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格式:docx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5
《8.2.2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的思想。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代入法相同,仍是“消元”化归思想,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这些手段,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消元”化归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实现。
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我讲解了《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课,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主要评价激励法,对学生所反馈的学习情况,我将予以点评,并给予鼓励。
同时,我还将运用讲授法和练习法,将学生的自主练习运用投影的方式展示。
我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竞赛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下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相应的进行小组加分和个人加分,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发现,提出,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了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法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它们的基本思路都是消元,即将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
而加减法是通过相加减达到消元的目的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归纳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和代入消元法比较,让学生发现在有些时候用加减消元法更方便、简单。
由此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充分体现了目前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由教师立导型教学模式向学生立导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8.2.2 加减消元法简介: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内容是掌握用加减法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方法.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代入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学生已经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一定的认识,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部分,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理解消元,通过实际情境问题引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概念,对于方程组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者是互为相反数的方程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对于系数既不相等又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方程组,老师要引导学生转化解决,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本节课教学重点为: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探索如何用加减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的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消元法所体现的化归思想,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8分钟创设问题情境知识回顾1.根据等式性质填空<1>若a=b,那么a±c= .<2>若a=b,那么ac=2.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
某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列出方程组思考:1、用代入消元法怎么解此方程组?2、观察y的系数,能否找出新的消元方法呢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引出新知。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含义。
2、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使学生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化归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 学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 对于相同字母的系数绝对值不相等时的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用代入法解方程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以前学的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巩固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也同样为本节学的加减消元法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观察方程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比较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能否找出新的消元方法呢?分析:这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把这方程组的左边与左边相减,右边与右边相减,能得到什么结果?解:由②-①得: x=6把x=6代入①,得 6+y=10解得y=4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解方程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析:这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把这方程组的左边与左边,右边与右边。
解:①+②得3x=9解得:x=3把x=3代入①得:6+y=7解得:y=1所以方程组的解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总结规律:1、某一未知数的系数时,用减法。
2、某一未知数的系数时,用加法。
加减消元法:当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或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或,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简单方程组入手,更加深刻理解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并且归纳出加减法解方程的步骤。
三、例题讲解例3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于当方程组中两方程不具备上述特点时,则可用等式性质来改变方程组中方程的形式,即得到与原方程组同解的且某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的新的方程组,从而为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创造条件.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师引导分析:师生共同解决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同字母的系数不同的方程消元的方法。
例4、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均工作2h共收割小麦3.6 hm2,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同时工作5h共收割小麦8 hm2.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学生试着分析题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进行解答。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练习和归纳: 解方程组:1、⎩
⎨
⎧==+115y -3x 33
y 2x
2、⎩⎨
⎧=+=+7
2y 3x 15y 2x
3、思考:已知a 、b 满足方程组
,则a+b=
六、小结归纳:
上面这些方程组的特点是什么? 解这类方程组基本思路是什么? 主要步骤有哪些?
特点: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
基本思路:加减消元:二元变一元 主要步骤:加减消去一个元 求解分别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写解写出原方程组的解
七、作业:教材第98页第3题。
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代表板演过程,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有没
有过错,或写的好的地方在哪?
师生共同归纳方程特点和解题
过程,而且特别强调整体性及去括号的注意事项。
通过练习强化使
得当堂学习有所得,这
样相对不容易忘记。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课堂理解度多少? 2、作业反馈情况如何?。
《8.2.2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板块展开说课,分别是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本课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学习,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的应用,经过引导、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3、教学重点、难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容易进行简单的模仿,往往不注意方程组解法的形成过程更无法真正理解消元的思想方法。
而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才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各类数学知识的纽带,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重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二、说教法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主要评价激励法,对学生所反馈的学习情况,我将予以点评,并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