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内容与要求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21 MB
- 文档页数:3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为科学规范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二、监测原则(一)客观性。
采取抽样调查方法,科学设计监测指标和监测流程,准确反映教育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二)规范性。
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教育教学差异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规范流程,严格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真实有效。
(三)引导性。
全面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重点考察学生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三、监测学科为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依据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考虑相关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程度,借鉴部分国家和国际项目的做法,监测学科确定为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
四、监测对象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各学科的划分情况,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监测对象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五、监测周期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有效跟踪义务教育质量变化情况,最大限度提高监测效益,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两个学科领域。
具体安排是:第一年度监测数学和体育,第二年度监测语文和艺术,第二年度监测科学和德育。
六、监测时间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便于组织测试等因素,每年测试时间选择在6月中旬,具体时间在当年测试方案中确定。
七、监测内容为了测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监测学科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语文。
2019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语文、艺术)根据教育部2019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精神,我校作为全县十二所样本校之一,参加2019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测试工作。
为把此项工作做细做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监测时间2019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测试时间为 5 月 23 日。
测试当天场次与时间安排如下:2019 年春季学期四年级学生、学校校长、班主任及语文、音乐、美术教师。
三、监测内容语文:重点测查语文基础、文本阅读、书面表达,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
艺术:重点测查对艺术作品表现形式、民族艺术作品特点、中外艺术作品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了解、理解,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喜爱,以及艺术活动的参与等。
四、监测工具(一)学生语文测试卷(纸笔测试,题卡分离)(二)学生艺术纸笔测试卷(题卡分离)(三)学生问卷(纸笔测试,题卡合一):包括学生语文相关因素问卷,学生艺术相关因素问卷。
(四)演唱测试设备:预装“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演唱测试系统”的联网计算机、测试专用耳机。
(五)校长与教师问卷(在线填答):包括校长问卷、班主任问卷、语文教师问卷和艺术(音乐、美术)教师问卷。
五、组织实施(一)时间节点和任务(二)具体安排测试前1、安排校内测试工作人员校长负责组织本校测试,并对本校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监测过程的规范性、监测工具的保密性负责。
副校长配合校长组织本校测试,在校长填答问卷时,具体负责本校测试组织工作。
2、上报测试年级学生与教师信息学生上报范围:本校 2019 年春季学期在校的所有四年级学生(含“学籍在校,人不在校”、“人在校,学籍不在校”、“长期请假”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上报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时,须按要求做好备注说明。
教师上报范围:校长,2019 年春季学期四年级所有语文、音乐、美术及班主任教师。
3、开展测试宣传教育与培训在测试年级全体师生中积极宣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统一播放《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宣传视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认真如实填答的重要性;强调监测结果不排名排队、不评优评级、不奖优罚劣,打消参测人员顾虑;强调监测工具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留存,确保监测工具的安全保密。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为科学规范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二、监测原则(一)客观性。
采取抽样调查方法,科学设计监测指标和监测流程,准确反映教育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二)规范性。
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教育教学差异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规范流程,严格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真实有效。
(三)引导性。
全面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重点考察学生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三、监测学科为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依据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考虑相关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程度,借鉴部分国家和国际项目的做法,监测学科确定为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
四、监测对象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各学科的划分情况,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监测对象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五、监测周期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有效跟踪义务教育质量变化情况,最大限度提高监测效益,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两个学科领域。
具体安排是:第一年度监测数学和体育,第二年度监测语文和艺术,第二年度监测科学和德育。
六、监测时间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便于组织测试等因素,每年测试时间选择在6月中旬,具体时间在当年测试方案中确定。
七、监测内容为了测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监测学科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语文。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 2020一、概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每年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2020年的报告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在疫情的影响下,教育产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这份报告,我们既要关注其数据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探究其中蕴含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二、报告概述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在多个维度对全国各地的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估。
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到教师队伍的素质,从课程设置到教学管理,从教育资源配置到教学方法,报告旨在全面了解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方案。
三、学业水平在报告中,学业水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据报告显示,全国学生的学业水平整体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依然存在。
这表明,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其地域背景或经济条件。
四、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报告中指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存在教师待遇不平等、培训机会不足等问题。
我们需要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五、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报告中还涉及了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内容。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的创新成果逐渐显现,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质量不稳定和教学资源不足等。
六、教育资源配置报告还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了评估。
尽管教育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报告指出,各地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够平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基础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报告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义务教育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从而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
2020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解读2020年是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一年,也是中国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发布备受关注。
监测结果中呈现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改革等多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将有助于了解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指导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水平。
本文将对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行解读,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提供有益信息,同时也对教育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生学业水平的综合分析2020年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生学业水平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
在语文、数学、外语和科学四个学科中,学生的平均得分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提升较为显著。
这表明我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初显,学生整体学业水平有所提升。
在具体的学科中,语文学科的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所增强,对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这可能与各地教育部门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相应调整和优化有关。
数学学科方面,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可能与数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关。
外语学科的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有所增强,这可能与英语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关。
科学学科方面,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上有所提高,这可能与科学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和探究性学习的推广有关。
综合来看,学生的学业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初步成效。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存在差距,仍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业水平较低,需要继续加强个性化教育和补充教育资源。
另外,学校和家庭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培养上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改进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
监测发现,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上有所提升,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也有所改善。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 2020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 2020一、引言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发布了。
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一报告对于全面评估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展开,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二、整体评估让我们了解一下整体评估的结果。
报告显示,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公平的配置,在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例如部分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全面等。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教育资源配置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报告显示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改革成果。
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公平的配置,教育条件逐渐改善,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然而,报告也提到了部分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这意味着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可能无法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
我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四、教育质量评估在教育质量评估方面,报告对学生学习情况、学科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指出,我国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在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报告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在我看来,要提升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教育公平状况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报告显示,教育公平得到了初步改善,但城乡教育差距和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仍然存在。
这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对教育公平的政策支持,使每个孩子都能有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反映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