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一.单项选择题1.()以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自然条件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上层建筑2.()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上层建筑3.二战后,国际分工向()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B.水平型C.垂直型和水平型D.水平型和混合型4.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供求关系B.买卖双方的约定C.各国政府间的协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6.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A.上层建筑B.资本流动C.社会生产力D.社会制度7.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宗主国与殖民地8.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强度()。
A.成反比B.相同C.成正比D.不相关9.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A.萌芽阶段B.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深化阶段10.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国际资本的流动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D.黄金二、多项选择题1.国际分工是()A.国际贸易的基础B.国际市场的基础C.国际贸易的产物D.国际市场的产物E.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自然条件D.资本流动 E.上层建筑3.对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B.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C.生产力对于国际分工的形成起决定作用D.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4.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为()。
第2章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2.1 复习笔记一、国际分工1.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2.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国际分工的性质则由国际生产关系所制约。
具体说,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生产力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增长是一切分工发展的前提条件。
分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生产力发展对分工,包括国际分工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上。
迄今为止出现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许多生产领域的状况,改善了生产工艺、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并促使新部门和新产品不断出现,从而使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形式和内容、深度和广度随之发生变化。
②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历史上,英国最先完成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而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中心地位。
继英国之后,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因而与英国一起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和支配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政治上取得独立,努力发展民族经济,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它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得到逐步改善。
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因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2)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性,使国际分工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虽然很重要,但决不是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只提供进行生产和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并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必须发展到一定程度,否则,单纯依靠自然因素是无法催生出国际分工的。
1.绝对成本论的内容是: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他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初一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个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2.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比较成本说是大卫。
李嘉图剔除的一种国家分工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
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3.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是:①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或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②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见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③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的)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依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要较多使用国内比较吸血的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基于以上的认识,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果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赫一俄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低于进口替代商品,这一验证结果与赫一俄原理相反。
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果后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因而将此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5.什么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他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6.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义和深度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内容7.论述题:国际分工形成阶段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什么?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章国际分工第三章世界市场一、填空题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______________分工。
2.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______________,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4.国际商品交易所、拍卖、博览会、展销会等市场属于______________组织形式的世界市场。
5.世界市场中的“内部市场”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内部市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内部市场。
6.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
7.劳动生产率与国际价值量成______________比。
8.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______________而上下波动,波动程度主要受国际市场上______________的影响。
9.商品国际市场价格通常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0.转移价格又称______________价格。
11.相同产业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专业化称为______________分工。
同一产业内产品根据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品牌、价格等的差异进行的专业化生产,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的专业化生产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影响国际分工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 B.自然因素C.生产力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2.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于()。
A.地理大发现时期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国际分工形成于()。
A.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叶 B.18世纪产业革命C.19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延缓或推动双重作用的是()。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具有可供交换的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2.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的对外贸易常被称为。
3.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分为和两个组成部分。
4.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就是,也可称为贸易余额。
5.大多数国家(地区)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价格计算,进口额以价格计算。
6.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称为对外贸易量。
7.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所占的比重。
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B.商品贸易额C.进口贸易额D.出口贸易额2.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的商品总金额。
A.关境B.保税区C.自由贸易区D.国境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
A.三边贸易B.转口贸易C.易货贸易D.直接贸易4.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D.本年度出口额高于上年度出口额5.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8.对外贸易量是以()来表示的。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一.单项选择题1.()以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自然条件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上层建筑2.()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上层建筑3.二战后,国际分工向()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B.水平型C.垂直型和水平型D.水平型和混合型4.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供求关系B.买卖双方的约定C.各国政府间的协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6.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A.上层建筑B.资本流动C.社会生产力D.社会制度7.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宗主国与殖民地8.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强度()。
A.成反比B.相同C.成正比D.不相关9.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A.萌芽阶段B.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深化阶段10.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国际资本的流动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D.黄金二、多项选择题1.国际分工是()A.国际贸易的基础B.国际市场的基础C.国际贸易的产物D.国际市场的产物E.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自然条件D.资本流动 E.上层建筑3.对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B.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C.生产力对于国际分工的形成起决定作用D.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4.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为()。
WORD文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参考答案笫1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以货物经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称为(D.总贸易系。
2.某年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为3.1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 3.2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货物贸易额为(C.3.1万亿美元 .3.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问的缺口称为(B.贸易差额 .二、计算题1.某年世界贸易额为45000亿美元,该年A国的出口额为5500亿美元,进口檄为5800 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85000亿美元。
问:(1该国在世界贸易概中所占比重是多少?(2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多少?解:(1该国在世界贸易概中所占比重=5500/45000=12. 2%(2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5500+5800/85000= 13.29%2.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计算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是多少?解: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对外贸易额/该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X100%该国对外贸易额= 1200亿美元+800亿美元=2000亿美元该国的GNP=20000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2000/20000 = 10%第2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B.国际分工。
2.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C.国际供求关系。
二、简答题3.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答:(1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形成:(2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世界货币的形成:(3形成比较完备的世界市场运行机制:(4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4.世界市场上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答:世界市场上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1>垄断:<2>经济周期;<3〉各国政府果取的政策措施:<4>商品的质量与包装:<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如付款条件的难易,运输条件的适时,是否名牌,服务质量,使用的货币等等:<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第二章国际分工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中心2、世界市场3、国际分工4、世界“自由市场”价格5、调拨价格6、垄断价格7、世界货币8、国际价值二、填空题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分工。
2、国际分工是和的基础。
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和之间的最初分工形式。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原来的生产部门逐步划分为更多、更细的部门,越来越多的部门跨越国界,形成国际间的分工。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为基础的分工,形成了以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分工格局。
6、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世界市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果以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市场和市场;按商品用途分成市场、市场;按交易对象划分为市场、市场;按要素划分,则可以将世界市场进一步划分为资本市场、市场、市场、劳动力市场等。
8、国际价值与国际生产价格的区别在于两者形成的因素不同。
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而国际生产价格取决于各国商品的和各国之和。
9、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等因素外,也有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因素。
许多国际贸易中心都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贸易市场,如商品交易所、、等。
这些就构成了所谓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相对于这些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我们把诸如单边进出口、、、租赁贸易、、、、寄售等称之为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10、所谓世界货币,是指在世界各国都能通用的,担任的商品,它为参加世界市场交易的人们所接受。
早期的世界货币是黄金和白银并用,是一种。
1816年英国过度到单一的。
但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则是在年间的事。
当时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复本位制而采用单一的金本位制。
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分工形成的阶段是在()世纪时期。
A、11~12B、14~15C、16~18D、18~192、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的类型与模式•国际分工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未来展望目录01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在生产、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
它是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基础,也是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体现。
国际分工的特点主要包括专业化生产:国际分工使得各国专注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跨国交换:国际分工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形成了全球性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全球协作:国际分工使得各国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依赖,形成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供应链。
国际分工的定义与特点010*******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在资源禀赋上的差异,使得某些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自然条件技术进步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使得某些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技术优势。
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导致各国在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某些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市场优势。
经济发展特点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以欧洲列强为主导的国际分工开始出现。
主要分工形式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如欧洲列强与美洲、非洲、亚洲之间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分工。
第一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第二阶段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
特点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如英国与印度、中国之间的纺织品和茶叶等农产品的分工。
主要分工形式03主要分工形式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如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全球生产链的分工。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01第三阶段20世纪初至今02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分工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02国际分工的类型与模式指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劳动力的产业,如农业、纺织业等。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必答题 2. 选答题 4. 论述题必答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在国际分工的( )A.萌芽阶段B.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深化阶段正确答案:C解析: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四个阶段。
其中,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时期是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知识模块: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2.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 )A.国际贸易B.世界市场C.国际分工D.国际协作交流正确答案:C解析: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知识模块: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3.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 )A.商品交换B.国家政策C.市场竞争D.国际分工正确答案:D解析: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因为在国际商品交换的背后隐藏着各国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工。
知识模块: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4.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A.11世纪60年代~12世纪60年代B.14世纪~15世纪C.16世纪~18世纪中叶D.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正确答案:D解析: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四个阶段。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
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
知识模块: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5.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大机器工业的建立C.资本流动D.上层建筑正确答案:B解析:大机器生产使生产能力和规模迅速扩张、改革了传统的运输方式,提供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把原料生产国和工业品生产品联系在一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
故它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练习--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分)
1.__________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__________为中心而形成的。
3.国际分工是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__________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亚当·斯密在其代表著《__________》一书中,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________学说。
5.世界市场萌芽于__________时期,形成于__________ 。
6.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商品市场主要商品交易所、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7.补偿贸易是一种与__________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形式。
8.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__________的销售渠道;第二部分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销售渠道;第三部分是__________的销售渠道。
9.垄断价格在世界市场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垄断价格;另一种是__________垄断价格。
10.在世界市场上,由于各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对价格进行干预,所以出现了__________价格和__________价格。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是()
A自然条件B市场规模C劳动规模D国际生产关系
2.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俄林D罗伯特逊
3.A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B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
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A国生产和出口手表,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B.B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
C.A国生产出口手表,B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D.A国生产出口自行车,B国生产出口手表
4.几个发展国家进行专业化协作,联合生产,这种分工是()的国际分工。
A垂直型B交叉型C水平型D混合型
5.以进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为主的市场()
A拍卖中心B商品交易所C国际博览会D国际贸易中心
7.邮购贸易常用的市场渠道是()
A.出口企业→国外顾客
B.出口企业→出口商→进口商→国外顾客
C.出口企业→出口商→中间商→进口商→批发商→国外顾客
D.出口商→进口商→国外顾客
8.通过拍卖成交的产品主要为哪一组()
A.谷物、棉花、食糖、油料B.毛皮、原毛、茶叶、烟草
C.黄麻、橡胶、木材、牲畜D.可可、咖啡、茶叶、有色金属
9.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
A.世界封闭市场价格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C.世界垄断价格D.国际商品协定价格
10.跨国公司为减轻税赋或逃避东道国外汇管制在公司内部购买商品时使用的价格叫()A.垄断价格B.协定价格C.内部价D.转移价格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产物。
()
2.大卫·李嘉图主张按"比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
()
3.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是垂直型分工,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是水平型分工。
()
4.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呈反比例变化。
()
5.商品是世界市场的构成之一。
()
6.补偿贸易、对等贸易属于有形的世界市场。
()
7.单纯商品购销形式是世界上最基本、最普通的国际商品交易方式。
( )
8.商品拍卖前必须由买主先验看,但在拍卖后,如发现有问题,买方仍可向卖方提出索赔。
()
9.竞争的结果使商品国际市场价格越来越接近国际生产成本。
()
10.国际供求关系是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际分工2.世界市场3.商品交易所4."自由市场"价格5."封闭市场"价格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任选一题,共10分)
1.解释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
2.解释赫一俄要素禀赋学说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