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34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一、引言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煤矿中的煤炭进行开采和提取的工艺。
它是以提高采煤效率、保障矿工安全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
本文将介绍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方法及应用情况等内容。
二、发展历程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起源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设备的不断创新,采煤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先进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体系,这些技术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
三、主要方法
1. 切割采煤机
切割采煤机是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核心设备之一,它可以在煤矿工作面上进行煤炭的切割和提取,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2. 煤矿运输系统
煤矿运输系统通过各种输送设备将采煤机采集的煤炭从采煤工作面运输到地面或者其他设备处,包括输送带、输送车等。
3. 煤矿通风系统
为了保证采煤过程中的矿工安全,煤矿通风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工作面提供新鲜空气,排出有害气体,保障矿工的安全健康。
4. 综合控制系统
综合控制系统是整个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控制中枢,通过对各种设备的联动控制,实现采煤过程的高效自动化运行。
四、应用情况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煤矿生产中,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人力采煤方法,成为主流。
它极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障了矿工的安全。
五、结论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是煤炭生产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还保障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和应用。
20 14至20 15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授课教案类别:学生课授课专业班级:(南校区)2013采掘1、2班课程:《煤矿开采方法》课程开课时间:2014年9月2日第1周至第22周总课时:132使用教材: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职业教育教材授课教师:梁银师教研室:安全采矿上课次序14-1 授课课时 2授课章节名称第六章第三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一、双滚筒采煤机工作方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双滚筒采煤机工作方式能力目标综采工作面双滚筒采煤机的割煤方式教学要点教学重点综采工作面双滚筒采煤机的进刀方式教学难点端部斜切进刀课型新授课。
安全教育义煤公司矿用爆破器材管理办法教法与学法(教具)模型与多媒体主要教学步聚与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一、组织教学1、点名,检查学生人数2、安全知识教育义煤公司矿用爆破器材管理办法3、复习上次课内容。
二、导入新课第六章第三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一、双滚筒采煤机工作方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是工作面支护采用了自移式液压支架,实现了支护机械化。
这种工艺方式使工作面破煤、装煤、移输送机、支移液压支架等主要作业全部实现了杌械化,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单产及安全性。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一般均采用双滚筒采煤机,自开切口进刀。
正常割煤为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
液压支架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间用千斤顶连接,可互为支点实现推移刮板输送机和移架。
割煤后可及时依次移设输送机、液压支架;也可先逐段依次移输送机,再依次移设支架。
前者称为及时支护方式,后者称为滞后支护方式。
割煤到工作面下部平巷后,采煤机返回时可再割一刀或空程返回,清理浮煤,前者称为双向割煤方式,后者称为单向割煤方式。
一、双滚筒采煤机工作方式(一)综采工作面双滚筒采煤机的割煤方式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的割煤方式是综合考虑顶板控制、移架与进刀方式、端头支护等因素确定的,与普采工作面相同,主要有如下两种:(1)单向割煤,往返一次割一刀。
该方式在工作面中间或端部进刀,适用于顶板稳定性差的综采工作面;煤层倾角大、不能自上而下移架,或输送机易下滑、只能自下而上推移的综采工作面;采高大而滚筒直径小、采煤机不能一次采全高的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装煤效果差、需单独牵引装煤行程的综采工作面;割煤时产生煤尘多、降尘效果差,移架工不能在采煤机的回风平巷一端工作的综采工作面停留。
2012 至2013 学年第二学期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课程
教
案
开课时间:2013年2月27日第1周至第18周
授课年级:2012采掘3、4班
使用教材:《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社授课教师:侯杰
教研室:安全培训教研室
必须指出,平巷断面较小时,采煤工作面采煤机进刀困难,往往需要开切口,给采煤工作带来不便。
五、小结:
1.、单巷布置、
2、双巷布置
3、分巷布置、
4、瓦斯尾巷布置
六、作业:
教材P12 简答题:3、4
(3)倾斜长壁工作面布置
在开采倾角较小的缓斜或近水平煤层时,工作面可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倾斜方向推进,即倾斜长壁工作面布置。
这样,可使工作面推进长度达1 000 m左右,并且巷道容易取直,使工作面长度保持不变,巷道布置也比较简单。
4、设置大容量采区煤仓
由于综采工作面采煤产量大,特别是当运输大巷采用电动机车运输时,为保证工作面的连续生产,必须设置大容量的采区煤仓。
五、小结:
综采采区巷道布置的特点
六、作业:
1、综采采区巷道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2、为加大工作面推进长度,可采取哪几项措施?。
煤矿采煤中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十分注重煤矿企业改革,引入新能源产业,淘汰污染环境、较为落后的高耗能产业,促使国家稳定发展。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主要指采煤工作中的顶板管理、装煤、支护等方面的机械化工艺。
该工艺不仅要结合多种多样的技术,还运用了综合机械自动化技术,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作人员安全。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并在采煤过程中将作用发挥至最大。
在采煤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机械化设备,以此来提高煤炭开采质量,并且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1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1.1采煤机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矿企业逐渐意识到采煤设备现代化、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企业持续不断地引进采煤设备,采煤机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
采煤机的使用不仅提升了煤炭生产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煤矿开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采煤机是由机械、电气及液压系统组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体系。
煤矿开采中最常用的采煤机包含刨煤机和滚筒式采煤机等。
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就是双滚筒采煤机,因为该机械设备的高度可以自由调节,所以不管是在开采效率方面,还是开采质量方面都比滚筒采煤机更有优势。
但针对部分地质条件较简单、煤层厚度变化较小的开采区域,运用滚筒采煤机最合适。
而对于那些煤层较厚的开采区域,刨煤机最为适用。
1.2工作面输送机煤炭资源被开采后需被运输至开采区域外。
输送机是煤矿中常见的一种机械设备,既可以高效率运输煤炭,还可以作为采煤机支架上的支点,并且能当作采煤机在运行时的轨道。
但在实际开采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系统将煤炭运输到指定位置,并且输送机要无条件配合采煤机完成工作。
因此,一旦传送装置或输送链发生故障,都会导致输送带上煤炭滞留过多,严重影响运输速度。
并且煤矿开采进度也受到输送机运行状况的影响。
煤炭输送是煤矿生产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运输设备也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机械设备之一。
1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概述尽管本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不对煤炭资源科学、合理应用,则会使得资源不断减少,甚至枯竭。
应用煤矿综合机械化技术,能够对采煤实践有效缩短,还能对采煤整体工作效率有效提升,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对于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主要是在回采煤矿的过程中,将核心作为施工技术、采购工艺,针对不同生产环节开展机械化管理工作,保证采煤不同环节有效完成。
另一方面,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处理对煤矿回采量提升的同时,对相关的工作目标有效完成,促进生产效率。
现阶段,在进行采煤工作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如采煤方法、基本工序、回采工作以及采煤系统等。
从回采方面看,主要是基于采煤工作面开展相关工作。
对于采煤的基本工序而言,主要是对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
采煤工序包括破、装、运、支以及处,还需要配合不同工序的空间、实践,提升采煤工艺、综合采煤之间的协调性,保证空间、时间有效配合。
在划分采煤方法时,可以包括露天开采以及井工开采,在对采煤方法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选择,但在对采煤方法选择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保证采煤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2 综合化机械采煤工艺应用设备在应用综合化机械采煤工艺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多种不同的采煤工艺设备应用。
煤矿开采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因此应用的设备复杂性也相对较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保证选择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
本节就此对综合化机械采煤工艺应用的设备进行分析。
2.1 配套设备综合化机械采煤工艺应用的主要配套设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应用采煤机。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主要的采煤机类型为滚筒式采煤机、刨煤机。
其中常见的采煤机类型为双滚筒采煤机,与普采工作面应用采煤机结构原理类似,但其有更大的功率、更大的生产效率。
其二,应用输送机。
在对综合开采面应用设备的过程中,其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输送机有重组的铺设长度、运输能力以及结构强度。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摘要:科技手段的灵活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煤矿开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在行业领域独占鳌头。
现如今,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在煤矿开采行业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这项工艺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开采过程的安全性,为煤矿开采企业的良好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以下就展开探讨。
关键词: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引言: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应用,可以代替很多矿井下工作人员的危险采集工作,这样在一方面来说减少了下井人员的数量,也可以更好的保障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一旦意外发生时,减少伤亡情况。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运行的时候,还需要煤矿开采企业能够结合自身开采的各项硬件和环境的实际情况,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拟定更加合理的采集方案,从而使得该项工艺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使用效果,带来更大的利益。
1煤矿采煤中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重要性在技术优化和创新过程中,对于以往传统的采煤工艺,实现了向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顺利过渡和转化,通过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可以促使工作效率的提升,不断提高煤矿采煤工作的机械化水平。
基于发展视角,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对于煤矿开采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将回采率提升上来,将资源浪费现象降至最低。
因此,通过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可以大大提高煤炭质量,促进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对于缓解工人的劳动量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将煤矿的开采风险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给予生产安全性强有力的保证。
2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所需的设备2.1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在我国煤矿中,对于转载机来说,大都在工作面的出口区域运输平巷中得到了布置,在实际工作状态中,转载机两端的连接方式,可以不断升高巷道底板,为工作面上的煤转运到输送机上创造有利的条件,而运输机在实际转运过程中,其移动与转载机转载的联系性比较大,运输机的工作面在推进25米左右时,就需要调整一次长度。
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先修课程基础课;制图;力学;地质;测量;岩石力学。
二、适用范畴及属性采矿工程专业复习使用三、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地下开采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科学,是采矿、安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目的培养学生对煤矿生产系统,煤矿建设,生产方针有全面了解。
四、课程的重点和差不多要求〔一〕本课程的重点重点要把握缓倾斜煤层的长壁采煤方法、预备方式和井田开拓三部分,训练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差不多技能。
〔二〕差不多要求要求学生把握煤矿开采的差不多原理,把握采煤方法、预备方式和井田开拓三部分内容。
并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对矿井开采技术、机械化采煤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明白得。
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五、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煤矿地质〞、〝煤矿测量〞是讲述矿图和煤柱留设方法,在本课程之前进行;〝井巷工程〞是述井巷断面和交岔点设计,在本课程之前进行。
〝矿井通风〞、〝矿山压力与操纵〞、〝矿井设计〞、〝专门开采〞应在在本课程之后进行。
六、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执行本复习大纲前必须系统的学习完«煤矿开采学»和相关的课程;如基础课,制图;力学;地质;测量;岩石力学;〝矿井通风〞;〝矿山压力与操纵〞;〝矿井设计〞否那么不利于系统把握本课程的差不多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绪论介绍我国煤炭工业进展历程、趋势及煤矿开采学的差不多概念。
第一篇采煤方法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差不多概念第一节煤田开发的概念介绍矿区、煤田、井田、矿井生产能力和井型、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的概念。
第二节矿井井巷名称及井田内划分l、介绍矿井井巷名称;2、井田内划分(分采区、分段、条带、盘区)。
第三节矿井生产的差不多概念1、井生产系统概念;2、矿井开拓、预备、回采的概念第二章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第一节采煤方法的概念介绍采场、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煤系统、回采工艺的概念。
第二节采煤方法的分类及应用介绍壁式和柱式采煤方法的概念和特点。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目前,我国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用炮采、普采和综采三种采煤工艺方式。
爆破采煤工艺,简称“炮采”,其特点是爆破落煤,爆破及人工装煤,机械化运煤,用单体支柱支护工作空间顶板。
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我国炮采工艺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建国初期改革采煤方法;推行长壁采煤工艺,工作面采用拆移式刮板输送机运煤、木支柱支护顶板,生产效率很低,工作极为繁重,劳动条件差;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能力较大、能整体前移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用摩擦式金属支柱和铰接顶梁支护顶板,使工作面单产和效率有较大提高,劳动强度有所降低;进入80年代,炮采工作面的装备和技术手段更新速度加快,用防炮崩单体液压支柱代替摩擦式金属支柱,工作空间顶板得到有效控制,生产更加安全,支护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工作面输送机装上铲煤板和可移动挡煤板,使80%~90%的煤在爆破和推移输送机时自行装入输送机,同时工作面采用大功率或双速刮板输送机运煤和毫秒爆破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简称“普采”,其特点是用采煤机械同时完成落煤和装煤工序,而运煤、顶板支护和采空区处理与炮采工艺基本相同。
50年代,曾采用深截式采煤机(截深为1.5~1.6 m)落煤和装煤、拆移式刮板输送机运煤、木支柱支护顶板。
由于顶板悬露面积大且得不到及时支护,单产和效率低,安全生产条件差,这种技术装备已被淘汰。
60年代以来,普遍采用了浅截式(截深0.6~1.0m)采煤机械。
按照技术装备的发展,我国浅截式普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60年代初采用浅截式采煤机械、整体移置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摩擦式金属支柱和铰接顶梁相配套的采煤机组,使普采单产和效率有较大提高,安全生产有所改善。
这种第一代浅截式普采设备目前在国有重点煤矿已被淘汰,在某些地方煤矿仍在使用。
70年代后期采用第二代普采装备,即对第一代浅截式普采设备进行技术更新,提高配套水平,主要是采用了单体液压支柱管理顶板,使普采生产出现了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