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点汇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点汇集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组成部分- 1.1.1 输入设备- 1.1.2 输出设备- 1.1.3 中央处理器(CPU)- 1.1.4 存储设备1.2 计算机软件- 1.2.1 操作系统- 1.2.2 应用软件- 1.2.3 网络软件第二章:文件管理与操作2.1 文件分类与命名规则- 2.1.1 文本文件- 2.1.2 图片文件- 2.1.3 音频文件- 2.1.4 视频文件2.2 文件的创建、编辑与保存- 2.2.1 创建新文件- 2.2.2 编辑文件内容- 2.2.3 文件的保存与另存为2.3 文件的复制、剪切与粘贴- 2.3.1 复制文件- 2.3.2 剪切文件- 2.3.3 粘贴文件第三章:网络与通信3.1 网络基本概念- 3.1.1 网络拓扑- 3.1.2 IP地质- 3.1.3 域名解析3.2 网络通信常用工具- 3.2.1 浏览器- 3.2.2 电子邮件- 3.2.3 即时通信工具3.3 网络安全与网络伦理- 3.3.1 个人信息保护- 3.3.2 网络诈骗与安全意识- 3.3.3 网络道德与规范第四章:信息搜索与共享4.1 网上资源的搜索- 4.1.1 使用搜索引擎- 4.1.2 关键词的选择与优化4.2 信息的评估与利用- 4.2.1 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评估- 4.2.2 信息的整理与汇总- 4.2.3 版权与知识产权4.3 信息的分享与交流- 4.3.1 网站的建立与页面设计- 4.3.2 博客与微博的使用- 4.3.3 在线社交与协作第五章:计算与解决问题5.1 基本的计算方法- 5.1.1 四则运算- 5.1.2 百分比计算- 5.1.3 单位换算5.2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5.2.1 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 5.2.2 制作图表和统计图像- 5.2.3 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附件:- 附件1:计算机基础知识图解- 附件2:文件管理操作案例- 附件3:网络通信工具使用指南- 附件4:信息搜索技巧指南- 附件5:计算与解决问题练习题法律名词及注释:- 版权:指对原创作品的享有的法律保护。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知识点大
全
本文档汇总了最新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
-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
- 计算机主要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种类和用途
2. 操作系统和软件应用
- 常见操作系统的名称和特点
- 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 网页浏览器的使用和常见浏览器的名称
3. 网络与互联网
- 认识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 研究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 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和使用网址访问网页
4. 电子表格处理
- 研究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 掌握电子表格中的单元格、行、列和工作表
- 研究电子表格的基本编辑和格式化操作
5. 多媒体和数码设备
- 认识多媒体的概念和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
- 掌握使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拍摄照片和视频
- 研究使用音频设备和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录音和音频编辑
6. 信息安全和道德素养
-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安全威胁
- 研究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安全的基本方法
- 培养正确使用网络和遵守网络道德的意识
以上是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大全。
希望本文档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一)信息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
如:读书、听广播、看电视、、与家长、老师、同学谈话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此外,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二)信息处理我们随时在接受(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
例如老师读:“wohigewenmingde某iao某ueheng”,同学们通过耳朵,输入这些声音信息,从大脑的记忆中,知道这是“我是个文明的小学生”九个字,把这九个字写(输出)在纸上。
这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三)电脑是信息处理机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三种重要资源。
轧钢机、缝纫机等是加工物质材料的机器;蒸汽机、发电机是转换能量的机器;电脑是处理信息的机器。
我们给电脑输入各种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四)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它的名字叫埃尼亚克(ENIAC),学名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它由18000多支电子管组成,重达30多吨。
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运算速度是每秒3千次。
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巧,运算速度却比埃尼亚克快了成千上万倍。
电子计算机有很多种,根据它的外观,可以分成微型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一般用来处理一种数据;超级市场用的收款机,记考勤用的打卡机,以及比较流行的游戏机、学习机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只能做一件或几件工作,而办公和家庭用的计算机基本都属于通用计算机。
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通用计算机,它除了具备普通计算机具有的文字处理、数据计算等功能外,还能够听音乐、看影碟、玩游戏和漫游网络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五)电脑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解读第一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建构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2000 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才正式确定的课程名称,它脱胎于原来的计算机课程。
那么,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其课程体系发生了那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不妨从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历史谈起。
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发展历程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历史上,制定过四个版本的计算机“教学大纲”,因此,根据计算机教学目的和容的演变,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1-1986)1981 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由于受原联学者伊尔肖夫“计算机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的观点的影响,我国的五所大学附中和华夏基金会支持的试验学校在高中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计算机课程试验,从此拉开了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序幕。
1983 年,当时的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试验工作会议”,制订了高中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其中规定计算机选修课的容:1.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掌握基本的BASIC语言并初步具备读、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的能力;3.初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课时规定为45-60 个小时,其中要求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课时保证上机操作。
推进课程发展的两个重要事件:1983年,同志给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来未来。
”1984年2 月16日,同志在观看两位少先队员进行电子计算机表演,摸着其中一个学生劲的头说,“计算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作为当时国家核心领导人,这一句高瞻远瞩的话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也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计算教育发展的一个最高指令。
第二个阶段(1986-1991)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于受1985 年在美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工具论”观点的影响,在83 年制订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三个应用软件的容,即:文字处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课程的目的也相应地包括了计算机的应用部分。
小学教材全解四年级信息技术上
第一单元:计算机的结构与分类
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结构和分类。
学生将研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和硬盘等。
他们还将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等。
第二单元:计算机网络
本单元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学生将了解网络的组成部分,如网络设备和通信媒介。
他们还将研究网络的类型,如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第三单元: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
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学生将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并研究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MacOS。
此外,他们还将研究办公软件的使用,如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等。
第四单元:多媒体技术
本单元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学生将研究音频、视频和图像的处理和编辑方法。
他们还将了解多媒体软件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第五单元:网页设计与制作
第六单元:信息安全与网络伦理
本单元介绍信息安全和网络伦理的重要性。
学生将研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并了解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第七单元:编程与算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编程和算法的基础知识。
学生将研究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并了解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以上是《小学教材全解四年级信息技术上》的内容概要。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材概述本教材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熟悉现代科技和数字化世界,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和应用。
教材内容本教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是什么-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2. 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 操作系统介绍- 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 常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文字处理软件、表格软件、幻灯片软件等3. 互联网和网络安全- 互联网的定义和功能- 常见的网络服务和应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社交网络- 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防护知识4. 计算机编程- 什么是编程- 常见的编程语言和编程环境- 简单的编程实践:编写简单的程序、理解编码思维5. 数字媒体和多媒体制作- 数字媒体的概念和分类- 常见的多媒体软件和工具:图片编辑、音频编辑、视频编辑- 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图片处理、音频剪辑、视频编辑教材特点本教材的特点如下:- 知识系统化:教材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有条理地将不同主题的内容进行整理和讲解,便于学生的研究和理解。
- 动手实践:教材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应用,提高实际能力。
- 生动有趣:教材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用建议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案例。
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结论本教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基础认知和操作能力。
希望通过本教材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大全1一、引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小学生来说,学好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带您了解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的全貌,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办公软件及互联网安全等方面。
二、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而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等。
了解这些硬件的功能和作用,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
2. 操作系统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小学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的文件管理和软件运行。
3. 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属于输入设备或输出设备,小学生需要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三、网络基础互联网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是小学生培养信息素养的必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概念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的,形成一个共享资源和信息的虚拟空间。
2. IP地址和域名IP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标识符,域名是网站的地址。
小学生需要了解IP地址和域名的概念及其作用。
3.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和网络资源免受非法侵入、破坏和滥用的安全措施。
小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避免上当受骗或遭受网络攻击。
四、办公软件办公软件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工具之一,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是小学生发展各项能力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及其基本功能:1. 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用于创建、编辑和格式化文档。
2. 幻灯片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用于制作演示文稿和展示素材。
3. 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用于数据的录入、排序、统计和数据分析等。
五、互联网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材]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一)信息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
如:读书、听广播、看电视、、与家长、老师、同学谈话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此外,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二)信息处理我们随时在接受(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
例如老师读:“wo shi ge wen ming de xiao xue sheng”,同学们通过耳朵,输入这些声音信息,从大脑的记忆中,知道这是“我是个文明的小学生”九个字,把这九个字写(输出)在纸上。
这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三)电脑是信息处理机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三种重要资源。
轧钢机、缝纫机等是加工物质材料的机器;蒸汽机、发电机是转换能量的机器;电脑是处理信息的机器。
我们给电脑输入各种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四)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它的名字叫埃尼亚克(ENIAC),学名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它由18000多支电子管组成,重达30多吨。
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运算速度是每秒3千次。
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巧,运算速度却比埃尼亚克快了成千上万倍。
电子计算机有很多种,根据它的外观,可以分成微型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一般用来处理一种数据;超级市场用的收款机,记考勤用的打卡机,以及比较流行的游戏机、学习机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只能做一件或几件工作,而办公和家庭用的计算机基本都属于通用计算机。
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通用计算机,它除了具备普通计算机具有的文字处理、数据计算等功能外,还能够听音乐、看影碟、玩游戏和漫游网络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五)电脑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
软件是计算机工作时需要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存储设备等组成。
1.主机:主机是电脑的核心,由许多精密的电子器件组成。
它决定了电脑的主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两部分组成。
我们常常听说运算速度和性能。
的“CPU”就是中央处理器。
CPU的型号通常决定了整个计算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
2.显示器:显示器的样子很像电视机,它把电脑工作的结果显示给我们。
3.键盘:我们通过敲键的方式,指挥电脑工作。
4.鼠标:通过拖动鼠标和点按鼠标上的按键,指挥电脑工作。
常见的鼠标有双键鼠标和三键鼠标。
键盘和鼠标都是电脑的输入设备。
5.打印机:打印机是输出设备,它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内容打印到纸上。
打印机可以打印文字,也可以打印图形。
根据打印的色彩,打印机可以分为黑白打印机和彩色打印机。
6.外存储器:外存储器通常有“软盘”、“硬盘”和“光盘”。
软盘是由一张圆形软磁片制成,外面套一个塑料外壳。
软盘插在软盘驱动器里进行工作。
很多人习惯把硬盘划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分别用C:、D:、E:、F:……表示这些区。
这样,光盘盘符最后一个硬盘符号依次向后推,如硬盘划分至F盘,则光盘符号为G盘。
表示存储器存储容量大小的常用单位是KB、MB和GB。
1MB=1024KB;1GB=1024MB。
3英寸软盘存储容量一般是1.44MB,一般光盘存储容量为650MB,硬盘容量常为几GB,十几GB。
常用的内存有32MB、64MB、128MB、1GB 等。
以上硬件设备中,键盘、鼠标器是把信息传入计算机的设备,它们都叫做“输入设备”。
还有一些设备也属于输入设备。
例如:扫描仪——用来把图片、照片和文稿等按照原样输入到计算机中;话筒——连接在计算机上的话筒可以把各种声音输入到计算机中。
(六)软件为什么计算机可以处理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多样形式的信息呢,简单地说,因为这些信息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转变成数字,计算机对这些数字进行计算之后,再把计算结果转变成相应的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输出,而怎样计算,则是按照人们编写的程序(软件)去做的。
人们常把软件比做计算机的“灵魂”。
只要把编好的程序输到计算机里,计算机就能认真地按照程序的要求自动地、连续地工作,直到完成任务。
根据软件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软件,另一类是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专门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软件。
例如: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软件、《金山画王》、《PHOTOSHOP》等)、网页制作软件(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音乐处理软件(如《WINAMP》等)、动画软件(如《Flash MX》、等)、WWW浏览软件(如《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COMMUNICATOR》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DIRECTOR》等)、压缩软件(如《ARJ》、《WINZIP》、《ZIPMAGIC》等)、辅助教学和游戏软件等。
在计算机中,如果没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不能工作的。
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的总管家,控制和管理硬件和软件的工作。
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另外, DOS、UNIX、LINUX等也是操作系统。
软件是不是可以拿来就用呢,一般来说,操作系统是买计算机时就已经由厂家安装好的,而其他软件就要选择一下了。
和量体裁衣的道理一样,根据要解决的哪方面的问题和计算机的硬件条件来确定使用哪个软件。
对选好的软件,在使用之前,还要先了解一下这个软件是否需要安装。
需要安装的软件可运行它的安装程序。
安装程序一般名为setup.exe。
不需要安装的软件直接运行就可以了。
(七)信息安全与道德1.认真学习和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2.计算机病毒1984年FredCohen通过反复实验验证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和真实存在性,并从此定名这种能够复制自身,并以其他程序为宿主的可执行的代码为计算机病毒。
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和衍生性,以及攻击的广泛性、快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而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根本的特征。
一台计算机一旦有了病毒,就会通过软盘、网络等途径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其他的计算机。
计算机病毒危害很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和发作。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使用抗病毒工具软件,另一类是用户采取安全使用措施。
抗病毒工具软件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清除病毒,二是检测病毒,三是预防病毒。
采取安全的使用措施是指不随便使用来历不明的盘,不随便复制不知底细的文件,减少不必要的网上浏览,如需下载文件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等。
清除病毒一般使用反病毒软件(如KILL、KV、瑞星等)。
3.尊重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我们知道,编制计算机软件是要付出大量脑力劳动的,一个好的实用软件往往需要许多专业人员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才能完成。
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同样属于商品。
为了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国务院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并于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每个同学都应当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使用正版软件,并积极劝阻违反《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不良行为。
(八)基本操作1.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开机应先打开计算机的显示器,再打开主机电源;关机的顺序正好相反。
2.鼠标的五种操作:指向、移动、单击、双击、拖动。
二、网络常识和应用(一)因特网是怎么回事把多台计算机与其他设备用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计算机网络。
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共同享用网络内的设备和软件。
Internet(因特网)把各国的计算机连在了一起,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
它的用途很多,包括邮件收发、文件传输、信息查询、新闻发布、网络会议、网上购物、网上学校和网上看病等。
(二)怎样上网1.接入因特网的主要方式:接入因特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通过专线入网和电话拨号入网。
普通个人计算机多数采用电话拨号入网。
2.电话拨号入网的条件和步骤:要拨号入网,首先要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以及一部电话,并选定一个网络服务商申请入网帐号。
连接因特网还需要一套网络软件,目前常见的有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Netscape Communicator等。
(三)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1.在WWW上浏览信息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的网站,每个网站都将自己的信息制作成很多网页。
网页中的首页(Home Page)提供了网站的主要信息,称之为网站的主页。
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个人主页,向世界展示自己。
要想从网上查看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可以借助于浏览器。
在浏览器中输入要查看的网页的地址,可以到这个网站去浏览信息。
2.查询信息的方法:搜索引擎分类查询和关键字匹配查询。
3.获取网上信息:保存网页上文字和图片的内容;下载文件。
(四)电子邮件1.电子邮件的特点:普通邮件是写好信纸,再装入信封,通过邮局进行收发的。
电子邮件则是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因特网的电子邮件服务器收发的。
电子邮件不但可以传送文字,还可以传送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文件。
电子邮件易于保存、收费低廉、方便快捷和全球畅通,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因特网上最为普遍、最为重要的交流方式。
每个进入因特网的用户,都可以有电子信箱。
每个电子信箱都有确定的地址,称为E-mail地址。
2.收发电子邮件:设置账户信息—创建和发送电子邮件—查看“收件箱”、“未读邮件” —回复邮件、转发邮件。
(五)上网时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