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生物化学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33.3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生物化学绪论1.生命的生物化学定义:生命系统包含储藏遗传信息的核酸和调节代谢的酶蛋白。
但是已知某种病毒生物却无核酸(朊病毒)。
2.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
( 2 ) 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
( 3 )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 5 )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有适应性。
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
4.生物化学: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进而深入揭示生命活动的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
5.生命体的元素组成: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
这四种元素约占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
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
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Br、Cr、F、Ga、I、Mo、Se、Si等。
偶然存在的元素。
6.生命分子是碳的化合物:生命有机体的化学是围绕着碳骨架组织起来的。
生物分子中共价连接的碳原子可以形成线状的、分支的或环状的结构。
7.生物(生命)分子是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生物分子的主要类型包括:多糖、聚脂、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维生素、辅酶、激素、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
8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代表了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方向。
9.生物化学的内容:静态生物化学: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
动态生物化学:研究生命现象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代谢调节。
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 -NH-)。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授课教师:李妮 No: __4___
第一章绪论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称为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通常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等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从广义的角度可将分子生物学视为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
在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而欧洲约为200年前。
直到 1903年才由德国科学家C.A. Neuberg 提出“Biochemistry” 而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一)古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人民已能用曲(麯 )造酒,称曲为酒母,即酶。
2. 公元前12世纪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利用豆、谷、麦等为原料,制成酱、饴和醋,饴是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这足已表明是酶学的萌芽时期。
3. 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说明当时在提取豆类蛋白质方面已经应用了近代生物化学及胶体化学的方法。
4. 公元7世纪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的记载,实际上是用富含维生素A的猪肝治疗夜盲症。
5. 北宋沈括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采用皂角汁沉淀等方法从尿中提取性激素制剂。
6. 明末宋应星记载的用石灰澄清法将甘蔗制糖的工艺,被近代公认为最经济的方法。
(二)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18世纪下半叶,德国药师K.Scheele首次从动植物材料中,分离出乳酸、柠檬酸、酒
石酸、苹果酸、尿酸和甘油等。
2.法国化学家voisier的实验证明,有机体的呼吸和蜡烛的燃烧同样都是碳氢化合
物的氧化。
在氧化过程中,氧被消耗而水和二氧化碳被生成,同时放出热能。
这一发现被
视为生物氧化研究的开端。
3. 1868年瑞士青年医生F.Miescher发现了核素,后来定名为核酸,为后续的研究作出了
重要贡献。
(三)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20世纪初期德国化学家E. Fischer在发现缬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之后,又用化
学方法合成了18个氨基酸的多肽。
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等在血液分析方面,创立了血滤液的制备及血糖的测定等方法,并在
蛋白质的研究中,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学说。
在营养学方面,发现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在内分泌学方面,发现了
多种激素;在酶学方面,酶结晶获得成功。
在物质代谢方面,确定了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及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尿素合成等。
2.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了蛋白质α螺旋的二级结构形式,完成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全序列分析等。
1953年J.D.Watson和F.H.Crick 提出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揭示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奠定了基础。
1965年我国生物化学工作者采用人工合成方法,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同时还采用 X线衍射方法成功地测定猪胰岛素分子的空间结构,分辨率达
0.18nm。
Nirenberg等人经过5年多的努力于1966年终于破译了mR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书写了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
3. 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而且使人们主动改造生物体成为可能。
由此,相继获得了多种基因工程产品,大大推动了医药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转基因动植物和基因剔除的成功是重组DNA技术发展的结果。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也是重组DNA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方面。
1981年我国生物化学工作者首次成功的合成了酵母丙氨酰tRNA。
核酶(ribozyme)的发现补充了对生物催化剂本质的认识。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发明,使体外高效扩增DNA成为可能。
4.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生命科学领域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全球性研究计划,旨在确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公布,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基因的功能与调节。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RNA组学等的研究迅速兴起,这些研究结果必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将极大地推动医学的发展。
二、生物化学研究内容
植物生化、动物生化、微生物生化、医学生化*
水:55%~67%
蛋白质:15%~18%
(一)人体的物质组成脂类:10 %~15%
(占体重) 糖类:1%~2%
无机盐:3%~4%
(二)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而功能是结构的体现。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识别和作用来实现,如蛋白质、核酸自身之间、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调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生物化学的热点之一。
(三)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1.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人的一生中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水大约为60000 kg、糖类10000 kg、蛋白质1600 kg、脂类1000 kg,其总量约高达人体重量的1300余倍。
2. 各种物质代谢途径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按照一定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需要神经、激素等整体性精确的调节来完成。
3. 物质代谢中的绝大部分化学反应由酶催化,酶结构和含量的变化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4. 细胞信息传递参与多种物质代谢的调节,其机制及网络也是近代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 基因信息传递及调控
1.基因信息传递涉及到遗传、变异、生长、分化等生命过程,与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
代谢异常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心血管病等的发病机制有关。
2.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许多基因工程产品将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进一步研究基因信息传递过程的机制及基因表达调控的规律(DNA重组、转基因、基因剔除、基因
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功能基因组计划)将大大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程。
三、生物化学与医学
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又与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各种疾病发病机
制的阐明,诊断手段、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的实施,都无一不依据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
(一)发病机制的阐明
1. 糖类代谢紊乱导致的糖尿病。
2. 脂类代谢紊乱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
3. 氨代谢异常与肝性脑病。
4. 胆色素代谢异常与黄疸。
5. 维生素缺乏与夜盲症和佝偻病。
6. 基因突变导致肿瘤和分子病。
7. 遗传性酶缺乏导致白化病、痛风等。
8. 蛋白质空间构象改变导致疯牛病。
(二) 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1. 体液中无机盐类、有机化合物和酶类等的检测诊断。
2. PCR技术和基因诊断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法医学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3. 遗传病基因疗法、传染病基因疗法、肿瘤基因疗法和其他疾病基因疗法的完善和应用。
4. 基因工程药物(如胰岛素)的研究开发应用。
生物化学的发展必将对临床、预防、护理、影像、检验和药学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只有
扎实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才能有望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