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控加工程序输入与预处理复习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91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及操作》课程电子教案课程名称: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及操作课程目标:1. 了解数控加工程序的基本组成和编写要求;2. 掌握常用的数控加工程序编写方法;3. 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与调整。
教学内容:一、数控加工程序的基本组成1. 数控系统的概念和结构2. 数控加工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3. 数控加工程序的常见格式二、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要求1. 编写格式的规范和要求2. 坐标系的选择与设定3. 加工参数和工艺参数的设置4. 短刀路径与切削路径的编写三、常用的数控加工程序编写方法1. 绝对编程和增量编程的区别与应用2. 基础几何指令的应用3. 高级辅助功能指令的运用四、数控机床的操作与调整1. 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 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功能键的说明3.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设定和坐标轴操作4. 数控机床的刀具长度补偿调整5. 数控机床的工件坐标系与刀具坐标系的关系调整6. 数控机床的刀具半径补偿调整教学过程:一、引入与导入通过介绍数控加工程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课程内容。
二、基础知识讲解1. 数控系统的概念与结构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介绍数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强调数控加工程序在数控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数控加工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详细讲解数控加工程序由块、序号、数据、指令和注解等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数控加工程序的常见格式教师介绍数控加工程序的常见格式,如ISO代码、APT语言等,并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格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三、编程要求与方法1. 编写格式的规范和要求教师通过示范和解读实例,讲解编写格式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字母大小写、代码对齐、空格使用等。
2. 坐标系的选择与设定教师详细介绍绝对坐标系和相对坐标系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加工需要进行选择与设定。
3. 加工参数和工艺参数的设置教师通过示范和实例,讲解加工参数和工艺参数的设置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培训资料一、概述数控机床是一种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密、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是现代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基本知识及培训资料,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并掌握相关技能。
二、数控机床基本原理数控机床是通过预先输入的程序指令来控制机床进行工作的一种高精度加工设备。
数控机床通过数学模型和运动规划来实现对工件的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的优势。
三、数控编程基础1. G代码与M代码G代码是数控机床编程中常用的控制指令,用于定义加工路径和运动方式;M 代码则是辅助功能代码,如启动冷却液、换刀等。
2. 常用数控编程指令•G00:快速移动•G01:线性插补•G02:圆弧插补•G03:圆弧插补•G04:暂停•G17:选择XY平面•G40:刀补取消3. 数控编程实例假设需要对一个工件进行平面铣削,首先确定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然后编写相应的G代码,通过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四、数控机床操作流程1. 程序加载与设置将编写好的数控程序加载到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中,并设置加工参数、刀具信息等。
2. 手动操作与调试在开始自动加工前,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对机床进行调试,确保加工路径和方式正确。
3. 自动加工确认调试无误后,启动数控机床进行自动加工,监控加工过程中的情况并及时调整参数。
五、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培训资料推荐1.《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基础》教程: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详细介绍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编程知识和操作流程。
2.网络视频教程:富有视觉效果,能够直观展示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实例,包括各种加工工艺的演示和讲解。
3.实践教材:提供实际的机床操作机会,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理解。
结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技能,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可以提升自己在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希望本文提供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培训资料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第二章 数控加工程序输入及预处理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及插补前的预处理过程。
输入方式包括光电式纸带阅读机输入、键盘方式输入、存储器方式输入和通信方式输入等。
数控加工程序的预处理包括代码转换、译码、诊断和刀补计算等。
其中重点介绍了刀具长度补偿和刀具半径补偿的基本原理及实现算法。
最后还简单介绍了几个其他数据预处理环节。
第一节 数控加工程序输入在启动数控机床正式加工之前,应将编写好的数控加工程序输入给数控系统,其途径有多种形式,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纸带阅读机输入纸带曾经是数控加工程序的理想信息载体,特别是在早期的硬件数控系统中尤其如此。
由于当时的硬件数控系统内存容量非常有限,因此,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纸带阅读机不得不读入一段,数控系统执行一段。
每加工一个零件,纸带阅读机就得将加工程序读一遍。
这种频繁的读带操作,使得纸带的寿命大大缩短,由此引发的误码现象时有发生。
据有关资料统计,硬件数控系统中由纸带误码造成的系统故障,在所有的故障源中占有的比例最大。
纸带规格有两种:八单位穿孔带(如图2-1所示)和五单位穿孔带。
我国以等效采用或参照ISO 有关穿孔纸带及穿孔尺寸的标准和数控加工程序代码的标准,制订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数控代码标准,即穿孔带程序格式——准备功能G 和辅助功能M (JB3208-83)、轮廓/点位控制用穿孔带的可变程序格式(GB8870-88)等。
性整体输入或读入。
加工零件时可从内存中一段接一段地读出执行。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纸带的使用寿命,减少误码的出现。
1.纸带阅读机工作原理纸带阅读机又称为光电阅读机。
其输入原理是通过光电转换技术,将穿孔纸带上记载的数控加工程序信息(有孔或无孔)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送入数控装置。
纸带阅读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机械传动部分(主动轮、压轮、导轮)、信号采集部分(光源、透镜、光敏管)、起停控制部分(起、停衔铁、触发器)。
第四节 其他预处理数控系统内部的数据预处理是指从数控加工程序输入到插补前的整个过程,它不仅包括译码、诊断、刀具补偿计算,而且还涉及到速度处理、坐标转换、某些辅助功能的实现等内容。
下面继续对其他数据预处理过程进行介绍。
一、进给速度处理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根据工艺要求,数控加工程序中总是要用代码F 来指定轮廓加工的进给速度。
F 需经译码后存入指定的单元,供后续的速度处理程序调用。
根据轮廓插补方法的不同,其速度处理算法也不一样。
下面就分脉冲增量插补法和数据采样插补法来简单介绍相应的速度处理算法。
(一)脉冲增量插补法的速度处理脉冲增量插补法一般用在以步进电动机为执行元件的开环数控系统中。
各坐标轴的运动速度是通过向该轴步进电动机发送进给脉冲来实现的,而进给脉冲又是通过程编进给速度F 确定的。
设轮廓加工程编进给速度为F (mm/min ),脉冲源(MF )的频率为f (H Z ),数控系统的脉冲当量为δ(mm/step ),则可推导出进给速度与脉冲频率的关系为F =60δf (2-97)据此反过来可求得脉冲源频率为f =F / (60δ) (2-98)在进给速度控制过程中,只要按照式(2-98)来选取脉冲源频率,就可以实现所需的进给速度。
(二)数据采样插补法的速度处理数据采样插补法一般用在以直流或交流伺服电动机为执行元件的闭环或半闭环数控系统中。
各坐标轴的运动速度是通过控制其伺服系统的位移量来实现的,即由一个插补周期内坐标轴的进给量大小来确定。
现假设某数控系统的插补周期为T S (ms ),程编进给速度为F (mm/min ),机床面板进给速度倍率为K ,则在一个插补周期内进给位移量为ΔL100060⨯=S KFT L ∆ (mm ) (2-99) 因此,只要让数控系统在每一个插补周期内保证式(2-99)所规定的进给量,就可以实现程编所设定的进给速度。
还要指出的是,式(2-98)和式(2-99)中的速度是指稳定状态下的进给速度,但在机床的启动过程、停止过程和改变加工速度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自动加/减速处理,以满足变速控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