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单一元件正弦交流电复习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4.20 KB
- 文档页数:6
正弦交流电路授课教案课题模块三正弦交流电路课题一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四种表示形式及其相互转换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2.正弦交流电的四种表示形式难点:初相位、相位及相位差教学内容纲要教学方法一.正弦交流电的特点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流称为正弦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ac 或 AC )。
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电能都是正弦交流电。
正弦交流电具有以下特点:1.交流电压易于改变。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变压器可以方便地改变电压,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线路上的损耗;降低电压以满足不同用电设备的电压等级。
2.交流发电机比直流发电机结构简单。
二.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三要素为:最大值、角频率、初相角。
1.最大值----用来描述变化的幅度1)瞬时值: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e 、 u 、 i 。
2)最大值:也称振幅或峰值,通常用大写字母加下标 m 表示,如。
3)有效值:用大写字母E、U、I表示。
它与最大值的关系为:2.角频率---- 用来描述变化的快慢1) 周期: T ,秒提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交流电?是单相还是三相》周期越短、频率(角频率)越高,交流电变化越快。
2) 频率:, Hz 。
3) 角频率:3.初相角---- 用来描述变化的先后1) 相位角:2) 初相角: t=0 时正弦量的相位角称作初相角。
* 的大小和正负与计时起点有关。
* 规定* 如果正弦量零点在纵轴的左侧时,角为正;在纵轴右侧时,角为负。
结论: 一个正弦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它的频率、初相位和振幅三个量表示,这三个量就叫正弦量的三要素。
对一个正弦交流电量来说,可以由这三个要素来唯一确定:三、相位差与相位关系1 .相位差——两个正弦交流电在任何瞬时相位角之差称相位差。
* 两个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初相之差。
规定。
2 .相位关系a)超前、滞后关系;b)同相关系(;c)反相关系;d)正交关系四、课堂练习1 )正弦交流电的三个基本要素是,,.2 )我国工业及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周期为。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传输和消费的基本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正弦交流电路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3. 正弦交流电的传输4. 正弦交流电的消费5.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产生、传输和消费过程。
2. 利用示例和仿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特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正弦交流电路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讲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阐述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示例演示。
3. 讲解正弦交流电的传输:介绍传输线的基本概念,分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4. 讲解正弦交流电的消费:讲解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对交流电的影响。
5. 讲解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介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计算方法。
五、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实际案例,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讨论交流电在传输过程中如何减少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模拟实验: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正弦交流电路相关章节。
2. 课件:正弦交流电路的讲解和示例。
3. 实验设备:正弦交流电路实验装置。
4. 网络资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关资料和视频。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十、板书设计1.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3. 正弦交流电的传输4. 正弦交流电的消费5.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正弦交流电教案教案标题:正弦交流电教案目标:1. 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3.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频率、周期和振幅的关系;4. 能够应用正弦交流电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正弦交流电的定义和表达方式;2. 正弦交流电的计算方法;3. 正弦交流电的频率、周期和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正弦交流电的计算方法;2. 正弦交流电的频率、周期和振幅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包含正弦交流电相关内容的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段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波形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这是什么样的电信号?”引出正弦交流电的概念。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材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正弦交流电的定义、表达方式和基本特点。
解释正弦交流电的波形表示方法,如函数表达式和图形表示。
Step 3: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正弦交流电的计算方法,包括振幅、频率、周期的计算公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正弦交流电的各个参数,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Step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正弦交流电的相关参数。
教师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弦交流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其它类型的电信号进行对比。
讨论正弦交流电在电力传输、电子设备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Step 6: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正弦交流电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正弦交流电的知识。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完成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波形、讲解概念、演示计算方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课题名称】正弦交流电【教学目标】1.了解表征正弦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3.会分析正弦交流电;【教学重点】重点: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难点:分析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相量表示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引导式、多媒体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正弦交流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入,多媒体显示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波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正弦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波形;学生活动:观察正弦交流电波形的特点,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学环节2: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一)周期、频率、角频率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正弦交流电波形获取周期、频率、角频率的概念;学生活动:理解掌握周期、频率、角频率的概念;(二)相位、初相位、相位差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相位的定义,多媒体演示初相位、相位差;学生活动:观察演示理解相位、初相位、相位差的含义;(三)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正弦交流电分析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学生活动:根据正弦电压或正弦电流分析最大值、有效值; 教学环节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表示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练习用三种方法表示正弦交流电;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3题、第4题的(1)、(4)。
四、课堂小结1.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 (1)周期:T 、 频率:Tf 1=、角频率:f T π2π2==ω(2)相位、初相位、相位差在式)sin(0m ϕω+=t I i 中,0t ωϕ+ 表示相位,ϕ0表示初相位,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表示相位差。
(3)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正弦量的有效值是最大值的0.707倍。
2.最大值、频率和初相位是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3.正弦交流电可用三角函数式、波形图、相量图来表示,它完整地描述了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正弦交流电的教案【课题名称】正弦交流电【教学目标】1.了解表征正弦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3.会分析正弦交流电;【教学重点】重点: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难点:分析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相量表示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引导式、多媒体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正弦交流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入,多媒体显示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波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正弦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波形;学生活动:观察正弦交流电波形的特点,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学环节2: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一)周期、频率、角频率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正弦交流电波形获取周期、频率、角频率的概念;学生活动:理解掌握周期、频率、角频率的概念;(二)相位、初相位、相位差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相位的定义,多媒体演示初相位、相位差;学生活动:观察演示理解相位、初相位、相位差的含义;(三)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正弦交流电分析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学生活动:根据正弦电压或正弦电流分析最大值、有效值;教学环节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表示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学生活动:练习用三种方法表示正弦交流电;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3题、第4题的(1)、(4)。
四、课堂小结1.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1)周期:T 、频率:Tf 1=、角频率:f T π2π2==ω(2)相位、初相位、相位差在式)sin(0m ?ω+=t I i 中,0t ω?+ 表示相位,?0表示初相位,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表示相位差。
(3)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正弦量的有效值是最大值的0.707倍。
2.最大值、频率和初相位是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3.正弦交流电可用三角函数式、波形图、相量图来表示,它完整地描述了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的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都可以用一个理想和电阻串联的电路来等效代替。
引入:
电流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称为正弦交流电。
可用三角函数式(解析式)来表示,即
i ( t ) = I
m sin(ωt+φ);u ( t ) = U
m
sin(ω
二、单相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i ( t ) = I
m
sin(ωt+φ)为例讲明三要素的概念,改变
ω、φ的值,观察波形的变化,从而引
出单相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第页
、周期、频率、角频率
)周期:交流电每循环一次所需要
的时间叫周期。
周期用符号T来表示,
)频率:频率是指一秒钟内交流电
重复变化的次数,用字母 f 表示,单位
)角频率:表示交流电每秒钟内变化的角度,单位是弧度/秒。
:写出下图交流电流的周期、频率、角频率。
时,角度等于φ,
则φ称为初相角(位)。
、已知某正弦电流为i=311 sin (100πt+60
、角频率、初相位φ。
、根据下图写出正弦交流电的表达式。
(已知ω
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公式
布置作业
在选定的参考方向下,已知正弦交流电的解释式为)A,试求这个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正弦交流电路教案教案标题:正弦交流电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3. 理解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作用。
4. 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正弦交流电路。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路模拟软件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课件、实验器材等。
3.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感、电容、示波器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正弦交流电路的示意图,并向学生介绍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知识讲解:2. 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 介绍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作用,并讲解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示例分析:4. 利用示波器和电路模拟软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正弦交流电路,并分析其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规律。
5.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示例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影响。
实践探究:6. 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正弦交流电路,并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数值。
7.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和分析,加深对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解。
知识总结:8.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和电阻、电感、电容的作用。
拓展练习:9.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0.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于今后的教学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和设计。
同时,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和提高。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公开课教案【课题】1.2.1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教学重点】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正弦交流电的角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同学们都经常听说直流电和交流电,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我们教室里所使用的电到底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呢?【二、讲授新课】1.2.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的波形1、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随其时间按正弦规律搞周期性变化的电量,符号ac。
2、基本电量:正弦交流电流、正弦交流电压、正弦交流电动势。
3、解析式:i(t)imsin(?t+?)u(t)umsin(?t+?)e(t)emsin(?t+?)imumem――――振幅(峰值或最大值)?――角频率(rad/s)?――初增益(弧度或度)11、交流电的大小1、瞬时值:交流电在任意时刻的数值,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e、i、u。
2、最大值:交流电在变化过程中出现在最大瞬时值,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角标m表示,例如im、um、em。
3、有效值:规定用以计量交流电大小的物理量,用大写字母则表示,比如u、i、e。
如果交流电通过一个电阻时,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与某直流电通过同一电阻在同样短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成正比,就将这一直流电的数值定义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关系为uu?m0.707?um或um2u2练习题:未知,u(t)500sin(200t+45°),谋um?、u和第5秒时的瞬时值。
解:um500v,u=um2??5002=2502v,u(5)500sin(200×5+45°)v2、交流电的频率和周期1.周期:交流电变化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是秒(s),如图所示。
2.频率:每秒钟内正弦交流电往复变化的次数,也就是交流电在每秒钟顺利完成的周期数,单位就是[赫兹](hz)。
正弦交流电教学设计资料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波的特性和定义;2.掌握正弦波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计算方法;3.理解交流电的概念和特点;4.掌握交流电的频率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正弦波的定义和特性;2.交流电的频率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正弦波的振幅和相位的计算方法;2.正弦波与交流电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正弦波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如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信号都是正弦波。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正弦波的定义和特性,包括周期、频率和振幅。
通过图形和数学公式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载波信号的波形和参数计算方法。
3.实例演示(15分钟)通过实际的示波器演示正弦波的波形和参数。
讲解如何通过示波器测量正弦波的周期、频率和振幅,并让学生亲自操作示波器进行观测。
4.计算练习(20分钟)设计一些计算练习题,涵盖正弦波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己计算,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5.拓展知识(15分钟)讲解交流电的概念和特点,即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解释交流电的频率计算方法。
6.实践应用(20分钟)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使用万用表和变压器测量交流电的频率。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理解交流电的频率计算方法。
7.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强调学生要掌握正弦波的定义、周期、频率和振幅的计算方法,以及交流电的频率计算方法。
五、教学评价:1.教学设计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正弦波的定义和特性;3.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正弦波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计算方法;4.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交流电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交流电的频率计算方法;5.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并分析实验数据。
六、教学反思:1.正弦交流电教学设计在引入环节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上可以更多样化,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2.可以增加实例演示和实践应用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参与实际操作,加深理解;3.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针对性解答和讲解;4.教学评价应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力提升和实践应用等方面。
课题:知道正弦交流电的基本常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理解正弦量解析式、波形图、三要素、有效值、相位、相位差的概念。
3、掌握正弦量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掌握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分析交流电产生的物理过程。
使同学了解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一周的时间内,电流的大小及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2、掌握正弦量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掌握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
3、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
难点:1、交流电的有效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五、课时计划:2课时六、教学过程Ⅰ.知识回顾提问:什么条件下会产生感应电流?根据电磁感应的知识,设计一个发电机模型。
学生设计:让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II.新课一、交流电的基本概论1、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或电流统称交流电2、正弦交流电:随时间作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称为正弦交流电。
3、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e =Esin(ωt +φ.) u =Usin(ωt +φ.) i =Isin(ωt +φ.) 二、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如图2所示,为交流电发电机产生交流电的过程及其对应的波形图。
1、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也就是线圈匀速转动一周所用的是时间。
用T 表示,单位是s (秒)。
在图2中,横坐标轴上有0到T 的这段时间就是一个周期。
2、频率交流电在单位时间(1s )完成得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
用字母f表示,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
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 )和兆赫(MHz ),换算关系如下: Hz kHz 3101=Hz MHz 6101=周期与频率的关系:互为倒数关系,即fT 1=(式5-2)注意:我国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都是50Hz ,习惯上称为“工频”。
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交流电频率并不相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例如:美国、日本采用的市电频率均为60Hz ,110V 。
课时教案
◆利用腾讯课堂播放PPT
一、纯电阻电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电流和电压的数值符合欧姆定律。
R
u i =
R U
I =
R U I m m =
2. 纯电阻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 在 纯电阻电路中, 电压uL 与电流 i 同相 (1)三角函数表示
sin(wt)i m I =
t
U u M ωsin =
(2)波形图
(3)相量图
3、纯电阻电路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R I R U UI P 22
===
◆练习巩固
1.在纯电阻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为( )
A 电压超前电流90度
B 电压和电流同相
C 电压落后电流90度
D 无法确定
2.若电路中某元件的端电压为u=5sin(314t+30。
)V ,电流为i=2sin(314t+30。
)A,则该元件是( ) A 电阻 B 电感 C 电容 D 无法确定
1.电阻是耗能元件。
它消耗的平均功率是( ) A.视在功率 B.有功功率 C.无功功率 D.瞬时功率
2.正弦低频交流电路中电阻器的电阻与频率的关系为( )
A .电阻与频率有关,且频率增大时电阻减小
B .电阻大小与频率无关
C .电阻与频率有关,且频率增大时电阻增大
D .无法确定
4.纯电阻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
A 电流超前电压90度 B 电压超前电流90度 C 电流与电压同相 D 电压超前电流120度
5.白炽灯的额定工作电压为220v ,它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压是( )
A.220V
B.400V
C.380V
D.311V
6.纯电阻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
A 电流超前电压90度 B 电压超前电流90度 C 电流与电压同相 D 电压超前电流120度 8.通常说的电炉的功率是指( )
A.瞬时功率
B.有功功率
C.无功功率
D.视在功率 9.只有纯电阻电路中,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才为零() 10.交流电源供电的纯电阻电路中的功率是变化的。
( )
◆利用腾讯课堂播放PPT
一、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1.感抗的概念
反映电感对交流电流阻碍作用程度的参数称为感抗。
符号:XL
L fL X L ωπ==2
2.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通直流、阻交流” “通低频、阻高频”
二、纯电感电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有效值符合欧姆定律。
L
X U I =
L
m
m X U I =
2.纯电感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 在 纯电感电路中, 电压uL 超前电流 i 90
1.三角函数表示
sin(wt)i m I =
)2sin(π
ω+
=t U u LM L
2.波形图
3.相量图
三、纯电感电路的功率 1.有功功率(平均功率)P P = 0,(电感元件不耗能) 2.无功功率QL :
L 2L
2
L L X U X I I U Q =
==
(单位 : 为乏、Var )
◆利用问卷星或云班课推送检测题
◆对易错题进行讲解
10min
一、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1.容抗的概念
反映电容对交流电流阻碍作用程度的参数称为容抗。
符号:XC
2.表达式:
fC C X C π21
1=
=
ω
3.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通交流、隔直流” “通高频、阻低频 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在纯电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有效值之间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m
m C
U I X =
C
U I X =
3. 相位关系
4. 电压u 在相位上比电流i 滞后90度。
3.平均功率(有功功率)P P = 0,电容元件不耗能
4.无功功率QC :
C
2C
2
C C X U X I I U Q =
==
(单位 : 为乏、Var )
无功功率 QC 反映了电容元件与电源之间能量交换的规模。
I =
⋅+︒2sin (90)
i ωt t
ωU u sin 2=
◆利用问卷星或云班课推送检测题◆对易错题进行讲解
一、纯电阻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