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剪纸校本课程纲要(1)
- 格式:docx
- 大小:26.83 KB
- 文档页数:9
国学剪纸课程开发纲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
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要为基础的,难以顾及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
校本课程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完善学校办学的个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多年以来,我校领导在如何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创建学校特色,达成共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我校教科研的重点。
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亮丽学校特色的工程来抓,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特色。
2009年我校确立了《小学剪纸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完成了剪纸由原来的课外兴趣小组向活动课程的改造。
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背景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
民俗中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人们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
小学生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
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剪纸校本课程纲要阿勒泰地区二中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名称:剪纸艺术二、课程门类:艺体类三、教材来源:改编四、授课时间:18课时五、授课对象:高一学生六、教师姓名:许娟娟七、实施过程(一)课程目标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是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材剪、刻、撕等艺术加工,采用镂空、折叠、套色、衬色、分色、填色、染色等剪纸表现技法,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
本课程的安排从学生的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1、认知领域了解剪纸的发展过程,剪纸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及特点。
对剪纸的剪、刻、撕等技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形成剪纸作品的基本知识。
2、技能领域通过剪纸课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剪、刻、撕等基本剪纸技法,结合中外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领域剪纸有富有民族性和民间的艺术性,通过对剪纸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学生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
4、应用领域在学习剪纸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让学生善于把这一艺术形式运用到诸多方面。
如:独幅画、连环画、小电影、广告设计、书祯设计、邮票、藏书票、图案设计、报头装饰等方面,拓展知识面。
(二)学习使用的材料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垫板等。
(三)学习内容1. 剪纸的历史2.中国剪纸的特点3.剪纸的造型方法4.剪纸的创造方法和形式5.剪纸的表现方法6.剪纸的工具材料和技法7.花鸟剪纸8.动物剪纸9.吉语剪纸10.剪纸作品欣赏11.剪纸作品装裱八、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注重基本剪纸步骤方法的同时,根据学生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意为主,进行自评、互评。
在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看发展,看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
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习学习的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剪纸校本课程纲要剪纸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剪纸课程目标: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是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材剪、刻、撕等艺术加工,采用镂空、折叠、套色、衬色、分色、填色、染色等剪纸表现技法,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
本课程的安排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1、认知领域:了解剪纸的发展过程,剪纸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及特点。
对剪纸的剪、刻、撕等技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形成剪纸作品的基本知识。
2、技能领域:通过剪纸课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剪、刻、撕等基本剪纸技法,结合中外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领域:剪纸有富有民族性和民间的艺术性,通过对剪纸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学生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
4、应用领域:在学习剪纸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让学生善于把这一艺术形式运用到诸多方面。
如:独幅画、连环画、小电影、广告设计、书祯设计、邮票、藏书票、图案设计、报头装饰等方面,拓展知识面。
具体活动安排第一单元安排总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剪纸的概述及剪纸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具体内容:(1)剪纸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欣赏。
(2)工具和材料,及剪纸的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的介绍(3)剪纸的装裱方法的介绍。
第二单元安排总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剪纸的初步学习及镂空剪法的练习。
具体内容:(1)起稿的介绍。
(2)外形剪法的学习。
(3)镂空剪法的学习。
第三单元安排总课时:20时教学内容:折叠剪纸方法的介绍。
具体内容:(1)一折剪法剪纸欣赏、临摹。
(2)一折剪法创作。
(3)二折剪法剪纸欣赏、临摹。
(4)二折剪法创作。
(5)三折剪法剪纸欣赏、临摹。
(6)三折剪法创作。
(7)四折剪法剪纸欣赏、临摹。
手工制作----剪纸校本课程纲要宁安市三陵学校田丰然主讲教师:三陵学校田丰然教材类型:技术技能类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适用对象:中学七—九年级学生开发依据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每个教师和学生新的体验,体育课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作为新课程的要实现的重要任务。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手工制作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开发背景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
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
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
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纲要一、课程介绍课程名称:剪纸艺术课程门类:艺体类教材来源:自编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每学期16课时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教师姓名:***老师二、课程目标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是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材剪、刻、撕等艺术加工,采用镂空、折叠、套色、衬色、分色、填色、染色等剪纸表现技法,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
本课程的安排从学生的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1、认知领域了解剪纸的发展过程,剪纸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及特点。
对剪纸的剪、刻、撕等技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形成剪纸作品的基本知识。
2、技能领域通过剪纸课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剪、刻、撕等基本剪纸技法,结合中外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领域剪纸有富有民族性和民间的艺术性,通过对剪纸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学生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
4、应用领域在学习剪纸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让学生善于把这一艺术形式运用到诸多方面。
如:独幅画、连环画、小电影、广告设计、书祯设计、邮票、藏书票、图案设计、报头装饰等方面,拓展知识面。
三、课程内容1. 剪纸的历史2.中国剪纸的特点3.剪纸的造型方法4.剪纸的创造方法和形式5.剪纸的表现方法6.剪纸的工具材料和技法7.花鸟剪纸8.动物剪纸9.吉语剪纸10.剪纸作品欣赏11.剪纸作品装裱四、课程实施1.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整体课时安排,开课时间为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
2.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及学生实践相结合。
3.组织形式:组织初一、初二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授课,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场地设施:美术教室。
5.制作材料及工具:以美工刀为主,剪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垫板等。
《剪纸》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辛安镇第一小学授课时间:15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开发者:王宁宁日期:2012 .3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走进美工世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继承、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4. 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办学,提高教师、学生的剪纸艺术素质,加强剪纸基本功训练,使剪纸这一校本课程顺利开展,全面提高教师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四、活动准备:(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单元:走进剪纸美工世界1.剪纸的基本知识(1课时)2.剪纸的基本技法(1课时)第二单元:字剪纸3.字剪纸的基本技法4.“囍”字剪纸(1课时)5.“福”字剪纸(2课时)第三单元:动物剪纸6.“鸡”的剪纸(2课时)7.“鱼”的剪纸(2课时)第四单元:我是剪纸小明星8.剪纸组合(2课时)9.我的作品(2课时)10.巧手献爱心(2课时)(三)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1)教材: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和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编写教学活动用书,并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物质资源的储备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
(2)活动资源:搜集整理相关的剪纸图案,供师生选择。
(3)其他资源:搜集剪纸文化的相关资源。
2.学习方式(1)感悟与观察:教师通过范例展示,技法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悟观察。
(2)实践:让学生在通过实践操练习得剪纸技法,掌握技巧,完成作品,教师全程指导。
(3)交流展示:让学生交流、展示、提升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展示劳动创造带来的幸福。
3.教学方式(1)做好活动前的准备:资源准备、活动设计准备、技能准备。
(2)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鼓励学生创造出有个性的剪纸作品。
(4)收集活动照片、开展作品展示,巧手献爱心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服务社会,增强主人翁意识。
校本课程纲要(剪纸)校本课程纲要(剪纸)1、课程名称:剪纸2、适用年级:1-6年级3、课程目标: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是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材剪、刻、撕等艺术加工,采用镂空、折叠、套色、衬色、分色、填色、染色等剪纸表现技法,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
本课程的安排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4、课程背景:剪纸是有原有的课程,通常剪纸教材被赋予工艺性的内涵。
现代剪纸是我们设计的新课程,是对剪纸课程的新诠释。
现代剪纸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单纯美,蕴含着“刀味和纸趣”的意韵美。
现代剪纸课程开发的过程要求师生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敏感性,始终对艺术具备发现的意识,始终保持对现代剪纸特点的认识。
现代剪纸教学中产生的情况也带有普遍性,在其它类型的美术教学中也存在。
因此现代剪纸教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美术教学效能的很好的抓手。
5、课程来源:剪纸来自民间,它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作者多为劳动人民,内容题材也常是周围的现实生活。
因此,通过作品反映出的感情、理想,审美意识的真挚、纯朴、直率,就构成了剪纸质朴的艺术风格。
材料与制作的特点,构成了剪纸的装饰特征。
中国的民间剪纸与外国剪纸的装饰比较,从构图,形象,到色彩及细节表现都更强调装饰效果。
由于剪纸的材料与制作较为简单易行,所以被广泛用于美化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讲述和欣赏使学生明确剪纸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作用,了解剪纸的特点,尤其要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点。
通过分析与作业训练,学生学习运用剪纸的创作方法对周围的形象做装饰性的表现,进而体会民间艺术的特点。
6、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弘扬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着眼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进行剪纸艺术教育的关键。
剪纸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素质教育入手,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