标准把物体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一般也不同。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流程图:
Mp_Lab
MP_Lab显示各种立体图形
开始
Mp_Lab
MP_Lab动画演示机器人及它说的话。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
认识的立体图形。
总结拼法,并提问8个正方
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Mp_Lab 在MP_Lab平台上进行
拼组
学生分组讨论,引起思考,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用2个、3
个正方体拼组。
Mp_Lab MP_Lab出示不同的拼法
引导学生用长方体拼组
Mp_Lab 学生在MP_Lab平台上动手拼组。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8个正方体可
以拼成很多种图形
学生猜一猜,数
一数。
学生4人讨论各种图形的拼组Mp_Lab
在MP_Lab平台上进行
动态操作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张纸可以做成一个纸筒Mp_Lab
MP_Lab演示旋转。
学生交流学习的
体会和收获
教师补充并总结
Mp_Lab
MP_Lab 出示美丽的家乡景色图。
结束引导学生要热爱数
学、热爱家乡的情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