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等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和价值观,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行日中,太丘舍去。
友便怒,太丘曰:“吾与汝俱去,吾何爱此日中也?”友曰:“吾与子期日中,子今过中不至,则是汝失期,岂吾咎也?”太丘曰:“日中为期,日昳未至,则是夜也。
夜气寒,吾何爱此日中也?”友曰:“吾与子俱行,日中为期。
日昳未至,则是夜也。
夜气寒,吾何爱此日中也?”太丘曰:“吾与汝俱去,吾何爱此日中也?”友曰:“吾与子俱行,日中为期。
日昳未至,则是夜也。
夜气寒,吾何爱此日中也?”太丘曰:“吾与汝俱去,吾何爱此日中也?”友曰:“吾与子俱行,日中为期。
日昳未至,则是夜也。
夜气寒,吾何爱此日中也?”太丘曰:“吾与汝俱去,吾何爱此日中也?”友曰:“吾与子俱行,日中为期。
日昳未至,则是夜也。
夜气寒,吾何爱此日中也?”太丘曰:“吾与汝俱去,吾何爱此日中也?”友曰:“吾与子俱行,日中为期。
日昳未至,则是夜也。
夜气寒,吾何爱此日中也?”太丘曰:“吾与汝俱去,吾何爱此日中也?”友曰:“吾与子俱行,日中为期。
日昳未至,则是夜也。
夜气寒,吾何爱此日中也?”太丘曰:“吾与汝俱去,吾何爱此日中也?”友曰:“吾与子俱行,日中为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道理。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期”“舍”“去”“乃”等。
(2)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元方和友人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讲解法: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和朋友约定一起做事情。
但是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有人不能按时赴约。
那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的。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三)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1)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4)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3、学生再次翻译课文,做到通顺流畅。
(四)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思考:在这个故事中,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式,例如“与友期”、“敬而无失”、“礼尚往来”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文章的主旨。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发挥想象,理解人物心理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诚信、礼貌、友谊等价值观念,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2)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陈太丘与友期》的作者、背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人物心理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本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含义。
3.5 课堂练习:(1)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2)根据文本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人物心理和情感。
3.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根据文本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6.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太丘与友期”、“日中不至”、“过中不至”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懂得珍惜友情。
(2)树立诚信意识,明白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3)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 文言文基本语法和用法的掌握。
3. 友谊与诚信的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3.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中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思考。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感受友谊与诚信的提升自身品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友谊与诚信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友谊的可贵,懂得珍惜友情。
(2)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明白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与诚信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引导学生领悟友谊的真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子结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章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讲解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 实践巩固:布置作业,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资料、译文、解析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第二步:自主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3. 第三步:合作探讨,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4. 第四步:讲解分析,解答学生疑惑。
5. 第五步:实践巩固,布置作业。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准确的解读和翻译。
(3)能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欣赏文章的美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3)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的品格素质。
二、教学重点2.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2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读和翻译。
2.3 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的分析。
3.2 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3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情节图片。
(2)问题引导:陈太丘与友期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和翻译。
4.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4.4 探究学习(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表演课文情节。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陈太丘与友期的品格素质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5.2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课文情节、人物关系、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5.3 能力提升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发展情况。
5.4 价值观认同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品格素质的培养情况。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3)掌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诚信待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3)掌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背后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陈太丘及其友期的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诚信待人的思考,导入本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陈太丘与友期》,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答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待人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诚信待人的价值观。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诚信的认识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谈谈自己对诚信待人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以及对诚信待人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文言文的环境。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要词句和表达方式。
3. 能够运用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等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珍视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讲述陈太丘与友期相遇、相知、相约、相失的故事,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2. 重要词句:解释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太丘”、“友期”、“相约”、“相失”等。
3. 人物关系: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关系的把握。
2. 重要词句的解读和文本内容的分析。
难点:1. 对文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解读。
2. 对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思考和交流。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验情感变化和人际关系。
4. 情景模拟:模拟故事中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测验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3. 文本解读:通过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重要词句和表达方式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4. 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陈太丘与友期》文本及相关注释、解读资料。
2. 教具: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角色扮演道具。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期”、“友期”、“太丘”等。
(3)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德修养,培养诚信、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陈太丘与友期》。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陈太丘与友期》,理解文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困惑,教师解答疑问。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翻译和解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体验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表演心得,教师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不足,教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陈太丘与友期》的朗读和背诵。
2. 练习翻译和解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结合故事情节,思考并讨论友情、诚信等道德观念。
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一、导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请一位学生讲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__应注意的字词:舍(she)不(fou)3. 学生自由朗读4. 齐读三、疏通文意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关于字词句)【明确】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过中不至:到;去后乃至:才;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君、家君、尊君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2011年濉溪县初中语文教师无生上课比赛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
1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诵读课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
容,当堂背诵。
2. 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文中人物性格特点,领会为人之道。
重难点:
1.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感受文中人物性格特点,领会为人之道。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入新
板书“信”。同学们请看黑板,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同学们都没解释到位,下面老
师用拆字法告诉大家,人旁是指人要有人本的精,言旁指交流交往,结合在一起就是做
人要有本分,交往要真诚,不隐瞒事实。好,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诚信的一
个经典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二)读
指两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准备做一下评价。
指导: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朗读的停顿以及语气语调的把握。
同学们点评的很不错,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教师点出字音、断句
太丘舍去( shě )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 (zāi ) 友人惭(cán )
陈太丘/与友/期行 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
2、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梳理了一下,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
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三)译
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再大声的读一遍课文,并对应课下注释试着翻译,同桌或前后
位的可以讨论,把不懂得字词或句子标注下来,待会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有没有知道的来帮他解答一下。
同学们有质疑有解答,非常好,不仅让老师看出了同学们之间的互帮互助更让老师感受
2011年濉溪县初中语文教师无生上课比赛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
2
到了同学们那种热爱学习的精神。
请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指点出来让其他同学注意。
大家都说了很多,下面老师来测验一下,看你们是否记住了。
词义贯古今,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与友期.行 —— 不期.而遇 —— 过期.作废 古:约定 今:日期
太丘不顾. —— 瞻前顾.后 —— 奋不顾.身 古:回头看 今:照顾
下车引.之 —— 引.吭高歌 —— 抛砖引.玉 古:拉 今:带领
相委而去. —— 去.危就安 古:离开 今:到
太丘舍.去 —— 舍.近求远 古:舍弃、放弃 今:施舍
通过这一题,我们发现很多古字义有保留到现在的也有和现在意思不同的,希望同
学们学习古汉语不要死记硬背,应当理解记忆。给同你们两分钟时间记住这些字的意思,
一时不理解的,可拿起笔记在书上。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能否背诵下来呢?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着重背诵对话部分。
好,老师背诵课文陈述部分,同学们接答,背诵对话部分。
(四)品
1、品人物塑造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性短文,同学们应抓住记叙文的要素。叙事短文在于表现人物,那么
这篇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呢?
学法指导: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或神态的描述来刻画人物。
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或神情,进行品味,感受此人是什么样的
性格特点。
学生答: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看出友人不守承
诺的性格。太丘率直的性格。
学生答: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看出元方活泼好玩的性格。
学生答: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出友人易怒,不深思熟虑的
性格。
学生答: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看出元方机敏,聪明,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学生答: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看出元方倔强的性格。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有许多地方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思维那么活跃。
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同学们抓住了他们的语言和神态。
2011年濉溪县初中语文教师无生上课比赛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
3
2、品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光读出节奏还远远不够,我们更要读出人物说
话时的语气。
(1)客人的两处语言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提示关键的语气词:不、哉)
一处:询问,很客气。 二处:愤怒,音调很高。
(2)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提示关键词:信、礼)
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 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
(3)男女生对话。男生客人,女生元方。
(4)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个友人与元方的对话,读出感情。
恩,这个同学刚读完同学们就鼓掌了,看来大家是赞同的。不错,他读得非常好,现在
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出来。
3、在这里老师有个要求,请同学们趁热打铁背诵全文。
(五)悟
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你是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的做法?如果你是其中的一
人,你会怎样做?
学生一:“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应
该受到惩罚。如果我是友人我会弄清事情的原由,再做决定。
学生二:“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
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如果我是元方会给“友人”留情面,他毕竟是“父
亲”的朋友。
学生三: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并赢得
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
学生四:“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
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大家都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的处理方式,老师也听明白了。大家说的处理方式大概可
以概括两点:一是宽容,一是诚信。
同学们真有慧眼啊!几千年前的文章让你们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
老师在这里也送同学们一句话:诚信是交友之基,修身之本;望同学们能从一点一滴的
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2011年濉溪县初中语文教师无生上课比赛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
4
(六)板书
友人 不守信用、知错能改 诚
怒
元方 机敏善变、纯真睿智 信
(七)练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
又雨,公将焉③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
自罢④之。
〖注解〗①魏文侯:战国是魏国国君。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焉:哪里。④罢:
停止,取消。
1、解释加点的词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乃.往,身自罢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身子罢之”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C、邑八景之一也 D、学而时习之
3、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言而有信 讲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