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仪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69.50 KB
- 文档页数:4
环境与仪器分析的关系,并举例1环境分析的特点概述1.1种类的复杂繁多在通常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样品种类复杂多样,甚至难以对其来源进行归纳。
其中分析检验的样品形形色色,大多是和人们的生活和日常有着极其密切关系的空气、水以及土壤、各类型生物体等等。
据相关资料和数据显示,现今被检测出的空气污染源以及高达三百多种类型,除此之外,现今受到极大关注与重视的世界性环境污染物多氯联苯也成为影响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结合科学合理的推算方式发现,多氯联苯的异构体总量多达两百一十个,现今被发现鉴定出的数量为一百零二个。
1.2环境分析样品组分复杂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化合物的种类剧增,从而也造成了环境介质组成的成本不断增加,因此环境分析样品组成成分的复杂性也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目前环境中污染物的价态以及形态也在不断变多、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像水这种成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其出现固、液、气这三种不同的形态。
1.3环境分析样品组分的稳定性不好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之外,环境分析样品存在的稳定性不好也是一大特点。
在一般状况下,环境污染物的稳定性一般受到其物理性质、生物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但是,其中对其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样品本身具备的复杂特点以及污染物之间会发生的一些反应。
除此之外,污染物的性质有时还会受到环境介质的影响和产生变化,甚至会出现迁移变化的现象。
不仅如此,有的时候在样品收集、贮存以及分离期间,污染物样品组分的构成可能会因为试剂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所作用和影响,因此,在环境分析过程中样品的稳定性很难得到保障。
1.4检测组分含量比较低结合实践的相关经验来看,污染物样品在检测期间一般组分含量普遍比较较低。
结合这一特点,检测组因为样品含量的不高,会导致其不便于找到检测组分,最终对检测的方法以及相关仪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只有更为精准科学的仪器才能够保障检测结果的科学合理。
2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简要介绍2.1原子荧光法现今现代一起分析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荧光法,该种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类型构成,其中有氢化物原子吸收、火焰原子吸收以及石墨炉原子吸收这三种类型。
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然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从传统的环境监测到现在的环境保护,仪器分析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仪器分析技术简介仪器分析技术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技术通过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物理或化学特性的测量,再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得出样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信息。
与传统化学分析技术相比,仪器分析技术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并能同时测定多种分析指标。
目前,仪器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环境监测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汽车尾气、厂房排污、生活垃圾等污染物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对于这些污染物质,仪器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空气、水、土壤等样品,测定其中的环境污染物质成分和浓度,为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例如,在空气样品中,使用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可以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苯等进行准确快速分析;在水样品中,则可以运用光谱仪、荧光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对水中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等进行准确分析。
2.污染源识别与评价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需要对污染源进行识别和评价。
仪器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环境污染物质成分和来源进行分析,对污染源进行确定和评价。
例如,在土壤中,使用荧光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可以帮助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种类和分布特征,找出污染源并进行深入评估,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依据。
3.环境治理对于污染物质,仅仅是测定含量还不足以控制污染。
仪器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变化,研究环境污染相关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为环境治理提高技术支持。
例如,在废水处理中,通过使用色度计、离子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可以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析,了解其性质和来源,为寻找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仪器分析 实验指导书吴娟 主编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实验一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校正(一)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与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使学生能根据仪器说明书安装仪器,达到了解仪器的原理及构造,并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仪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光透过溶液。
不同物质的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其浓度、透过的液层厚度及入射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
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其定量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A=lgtoI I =KLC A 为吸光度 C 为溶液的浓度 L 为光程 三、试剂和仪器设备可见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均注明仪器型号) 石英比色皿 玻璃比色皿 0.004%高锰酸钾溶液四、实验步骤(1)熟悉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按照仪器说明书连接好仪器。
(3)打开仪器上盖讲解仪器各部分组成。
(4)利用基准物质校准仪器的波长。
(5)用0.004%高锰酸钾溶液,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是否在523nm 和544nm 。
五、思考题:简述分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二)分光光度法测定溴百里酚蓝的pK a 值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指示剂pK a 值的原理和实验技能。
2.学习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用作图法求pK a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显色剂大多为有机弱酸或弱碱,若其酸式和碱式体具有不同颜色,便可利用光度法来测定其离解常数。
溴百里酚蓝为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离解平衡:-In H HIn +=+[HIn]]In ][H [K-a+=ٛ即 ][In ]HIn [lgpH pK -a +=ٛ 由上式可知,在一确定的pH 值下,只要知道[HIn]与[In -]的比值,就可以计算pK a 值。
现代环境仪器分析实验讲义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编2007年4月目录实验一武汉市主要地表水体中PPCPs的检测实验二极谱法测定水中重金属离子Cd2+、Zn2+和抗坏血酸(VC)及电极反应速率常数实验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u2+含量实验四紫外光谱实验-吸收光谱的测定及溶剂效应实验五红外吸收光谱实验:透射谱与反射谱的测定实验六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的荧光法测定实验一武汉市主要地表水体中PPCPs的检测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针对我国实际应用的药物情况,就PPCPs 中几种主要的类别(如抗生素和环境激素)在武汉部分水体中的浓度情况进行检测。
检测的主要对象是我国应用较广泛的几种典型的抗生素和雌激素。
通过上述实验内容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掌握水样中痕量有机污染物测试的基本流程;2.学习使用固相萃取和K-D浓缩器;3.学习GC与LC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4.了解GC/MS和LC/MS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痕量有机污染物通过固体吸附剂富集,然后被小体积有机溶剂洗脱,体积变化后,使得有机物浓度得到较大提高,然后对洗脱液通过K-D浓缩器减小体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待测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以满足分析仪器的检测限要求。
色谱分离以及质谱检测的原理参考其他教科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1.实验材料SPE吸附小柱(HLB和C18)、普通滤纸、0.45μm滤膜、H 2SO4、甲醇、乙腈、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氟乙酸酐(TFA)、吡啶、MSTFA(N-甲基-N-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超纯水、N2气。
2.仪器设备固相萃取装置(IST公司)、K-D浓缩器、GC/MS (Thermo Finnigan Trace DSQ);LC/MS(Agilent 1100 LC/MSD SL)四、实验步骤(一)对于抗生素类(大致7种)1.采样初步定下采样点的大致位置:东湖、二桥、府河、龙王庙、杨泗、月湖、宗关、南太子湖、墨水湖、龙阳湖、南湖;在排污口的上下游还可以采样做对比。
现代仪器分析1.光学分析法分类:光谱法和非光谱法光谱法:以能源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分析法,称为光谱法。
非光谱法:除了光谱法以外的光分析法。
主要有折射法、干涉法、衍射法、旋光法、和圆二色性法等。
2.原子发射光谱原理、仪器组成、光源种类及特点原子发射光谱原理: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在极短时间内,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或能量较低的激发态,电子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一现象称之为原子发射或发光仪器组成: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光源种类及特点:(1)直流电弧DCA:分析绝对灵敏度高,辐射光强度大,背景较小,适合于分析痕量元素。
主要缺点是电弧游移不定,稳定性差,因此分析结果的再现性差(2)低压交流电弧ACA:电流具有脉冲性,电流密度比直流电弧大,稳定性高,弧温高激发能力强可对所有元素进行定性分析,电源方便线路简单(3)高压火花spark:高压火花激发出的主要是离子光谱,稳定性好,适用于低熔点、易挥发物质或难激发元素和高含量元素的定性分析,不适用痕量分析(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特别适合于液态样品分析,低污染干扰少。
缺点是消耗Ar气量大,费用高(5)微波等离子体3.原子吸收光谱原理,仪器组成、原子化器种类及特点原子吸收光谱原理:当通过基态原子的某辐射线所具有的能量或频率恰好符合该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的能量或频率时,该基态原子就会从入射辐射中吸收能量,产生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组成: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原子化器种类及特点:(1)火焰原子化器:优点是重现性好评,操作简便,缺点是喷雾气体对试样的严重稀释使原子化效率降低,灵敏度下降(2)石墨炉原子化器: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低含量样品分析,缺点是不易控制,设备复杂,费用较高(3)低温原子化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类型、助色团和生色团、红衣和蓝移、仪器组成、吸收池种类、朗伯比尔定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类型:σ→σ*,n→σ*,π→π*,n→π*助色团:含有未成键n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相连时,能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集团称为助色团生色团: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π→π*或n→π*跃迁的基团称为生色团红移:π→π*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蓝移: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仪器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吸收池种类:可见光区使用玻璃吸收池,紫外光区使用石英吸收池朗伯比尔定律:A=kcL(L液层厚度)5.氟离子选择电极、玻璃电极F-选择性电极是目前最成功的单晶膜电极,F-电极的内参比电极为Ag-AgCl丝,内参比溶液为0.1mol/LNaF与0.1mol/LNaCl混合液,电极可表示为Ag,AgCl|NaCl(0.1mol/L),NaF(0.1mol/L)|LaF3膜|F-试液。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环境仪器分析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是介绍环境仪器的分类、原理、应用及操作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熟悉常见环境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
以下是《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的内容: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和学时分配2.课程目标和要求3.教材、参考书和其他教学资源二、仪器分类与基本原理1.仪器分类及特点2.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三、环境样品的采样与前处理1.环境样品的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2.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步骤四、常见环境样品的分析方法1.大气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2.水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3.土壤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4.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五、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分析1.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2.典型无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3.典型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六、仪器的操作与维护1.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2.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七、仪器分析数据的处理与评价1.仪器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2.仪器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八、环境仪器分析的应用案例1.环境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2.环境仪器分析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以上是《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各类环境仪器的分类、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将来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应用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仪器分析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环境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分析仪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气相色谱仪B. 质谱仪C. 离心泵D. 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C2. 以下哪种污染物的测定不适用紫外可见光谱法?A. 重金属离子B. 挥发性有机物C. 氮氧化物D. 硫化物答案:A3. 在环境分析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水中的溶解氧?A. 电导法B. 比色法C. 滴定法D. 光谱法答案:B4. 以下哪种仪器不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A. 高效液相色谱仪B.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C. 原子吸收光谱仪D. 红外光谱仪答案:C5.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属于非破坏性分析?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重量分析法答案:C...(此处省略其余选择题,共10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_______可以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答案:紫外可见光谱法2. 土壤样品的前处理中,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3. 在水质分析中,测定水中的_______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答案:氨氮4. 环境监测中,_______是用于测定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常用仪器。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仪5. 环境仪器分析中,_______是用于测定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常用仪器。
答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此处省略其余填空题,共10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答案:气相色谱仪(GC)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通过色谱柱分离不同组分,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组分的信号。
在环境分析中,GC广泛应用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农药残留、大气污染物等的分析。
2. 阐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水质分析(1)pH值测定(2)溶解氧(DO)测定(3)化学需氧量(COD)测定(4)总磷(TP)测定2. 土壤分析(1)土壤酸碱度(pH值)测定(2)土壤电导率测定(3)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3. 大气分析(1)二氧化硫(SO2)测定(2)氮氧化物(NOx)测定(3)颗粒物(PM10、PM2.5)测定五、实训方法1. 水质分析(1)pH值测定:采用电极法,使用pH计进行测定。
(2)溶解氧(DO)测定:采用碘量法,使用溶解氧测定仪进行测定。
(3)化学需氧量(COD)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使用COD测定仪进行测定。
(4)总磷(TP)测定: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2. 土壤分析(1)土壤酸碱度(pH值)测定:采用电极法,使用pH计进行测定。
(2)土壤电导率测定:采用电导率仪进行测定。
(3)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
3. 大气分析(1)二氧化硫(SO2)测定: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2)氮氧化物(NOx)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测定。
(3)颗粒物(PM10、PM2.5)测定:采用重量法,使用颗粒物采样器和天平进行测定。
六、实训过程1. 水质分析(1)pH值测定:首先将pH电极插入待测水样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数据。
(2)溶解氧(DO)测定:将溶解氧测定仪的探头插入待测水样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数据。
(3)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根据实验步骤,将重铬酸钾溶液加入待测水样中,进行回流反应,冷却后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溶液,计算COD值。
(4)总磷(TP)测定:根据实验步骤,将钼酸铵溶液加入待测水样中,进行显色反应,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计算TP值。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见环境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如何进行环境样品的前处理、分析及数据处理。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环境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环境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特性,对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对样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天平- 烧杯- 移液管- 滤纸- 水浴锅2. 试剂:- 环境样品- 标准溶液- 稀释剂- 硝酸- 氢氟酸- 磷酸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环境样品,加入适量的硝酸和氢氟酸,进行消解。
- 将消解液定容,待测。
2.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将待测溶液注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 根据质谱图和保留时间,对样品中的待测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环境监测技术仪器分析方法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息进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监测成为了保卫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技术仪器的进步和应用,为环境保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仪器分析方法。
起首,气体分析仪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技术仪器之一。
它可以对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气体分析仪的原理是利用化学传感器、光散射、红外吸纳等技术,通过探头接触气体,测量气体的浓度和成分。
这种仪器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工业废气排放监测等领域。
其次,水质分析仪是对水体进行监测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水质分析仪可以快速检测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如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
水质分析仪的原理是利用电极、光电传感器等技术,通过对水样的测试,获得水质的相关数据。
这种仪器广泛应用于水源地、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质监测和环境保卫中。
此外,土壤分析仪是用于土壤监测和分析的重要设备。
土壤分析仪可以测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参数,为土壤质量评判提供依据。
土壤分析仪的原理是利用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技术,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处理和测试,得出土壤的相关指标。
这种仪器广泛应用于农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
在环境监测技术仪器分析方法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仪器,如噪声分析仪、辐射监测仪等,它们在不同的环境场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仪器不仅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为环境保卫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技术仪器分析方法在环境保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气体分析仪、水质分析仪、土壤分析仪等仪器的应用,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息进步,仪器分析方法将进一步完善和进步,为环境保卫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B、排阻色谱法C、离子交换色谱法D、吸附色谱法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B、记录器C、色谱柱D、进样器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A、0.5μmB、0.45μmC、0.6μmD、0.55μm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A、甲醇/水(83/17)B、甲醇/水(57/43)C、正庚烷/异丙醇(93/7)D、乙腈/水(1.5/98.5)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D、示差折光检测器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 20~50mC 、1~2m D、2~5m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A、组分与流动相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组分与组分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A、改变柱长B、改变填料粒度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A、紫外吸收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D、氢焰检测器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A、荧光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电导检测器D、吸收检测器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A、提高柱温B、降低板高C、降低流动相流速D、减小填料粒度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A、改变固定相种类B、改变流动相流速C、改变流动相配比D、改变流动相种类14. 不是高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A、紫外吸收检测器B、红外检测器C、差示折光检测D、电导检测器15.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A、恒温箱B、进样装置C、程序升温D、梯度淋洗装置16. 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A、贮液器B、输液泵C、检测器D、温控装置17.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使用()水A.国标规定的一级、二级去离子水 B.国标规定的三级水C.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D.无铅(无重金属)水18.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流通池B、光源C、分光系统D、检测系统19. 下列哪种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通用检测器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安培检测器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20.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高压输液系统不包括A、贮液器B、高压输液泵C、过滤器D、梯度洗脱装置E、进样器二、判断题:2.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效果不好,可引起色谱柱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