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
- 格式:pdf
- 大小:155.20 KB
- 文档页数:6
药物中毒性肝炎怎么处理药物中毒性肝炎是由于人体内摄入有毒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脏病变。
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中毒性肝炎有对乙酰氨基酚、氨茶碱、醋酸盐、四环素、苯妥英钠等药物所致。
药物中毒性肝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防治,继续使用有毒药物,打破中毒平衡,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肝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处理方法:1.停药和禁食;2.肝保护治疗;3.中医辨证施治;4.治疗并发症。
1. 停药和禁食药物中毒性肝炎的首要处理方法是停药和禁食。
停止接触有毒药物,避免继续中毒,对恢复肝功能非常重要。
同时,患者应适当控制饮食,切忌油腻、燥热、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帮助肝脏修复。
2.肝保护治疗肝保护治疗是药物中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甘草酸二钾、谷胱甘肽、乙酰半胱氨酸等,可以通过抑制氧自由基、清除自由基等机制发挥保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缓解肝炎症状。
另外,支持性治疗也非常重要,如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酸碱平衡等。
3.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认为,药物中毒性肝炎也是由于体内失去平衡导致的。
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调理,帮助恢复人体机能,促进肝细胞修复。
常用中药包括黄连、黄芩、枸杞、柴胡等。
4.治疗并发症药物中毒性肝炎严重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衰竭、肝昏迷以及出血等。
需要对症治疗,控制病情,维持生命。
对于肝衰竭患者,可以选择肝移植等手段。
注意事项:1.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有毒药物,遵循用药原则,按时、规律使用药物。
2.不随意更改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不擅自停药,如果需要停药,可以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依从度。
3.对于中毒性肝炎患者,注意饮食及日常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心态,避免情绪波动、焦虑及情感激动等。
4.药物中毒性肝炎患者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遵医嘱治疗。
总之,药物中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需要合理的治疗方案。
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药物性肝炎是指由药物引起的肝脏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
由于药物种类繁多,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也相对复杂。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制定合理的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等其他肝炎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用药史。
二、实验室检查。
对于疑似药物性肝炎的患者,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
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是药物性肝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尤其是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升高,对于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和凝血功能异常也是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表现。
三、用药史。
患者的用药史对于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同样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等,以及用药的剂量、频率、用药时间等。
有些药物会导致肝脏损伤,因此患者的用药史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药物性肝炎。
四、其他检查。
除了实验室检查和用药史外,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也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肝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形态和结构,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对于确诊有困难的患者,肝脏穿刺活检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用药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药物性肝炎。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考虑药物性肝炎的诊断,1. 有明显的肝脏损伤表现,如ALT、AST水平升高;2. 用药史与肝脏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3. 排除其他肝脏疾病的可能性。
六、治疗。
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应立即停止疑似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物性肝炎,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炎是由于使用了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肝损害,药物性肝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确诊为药物性肝炎,需停止服用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并且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来加强机体免疫力,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日常饮食方面还应该注意尽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不抽烟喝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平稳的情绪。
但是在发病期间最好不要做剧烈运动,以防诱发其他疾病。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肝脏炎症,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胆汁淤积、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下面将介绍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首先,药物性肝炎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等。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用药史、饮酒史等,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药物性肝炎的可能性。
其次,对于患者的临床表现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
现多样,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乏力、黄疸等症状。
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来全面
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
另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药物性肝炎的重要手段。
包括血清肝酶、胆红素、
凝血功能、免疫学指标等的检查。
其中,血清肝酶的水平常常升高,尤其是ALT
和AST的水平。
此外,胆红素的水平也会增高,凝血功能异常等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最后,对于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需要进行评估。
一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癌药等,都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用药史,评估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以帮助诊断药物性肝炎。
总之,诊断药物性肝炎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药物评估等多方面的
信息。
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最终可以确定药物性肝炎的诊断。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
如何避免药物性肝炎?作者:宋立刚来源:《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3年第09期由于腹部长了难以根治的体癣,在连续5年使用某种治疗皮肤病的涂抹性软膏后,39岁的孙女士日前因药物性肝炎发作住进医院进行治疗。
在某医院收治的肝炎患者中,因各种各样的用药不当引发的药物性肝炎占了5%~10%左右,并且这个数据还在呈上升趋势。
孙女士是因为多年的体癣一直用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膏擦拭皮肤,连续擦拭了5年后,导致药物毒性通过皮肤渗入体内,最终因肝脏损伤严重引起了慢性重症肝炎。
说到肝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乙肝。
其实,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仅是病毒性肝炎这一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已,在肝炎的家族里,还有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几大类。
其中,危害甚广、却不为人们所重视,而患病人数决不亚于乙肝的还有药物性肝炎。
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一、什么是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人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
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药物性肝炎发病率逐渐增高,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的2%,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0%~20%。
慢性肝炎中的1/4到2/3属药肝,其中以老年人为多见。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轻者没有明显的病状,仅血中转氨酶升高,重者可危及生命。
最危险的是爆发性肝炎(又称急性肝衰竭),肝脏细胞突然大量死亡,病情急转直下,病人可在一二周内就死亡。
二、吃药也能吃出肝炎来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假如药物具有毒副作用,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必然是肝脏。
药物性肝炎员圆园例临床分析陈仕祥,江摇军,陈玺卿,范摇平摇(解放军第员员猿医院摇感染科,浙江摇宁波摇猿员缘园源园)摘要:目的摇探讨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治水平。
方法摇根据患者的原发病、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结果摇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多见于抗结核药物(圆缘援园豫),抗肿瘤药物(圆猿援猿豫),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和风湿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员缘援园豫),抗感染药物(员员援远豫)和抗真菌药物(远援苑豫)等。
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员耀圆月。
结论摇临床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肝炎;药物毒性;诊断中图分类号:砸缘苑缘郾员摇文献标志码:粤凿燥蚤:员园援猿怨远怨辕躁援蚤泽泽灶援员远苑员鄄猿愿圆远援圆园员园援园远援园猿员摇文章编号:员远苑员鄄猿愿圆远(圆园员园)园远鄄园怨远源鄄园圆悦造蚤灶蚤糟葬造泽贼怎凿赠燥灶凿则怎早鄄蚤灶凿怎糟藻凿澡藻责葬贼蚤贼蚤泽悦澡藻灶杂澡蚤鄄曾蚤葬灶早,允蚤葬灶早允怎灶,悦澡藻灶载蚤鄄择蚤灶早,云葬灶孕蚤灶早摇(阅藻责葬则贼皂藻灶贼燥枣陨灶枣藻糟贼蚤燥怎泽阅蚤泽藻葬泽藻泽,孕蕴粤晕燥援员员猿匀燥泽责蚤贼葬造,晕蚤灶早遭燥在澡藻鄄躁蚤葬灶早猿员缘园源园,悦澡蚤灶葬)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韵遭躁藻糟贼蚤增藻摇栽燥凿藻贼藻则皂蚤灶藻贼澡藻糟葬怎泽藻泽葬灶凿贼澡藻糟造蚤灶蚤糟葬造枣藻葬贼怎则藻泽燥枣凿则怎早鄄蚤灶凿怎糟藻凿澡藻责葬贼蚤贼蚤泽泽燥葬泽贼燥藻灶澡葬灶糟藻贼澡藻造藻增藻造泽燥枣凿蚤鄄葬早灶燥泽蚤泽葬灶凿贼则藻葬贼皂藻灶贼援酝藻贼澡燥凿泽摇杂怎糟澡蚤灶凿藻曾藻泽葬泽怎灶凿藻则造赠蚤灶早凿蚤泽藻葬泽藻泽,皂藻凿蚤糟葬贼蚤燥灶澡蚤泽贼燥则赠,贼蚤皂藻燥枣燥灶泽藻贼,糟造蚤灶蚤糟葬造皂葬灶蚤枣藻泽贼葬贼蚤燥灶泽,造葬遭燥则葬贼燥则赠贼藻泽贼泽,则藻泽责燥灶泽藻贼燥凿则怎早皂藻凿蚤糟葬贼蚤燥灶,藻贼糟援,憎藻则藻泽贼怎凿蚤藻凿遭赠皂藻葬灶泽燥枣则藻增蚤藻憎援砸藻泽怎造贼泽摇粤灶贼蚤贼怎遭藻则糟怎造燥怎泽凿则怎早泽泽贼燥燥凿燥怎贼葬泽贼澡藻枣蚤则泽贼凿则怎早则藻造葬贼藻凿贼燥凿则怎早鄄蚤灶凿怎糟藻凿澡藻责葬贼蚤贼蚤泽(圆缘援园豫)援栽澡藻泽藻糟燥灶凿糟葬怎泽藻憎葬泽葬灶贼蚤灶藻燥责造葬泽贼蚤糟泽(圆猿援猿豫)援韵贼澡藻则泽蚤灶糟造怎凿藻凿贼则葬凿蚤鄄贼蚤燥灶葬造悦澡蚤灶藻泽藻皂藻凿蚤糟蚤灶藻(员缘援园豫)葬灶凿葬灶贼蚤遭蚤燥贼蚤糟泽(员员援远豫)援酝燥泽贼糟葬泽藻泽’蚤灶糟怎遭葬贼蚤燥灶责藻则蚤燥凿憎葬泽员原圆皂燥灶贼澡泽援悦燥灶糟造怎泽蚤燥灶摇酝葬灶赠凿则怎早泽皂葬赠糟葬怎泽藻凿则怎早鄄蚤灶凿怎糟藻凿澡藻责葬贼蚤贼蚤泽援悦造蚤灶蚤糟蚤葬灶泽泽澡燥怎造凿凿则葬憎葬贼贼藻灶贼蚤燥灶贼燥贼澡藻责则藻增藻灶贼蚤燥灶,凿蚤葬早灶燥泽蚤泽葬灶凿贼澡藻则葬责赠燥枣凿则怎早鄄蚤灶鄄凿怎糟藻凿澡藻责葬贼蚤贼蚤泽援运藻赠憎燥则凿泽:澡藻责葬贼蚤贼蚤泽;凿则怎早贼燥曾蚤糟蚤贼赠;凿蚤葬早灶燥泽蚤泽摇摇随着用于临床的药物种类日益增多,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也越来越多,约占所有药物损害病例的员园豫耀员缘豫,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药物性肝炎健康教育内容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导致肝脏炎症的一种情况。
为了防止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用药: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药物。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的用量,不要随意更换药品。
2.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在使用药物之前,了解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肝脏的影响。
如果发现有不适的症状,及时咨询医生。
3.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肝脏受损的风险。
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4. 避免饮酒:饮酒对肝脏有很大的负担,会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在使用药物期间,要避免饮酒,减轻肝脏负担。
5. 定期检查肝功能:对于长期需要使用药物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了解肝功能的变化,避免潜在的损伤。
6. 注意药物存储:将药物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注意药物的保质期,过期的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7.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减少肝脏受损的风险。
总之,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可以通过合理用药、了解药物副作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戒酒、定期检查肝功能等方式进行预防。
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中医学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药物性肝炎(DILD),或称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为体内最大最主要的生化和药物代谢器官,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
药物性肝炎约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6%,黄疸和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2%~5%,非病毒性肝炎的20%~50%,并且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1] 它还是不明原因肝炎的常见原因,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
由于各种新型药物不断的开发和大量上市,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
药物性肝炎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兹就其中医学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1 药物性肝炎的的中医学归属药物性肝炎是现代医学概念,中医无相同病名的记载。
依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认为本病可归属于“黄疸”、“胁痛”、“药毒”范畴,为药毒直中脏腑的病理范围。
2 药物性肝炎病因病机2.1古人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张从正首先提出“药邪”之说,他在《儒门事亲》中指出:“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盛气增之患”。
对本病的认识多见于“黄疸”、“胁痛”、“药毒”、“徵积”之中。
《金匮要略》中对本病也有着明确的认识,“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景岳全书·胁痛》曰:“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
《临证指南医案·疸》:“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
”《景岳全书·黄疸》又云:“阴黄证,多由内伤不足,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清利”。
《诸病源候论·水蛊候》曰:“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活人书·疸病证治》云:“病人寒湿在里不散,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郁蒸不消化,故发黄。
”2.2病机特点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
本虚表现为脾气虚弱、肝肾阴虚,标实表现为药毒直中、湿热内蕴、热毒内炽、气滞血瘀。
药物性肝病诊疗常规【概述】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物性肝病。
其表现与其他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诊断标准】1.有与药物性肝损伤发病规律相一致的潜伏期:初次用药后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一般在5-90天内,有特异质反应者潜伏期可<5天,慢代谢药物(如胺碘酮)导致肝损伤的潜伏期可>90天。
停药后出现肝细胞损伤的潜伏期≤15天,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潜伏期≤30天。
2.有停药后异常肝脏指标迅速恢复的临床过程:肝细胞损伤型的血清ALT在8天内下降>50%(高度提示),或30天内下降≥50%(提示);胆汁淤积型的血清ALP或TB峰值水平在180天内下降≥50%。
3.必须排除其他病因或疾病所致的肝损伤。
4.再次用药反应阳性:有再次用药后肝损伤复发史,肝酶活性水平升高至少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1+2+3,或前三项中2项符合,加上第4项,均可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
【纳入标准】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1.601/K71.901药物性肝病的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者。
2.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如重症肝炎、肝性脑病等。
3.合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其他引起肝损伤的原因。
4.其它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治疗常规】1.治疗的关键是停用和防止再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且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与致病药物在生化结构和(或)药物作用属于同一类的药物。
2.误服大量肝毒性药物的患者,宜早期洗胃、导泻,并加用吸附剂,以促进其排泄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