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 格式:docx
- 大小:16.33 KB
- 文档页数:5
《勋伯格》教学设计楚雄一中李海燕【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复习调性音乐,体验无调性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十二音音乐。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对勋伯格作品产生疑问和兴趣,并了解勋伯格的创作历程。
3、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站在时代的角度分析探索——现代主义音乐是否逐渐走向了边缘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无调性音乐的特点。
难点:体验无调性音乐的特点及创作手法【教学内容安排】1、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预兆》和第二首《往事》,了解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及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
2、观看绘画《即兴31》,思考音乐作品《预兆》与此幅画有何异同,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简要了解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等相关知识,培养创作兴趣,启发创作灵感,指导学生编排一个音列,作出这个音列的逆行。
【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1、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尝试创新”为核心方法,以任务、兴趣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
2、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学民主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展现创作成果。
3、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搜集、丰富相关教学资源,分小组主持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帮助协调主持。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建议与设计】(一)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是什么?你喜欢这个时期的音乐吗?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二)学习本单元,你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三)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走进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勋伯格【教材】人音版《音乐鉴赏》(必修)第十二单元第二十二节勋伯格【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一【教学分析】“表现主义音乐”是西方近现代音乐流派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教材第十二单元是一个独立的“表现主义”单元。
本课选择了勋伯格的两首管弦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不同,这为学生认识、了解表现主义的音乐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表现主义音乐无调性的风格特征,本课重点欣赏勋伯格的两首管弦乐。
学生对现代音乐了解甚少,对无调性音乐了解的就更少了。
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聆听分析作品,并且对作品进行评价成为本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创造的能力,有了一定追求美的愿望。
且通过之前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欧洲创作音乐发展的脉络、各个流派的音乐风格,作曲家、代表作品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已为学习表现主义音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表现主义音乐是近现代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音乐流派,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于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听辨能力。
因此,这节课仍然“以音乐为本”,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和学习、感受勋伯格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勋伯格音乐创作中充满个性的创作技巧和创新主义追求,树立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通过两首管弦乐作品的对比探究对表现主义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对表现主义音乐美的鉴赏力。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勋伯格的生平、代表作及贡献;在聆听过程中,通过体验与感悟、分析与思考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而从理性角度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三)知识与技能:分析并理解表现主义无调性音乐创作的特点,体会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感受和体验表现主义无调性音乐的风格特征。
《现代音乐的新趋向——勋伯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勋伯格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背景;2.了解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3.掌握勋伯格的代表作品,并能分析其中的音乐特点;4.能够欣赏和理解勋伯格的音乐作品;5.培养学生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勋伯格的生平及音乐创作背景;2.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3.勋伯格的代表作品欣赏:《五首歌曲》、《弦乐四重奏》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勋伯格这位现代音乐大师,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及音乐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勋伯格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学习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20分钟)讲解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包括其对十二音的运用、序列技巧、表现主义的影响等。
通过听取勋伯格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勋伯格音乐的独特魅力。
3.分析勋伯格的代表作品(30分钟)分析勋伯格的代表作品《五首歌曲》中的《月夜》、《囁语》等,让学生听取音乐,并讨论其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及表面上看似混乱实则包含有序和逻辑的音乐结构。
4.听取并欣赏勋伯格的《弦乐四重奏》(30分钟)听取勋伯格的《弦乐四重奏》,让学生细细品味勋伯格音乐中巧妙的和声、节奏及对音色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勋伯格音乐的复杂性和纯粹性。
5.总结与提问(10分钟)综合讲解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让学生总结勋伯格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勋伯格这位现代音乐大师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以及他的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去欣赏和思考音乐作品,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听取音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音乐的新趋向——勋伯格》授课老师:秦诗教学内容:1. 欣赏:五首管弦乐曲—《预兆》2. 知识: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标: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 ----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预兆》,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
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课程:一、导入1、欣赏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期的绘画作品。
让学生们归纳出这个时期西方绘画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老师总结:十九世纪绘画艺术体现了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度,流派纷呈,风格迥异。
从新古典主义画派到浪漫画派再到印象派和抽象派都体现了人们从神明崇拜向着更客观更理智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开始探寻自身内心的历史进程。
2、总结发生变化的原因:20世纪初艺术家在受到文化复兴的影响下,出现了个人主义倾向,创新求异,与传统艺术风格决裂。
艺术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领域也是如此。
二、新课教学:1、听感受(1)初听《预兆》感受其音乐情绪。
学生回答(2)复听《预兆》,根据音乐情绪来画一幅画师:总结音乐情绪:焦虑、恐惧、起伏不定、怪异等(3)请同学们为刚才那段音乐取一个名字。
(4)出示乐曲名称《预兆》2、乐曲作者的介绍:此作品节奏多变,旋律不规则,创作于一位“华沙”幸存者,作品的创作中充满了恐惧,是因为当时在二战时期,作为一名犹太人,当时希特勒将犹太人赶到波兰集中营,进行了毒气等残酷方式的大屠杀,所以曲子中充满了刺耳的音响,重现了动荡的社会,揭露了法西斯的丑恶面目。
3、归纳现代主义音乐转变的原因:社会的动荡、文艺复兴的影响4、现代主义音乐时期代表人物——勋伯格(1)勋伯格的简介(略)(2)音乐风格无调性音乐PK调性音乐概念:书上文字P156(略)大调:12345671 主音为1小调:67123456 主音为6(3)十二音音乐:概念:书上文字P156(略)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让同学随机唱出一个音列,然后进行创作(4)总结勋伯格的音乐风格特征——无调性音乐(5)勋伯格的音乐功能:艺术家并不创作其他人认为是美的那样的作品,而只是创作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冲动迫使他不得不创作的作品——表现内心的冲动所以勋伯格的音乐属于表现主义音乐。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1.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吴祖强等作于1972年,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
2.【俄】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下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思想情绪。
3.长江之歌,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王世光曲,胡宏伟填词,《话说长江》主题音乐,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4.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5.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6.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节拍的快慢程度。
旋律:也称作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
7.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主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
如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等。
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或自高至低的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8.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弦进行”。
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
9.曲式:音乐材料的排列形式,也就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布局。
10.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及横向结合关系)11.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
人声音色又可分为童声、女声、男声等;乐器音色的区别更是多种多样。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1.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花儿,高亢悠扬,舒展自由。
2.刨洋芋,山西民歌,起兴开始,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
3.脚夫调,陕西北部的信天游,寂寞惆怅。
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勋伯格教学目标:1、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
3、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4、通过学习现代主义音乐,了解音乐的多元化并且更充分地认识表现主义,了解现代主义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需求和更好地诠释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2)无调性音乐与调性音乐的概念、特征及风格区别。
(3)十二音体系的产生及其基本创作技法。
2、教学难点:(1)无调性音乐与调性音乐的概念、特征及风格区别。
(2)十二音体系的产生及其基本创作技法。
教学方法:以“聆听—感受—体验—比较—讨论—探究—总结”为核心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民主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电影视频,学生聆听电影配乐,结合电影画面,感受电影和音乐的情绪。
(视频资料:《八恶人》片段)导入课题:教师:刚刚大家看到了一些怎样的画面?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像郎朗刚刚演奏的《八恶人》的插曲,大家喜欢么?如果不看画面,只听音乐大家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总结:像这样没有旋律规律、没有节奏规律、没有调性的音乐,仿佛杂乱无章的音乐,就是我们今天上课一起来进行探讨的现代主义音乐。
二、介绍现代主义音乐的起源和流派。
1、现代主义音乐也称为“新音乐”或“新潮音乐”,“现代”只是时间的概念,不是也不能含括审美思想、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现代主义音乐的开拓者都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他们身上兼有浪漫乐派的基因,面对高度发达的工业、空前活跃的思想和剧烈变革的社会,自然也要在音乐的发展上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为了获得表现的自由,不惜摒弃传统的美学标准和表现手段,虽然有成功与失败,甚至有的至今也无定论,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却是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艺术风格。
《勋伯格》教学设计
楚雄一中李海燕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复习调性音乐,体验无调性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十二音音乐。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对勋伯格作品产生疑问和兴趣,并了解勋伯格的创作历程。
3、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站在时代的角度分析探索——现代主义音乐是否逐渐走向了边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无调性音乐的特点。
难点:体验无调性音乐的特点及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安排】
1、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预兆》和第二首《往事》,了解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及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
2、观看绘画《即兴31》,思考音乐作品《预兆》与此幅画有何异同,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简要了解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等相关知识,培养创作兴趣,启发创作灵感,指导学生编排一个音列,作出这个音列的逆行。
【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1、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尝试创新”为核心方法,以任务、兴趣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
2、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学民主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展现创作成果。
3、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搜集、丰富相关教学资源,分小组主持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帮助协调主持。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建议与设计】
(一)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是什么?你喜欢这个时期的音乐吗?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二)学习本单元,你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三)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