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78
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世界市场(The World Market)是指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发展的趋势。
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作用形成:(一)分类世界市场的形成分为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
(二)条件条件分为地理条件、物质基础。
地理条件是指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相互联系,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提供地理条件。
物质基础来源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形成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本国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业原料也来自于世界各地。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组织方面,促使垄断组织出现,大企业时代来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跨国公司。
作用: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
首先,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其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再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贸易的形成及其作用形成: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二)(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夸大也就使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其意同是产生剩余产品。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生产和贸易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和职责,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进行合作和交换,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化。
国际贸易秩序则是指各国在开展国际贸易时所遵守的规则和制度,以保护自身利益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
国际分工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开始进行贸易的时期。
当时,由于各地资源的不平衡和生产技术的差异,各国开始进行跨国贸易,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逐渐扩大,国际分工也逐渐形成。
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革命为国际分工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欧洲国家以工业制品为主导,而殖民地则主要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构成了欧洲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关系。
国际分工并不总是公平和平衡的。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发达国家往往占据着制高点,在贸易中获得了更多的利益。
他们通过保护主义政策和不公平的贸易规则,限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也导致了南北差距的加剧和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
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局面,发展中国家开始寻求平等和公正的国际分工,并逐渐站稳了自己的脚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贸易秩序也经历了演变。
在过去,许多国际贸易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以符合其自身利益。
这些规则往往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利益。
随着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增加的代表性,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决策。
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诉求,并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和包容的国际贸易秩序。
全球化的发展也给国际贸易秩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跨国生产网络的建立,使得国际分工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各国之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逐渐形成,并且更加依赖于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加速了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
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贸易规则的调整成为国际贸易秩序的重要议题。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抬头再次对国际贸易秩序构成了挑战。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它对参加国际分工的各国经济以及整个国际经济关系与世界经济格局都有影响。
(一)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外销员考试: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也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
(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比例,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之比,通常以其在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转自:/bjyk/73.html它可以反映有关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国际分工的发展影响着国际商品结构的变化。
首先,随着战前垂直型分工为主到战后水平型分工的发展,国际贸易总量中也由以初级产品的比重为最大转变为战后的工业制成品超过初级产品。
其次,战前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战后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长,初级产品的比重不断下降。
再次,工业内部、公司内部贸易额大幅度增加,中间性机械产品在整个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
最后,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四)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分工使各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在互利贸易中增进各国的福利。
(五)国际分工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生活不断国际化。
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六)国际分工的发展使贸易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是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分工指的是不同国家按照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分工合作,形成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益最大化。
国际贸易秩序是指各国之间进行贸易的规则和机制,包括贸易政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过去,国际分工主要以农产品和原材料的贸易为主导,发达国家通常占据高附加值的产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分工逐渐深化和扩大,不同国家逐渐形成“产业分工链”,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
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也与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在冷战时期,国际贸易受到政治的干扰,东西方之间形成了两个分离的贸易系统。
冷战结束后,全球市场逐渐开放,贸易保护主义得到遏制,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
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秩序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变化。
全球价值链的重组和转移,导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新调整。
一些传统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则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冲击,各国出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公平。
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的兴起,给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全球贸易秩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规范。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和新兴经济的崛起,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赢,才能实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的良性演变。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
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利用各自的资源和劳动力,通过专业化和分工各自从事某些特定的生产活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而国际贸易则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交易。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彼此促进。
通过国际分工的合理安排,各个国家可以更加专注于其擅长的领域,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更有优势。
同时,国际贸易也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使各国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知识。
此外,国际分工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加强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从而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因此,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已经成为现代国际经济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
国际分工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履行的职能。
国际
贸易秩序则指在国际贸易中所遵守的规则和制度。
它们的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的时期。
以下将详细讨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历程。
1.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发生了显著提高。
这也导致了不同密度资源的
国际流动。
例如,欧洲的纺织业需要原料和棉花进口,而亚洲则需要欧洲的工业产品进口。
这种分工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 到了19世纪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和军事力量,扼杀了亚洲和非
洲的经济独立性。
这也使得国际分工趋于不对等,西方国家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支
配者。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重现开放的趋势。
这一过程主要借助
于金融和贸易自由化,各国之间的互动逐渐加强。
这样一来,国际分工显现出了更为复杂
的形态,包括工厂下线、构建全球价值链等方式。
4. 当下,国际贸易秩序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
背景下,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此外,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不断涌现,对
国际贸易权力格局产生了重大的挑战。
最后,环境问题渐成普遍的共识,也需要通过国际
贸易秩序予以规范。
在不断的演进中,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它们共同维系了国
际贸易日益增长的格局,也为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国际分工是指国际间在特定条件下因比较优势而进行的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分工。
国际贸易秩序则是指国际贸易的有关规则机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世界贸易组织(WTO)。
从古代到近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都经历了多次演变。
在古代,国际分工的范围相对较小,主要是在同一区域内的贸易,如中国上古时期的“丝绸之路”和地中海地区的贸易。
而贸易主要是由商人自由活动,政府对贸易少有干预。
在中世纪,欧洲大陆和非洲和亚洲地区进行贸易中,天主教堂也曾经密切参与其中,通过传教来控制贸易。
这时期贸易主要是以物物交换方式进行,并不使用现金结算。
到了近代,国际分工从地域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工业化进程和交通方式的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不过,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本上的优势而形成了一种不公正的国际分工格局,欠发达国家被迫成为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供应的主要来源,这种“中心——外围”结构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
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保护主义、贸易壁垒也时有出现,直到“二战”之后,经过多轮全球贸易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的共识,建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并于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范围和深度又进一步扩大,传统的“中心——外围”结构逐步被打破,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加剧了全球经济板块重心的转移。
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并在美国以贸易战的形式反映。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建立公平、开放、普惠的国际贸易秩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