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管网水质事件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61.50 KB
- 文档页数:26
供水管网水质影响分析与对策摘要:供水企业一直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就是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用上放心水。
一个完整的供水系统,其中包括了从水源到用户水龙头的全过程,务必要始终的保障用户供应应该得符合标准的自来水,就得需要对供水的系统进行过个过程的水质全方位控制与管理。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供水管网水质影响分析与对策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水管网;水质;影响分析1、影响供水管网水质的主要原因1.1、管网抢修或管网闸阀调整时,引起水流状态的改变由于部分供水管道内壁腐蚀结垢严重或存在沉积泥沙,当管网施工、维修时开关阀门造成的管网压力、流向的变化以及水厂、加压泵站开停泵所引起的管网的压力变化,使得发生沉积泥沙被冲起或结垢脱落的现象。
最终就会使得管网水浊度升高,这已经逐渐的衍化成为影响管网水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1.2、供水管网施工条件差、并网运行前清洗质量差因为汕头市区的地下水位高,部分区域存在着流沙的现象,大口径管道基坑则是比较深,安装难度也就会随之加大,在施工过程之中,容易出现地下水进入到管道之内,与此同时,还会带入漂浮污物与泥沙。
在新铺设的管道清洗不干净,由于管段并没没有设置相应的排污口,最终使得管道在冲洗的时候由于流速过低而最终无法把污物与泥沙冲排掉。
在入管网运行的时候,就会使得新建的管网改变水流的方向或流速突增使得污物、沉泥冲起而使得管网的水质变差。
1.3、管网局部受到二次污染维修停水或管道抢修作业就会致使管网水的二次污染:(1)没有发现的管道渗漏点,地下水回渗入到供水管道之中;(2)有些长期的浸泡在水中的管件、水表、阀门,一旦发生损坏。
污水就可能会进入到管道之中;(3)用户水表后污水倒灌到管道之中;(4)供水管网排污口淹没在河水下或下水,排水之后没有及时的进行关闭,最终就会使得污水倒灌到供水管网之中;(5)排气阀设置于井之内,停水就会使得井内的积水倒灌到供水管网之中。
1.4、二次供水设施随着乡镇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增加,二次供水对水质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城市供水管网二次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供水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关系到环境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强城市供水工程建设,防止供水管网水质发生二次污染,把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送达每一位用户,是城市供水系统及管理部门的基本任务和重要使命,同时也是城市供水工程的主要内容。
现在城市供水系统中严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在供水管网输送水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相当一部分居民生活用水水质出现了二次污染的情况。
本文针对城市供水管网二次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防治引言优质、纯净的生活用水供给是确保城市居民健康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城市供水管理系统务必实施由供水源地至客户终端的全流程水质控制,尤其是利用管网供水环节,更要加倍注意输送水过程的水质稳定。
我国对城市居民供水早已颁布并推行了新的水质标准和行业政策,把由居民消费用水“水龙头”处取水作为检测采样水源以及水质考评依据。
在生活用水的供给系统中,先将所用水在水处理装置进行严格净化过程,使其水质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生活用水标准之后再行供给过程。
1城市供水管网二次污染原因分析1.1出厂水水质稳定性对水质影响出厂水水质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
化学不稳定会造成管道腐蚀和结垢,导致镉、铬、钴、铜、铁、锰等金属离子浓度增加;生物不稳定会使管网中细菌繁殖和生长,造成供水管网中细菌总数等指标超过国家标准。
1.2供水管网管材对水质的影响水本身就是一种弱电解液,易引起管道的电化学腐蚀,形成管内腐蚀、沉淀及结垢的情况,随着时间的延续,管道有效截面缩小,锈蚀中含有的大量铁、锰、铅、锌等金属物质对水质的影响甚为明显,严重时出现“红水”、“黑水”事故,导致供水水质下降。
1.3微生物的存活与生长对水质形成污染虽然经过净化处理供生活用的水已经经历了氯化除毒过程,其水中的几乎所有微生物均已被处理掉,况且还保持供水管网中余存有相当量的氯以维持后续的杀毒功能,供水终端依然可能显现细菌浓度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情况。
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供水管网的水质污染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水源污染:污染的水源被引入供水管网,从而污染供水管网中的水。
2.管网老化:管网经过长时间使用,管道内壁出现锈蚀、附着污垢等现象,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3.管网漏损:管网漏损严重时,周围的污染物就会轻易进入管道中,污染水质。
4.无序施工:管网建设、维修时,可能会在建设材料、使用工具等方面偷工减料,造成二次污染。
针对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案:
1.加强水源保护,减少水源污染。
包括加强农业、工业、城市排污管道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
2.加强管网维护和管理,延长管网的使用寿命。
包括定期清洗管道污垢、修补漏损等。
3.启用新的管道材料和工具,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例如采用防锈钢管道、合适的垫圈、杜绝施工偷工减料等。
4.对管网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漏损和污染状况,在发现问题后立即进行维修和处理。
5.提高市民对水质监测、用水安全等方面的意识,加强对用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知识。
1。
市政供水管网水质分析及改善措施摘要阐述供水管网水质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市政管网水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市政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特点及其形成机理,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市政供水管网水质的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网管;水质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对供水水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国家饮用水水质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城市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市政供水管网也在不断的延伸及更换,各个时期的供水管道大量并存,部分解放初期甚至民国时期的管道仍在使用,因此较易引起水质的变化。
自来水在供水管网输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自来水是一种不可退换的商品。
自来水本身在输送过程中会发生某些内在的变化,同时也会受到外界众多因素的干扰或污染,所以在输配水过程中确保水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使水在输配水输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防止其自身不发生或少发生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市政供水管网水质存在的问题、管网水质改善和预防进行了阐述。
1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净水厂出来的水都能满足卫生部规定的“水质标准”,但水在管道内输送过程中,存于水中其化合物会分解,管内壁或涂衬的材质也会发生化学作用,水中残存的细菌也可能繁殖,有时管道也会受到外来的二次污染,结果造成管网中水质发生变化。
1.1管道及附属设备受到污染1)管道埋于地下,被受污染的地下水或污水浸泡,若是管道穿孔,闸门渗漏、接口漏水等未得到及时修复,一旦失压或停水,污水就有可能被吸入,引起管内污染。
2)管道上的排水闸出口低于河床水位或接至下水管道中,若闸门关闭不严,则会引起脏水倒灌,引起管内污染。
3)管道爆裂漏水,关闸后形成负压,脏水吸入管内,管道修复后又未及时冲排形成污染。
4)具有自备水源的用户贮(用)水设备与供水管道相通,如无任何隔断措施,管网突因停水或管网水压低等原因引起回流入配水管内,引起污染。
1.2管网结垢层对水质的污染水厂的出厂水虽经过处理,但不是纯净的水,它仍含有某些微量无机物、有机物及微生物。
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近年来,供水管网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时的管网设施。
许多城市的供水管网建设已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老化的管网设施无法有效地保护水质。
这些设施可能存在漏水、破损或锈蚀等问题,导致土壤、废物和地下水渗入供水管道。
其次,水源污染也是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
工业废水、农田农药和家庭污水都可能通过排放进入水源,如河流和湖泊。
这些污染物随着水流进入供水管网,对水质造成持久影响。
此外,氮、磷等养分的过度投入以及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过高也会引起水源污染。
第三,供水管网的断裂和污染源的灌入也是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原因之一。
在工地施工、修路和抢修供水管道时,过度使用重型机械可能导致供水管网的断裂,从而污染管道内的水质。
此外,供水管道周围的水体也容易受到污染,比如河水和地下水可能因工厂的排放而受到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污染。
针对供水管网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对供水管网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老化和破损的管线,确保供水管网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采取一些先进的管网建设技术,如中空纤维膜技术和突破技术,可以提高供水管网的过滤和净化效果。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确保工业废水、农田农药和家庭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进入水源。
此外,加强对农村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田肥料使用和废物处理的管理,减少养分和有机物的过度投入。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违法排放和污染行为进行严厉处罚,遏制污染源灌入供水管网的行为。
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供水管道周围环境的管理,确保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不受污染。
最后,应该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供水管网水质污染问题的认识,倡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水资源管理和使用习惯。
几种管网水质问题的主要原因与解决办法几种管网水质问题的主要原因与解决办法一.水质发红、发黄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锈造成,其生成的原因是管道压力突然变化冲起管道中的铁锈所致。
而造成管道压力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管道抢修;道路施工引起震动;开闭供水管道阀门(包括用户水表外阀门、大楼供水总阀门、管道总阀门);供水管网区域总体压力变化等等。
解决水质发黄、发红的办法排放自来水直至水质转好,这里包括用户自行排放和自来水公司人员开消防栓或拆水表排放,由于大多数水质发黄的事件用户开水龙头排放几分钟水质就可以转好,故建议用户先行排放,如果自行排放无效果再联系自来水公司派人前去解决。
还有一种水质每天都有发黄的情况,这种情况是由于管道老化生锈厉害导致,解决其问题的办法只有更换管道或者改装到水质正常的管道上。
二.水呈乳白色像牛奶一样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水中充满了空气导致,其生成的原因是由于管道抢修停水后,管道中的自来水放空后存在空气,修理完毕进水因为管道都是封闭造成大量空气溶入水中形成乳白色。
由于这种情况的水质是正常的,故解方法只用用户正常用水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三.其他一些比较少见的水质问题1.水质发蓝发绿,这是用户家里抽水马桶里除臭剂倒灌到管道所致,其生产原因是管道压力骤降或用户家里使用大功率水泵导致,解决方法是用户自行放一会儿水就会转好。
2.水质浑浊呈灰黑色,这种情况存在于水库水和自来水共用区域,在这些区域用户一般有两条水管,一条自来水供水一条水库水供水,且两天水管有串联,当水库水压力高于自来水管道压力时就会发生这种水质问题。
这种情况只能规劝用户不要使用水库水。
3.水放出来有虫,由于自来水中有加消毒剂氯,虫子根本不能存活,故这种情况的起因都是用户家里环境中有虫子造成。
给水管网水质安全分析与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用水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
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给水工程建设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随着年代的推移,许多城市的老旧给水管道出现了破损、老化等问题,导致管网水质受到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居民用水中的各种病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危害和健康风险,因此对于水质安全的治理至关重要。
一、分析给水管网的水质安全现状目前国内城市给水管网的水质安全状况堪忧。
除了一些新建的城市外,许多老旧城市的给水管道早已超过使用寿命,破损、老化等问题时有发生。
据对全国50个城市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的水质不达标,老旧管网是造成城市水质问题的最大原因。
1.破损管道在管道破损的情况下,外界的一些物质比如泥浆、细菌在管道内就很容易滋生,发生污染。
此外,由于给水管网在土地交错和城市建设中曾多次被开挖,因此管道之间的衔接处是比较容易出现水泄漏的地方之一。
另外,水压也会对管道产生影响,过强或过弱的水压都会导致管道异常,从而影响水质,并增加破损风险。
2.老化管道在管网老化的情况下,管道内的腐蚀光合反应等会使之产生具有污染功能的成分并渗透出来,管道内还有很多腐蚀性物质,有些甚至超出了安全标准的范围,如铁、锰、硫化氢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接下来我们会细说。
二、影响健康的水质污染源1.细菌、病毒这是管网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常见原因。
管道损坏、老化,以及管网中补丁等的存在都容易滋生这些细菌病毒。
细菌和病毒对人体危害极大,会导致人体肝炎、重感冒等疾病,尤其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影响更大。
2.重金属其实,重金属是否对人体产生危害是存在争议的,但是,能引起公愤的是这些重金属总是在管道漏水时从管网的芯部渗透进来。
在超标的情况下,人体中所吸收的重金属,如镉、铅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非常大,会引发失眠、口腔溃疡等症状。
三、怎样治理?首先,为了防止管道破损和老化,我们应该把老旧的管道及时更换。
浅析管网水水质异常的成因及建议李育钒一、管网水水质基本情况市区公司现共有33个管网水监测点(2013年6月下旬增加了10个点),委托水质公司对所有管网水监测点进行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等10个项目每月进行两次监测,针对近段时期管网水中微生物指标超标次数渐增,分析了市区公司2011年至2013年6月管网水水质监测数据,其中总大肠菌群超标5次,细菌总数超标8次,检出但未超标21次。
超标的管网监测点主要集中在莘塍片区和汀田片区以及隆欣家园、安阳小学、阁巷。
具体超标情况如下:2011年-2013年6月份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检出情况统计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管网水水质从2012年3月开始微生物指标有恶化趋势,在2012年夏季达到高峰。
二、管网水水质异常原因分析:1、原水水质情况表2由于原水中耗氧量、总大肠菌群指标升高会增加氯耗。
从表2可知,近年来,江南、江北水厂原水浑浊度、耗氧量、总大肠菌群三项指标各有升降。
其中浑浊度和总大肠菌群指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达到最低值;耗氧量指标逐年上升,上升幅度达0.27mg/L 。
2、出厂水水质情况表3出厂水水质情况从表3可知,2010-2013年出厂水游离氯略有下降,跟游离氯内控标准下调有一定关系,且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游离氯,其结果与在线余氯仪比较,存在一定偏差(偏差系数约为1.1~1.7)。
3、管网水水质情况表4 2010年-2013年6月管网水各监测点平均值从表4看出,管网水的浑浊度趋势向好,游离氯指标在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有所降低,2012年下半年又开始回升,总体平稳。
但是从近几年管网水质情况统计来看微生物指标却有恶化的势头。
管网水微生物指标异常,究其原因,极其复杂。
首先传统的观念是除出厂水pH 影响管道腐蚀外,只要能维持管网末梢余氯0.05mg/L ,用户用水就是安全的。
其实水源水经水厂常规工艺处理后仍有有机物存在,出厂水经配水系统传输时,在管道中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导致水质变化。
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供水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之一。
供水管网水质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保障市民生活和健康,需要深入研究供水管网水质污染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原因外来污染物1.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这些废水被排放到自来水管网中,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2.农业污染:农田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随着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进入自来水管网,会破坏供水的水质。
3.建筑施工:建筑施工需要大量使用水泥、砂浆等材料,这些材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会随着废水排放到自来水管网中。
管网老化1.漏水泄露:自来水管网老化、破损严重时,会出现漏水泄露的情况。
这些漏水点就像是龙头一样,不停地向外流淌。
2.管网结构问题:如果管网中存在结构问题,例如管道之间连接部分松动、渗漏,都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3.长时间不使用:在长时间不使用的自来水管网处于停用状态时,管道内的水会因静置时间过长而发生水质变化。
解决方案外来污染物1.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对于工业、农业等行业,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排放标准和水质要求,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促进排污减量和治理水质污染。
2.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绿色消费观念,减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废弃物、减少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水质污染。
管网老化1.加强管网检测:加强自来水管网的日常巡查、维护、修复。
通过实施定期检测,及时发现管网老化离散点,为进行后续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2.优化管网结构:对管网结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排查,例如管道之间连接部分松动、管道渗漏、管内堵塞等问题,优化结构,提高自来水管网连接质量,确保管道的稳定运行。
结论供水管网水质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合作。
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制定严格的水质监测标准和排放标准,加强对自来水管网日常维护,优化管网结构,共同努力保障公共健康和安全。
管网水三氯乙醛超标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迹可循的水资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水管网传播的水质越来越差,存在由于水体三氯乙醛超标引发的潜在危机。
因此,有必要分析水管网水三氯乙醛超标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
水管网水三氯乙醛超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水管网的污染源不断增加,尤其是不管森林、牧场的污染,大大增加了
水体的污染,导致水三氯乙醛超标;
其次,政府部门对水污染管理不利,环境监测量实行不力,水质监测与水质的
改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无效的治理参水污染;
再次,水供应企业在维护水管网水质时妄视了运行规则,擅自改变配水原则,
改变水量上限,导致水质下降,最终使三氯乙醛超标。
以上原因对水管网水三氯乙醛超标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应采取有效整
改措施,以改善水管网水质。
针对上述原因,需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首先,大力开展对水源地的治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建立有效的环境报告
和信息反馈机制,按照责任管理和依法管理的原则,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加大河湖湿地的污染治理,严格禁止走私污染物的进入;
其次,强化水务部门的环境监测能力,加强对有污染源的企业的管控,建立完
善的污染防治监督制度,施行有效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改造,提升水质维护能力,加强水质监测;
最后,从源头上建立管理规范,依靠法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实现污染防治,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管网水质直接改善水体状况,实现水管网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从以上分析可知,超标水三氯乙醛现象的产生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有效整改
措施必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