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重点词语注释、初中古诗文意译
- 格式:doc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28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可能有微调,请以当年高考大纲为准!!)高中部分(14篇)1.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一、高中必背14篇高中古诗词9篇1、《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
送子.(你)涉.(渡过)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
将.(请、愿)子无.(不要)怒,秋以为期。
乘.(登上)彼.(那)垝.(毁坏、倒塌)垣.(墙),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
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指嫁妆)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
于.(通“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往、到)尔,三岁..(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食物贫乏)。
淇水汤汤..(多年)食贫(车两旁的布幔)。
女也不爽.(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其行.(行为)。
士也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感情不专一)其德.(品德、德行)。
三岁为妇,靡.(没有、无)室劳矣;夙兴..(晚睡),靡有朝.(一日)矣。
言.(助词,无实义)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早起)夜寐暴.(凶恶)矣。
兄弟不知,咥.(笑)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心)矣。
及.(同)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低湿的地方)则有泮.(通“畔”,边岸)。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代指少年时代)之宴.(快乐),言笑晏晏..(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指违背誓言)。
反是.(这)..(形容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不思.(念),亦已.(了结、终止)焉哉!2、《离骚》屈原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爱慕、崇尚)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废弃)。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据2015年最新考纲完全收录)第一部分高中十四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醉翁亭记词语解释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
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好的树木40.秀:植物开花、结实。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洌:清醇。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
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列。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附字词解释)一、唐代诗歌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字词解释:霜:一种白色结晶体,多出现在低温天气下。
故乡:旧居,家乡。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峰:山巅,山峰。
急:情势紧急,气势汹汹。
滚滚:形容水流声音大而有力的样子。
3.《观刈麦》-白居易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皑:白色,皑皑即白雪纷飞的样子。
若:像,如同。
短语解释:两意:指古代女子接受媒妁之言时,可有“两意”。
相决绝:两人分手,断绝情感。
4.《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红湿:花瓣沾了雨水的样子。
锦官城:按照唐代官制最高职位的城市,意味着高贵富有的人居住的城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夜空中红星与白星排列成的光带,以银色为主(现指银河系)落:指高空物体由上往下坠落。
6.《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悲:忧伤,悲痛。
白发:年纪大了后头发变成银色或白色的头发。
金樽:材质如金的酒杯。
烹:煮、煮熟。
宰:杀死动物,再去皮、去毛、去内脏等工作。
(动词)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撑:摇着浆使小船行进。
偷: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取走别人的东西。
踪迹:足迹或行迹。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异客:在外地的游子。
佳节:指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茱萸:一种植物,节日中常用来插在门前、房屋前以祈福、驱邪。
9.《悯农》-李绅春种一粒子,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全国,整个地方。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初中古诗词34首1、关雎《诗经》关关..(拟声词)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在船的左右两边)流.(捞取)之。
窈窕淑女,寤.(醒时)寐.(睡时)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弹琴鼓瑟)友.(亲近)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挑选)之。
窈窕淑女,钟鼓..(敲击钟鼓)乐.(使……快乐)之。
2、蒹葭《诗经》蒹葭..(芦苇)苍苍..(那人),在水一方....(在那水的..(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那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道阻.(艰险)且长。
溯游..(顺流而下)从之,宛.(好像)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茂盛的样子),白露未晞.(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
溯洄从之,道阻.(险)且跻.(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茂盛,众多),白露未已..(还没有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弯曲)。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高)峙.(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银河)灿烂,若出其里。
幸.(庆幸)甚至.(极点)哉,歌以咏志。
4、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人居住的地方),而无车..(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在人境马喧。
问君何能尔.(这样)?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傍晚)佳,飞鸟相与..(相伴)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辨识)已忘言。
6、使至塞上(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王维单车..(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用来指自己..(一辆车)欲问边,属国使者的身份)过居延..(烽..(飘飞的蓬草)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七年级上册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一、高中必背14篇高中古诗词9篇1、《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
送子.(你)涉.(渡过)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
将.(请、愿)子无.(不要)怒,秋以为期。
乘.(登上)彼.(那)垝.(毁坏、倒塌)垣.(墙),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
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指嫁妆)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
于.(通“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往、到)尔,三岁....(食物贫乏)。
淇水汤汤..(多年)食贫(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车两旁的布幔)。
女也不爽.(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其行.(行为)。
士也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感情不专一)其德.(品德、德行)。
三岁为妇,靡.(没有、无)室劳矣;夙兴..(晚睡),靡有朝.(一日)矣。
言...(早起)夜寐(助词,无实义)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凶恶)矣。
兄弟不知,咥.(笑)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心)矣。
及.(同)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低湿的地方)则有泮.(通“畔”,边岸)。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代指少年时代)之宴.(快乐),言笑晏晏..(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指违背誓言)。
反是...(形容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这)不思.(念),亦已.(了结、终止)焉哉!2、《离骚》屈原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爱慕、崇尚)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废弃)。
高考64篇背诵古诗文之初中必背诗文50篇-重点注释与赏析初中必背诗文50篇高考64篇背诵古诗文之高中必背诗文14篇-重点注释与赏析(点此阅读)1.《论语》十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④,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⑦,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⑧。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⑨。
”(《卫灵公》)【注】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②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⑤“学而不思”两句: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殆:有害。
⑥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知:通“智”。
⑦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两句: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弘毅:刚强,勇毅。
⑨“己所不欲”两句: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赏析】本文所选十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75篇全文1.《论语》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021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及明白汇总(30页)2021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及明白汇总古诗文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也是一具必得分的题型。
而明白性默写是从14年开始浮现的一具新题型,比起直截了当默写多了对古诗文情感含义的要求,难度也提高了一些。
今天,给大伙儿整理了高中必背64篇古诗文涉及到的明白性默写大全,背了就能得分的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收藏~1.《劝学》1.人们常讲,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别能够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讲》中“是故弟子别必别如师,师别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讲,君子需要经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个儿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别能够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别折;锲而别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不过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别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别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心专一,同时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微小,假如专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2.《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还是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讲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别知晦朔,蟪蛄别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日子中的非常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照,形象地讲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日子中的实例,经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靠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讲明大鹏鸟的飞行对风的依靠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别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异莫测的描写后继续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不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高考必背古诗文带注释带译文64篇1.孔子语录《论语》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最佳背诵时机!中高考64篇必背古诗文汇总(附打印版)教育部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篇幅,高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传统文化的考查比重显著增加,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重视,在以后的教材和高考改革上,一定会有所体现。
- 孔子语录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古诗文64背文言文译文劝学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逍遥游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一、高中必背14篇高中古诗词9篇1、《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
送子.(你)涉.(渡过)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
将.(请、愿)子无.(不要)怒,秋以为期。
乘.(登上)彼.(那)垝.(毁坏、倒塌)垣.(墙),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
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指嫁妆)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
于.(通“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往、到)尔,三岁....(食物贫乏)。
淇水汤汤..(多年)食贫(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车两旁的布幔)。
女也不爽.(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其行.(行为)。
士也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感情不专一)其德.(品德、德行)。
三岁为妇,靡.(没有、无)室劳矣;夙兴..(晚睡),靡有朝.(一日)矣。
言...(早起)夜寐(助词,无实义)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凶恶)矣。
兄弟不知,咥.(笑)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心)矣。
及.(同)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低湿的地方)则有泮.(通“畔”,边岸)。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代指少年时代)之宴.(快乐),言笑晏晏..(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指违背誓言)。
反是...(形容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这)不思.(念),亦已.(了结、终止)焉哉!2、《离骚》屈原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爱慕、崇尚)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废弃)。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重复、再三)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荒唐,没有准则)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本来)时俗..(世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走投无路)乎此时也。
宁溘.(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责骂)而攘.(忍受)诟.(侮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观察、选择道路)之不察兮,延.(久久)伫.(久立)乎吾将反.(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回原路)兮,及.(趁着)行迷之未远。
步.(缓行)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进不入以离.(通“罹”,遭受)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即“不知吾”)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确实)芳.(美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回头看)以游目..(辽阔大地)。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放眼观看)兮,将往观乎四荒弥章.(通“彰”,明显)。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常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3、《蜀道难》李白(唐)噫吁嚱,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多么)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尔.(那,那时)来.(以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秦地。
秦国自古称为四塞之国。
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
西当太白..(只有鸟....(西面有太白山)有鸟道儿飞行的道路),可以横绝.......(指“五丁开山”的故事),然..(飞越)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后天梯..(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俗称“栈道”)相钩连。
上有六龙..(指高险的道路)石栈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回.(回转)日之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有冲波..(回旋的急流)。
黄鹤..(黄鹄,善飞的大鸟)之飞尚..(倒流)之回川..(波涛滚滚)逆折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多么)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摸)参历井..息...(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星星中间穿过)仰胁(仰着头,屏住呼吸),以手抚膺.(胸口)坐.(徒,空,白白地)长叹。
问君西游..(高而险的山岩)不可攀!但.(只、只是)见悲..(指入蜀)何时还,畏途巉岩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使……凋谢,指脸色由红润变铁青)朱颜。
连峰去.(距离)天不盈.(满、足)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奔腾的急流)瀑流争喧豗..(喧闹声),砯.(冲击)崖转.(使转动)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为什么)乎.(语助词,无实义)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形容易守难攻)。
所守或.(倘..(山势高大雄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叹息)!4、《登高》杜甫(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水中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飞舞盘旋。
回,回旋)。
无边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借指晚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指远离故乡)悲秋常作客,百年身命运)苦恨...(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潦倒..(衰颓,失意)新...(极其遗憾。
苦,极)繁霜鬓停.(刚刚停止)浊酒杯。
5、《琵琶行》白居易(唐)浔阳江头..(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江边)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悄悄)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新掌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才)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伤),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随手)续续..(连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形容声音轻细..(形容声音浊杂粗重)如急雨,小弦切切且急促)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溅射),铁骑突.(突然)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收敛面部表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最优秀的一队。
歌舞队、乐队古代都称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唐代歌妓常用名字)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节拍)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被沾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随随便便)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老)。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年纪大了)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走了以后)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里形容杜鹃啼声的悲切)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独自饮酒)。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忽然,一下子)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写作。
翻,按曲改编歌词)《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退回原处坐下)促.(紧,迫)弦弦转.(更、越)急。
凄凄不似向前..(黑..(掩面哭泣)。
座中泣.(眼泪)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以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湿。
6、《锦瑟》李商隐(唐)锦瑟无端...(传说古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没有来由的,无缘无故的)五十弦(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庄生..(伤春之心)托杜鹃。
..(庄子)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难道,哪能)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迷惘,茫然)。
7、《虞美人》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完结)?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全、满)江春水向东流。
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周瑜24岁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为“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作者神游于古战场),多情应笑我..(白发)。
人生如梦,.....(应笑我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一尊.(通“樽”,酒杯)还酹.(以酒洒地,向鬼神敬酒的方式)江月。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英雄的风流余韵)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仓促行事),封.(封山,筑土为坛祭祀山神纪念胜利)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高中文言文5篇1、《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而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记录)怪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