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手术记录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0
肝胆外科常规手术记录大全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1.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术野,铺无菌巾。
2.沿脐下切开皮肤1.2cm,开放式进腹,置入1cm Trocar,建立CO2气腹,设定腹内压13mmHg。
改体位为头高脚低位及左侧卧位各约30度。
剑突下置入1cm Trocar,右肋缘下于腋前线上置0.5cm Trocar,分别置入腹腔镜及相应器械。
镜下探查:腹腔网膜组织与肝脏、胆囊粘连,网膜组织包裹胆囊,胆囊大小约12×6×4cm,充血肿胀,胆囊壁厚约1.0cm,内有结石一枚,大小约1.5×1.5×1cm。
肝脏大小、形态、质地正常,胃小弯等均未发现异常。
胆总管无扩张。
术中诊断: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
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超声刀逐步游离粘连的大网膜。
分别游离暴露胆囊前后三角,显露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cm处用可吸收夹1枚夹闭胆囊管,胆囊管胆囊侧用可吸收夹1枚夹闭,予两者之间剪断胆囊管。
超声刀顺逆结合自胆囊床分离胆囊,胆囊床创面用电凝彻底止血。
反复冲洗术野干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
留置肝下引流管一条,从腋前线Trocar孔引出并固定。
所切除胆囊装入标本袋后自脐部穿刺孔取出,排除气腹,拔除各Trocar,各穿刺口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关闭各切口。
4.术程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出血约ml,术后患者血压/ mmHg,患者清醒后送回病房。
切除胆囊及结石向患者家属展示后送病检。
二、胆肠吻合术开腹:修整肝管断端,留作吻合口。
在Treitz韧带下15cm空肠分离钳分开系膜,超声刀切开系膜,直线闭合切割器切断空肠。
丝线连续缝合空肠断端加固。
超声刀游离肠系膜使空肠远侧断端可轻松提至肝门下方。
注意保护空肠血供。
在距空肠远侧断端3cm处,对系膜缘切开空肠,直径约1cm。
可吸收薇乔线间断缝合肝管断端和空肠对系膜缘切开处,用“降落伞”法间断缝合。
肝胆外科手术记录第一篇:肝胆外科手术记录wipple术手术记录麻醉达成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长约25cm,逐层打开皮肤、皮下各层,进入腹腔,探查见:胆总管下端、胰头部可扪及直径约2cm大小肿块,质硬,肝动脉旁一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无腹水,大网膜、肠系膜后腹膜未见明显结节,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决定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child重建术+胆囊切除术+空肠造瘘术。
游离胆囊管、胆囊血管,钳夹、切断、结扎胆囊管及胆囊血管,切除胆囊。
游离胆总管,切除肝动脉旁肿大淋巴结,胆总管上段予以离断,备胆肠吻合用。
剪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
钳夹、切断、结扎大网膜,游离远端胃周组织,切除远端近二分之一胃及大网膜,切除近端胃前壁肿块,近端胃残端备胃空肠吻合用。
充分游离暴露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钳夹、切断胰头、部分胰腺沟突部及距屈氏韧带约15cm肠管,远端肠管残端备胰肠吻合用,胰腺断面仔细止血。
避开结肠系膜根部血管弓,剪洞,上拉远端空肠,找出胰管,放置胰管,然后胰头、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
距胰肠吻合口5cm处行胆肠吻合。
上拉远端空肠,距胰肠吻合口45cm处行胃空肠吻合。
缝闭肠系膜根部裂孔,固定远端空肠。
距胃空肠吻合15cm放置、固定空肠造瘘管。
冲洗腹腔,查无渗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胆肠吻合、胰肠吻合放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
手术顺利,术中麻醉满意,血压平稳,出血约800ml,补液7100ml,术后安返。
手术切除之标本送病理。
胆管中段癌根治术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25cm进腹.见胆总管中段有约2×3cm肿块,与右肝动脉及胆囊管浸润生长,胆囊三角解剖欠清,胆囊大小约6×5×4cm,内含0.6cm结石十余枚,右肝动脉位于胆总管前方.肿块质硬,考虑为胆总管中段癌,决定做胆总管癌根治术.距肿块下缘约3cm,游离胆总管,在此钳夹切断胆总管,远端缝合.肝总动脉旁有一枚2cm淋巴结,质脆,予仔细游离之,并将肝动脉及左肝动脉周围组织清除,仔细分离右肝动脉及肿块,使右肝动脉游离,右肝动脉上方肝总管扩张,约2cm.由胆囊底部用电刀将胆囊从胆囊床游离,解剖胆囊三角,钳夹切断胆囊动脉,残端2#丝线结扎,分离肿块与门静脉,距离肿块上缘约2cm钳夹切断肝总管,此处位于左右肝总管分叉处约1c。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记录1. 手术前的准备1.1 心情准备在手术前的日子里,我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又紧张得像小猫上了热锅。
胆囊这东西,虽然平时没太注意,但一旦知道它有问题,真是让人心慌啊!医生说,胆囊要切了,听着像是要去掉个坏掉的零件,心里莫名有点不安。
想想手术室里的那些大灯,还有护士们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总觉得自己像个小白鼠。
不过,没办法,谁让我们为了健康而战呢!1.2 术前检查医生安排了一堆检查,像是要给我打个体检报告的感觉。
血压、心电图、各种检查,感觉自己像是变成了大实验品。
虽然有点紧张,但心里明白,这都是为了确保手术顺利。
护士小姐姐们态度好得像春风一样,跟我聊聊生活,转眼之间,紧张感就淡了不少。
就这样,准备工作渐渐走到了尾声。
2. 手术中的感觉2.1 进入手术室当我踏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部科幻电影。
那里的设备、灯光,还有嗡嗡作响的仪器,让我一瞬间有点小慌。
医生们穿着整齐的手术服,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在说:“放松,我们会照顾好你的。
”我心里默默给自己加油:没事,这只是个小手术,不用怕。
2.2 麻醉的瞬间接着,麻醉医生走了过来,给我介绍了一下麻醉的流程。
他说麻醉药就像睡觉一样,让我放轻松,不会有任何感觉。
真的,刚一躺下,似乎就感受到一阵轻松,眼皮越来越重,慢慢地,仿佛进入了梦乡。
这个过程真是神奇,没过多久,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时间在此刻仿佛停滞了。
3. 手术后的恢复3.1 醒来的感觉等我再次意识到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躺在恢复室了。
四周的护士们在忙碌,我觉得有点迷糊,像刚睡醒的猫咪,懵懵懂懂。
看着护士们亲切的面孔,我心里觉得安心,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温暖的阳光包围着,慢慢回过神来。
虽然手术后的疼痛有点小,但比起我想象中的痛苦,简直小巫见大巫。
3.2 与医生的交流术后,医生走过来,笑着跟我说手术非常成功,胆囊也顺利被切除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一下子松了口气,仿佛把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搬走了。
wipple术手术记录麻醉达成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长约25cm,逐层打开皮肤、皮下各层,进入腹腔,探查见:胆总管下端、胰头部可扪及直径约2cm大小肿块,质硬,,肝动脉旁一直径约1cm大小得肿大淋巴结, 无腹水,大网膜、肠系膜后腹膜未见明显结节,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决定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child重建术+胆囊切除术+空肠造瘘术。
游离胆囊管、胆囊血管,钳夹、切断、结扎胆囊管及胆囊血管,切除胆囊。
游离胆总管,切除肝动脉旁肿大淋巴结,胆总管上段予以离断,备胆肠吻合用、剪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
钳夹、切断、结扎大网膜,游离远端胃周组织,切除远端近二分之一胃及大网膜,切除近端胃前壁肿块,近端胃残端备胃空肠吻合用。
充分游离暴露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钳夹、切断胰头、部分胰腺沟突部及距屈氏韧带约15cm肠管,远端肠管残端备胰肠吻合用,胰腺断面仔细止血。
避开结肠系膜根部血管弓,剪洞,上拉远端空肠,找出胰管,放置胰管,然后胰头、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
距胰肠吻合口5cm处行胆肠吻合、上拉远端空肠,距胰肠吻合口45cm处行胃空肠吻合。
缝闭肠系膜根部裂孔,固定远端空肠。
距胃空肠吻合15cm放置、固定空肠造瘘管。
冲洗腹腔,查无渗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 胆肠吻合、胰肠吻合放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手术顺利,术中麻醉满意,血压平稳,出血约800ml,补液7100ml,术后安返。
手术切除之标本送病理。
胆管中段癌根治术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25cm进腹.见胆总管中段有约2×3cm肿块,与右肝动脉及胆囊管浸润生长,胆囊三角解剖欠清,胆囊大小约6×5×4cm,内含0、6cm结石十余枚,右肝动脉位于胆总管前方.肿块质硬,考虑为胆总管中段癌,决定做胆总管癌根治术。
距肿块下缘约3cm,游离胆总管,在此钳夹切断胆总管,远端缝合、肝总动脉旁有一枚2cm淋巴结,质脆,予仔细游离之,并将肝动脉及左肝动脉周围组织清除,仔细分离右肝动脉及肿块,使右肝动脉游离,右肝动脉上方肝总管扩张,约2cm。
手术记录: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肝门胆管癌
术后诊断:(具体术后诊断需根据病理报告和细胞学检查进一步明确)
手术方式:
1.左半肝切除术
2.肝管汇合部切除
3.胆囊切除术
4.右肝管—空肠吻合术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手术经过:
1.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在剑突下做一长约8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膜。
3.暴露出肝脏后,切断左半肝,将胆囊切除,然后切除肝管汇合部。
4.切断右肝管并进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癌细胞是否已完全清除。
5.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右肝管和空肠,保证吻合无张力,无渗漏。
6.术中出血量约为XXXml,使用XXXml血浆和XXXml红细胞进行输血。
7.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入复苏室进行复苏。
术后注意事项:
1.患者将在复苏室监测一段时间以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2.在医生确定患者可以进食后,可以从流食开始逐步恢复至正常饮食。
3.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进行化疗以进一步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4.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以监测病情。
5.在术后的恢复期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但需要在医生建议下进行适当的活动以
促进康复。
6.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感染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手术记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
术后诊断:胆囊结石(结石数目为5颗),慢性胆囊炎。
手术方式:手术通过腹腔镜进行,使用了高清晰度的镜头以及先进的腹腔镜设备进行胆囊切除。
麻醉方式:麻醉采用了全麻的方式,确保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完全无痛感,且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也能保持舒适。
手术经过:1.切口:手术开始于脐下建立一个10mm的切口,插入气腹针,充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
随后,分别在剑突下和右肋缘下建立两个5mm的切口。
2.胆囊抓取:通过腹腔镜的镜头,我们使用胆囊抓取器将胆囊完全抓取并移出体外。
3.胆囊切除:抓取胆囊后,我们使用电凝钩和分离钳将胆囊从肝脏上完全分离。
胆囊床进行彻底止血。
4.取出结石:将胆囊移出体外后,我们立即对其进行挤压,从而取出附着在胆囊内的结石。
5.缝合伤口:最后,我们缝合了脐下的切口,并对其他两个切口进行了皮肤贴合。
术后注意事项:1.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将接受适当的疼痛管理,以确保其在恢复过程中保持舒适。
2.抗生素和液体补充:患者将接受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接受适当的液体补充以维持其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3.饮食和活动:术后患者将首先接受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患者将被鼓励在术后第一天开始轻度的活动,以促进其恢复。
4.术后复查:患者将在术后第一天进行复查,以评估其恢复情况并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如果一切正常,患者将在术后一周左右出院。
5.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为了促进身体恢复并降低未来患病的风险,医生将建议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定期的体检。
6.并发症处理:如果在术后出现任何并发症,例如出血、感染等,医生将立即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射频消融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30cm进腹,见肝脏质尚红润,未及肿块。
术中B超见肿块位于右肝前叶前方,在门静脉主干与右门静脉以及中肝静脉与右肝静脉之间,大小约5×5.5CM,考虑右肝癌,因其位置特殊,手术切除出血大,可能导致静脉损伤,风险极大,故放弃手术,改用射频消融。
与患者家属讲清,患者家属表示理解。
B超定位下,从肿块前、中、后三点进针,每次进针2CM,温度达80摄氏度,进针3CM,温度达105摄氏度,进针4CM,温度达110摄氏度。
射频后B超下肿块为高回声区。
查无活动性出血,置腹腔引流管一根于右膈下,于引出体外。
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关腹。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胆道探查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Version 1“T〞字管由胆囊管残端放入胆总管,残端缝合封闭后,由“T〞字管注入生理盐水,顺利通过,进入十二指肠。
检查无渗血或漏胆汁,于胆囊床下方放一橡皮引流管,腹壁戳孔分别引出引流管和“T〞字管,清点器械纱布如数,依次缝合腹壁各层。
术中进展顺利,出血少,切除之残株胆囊标本送检病理。
version 2“T〞字管由胆囊管残端放入胆总管,残端缝合封闭后,由“T〞字管注入生理盐水,顺利通过,进入十二指肠。
检查无渗血或漏胆汁,于胆囊床下方放一橡皮引流管,腹壁戳孔引出,清点器械纱布如数,依次缝合腹壁各层。
术中进展顺利,出血约100ml,切除之胆囊标本送检病理。
Version 3病人平卧于手术台,麻醉达成后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单。
取右肋缘下切口入腹,切口长约10cm,依次探查胆囊、胆管、肝脏,见胆囊周围粘连明显,胆总管扩张明显,直径约1.2cm。
用三只宽深拉钩分别将肝脏,胃体及十二指肠牵开,显露好胆囊和胆总管。
于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一1.0cm切口,两侧牵引线牵引,取石钳伸入胆总管下端,钳夹结石,取出直径约1cm大小结石数枚。
距胆总管0.5cm处钳夹,切断胆囊管,取下胆囊,见胆囊壁增厚达1.5cm,最厚处达2cm,内有结石数枚,最大达3.5cmX2.5cm〔胆囊颈部位〕,最小直径约0.5cm。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3mmHg气腹;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岀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査腹腔,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另两个套管针穿刺,右侧一个置抓钳,抓住胆囊,剑突下置各种手术操作器械;5、改头高脚低左侧卧位,把胆囊底牵向头侧,胆囊颈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其远端胆囊管以两个hemolock夹夹闭分离;6、再于胆囊管近端再上一个可吸收hemolock夹,在远、近端之间切断胆囊管;7、游离胆囊动脉,近端上一个可吸收hemolock夹,远端用电凝切断胆囊动脉;8、以电凝钩自颈部向底部剥离胆囊,在完全剥离前,冲洗胆囊床并止血,放置右上腹引流管一根,放置透明质酸钠1支防术后粘连;9、取出胆囊,缝合切口;10、手术经过顺利,出血量约10mL,术中病人血压正常,麻醉效果满意,病人麻醉清醒后送病房,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胆囊送病理检查。
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Abnormal):术中见大网膜上移至右上腹,粘连包裹胆囊,胃、十二指肠及横结肠与胆囊间多处粘连,肝脏呈脂肪肝外观,胆囊轻度肿大,约10cm×5cm 大小,胆囊壁轻度水肿炎症,剖分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有多枚大小不一结石及胆汁,胆囊粘膜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胆囊三角关系欠清晰,胆总管无扩张。
胆囊内胆汁送培养。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平卧,气管全麻,消毒铺巾。
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3mmHg气腹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Trocar)穿剌,右侧二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哈德曼斯袋,剑突下置各种器械操作。
手术记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胆囊炎,胆结石
术后诊断:胆囊炎,胆结石(已摘除)
手术方式: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执行。
手术中使用了高清腹腔镜设备以及专业的手术器械。
麻醉方式:
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使得其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且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也未感到明显不适。
手术经过:
1.麻醉后,医生在患者的腹部打了4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以便放入腹腔镜和其他手
术器械。
2.通过高清腹腔镜,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胆囊的解剖结构。
这帮助医生准确地找到并
切断胆囊动脉,从而避免了可能的大出血。
3.在仔细止血并确保胆囊已完全从肝脏分离后,医生将胆囊从切口中取出并通过袋子
取出。
4.医生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了手术区域,以确保没有残留的结石或胆汁。
5.医生通过腹腔镜检查了肝脏和其他邻近器官,确保没有其他异常。
6.缝合切口后,手术完成。
术后注意事项:
1.患者应在医院接受24小时的观察,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2.患者应遵循医生给出的饮食和活动建议。
在医生确认之前,患者不应过早地恢复正
常活动。
3.患者应定期接受医生检查以确保伤口愈合良好。
4.如果出现发热、疼痛、出血等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联系医生。
5.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高脂食物,以防胆结石复发。
6.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胆囊切除术后的情况良好。
7.需要控制体重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预防其他肝胆疾病。
肝胆外1、转移性肝癌住院号:407098一般护理记录:患者因腹胀、腹痛10余天,以“转移性肝癌”于10:43步行入院。
查体:T 36.2℃P 96次/分R 24次/分BP 146.0/111.0mmHg 老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好,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黄染,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叩实,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腹部饱满,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剑突下2cm,肠鸣音4次/分。
双下肢水肿。
入院后给予介绍环境、规章制度、主治大夫和主管护士、流质饮食指导,留陪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明晨抽空腹血,勿私自外出。
无手术、危重护理记录。
2、原发性肝癌住院号:406411一般护理记录:患者因厌食恶心半年腹胀半月门诊以“肝癌”于9:45am步行入院,即可通知医师,患者半年前出现恶心,厌食,无呕吐体重下降明显,消瘦30斤,曾在消化内科行介入治疗,近半月出现腹胀,全身不适,为求系统治疗入院。
查体:老年男性,体质消瘦,腹平坦,上腹肝区饱满,肝肋下10㎝,质硬,入院血压141/95mmhg,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入院后介绍环境及规章制度,嘱进食流质清淡饮食,明晨抽空腹静脉血,勿私自外出。
无危重护理资料,无术前小结(介入)手术记录:姓名:杜玉会性别:男年龄:62岁手术日期:2009年11月02日,10:08临床诊断: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术后诊断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病理诊断:无。
术中无标本:是手术名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手术者:盛玉国助手:陈刚护理:荆秀荣手术时间:共用1小时13分钟术中输血:0ml麻醉方法: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者:盛玉国手术经过:常规准备,局麻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4F导管鞘,导丝引导下4F肝管于降主动脉应用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8mg后,导管超选腹腔干及肝总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受压左移,肝右叶内可见弥漫性肿瘤染色,肿瘤巨大,由肝右动脉分支供血,肿瘤血管紊乱,肝总动脉及肝右动脉行程迂曲,经4F肝管进微导管超选肝右后叶肿瘤供血动脉,造影证实位置准确,严密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缓慢飘注吡柔比星40mg 与碘化油10ml之乳化剂约5ml,碘油沉积可,无返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患者信息:患者姓名:XXX患者性别:男/女 (可根据具体情况填写)患者年龄:XX岁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完成了必要的检查,并且接受了全面的术前准备。
患者在麻醉科评估后,被安排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手术过程:1. 麻醉:在手术开始前,患者被送入手术室,完成了全身麻醉。
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了适宜的麻醉方式。
2. 体位:患者被安置在仰卧位,双下肢稍屈曲,腹部裸露和消毒。
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消毒过程,以减少手术中的感染风险。
3. 切口:在手术区域,进行局部麻醉,并进行腹腔镜手术所需的切口。
通常,术中会使用三个切口,分别用于插入腹腔镜和工作器械。
4. 气腹:切口建立后,使用CO2气体进行腹腔充气,以创造一个操作空间。
通过一个特殊的针管连接到腹腔,将CO2气体缓慢注入,以使腹腔后视。
5. 视觉化和器械插入: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医生可以观察到腹腔中的器官,包括胆囊。
通过其他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操作器械,以进行相关操作。
6. 结扎胆囊动脉和囊管:在视觉化下,通过器械进行胆囊动脉和囊管的结扎。
这是手术中的关键步骤,它确保了胆囊的供血和引流的切断,以便安全切除胆囊。
7. 切除胆囊:结扎完胆囊动脉和囊管后,医生使用腹腔镜和器械小心地将胆囊从肝脏和胆囊床上分离。
一旦胆囊完全分离,医生小心地将其取出。
8. 结束手术:在确认没有出血和胆漏的情况下,医生将所有的器械和腹腔镜逐个拔除,然后将切口处进行缝合。
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和覆盖,结束手术。
术后情况:患者在手术后转入恢复室,并进行密切监护。
监护人员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饮食摄入情况。
患者术后第一天进行口服液体摄入,并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术后第二天,患者进行活动训练,并进行术后检查。
在确认恢复顺利的情况下,患者于第三天出院。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治疗方法。
通过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创伤和术后疼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stones of the gallbladder,common bile duct and intrahepaticbile duct of the left liver术后诊断: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stones of the gallbladder,common bile duct and intrahepaticbile duct of the left liver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左肝外叶切除术,术中胆道造影,T管引流术Open cholecystectomy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Hepatectomy for left lateral lobe,intraoperation cholangraphy, T-tube drainage. 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a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胆囊胀大,4*10cm,壁增厚,内有多枚结石。
胆总管扩张,直径1.5cm,胆总管内未见结石,左肝明显萎缩伴纤维化,左肝外叶亦可及多枚结石,右肝管未及结石。
探查腹腔,余脏器未见异常。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取右肋缘切口,长约15cm,逐层进腹。
3.探查腹腔,见胆囊胀大,胆总管扩张,左肝萎缩,明显纤维化,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左肝外叶切除术。
4.以无损伤钳夹持胆囊底部,沿胆囊两侧切开胆囊浆膜,由胆囊底部游离胆囊至胆囊颈部,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和Winslow孔,钝性分离,找到胆囊管,在胆囊管后上方分离出胆囊动脉,近胆囊壁处切断胆囊动脉,距胆总管0.5cm处切断胆囊管,近端双重结扎。
移去胆囊后胆囊床彻底止血。
5.细针试穿胆总管,抽得胆汁送培养,后缝两针牵引线,在牵引线间切开胆总管前壁,未见结石,用F-10号导尿管和金属探子,探查发现胆总管下端通畅。
肝胆科常见病手术记录1.whipple麻醉成功后,病人平卧,常规消毒,铺单,贴膜,经右肋缘下斜切口逐层切开腹壁入腹腔。
探查见腹腔内无腹水。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呈明显淤胆,表面光滑无结节。
胰腺头部触及大小直径约10CM肿块,质硬。
胰腺上缘多个肿大淋巴结,质硬,考虑转移可能。
切取一个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报告腺癌。
腹主动脉旁可扪及多个大小直径约0.2CM肿大淋巴结。
胆囊增大,张力高。
经底部切开胆囊,抽出墨绿色胆汁减压。
游离,结扎和切断胆囊动脉,于底部切开胆囊浆膜游离胆囊床至颈部,贴近胆总管切断胆囊管,扩大切口,长约3CM。
胆汁为混浊黄色。
胆总管和右肝管内取出十数枚大小不等的黑色结石。
胆总管于十二指肠上缘处受压梗阻。
距空肠Treiz韧带约10CM,处理系膜血管,横断空肠,远端缝闭。
近段空肠与远端空肠吻合,空肠袢长约45CM。
经横结肠系膜后行胆管空肠吻合。
左右肝管放置一根20号T管,长臂经空肠近端引出。
严格止血,冲洗腹腔,明确无活动性出血和胆漏,于Winslow's孔放置乳胶引流管一根,均由切口下方另戳洞引出。
清点纱布器械无误,逐层关腹。
术中麻醉平稳,出血量少,病人贫血,输红血球400ML,血浆300ML。
手术顺利,手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切除胆囊和结石给家属看过后送病理。
2.Whipple2切除手术:逆行分离胆囊,胆囊动脉结扎、切断。
切断胃结肠韧带,至胃大弯侧无血管区,结扎切断肝胃韧带游离小弯侧,用切割闭合器离断远端半胃。
自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2cm切断肝总管,仔细解剖并骨骼化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游离胆总管中下段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神经及淋巴脂肪组织,游离出肝总动脉、结扎切断胃十二指肠动脉,近端双重结扎。
沿胰腺上缘门静脉左侧游离十二指肠至胰腺下缘肠系膜上动静脉,探查胰腺后方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隧道通畅,沿门静脉左侧之胰腺上下缘分别缝扎、止血,在门静脉前方锐性切断胰腺颈部,胰腺断面见胰管粗约4mm,胰管内插入前端剪有侧孔的硅胶管5cm、固定,沿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后缘完整切除钩突,逐个结扎汇入门静脉的细小属枝。
手术记录:胆囊切除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张三,男,48岁,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入院。
入院后,经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手术方式:患者张三接受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该手术是通过在腹壁上打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进行胆囊切除。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麻醉方式:患者张三接受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
在全身麻醉下,患者被给予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药物,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手术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忍受手术疼痛。
手术经过: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首先,在患者腹壁上打三个小孔,分别插入腹腔镜、手术器械和抽吸器。
通过电视监视,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胆囊及其周围的情况。
接着,医生将胆囊与周围组织分离,胆囊三角区的结构清晰可见。
在分离胆囊过程中,医生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胆总管和肝脏。
然后,医生用抽吸器吸出胆汁和结石,将结石放入标本袋中保存。
最后,医生用腹腔镜将胆囊切除并取出体外。
术中出血量少,未使用输血。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患者张三返回病房接受治疗和护理。
以下是术后注意事项:1.饮食:术后第一天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如稀饭、汤类等。
随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2.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医生开具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和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3.活动:患者术后需休息一段时间,可以适当翻身、半卧位休息等。
术后第一天可在床边活动,术后第二、三天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4.复查:术后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5.并发症处理: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较少,但术后可能出现如伤口感染、腹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
如出现并发症,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和手术实施,以及严格的术后治疗和护理,患者张三已顺利出院并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备注:可以根据学习、培训的次数重复粘贴使用此表格。
学习、培训内容:(一)呼吸机的指征1.由于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致的急性决氧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障碍。
2.肺内巨大分流所造成的严重低氧血症,外来供氧无法达到足够的吸入氧浓度。
3.在重大外科手术后,(如心、胸或上腹部手术)为预防术后呼吸功能紊乱,需进行预防性短暂呼吸机支持。
4.某些情况下,可暂时人为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或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增加呼吸代偿。
5.在某些神经,肌肉疾病中,由于肺活量受限,无法产生有效自发呼吸,可应用机械呼吸,增加通气,以避免肺不张和分泌物滞留。
(二)呼吸机治疗的相对禁忌证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2.伴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3.张力性气胸。
4.心肌梗塞继发的呼吸衰竭。
5.重症肺结核(三)每分钟通气量是什么概念:通常是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所决定。
通常潮气量在10-12毫升/公斤,频率12-16次/分(四)控制呼吸(C)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适用于呼吸完全停止或呼吸极微的患者。
(五)何为辅助呼吸?何时采用?呼吸频率由病人控制,吸气由病人吸气动作所产生的气道内负压所触发,但输入气量则由机器的预定值提供,采用压力或流量触发形式,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但通气不足。
(五)何为控制辅助呼吸(A/C);何时使用?同时具有上两种模式功能。
如病人自主呼吸能产生足够负压则可产生吸气触发,反之,则由机器预定频率送气,当病员呼吸增强,由控制呼吸过度到辅助呼吸时,可采用此种方式(六)机械呼吸的并发症1.气管插管、套管有关的并发症:气管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喉损伤,气管粘膜损伤,皮下气肿。
wipple术手术记录麻醉达成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长约25cm,逐层打开皮肤、皮下各层,进入腹腔,探查见:胆总管下端、胰头部可扪及直径约2cm大小肿块,质硬,,肝动脉旁一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无腹水,大网膜、肠系膜后腹膜未见明显结节,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决定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child重建术+胆囊切除术+空肠造瘘术。
游离胆囊管、胆囊血管,钳夹、切断、结扎胆囊管及胆囊血管,切除胆囊。
游离胆总管,切除肝动脉旁肿大淋巴结,胆总管上段予以离断,备胆肠吻合用。
剪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
钳夹、切断、结扎大网膜,游离远端胃周组织,切除远端近二分之一胃及大网膜,切除近端胃前壁肿块,近端胃残端备胃空肠吻合用。
充分游离暴露暴露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钳夹、切断胰头、部分胰腺沟突部及距屈氏韧带约15cm肠管,远端肠管残端备胰肠吻合用,胰腺断面仔细止血。
避开结肠系膜根部血管弓,剪洞,上拉远端空肠,找出胰管,放置胰管,然后胰头、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
距胰肠吻合口5cm处行胆肠吻合。
上拉远端空肠,距胰肠吻合口45cm处行胃空肠吻合。
缝闭肠系膜根部裂孔,固定远端空肠。
距胃空肠吻合15cm放置、固定空肠造瘘管。
冲洗腹腔,查无渗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胆肠吻合、胰肠吻合放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
手术顺利,术中麻醉满意,血压平稳,出血约800ml,补液7100ml,术后安返。
手术切除之标本送病理。
胆管中段癌根治术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25cm进腹.见胆总管中段有约2×3cm肿块,与右肝动脉及胆囊管浸润生长,胆囊三角解剖欠清,胆囊大小约6×5×4cm,内含0.6cm结石十余枚,右肝动脉位于胆总管前方.肿块质硬,考虑为胆总管中段癌,决定做胆总管癌根治术.距肿块下缘约3cm,游离胆总管,在此钳夹切断胆总管,远端缝合.肝总动脉旁有一枚2cm淋巴结,质脆,予仔细游离之,并将肝动脉及左肝动脉周围组织清除,仔细分离右肝动脉及肿块,使右肝动脉游离,右肝动脉上方肝总管扩张,约2cm.由胆囊底部用电刀将胆囊从胆囊床游离,解剖胆囊三角,钳夹切断胆囊动脉,残端2#丝线结扎,分离肿块与门静脉,距离肿块上缘约2cm钳夹切断肝总管,此处位于左右肝总管分叉处约1c。
m,切除肿块与胆囊,并送冰冻切片,冰冻切片报告为“胆总管腺癌”。
将门静脉周围组织清除,使门静脉与肝动脉均骨骼化。
肝总管内含白色胆汁,胆囊内含脓性液。
接着做肝总管与空肠吻合术。
打开胃结肠韧带,于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用电刀切约5cm洞口,以备空肠通过。
距离屈氏韧带约15cm用空肠切割吻合器离断空肠,远端空肠经横结肠洞口上提与肝总管做吻合,于空肠侧壁做与肝总管直径相当的切口,先缝合两对角,而后缝合后壁,查无漏口,再缝合前壁,均用1#丝线间断缝合。
距离胆肠吻合口约40cm将近端空肠断端与远端空肠侧壁吻合,将远端空肠侧壁做与近端空肠端相当大小之切口,用丝线间断全层缝合,再将浆膜层缝合。
横结肠系膜洞口与空肠系膜用丝线缝合以防内疝,肠肠吻合处系膜亦固定。
查无胆漏及肠漏,稀碘伏及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域,置腹腔引流管于胆肠吻合口上方及下方各一根,于右上腹戳孔引出体外。
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关腹。
标本送病检(胆总管中段及肿块、胆囊、肝门部淋巴结及组织、肝总管上切缘)。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300ml,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胆囊癌,胆囊切除术后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30cm进腹,切口有肠管和大网膜粘连,肝脏被粘连封裹,呈现亚急性炎症状态,分离粘连,见胆囊床有质硬组织粘连直至肝十二指肠韧带上方,仔细分离并切除之,送冰冻切片,冰冻报告提示炎性肉芽肿形成,未发现癌细胞。
肝动脉旁腹主动脉前方有一约3cm淋巴结肿大,仔细分离并切除胰头部后方,有一约3.5cm淋巴结肿大,质脆,包模完整,仔细分离并切除,未伤及血管,胆总管T管所置切口为左右肝管分叉处,此处又分为右前支和右后支肝管,肝动脉分为左中右三支,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将肝门部清扫直至下腔静脉,门静脉,胆总管以及分支,肝动脉以及分支,均骨骼化,距离胆囊床约2cm,用cusa作肝方叶切除,所遇管道均1和0号线结扎,并钛夹夹闭残端,肝创面止血后,用纤维蛋白胶涂抹,0.5%碘伏冲洗手术域,温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域,吸尽,置腹腔引流管一根于右膈下,一根于胆囊窝,胆总管原切口内,安置T管一根,并用3-0薇桥线闭合胆总管切口,经T管注水加压后无胆漏,分别于右上腹戳孔将腹腔引流管和T管引出体外,查无出血和胆漏,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关腹。
标本送病理检查(肝组织,淋巴结,以及肝门部组织。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300ml,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肝右三叶切除术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25CM,逐层切开进腹,探及右肝后叶有约6×5CM肿块,有包膜。
考虑右肝癌。
肝门部静脉曲张明显,考虑为门脉癌栓致门脉高压所致,决定行右半肝切除加门脉取癌栓术。
离断镰状韧带,离断左右三角韧带及冠状韧带,分离肝后叶与肾上腺之粘连,残端用2#丝线结扎,仔细分离下腔静脉,并显露肝短静脉与肝下静脉,分别套扎并用钛夹夹闭而后离断肝短静脉及肝下静脉,使右肝充分游离。
解剖肝门部,切除门静脉后方一枚约2CM,显露肝动脉及左右分支,显露门静脉及左右分支,门静脉明显增粗,直径约4CM,内有癌栓堵塞。
分离出门静脉右支,并套扎一橡胶带,结扎。
分离出右肝动脉,并钳夹切断,残端用2#线结扎两道,于右半肝变色区用电刀确定切缘。
由肝缘缝扎两针(切缘线两端),而后边缝扎边钳夹逐步将右半肝切除,所遇当管及血管均用PROLE NE线缝合。
右肝静脉残端敞开门静脉血冲出癌栓约5CM,主要位于右门静脉及门静脉主干,而后用PROLENE线缝合右门静脉残端。
肝创面仔细止血。
用蒸馏水冲洗手术域,吸净。
置腹腔引流管于右膈下及文氏孔各一根,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
标本送病检(右半肝及肿块,胆囊,肝门部淋巴结)。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500ML,术中患者一度血压下降经输血后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射频消融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取上腹屋顶状切口约30cm进腹,见肝脏质尚红润,未及肿块。
术中B超见肿块位于右肝前叶后方,在门静脉主干与右门静脉以及中肝静脉与右肝静脉之间,大小约5×5.5CM,考虑右肝癌,因其位置特殊,手术切除出血大,可能导致静脉损伤,风险极大,故放弃手术,改用射频消融。
与患者家属讲清,患者家属表示理解。
B超定位下,从肿块前、中、后三点进针,每次进针2CM,温度达80摄氏度,进针3CM,温度达105摄氏度,进针4CM,温度达110摄氏度。
射频后B超下肿块为高回声区。
查无活动性出血,置腹腔引流管一根于右膈下,于引出体外。
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关腹。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胆道探查术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右上腹肋缘下切口约10CM,逐层进腹,见上腹部粘连,小心分开,肝脏质地偏硬,暗红,胆囊已切除,胆总管略扩张,直径约2.1CM,胰头部未及肿块,决定行胆道探查术。
于胆总管中段先缝两针,由两针间纵行切开胆总管,见胆总管内胆汁为黄色,探查胆总管见三枚结石予取出。
胆道镜见胆总管均通畅未见残余结石6#探条顺利通过十二指肠乳头。
左右肝管均通畅。
置22#T型管于胆总管切口内(短臂于胆总管内,长臂引出体外)。
3-0可吸收缝合胆总管切口。
查无胆漏及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50ML,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Version 1病人平卧于手术台,麻醉平稳后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单。
取右肋缘下切口入腹,切口长约12cm,松懈残留胆囊四周的粘连。
探查见残留胆囊大小约2.0x2.0x.3.0cm,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2cm,胆囊壁轻度充血水肿,证实术前胆囊残株,胆总管扩张之诊断。
用三只宽深拉钩分别将肝脏,胃体及十二指肠牵开,显露好残株胆囊和胆总管。
距胆总管0.5cm 处钳夹,切断胆囊管,取下胆囊。
近端胆囊管结扎并缝扎。
于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一1.0cm 切口,两侧牵引线牵引,取石钳伸入胆总管下端,钳夹结石,取出一0.5x0.5x0.5cm大小结石,胆道镜伸入胆总管下端,看到十二指肠乳头,再用5号胆道探子探查,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表明胆总管下端之结石已取出,胆总管已通畅。
“T”字管由胆囊管残端放入胆总管,残端缝合封闭后,由“T”字管注入生理盐水,顺利通过,进入十二指肠。
检查无渗血或漏胆汁,于胆囊床下方放一橡皮引流管,腹壁戳孔分别引出引流管和“T”字管,清点器械纱布如数,依次缝合腹壁各层。
术中进展顺利,出血少,切除之残株胆囊标本送检病理。
version 2病人平卧于手术台,麻醉平稳后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单。
该患内脏反位,取左肋缘下切口入腹,切口长约10cm依次探查胆囊,胆管,肝脏,见胆囊壁充血水肿,囊壁增厚,胆总管扩张明显,下端可触及一1.0x1.2x1.2cm结石,活动差,证实术前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之诊断。
松懈胆囊四周的粘连。
用三只宽深拉钩分别将肝脏,胃体及十二指肠牵开,显露出胆囊和胆管。
切开胆囊浆膜,由胆囊底部开始向颈部方向在浆膜下剥离胆囊。
剥离至胆囊颈部时,细心分离出胆囊动静脉,切断结扎。
切断胆囊动脉后,继续向下解剖,显露出胆囊管,距胆总管0.5cm处钳夹,切断,取下胆囊。
以热盐水纱布压迫胆囊床5-10分钟,彻底止血。
以肠线连续缝合或间断缝合胆囊床。
切开覆盖于十二指肠表面的腹膜,于十二指肠后触及胆总管下端之结石,以6号胆道探子由胆囊管残端探入胆总管下端,因受阻于结石,不能通过进入十二指肠。
取石钳伸入胆总管下端,钳夹结石,反复多次后,胆道镜伸入胆总管下端,看到十二指肠乳头,再用6号胆道探子探查,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表明胆总管下端之结石已取出,胆总管已通畅。
“T”字管由胆囊管残端放入胆总管,残端缝合封闭后,由“T”字管注入生理盐水,顺利通过,进入十二指肠。
检查无渗血或漏胆汁,于胆囊床下方放一橡皮引流管,腹壁戳孔引出,清点器械纱布如数,依次缝合腹壁各层。
术中进展顺利,出血约100ml,切除之胆囊标本送检病理。
病人平卧于手术台,麻醉达成后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单。
取右肋缘下切口入腹,切口长约10cm,依次探查胆囊、胆管、肝脏,见胆囊周围粘连明显,胆总管扩张明显,直径约1.2cm。
用三只宽深拉钩分别将肝脏,胃体及十二指肠牵开,显露好胆囊和胆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