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925.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科学基础综合(861)》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4. 大气动力学大气动力学基本方程组,大气运动的尺度分析及近似,自由大气中的风。
5. 大气光化学大气光化学理论,氮-氧大气的Chapman光化学平衡理论,大气气体对辐射的吸收,纬度对光解速率的影响。
6. 对流层化学与云雾降水化学对流层中羟自由基的产生;NO2,NO,和O3的基本的光化学循环;CO的大气化学;甲烷的大气化学;NOx和NOy族类;对流层臭氧的均衡和NOx的作用;对流层储存的分子;对流层O3形成过程中NOx和VOC的相对角色;简化的有机物和NOx 的化学;对流层中非甲烷有机物化学;生物源碳水化合物的大气化学;还原性氮化合物的大气化学;气相硫化合物的大气化学;卤素化合物的对流层大气化学;云化学;雾化学;降水化学;酸雨问题。
7. 大气气溶胶大气气溶胶的基本概念;气溶胶粒子的寿命;粒子尺度;尺度范围及性质;粒子浓;粒度谱分布;谱分布经验函数;气溶胶粒子的产生过程;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元素浓度谱分布;气溶胶的来源的判定与分析;气溶胶的观测实验方法。
8. 大气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气候环境效应大气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成因;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证据;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势态;大气成分在气候环境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引起的气候环境效应;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光化学雾和雾霾;气溶胶的阳伞效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参考书目1、《大气物理学》(第二版),盛裴轩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大气环境化学》(第二版),唐孝炎,张远航,邵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Atmosperic Chemistry Physics》, Seinfeld, J.H. S.N. Pis, JOHN WHLEY & SONS, INC., 2006.备注。
大气物理学笔记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1. 大气组成。
- 干洁大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氩气(约占0.93%)等组成。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比例相对稳定,对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 水汽:是大气中含量变化最大的成分,其含量在0 - 4%之间。
水汽是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云、雨、雾等的形成都离不开水汽。
- 气溶胶:包括固体和液体微粒,如灰尘、烟雾、海盐等。
气溶胶对太阳辐射有散射和吸收作用,还可以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
2. 大气结构。
- 对流层。
- 高度:低纬度地区平均为17 - 18千米,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 - 12千米,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 - 9千米。
- 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减,平均递减率约为6.5℃/千米;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这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的;集中了大气质量的约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 平流层。
- 高度:从对流层顶到约50千米的高度。
-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有臭氧层,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使气温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飞机飞行。
- 中间层。
- 高度:从平流层顶到约85千米的高度。
- 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减,再次出现随高度降低的情况;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 热层。
- 高度:从中间层顶到约500千米的高度。
- 特点:气温随高度迅速增加,这是由于该层中的原子氧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使气温升高;该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存在大量的离子和电子,也被称为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
- 散逸层。
- 高度:500千米以上。
- 特点:大气极其稀薄,分子间距离很大,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而散逸到宇宙空间。
二、大气静力学。
1. 大气压力。
- 定义:大气对单位面积表面的压力。
其单位为帕斯卡(Pa),1标准大气压 = 1013.25 hPa。
- 垂直分布: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近地面大气压力较大,随着高度升高,大气柱的质量减小,压力也随之降低。
大气物理学大气物理学是一门气象专业基础课。
学习该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物理学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本门课主要包括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静力学、大气辐射、大气热力学等知识。
第一章 行星大气和地球大气的演化一、要求: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生命的起因,掌握地球大气演化的三个阶段。
二、考试内容(1) 行星大气(2) 地球大气的演化三、例题:(1)地球大气的演化大体可分为 、 和 三个阶段。
四、作业:(1)行星大气的演化主要决定于该行星距太阳的距离及重力场的强度,对吗?为什么?(2)地球具有哪些独特的条件,使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第二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其分布一、要求: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主要的气象要素;掌握湿度的表示法、状态方程、虚温、水汽和大气气溶胶的作用等概念。
二、考试内容(1)干洁大气(2)大气中的水汽(3)大气气溶胶三、例题:(1)气温15.0℃,大气压力百帕,混合比 ,求(a )饱和水汽压,(b )水汽压,(c )饱和差。
(d )相对湿度,(e )绝对湿度,(f )比湿。
(2)什么是大气气溶胶粒子?它在哪些大气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如果假想大气中完全不存在大气气溶胶,地球大气环境会有什么变化?(3)计算气压为1000hPa ,气温为27℃时的干空气密度和在相同温压条件下,水汽压为20 hPa 时的湿空气密度。
(4)计算垂直密度梯度,在该高度上密度为1.0千克/米3,温度为23.1℃,气温直减率为0.65℃/100米。
如果空气密度不随高度变化,那么?T z∂=∂四、作业:(1)气温为3℃,相对湿度为30%,求露点\霜点及水汽密度。
若大气压强为1005 hPa ,求比湿。
(2)计算垂直密度梯度,在该高度上密度为1.0千克/米3,温度为23.1℃,气温直减率为0.65℃/100米。
如果空气密度不随高度变化,那么?T z ∂=∂ (3)简述南极臭氧洞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