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对称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11
幼儿园中班数学对称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大纲,围绕“对称”概念展开。
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有趣的对称”,详细内容包括:对称图形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的对称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对称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概念的理解,对称图形的识别。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对称图形卡片、剪刀、彩纸、胶棒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对称图形卡片,剪刀,彩纸,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对称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对称的概念,通过实例展示对称图形的特点,让幼儿认识并学会识别对称图形。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动手操作,利用彩纸和剪刀,剪出对称的图形。
期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 团队协作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行观察和讨论,然后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对称2. 板书内容:对称的概念常见的对称图形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拍照或画下来,与爸爸妈妈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对对称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继续寻找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对称图形创意画”,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对称概念的抽象性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具和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解。
幼儿园中班数学对称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对称”,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对称图形,理解对称概念,学会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对称审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对称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心形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对称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对称图形卡片、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
2. 学具:对称图形操作盘、彩泥、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对对称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向幼儿讲解对称的概念,展示对称图形卡片,让幼儿认识并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 例题讲解:以圆形、正方形为例,讲解对称图形的特点,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找出对称轴。
4. 随堂练习:发放对称图形操作盘,让幼儿自主练习找出对称轴,并进行剪纸、彩泥制作等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对称图形2. 板书内容:(1)对称图形的定义(2)常见对称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心形等(3)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家里的对称物品,拍照记录并分享。
(2)用彩泥或画纸制作一个对称图形,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对称物品示例:剪刀、镜子、碗等。
(2)对称图形示例:心形、蝴蝶、飞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对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引导幼儿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时,部分幼儿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校园中寻找对称现象,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对称》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能够用对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设计。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对称的概念,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创作和设计。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2.教学材料:剪刀、彩纸、水彩笔等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对称的特点。
2.讲解对称的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对称的定义和特点,让幼儿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
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教师组织幼儿在教室内外寻找对称现象,并用手机拍摄下来,与幼儿一起分享。
4.对称创作教师分发剪刀、彩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创作。
如:剪出对称的图形、画出对称的图案等。
5.展示作品,互相欣赏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1.部分幼儿对对称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和启发。
2.在对称创作环节,部分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3.在教学评价方面,应更加注重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1.多为幼儿提供关于对称的实例,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对称的特点。
2.在创作环节,多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支持和引导。
3.在评价环节,注重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识到对称教学的重要性,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对称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成就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通过互动对话引导幼儿感知对称,并能够自己发现并描述对称现象。
教师出示一朵剪纸的蝴蝶,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蝴蝶的翅膀,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孩子们可能会回答:“翅膀是一样的。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对称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事物,对称就是其中的一种。
孩子们每天生活在具有各种各样对称的环境中,但孩子们不能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生活中对称地事物,更别说欣赏对称美了。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地、有目的地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及对称美呢?[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一、感知对称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
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
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对称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大纲,围绕“对称”的概念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有趣的对称”,详细内容包括:对称图形的辨识、对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简单对称图形的创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辨识常见的对称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提高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概念的建立,以及对称图形的辨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能够简单创造对称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对称图形卡片、剪刀、彩纸、胶棒等。
学具:幼儿用剪刀、彩纸、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对称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让幼儿自由讨论,激发幼儿对对称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幼儿辨识对称图形。
同时,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刀、蝴蝶、书本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组图形,让幼儿判断哪些是对称图形,并进行小组讨论。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彩纸、剪刀、胶棒等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对称图形。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说说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对称2. 板书内容:对称的概念常见的对称图形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生活中找到3个对称的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对称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课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进行记录,增强幼儿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020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中班数学课教学活动《对称》_068文档EDUCATION WORD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中班数学课教学活动《对称》_068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设计意图: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化,它是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对称的物体和现象非常的普遍,例如:规则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公共建筑、脸谱、风筝等,他们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花纹、颜色完全一样,这样的特性能够激发孩子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通过让孩子观察描述、概念熟悉、动手实践、理解延伸这四个环节来掌握对称的科学性的概念。
同时秉承了科学活动重在让孩子动手操作、激发浓厚的探索欲望为核心的中心思想,将第三环节作为活动的重点,让孩子在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对称的实际含义。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感受生活当中对称物的对称美。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对称性,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活动准备:教具:对称的蝴蝶示范图片、活动猜测、记录图学具:人手一份对称图形(金鱼、风筝、建筑、京剧脸谱)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初步感知对称1、教师出示沿对称轴折叠的半个对称的蝴蝶------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2、教师总结对称的概念、特性。
------蝴蝶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作对称,这条折痕叫作对称轴。
(环节分析:用隐藏一半的蝴蝶作为对称的典范,既能很好地诠释对称的概念,又能以折痕明示对称轴;而且一半一半揭示,不仅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又能着重比较左右两边的蝴蝶翅膀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并以重叠的方式检验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