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八章测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6
167第八章 对比分析与统计指数思考与练习4. 指出下列哪一个数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拉 氏数量指标指数(C )。
C. d.6.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 a ) a .质量指标b .数量指标C •综合指标d •相对指标7. 空间价格指数一般可以采用( C )指数形式来编制。
a .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公式d.平均指数二、问答题:1.报告期与基期相比,某城一、选择题:1.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 实际降低了2.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d )。
d. 102.6%5%a. 50.0%b. 97.4%c. 97.6% 2.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产值利润率 C.恩格尔系数3. 编制综合指数时, a .指数化指标 b. b. d.应固定的因素是( b基尼系数 人均消费支出C )。
个体指数c.同度量因素 d.被测定的因素S k q q 。
P 1 」2k q q 1 p 1S k q q o P 0 」 S k q q t p o;b. --------- ; c. -------- ; d. -------- a .S q 。
P 1送 q i P i S q o P o Z q i P o 5.之所以称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 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 ;是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 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a )。
a .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0 %,试问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多少?解:(1+20% /110%-100%=109.10%-100%=9.10%2.某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为2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所耗能源的价格平均上升了20%那么按去年同期的能源价格计算,该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应为多少?解:28.8 -(1+20%)=24 万元3.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与指数化指标有什么关系?同度量因素为什么又称为权数?它与平均指数中的权数是否一致?解:(略)4.结构影响指数的数值越小,是否说明总体结构的变动程度越小?一般说来,当总体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时,结构影响指数就会大于1。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填空题8.1.1 客观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是 。
8.1.2 回归分析中对相互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区分为 和 。
8.1.3 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严格确定的依存关系。
8.1.4 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非严格确定的依存关系,称为 。
8.1.5 按 的多少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单相关、复相关和偏相关。
8.1.6 两个现象的相关,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 。
8.1.7 在某一现象与多个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 。
8.1.8 按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 不同,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8.1.9 按相关关系的 不同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8.1.10 线性相关中按 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8.1.11 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之间相关方向和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称为 。
8.1.12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也相应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 。
8.1.13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 。
8.1.14 当两种现象之间的相关只是表面存在,实质上并没有内在的联系时,称之为 。
8.1.15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平均变化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称为 。
8.1.16 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是 。
8.1.17 就是寻找参数01ββ和的估计值01ββ和,使因变量实际值与估计值的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8.1.18 正如标准差可以说明平均数代表性大小一样, 则可以说明回归线代表性的大小。
8.1.19 回归分析中的显著性检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显著性检验;二是对 的显著性检验。
8.1.20 对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 ;对整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 。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
A 、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3.数列中各项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是(B )。
A.时点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指标动态数列D.相对指标动态数列4.时间数列中绝对数列是基本数列,其派生数列是(D )。
A.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B. 绝对数时间数列和相对数时间数列C. 绝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D.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5.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D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6.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B )。
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 )。
A 、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 )。
A.(102%×105%×108%×107%)-100%B. 102%×105%×108%×107%C. 2%×5%×8%×7%D. (2%×5%×8%×7%)-100%4201193195190+++、A 3193195190++、B 1422011931952190-+++、C 422011931952190+++、D9.平均发展速度是( C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上100%10.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C )。
第一章测试1.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搜集的数据成为()A:截面数据B:实验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观测数据答案:A2.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成为()A:数值型变量B:数值型数据C:分类数据D:顺序数据答案:D3.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由150部新车组成的一个样本表明,外国新车的价格明显高于本国生产的新车”。
这项结论属于()A:对总体的描述B:对总体的推断C:对样本的描述D:对样本的推断答案:B4.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A: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B: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D:1000个消费者答案:A5.某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万辆)是()A:随机变量B:离散变量C:连续变量D:任意变量答案:A6.统计数据的研究的基本方法()A:统计分组法B:综合指标法C:统计推断法D:大量观察法答案:ABCD7.以下信息是通过描述统计取得的有()A:调查某些班学生统计学考试分数而得到的全校学生的平均成绩B:调查某班统计学分数而得到的优秀比例C:一幅表示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分数的统计图D:调查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分数而得到的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答案:BCD8.下面属于顺序数据的有()A: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满意度B:学生的智商等级C:学生到达教室的距离D:学生按出生地的分组答案:AB9.统计推断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如何科学的从总体中抽取样本B:如何科学的确定总体C:怎么科学控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误差D:如何由所抽样本去推断总体特征答案:ABD10.大数据按存在形态不同,大数据可以分为()A:非结构型数据B:流程型数据C:交易型数据D:结构型数据答案:AD11.统计量是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的样本的函数()A:错B:对答案:B12.变量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A:错B:对答案:B13.按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A:错B:对答案:B14.统计指标和标志是同一个概念()A:对B:错答案:B15.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如果一个样本因人为故意操纵而出现偏差,这种误差属于()A:实验误差B:设计误差C:非抽样误差D:抽样误差答案:C2.对一批牛奶的质量进行调查,应该采用()A:典型调查B:普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答案:D3.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A:测量误差造成的B:抽样框误差产生的C:抽样的随机性产生的D:人为因素产生的答案:C4.抽样误差的特点()A:不可以计算的B:不可以控制C:和样本多少无关D:不可避免答案:D5.为了掌握商品销售情况,对占该地区商品销售额70%的十家大型商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非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答案:B6.不同的调查问卷在具体结构、题型、措词、版式设计上会有所不同,但在结构上一般都由( )A:问卷标题B:问卷说明C:主体内容成D:填写要求答案:ABCD7.重点调查的特点( )A: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单位进行的调查B:属于范围较小的全面调查,即对所有重点单位都要进行观测C:解剖麻雀式D:以客观原则来确定观测单位答案:ABCD8.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A:抽样方法保证了样本中包含有各种特征的抽样单位,样本的结构与总体的结构比较相近B:抽选的概率相同,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及计算估计量误差都比较方便C:每个单位的入样概率是相等的D:可以对各层的目标量进行估计答案:BC9.根据封闭性问题的回答方法可分为()A:两项选择法B:顺序选择法C:评定尺度法D:多项选择法答案:ABCD10.搜集数据的方式有()A:访问B:统计调查方式C:实验方式D:网络数据采集方式答案:ABCD11.普查是根特定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以搜集研究对象的全面资料数据()A:对B:错答案:A12.统计报表是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指标内容、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时间2.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A.可加性 B.连续性C.一致性 D.可比性3.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A.累积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4.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A.逐期增长量 B.累积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5.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6.某企业2003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了1倍,比2001年增长了50%,则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A.33% B.50%C.75% D.100%7.关于增长速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B.增长速度是发展速度减1C.增长速度有环比和定基之分 D.增长速度只能取正值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可配合()A.直线趋势方程 B.抛物线趋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二、多项选择题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A.时期长短应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D.计算价格应该统一E.经济内容应该统一2.发展水平有()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C.中间水平 D.报告期水平E.基期水平3.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C.增长量 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C.序时平均法 D.分割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三、填空题1.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_______是编制时间数列的最主要规则。
2.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______增长量两种。
3.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_______之和。
两个相邻的_______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习题1.已知某炼铁厂的含碳量服从正态分布 N (4.55, 0.1082),现在测 定了 9炉铁水,其平均含碳量为4.484。
如果估计方差没有变化,可 否认为现在生产的铁水平均含碳量为 4.55(沪0・05)?解: 已知 μ 0=4.55,σ 2=0.1082,N=9, I =4.484,这里采用双侧检验,小样本,σ已知,使用Z 统计。
假定现在生产的铁水平均含碳量与以前无显著差异。
贝hH 0 : μ =4.55 ; Hi : μ ≠ 4.55α =0.05 , α /2 =0.025 ,查表得临界值为二;1.96计算检验统计量:√ 9)决策:∙∙∙ Z 值没有落入拒绝域,•••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 拒绝H)。
结论:有证据表明现在生产的铁水平均含碳量与以前没有显著 差异,可以认为现在生产的铁水平均含碳量为 4.55 O2. 一种元件,要求其使用寿命不得低于700小时。
现从一批这种元 件中随机抽取36件,测得其平均寿命为680小时。
已知该元件寿命 服从正态分布,σ =60小时,试在显著性水平 0.05下确定这批元件 是否合格。
解: 已知 N=36 σ =60,丄=680, μ 0 =700这里是大样本,σ已知,左侧检验,采用Z 统计量计算。
Z = (4<484-⅛055)∕(0.108/二 / In提出假设:假定使用寿命平均不低于700小时H:μ≥700H: μV 700:=0.05 ,左检验临界值为负,查得临界值:-Z 0.05=-1.645 计算检验统计量:=X680-μ00)∕(60∕√ 36)决策:V Z值落入拒绝域,•••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H, 接受H结论:有证据表明这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低于700小时,为不合格产品。
3. 某地区小麦的一般生产水平为亩产250公斤,其标准差是30公斤。
现用一种化肥进行试验,从25个小区抽样,平均产量为270公斤。
这种化肥是否使小麦明显增产(o=0.0 5)?解:已知μ0 =250, σ= 30, N=25, - =270这里是小样本分布,σ已知,用Z统计量。
第八章抽样推断计算题1.一批商品(10000件)运抵仓库,随机抽取100件检验其质量,发现有10件不合格。
试按重复与不重复抽样分别计算合格率抽样平均误差。
2.某厂生产彩色电视机,按不重复抽样方法从一批出厂产品中抽取1%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取得如下资料:正常工作时间(千小时)电视机(台)6—8158—103010—125012—144014—169合计144试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3.假设某班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12分,要求计算:(1)随机抽取1人,该同学成绩在82分以上的概率;(2)随机抽取9人,其平均成绩在82分以上的概率。
4.某手表厂在某段时间内生产100万个某种零件,用纯随机抽样方式不重复抽取1000个零件进行检验,测得废品为20件。
如以99.73%概率保证,试对该厂这种零件的废品率作定值估计和区间估计。
5.利用第1题的资料,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批商品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6.根据第2题的资料,对该厂生产的这批彩色电视机的正常工作时间作出区间估计。
如果规定彩色电视机的正常工作时间在12 000小时以上为一级品,试对该厂这批出厂产品的一级品率作出区间估计。
(F(t)=95%)7.对某型号电子元件10000只进行耐用性能检查。
根据以往抽样测定,求得耐用时数的标准差为600小时。
试求在重复抽样条件下:(1)概率保证程度为68.27%,元件平均耐用时数的误差范围不超过150小时,要抽取多少元件做检查?(2)根据以往抽样检验知道,元件合格率为95%,合格率的标准差为21.8%,要求在99.73%的概率保证下,允许误差不超过4%,试确定重复抽样所需抽取的元件数目是多少?如果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采用不重复抽样应抽取多少元件做检查?8.电子元件厂日产10000只元件,经多次一般测试得知一等品率为92%,现拟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抽检,如果求误差范围在2%之内,可靠程度为95.45%,问需抽取多少电子元件?9.从麦当劳餐厅连续三个星期抽查49位顾客,以调查顾客的平均消费额,得样本平均消费额为25.5元。
第八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
(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0≤r ≤1
B. -1<r <1
C. -1≤r ≤1
D. -1≤r ≤0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2+3.6x,如x每增加1个单位,则y平均增加( )。
A. 12个单位
B. 15.6个单位
C. 3.6个单位
D. 8.4个单位
(4)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 )。
A.都是随机变量
B.地位是对等的
C.都是给定的量
D.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
二、多项选择题
(5)相关系数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关系( )。
A.线性关系
B.因果关系
C.变异关系
D.相关方向
E.相关的密切程度
(6)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1,则这两个变量是( )。
A.负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不完全相关关系
E.零相关
(7)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
A.自变量是可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C.利用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推算
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E.自变量是随机变量,因变量是可控变量
(8)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 )。
A.进行两个变量的互相推算
B.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C.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
D.确定两个变量的变动关系
E.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相关关系的种类按其涉及变量多少可分为( )。
A .正相关和负相关
B .单相关和复相关
C .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D .不相关、不完全相关、完全相关
2.相关分析是研究( )。
A .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 .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C .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 .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是( )。
A .在合理限度内,施肥量与农作物平均亩产之间的关系
B .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 .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D .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0<r <1
B .-1<r <1
C .r ≤1
D .0<r ≤1
5.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相关系数为负1,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 )。
A .不存在相关关系
B .相关程度很低
C .相关程度很高
D .完全负相关
6.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
A .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 B .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
C .两者都是正相关
D .两者都是负相关
7.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
A .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B .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C .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D .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8.简单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 )。
A .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B .两变量都是给定的变量
C .给定自变量,因变量随机
D .给定因变量,自变量随机
9.当所有的观察值都落在回归直线c y a bx =+上,则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A .1r =
B .1r =
C .1r =-
D .1r =
10.在回归直线c y a bx =+上,则b 表示( )。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
B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
C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量
D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增加量
11.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辅相成,又各有特点,下面正确的描述有( )。
A .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的两变量都不是随机的
B .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
C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随机的
A.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B.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C.单相关还是复相关 D.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二、简答题
1.简述什么是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种类。
·相关关系:当一个或若干个变量X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变量Y的值虽然不确定,但是却按照某种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相关关系的种类
由于涉及的变量数量、表现形式、变化方向及相关程度的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分为若干类型。
二、相关关系的分类
2.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在回归方程中
X
Y
1
ˆ
ˆ
ˆβ
β+
=
中,1
ˆβ
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三、计算题
1. 某保险公司业务员发现居民火灾损失额同居民与消防队的距离似乎有关。
他随机抽取了8起最近发生火灾居民的损失(y ,万元)及其火灾地点与最近的消防队的距离(x ,公里)的资料,经计算得知:∑=4.34x ,∑=7.249y ,88.1582=∑x ,69.81582=∑y ,∑=0
2.1134xy ,计算:
(1)这两者的关系密切程度多大?
(2)火灾发生地点与最近消防队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公里,居民火灾损失额如何变化?
2.某企业2014年至2018年产品成本和利润资料如下:
(2)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方程中参数的经济含义;(3)当单位成本为10元时,利润将如何变化?
3. 根据调查吉林省某地区的10户家庭每周的收入(元)和食品支出(元/周)情况,数据资料如下:
(1)计算相关系数,并判断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
(2)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方程中参数的经济含义
(3)若某家庭每周收入为23元时,食品支出情况将如何变化?
4. 假设某国的货币供给量(Y)与国民收入(X)的历史数据如下表所示:
(2)如果希望2019年国民收入达到11.2,那么应该把货币供给量定在什么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