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59
中国利用FDI现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一个国家非常数的期间内,通过投资或购买股权、债券等形式,参与该国内企业的生产活动或经营管理,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或相应权益的过程。
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有助于促进国际分工合作、技术引进、市场拓展等,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利用FDI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放开对外资的限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410.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位居世界前列。
而且,中国的FDI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由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主导向高科技、服务业等新兴领域转变。
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是破除外商投资准入的限制,扩大外资准入领域,逐步取消外资在特定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同时简化企业设立及变更手续,提高审批效率。
另一方面是加大对外商投资的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签署了一系列的双边和多边投资协议,为外商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二、中国利用FDI的优势中国利用FD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前来投资。
外商投资可以带来更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模式、产品技术等,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技术优势:外商投资可以带来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中国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 资源优势:外商投资可以带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缓解中国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有助于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力。
4. 就业优势:外商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的就业局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章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第一节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一、外资的概述1、外资的含义外资是指来自境外的资金,即指其他国家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来中国大陆以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为主要目的,在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前提下,遵循市场机制法则,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的独资、合资、参股等的市场流入的资金。
2、境外的含义境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领域以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尚未实施行政管辖的地域。
境外并不等于自然的国土疆界之外,而是包括一国领域以内而尚未实施行政管辖的部分。
如台湾地区,从地理的自然界线来说是中国领土,但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还没有对其实施管辖权,即称境外。
现在的中国领土的香港、澳门地区也应属于境外。
3、外资的分类借贷资本(1)按国际资本移动的方式生产资本(2)按外资来源分外国政府资金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国际金融市场资金境外企业和私人资金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和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按范围可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1、直接利用外资(1)含义:直接利用外资是指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引进的外资。
(2)利用外资的形式①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含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又称中外合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而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企业。
它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点a、合营企业按合同规定占有股份,但只有出资证明书,不发行股票。
因此,不同国外的股份公司出现控股问题,谁在公司占有的股份多,谁就控制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
b、国外规定外国投资者只能占股份49%以下,本国投资必须占51%以上。
我国利用国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27年改革开放,外商直接投资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2004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664家,合同外资金额1534.7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30亿美元。
截止200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个,合同外资金额10966.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1.01亿美元,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
外资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的同时,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现。
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对提高FDI的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至为重要。
我国吸收FDI存在的问题FDI地区分布不均,导致地区发展差异增大。
从FDI的分布来看,1983年,我国吸收的FDI中,东部地区占87.75%,中部地区占8.96%,而西部地区仅占3.20%,东部地区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9.79倍和27.42倍。
近几年来,采取了许多吸引外资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政策和措施,但成效一直不够显著,他们仍然把东部地区作为投资的重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的差距。
FDI地区分布不平衡,不利于我国外资政策的统一,可能还会加大地区发展的差距,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FDI产业分布失衡,增加了中国产业结构的矛盾。
中国对外资开放以来,由于外资政策的导向,结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外资的利益驱动,我国所吸收的FDl 分布不平衡,绝大多数分布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外商投资较少。
制造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
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工资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中的比重依次为71.61%和69.77%。
FDI高度集中制造业,是与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也符合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
中国利⽤外资状况及建议图22005年以来实际利⽤外资结构图⼀、引⾔外商投资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扩⼤贸易起到了显著的作⽤。
多年来,中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国作为⼀个不断前进的国家,依然是具有很强吸引⼒的外商投资的⽬的地。
所以,研究我国的利⽤外商的投资情况帮助我国更好地利⽤外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前,我国仍然需要有效地吸收外资,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进⼀步发挥外商投资的重要作⽤。
⼆、中国利⽤外商直接投资状况(⼀)中国实际利⽤外资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中国实际利⽤外资的情况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不过可以看出从2010年以后我国利⽤外资的速度从⾼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低速的平稳性的增长,2012年我国实际利⽤外资相⽐前后两年有所下降,之后⼏年趋于平稳。
2005~2014年间,我国的实际使⽤外资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基本进⼊中低速的平稳增长时期,但是长远来看,我国外资发展的前景状况良好。
不过虽然我国利⽤外资的情况较好,但是在经济下⾏压⼒和传统产业投资⼏近饱和的状态下,我国仍然⾯临着优化外资结构、增强外资质量以及他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等较多挑战。
如何积极迎接挑战,继续在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是当前亟须考虑的问题。
(图1)本⽂对2005~2014年中国利⽤外资的情况进⾏分析。
⾃改⾰开放以来,中国利⽤外资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2002年以后中国利⽤外资重新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不过,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2014年来,中国利⽤外资的情况⼤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2009年较2008年利⽤外资有所下降,2012年较2011年有所下降,这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有着极⼤的联系。
此外,图1中可以看出,2013~中国利⽤外资状况及建议□⽂/肖瑶(河北农业⼤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北·保定)[提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新常态,中国利⽤外资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形势,外资利⽤⾯临新的任务和环境。
《国际投资学》作业集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一、名词解释1。
国际投资是各国官方机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等投资主体将其所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流动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经营得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2. 跨国公司是指依赖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活动的大型企业。
3。
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二、简答题1. 国际投资的主要特点第一,投资主体单一化;第二,投资环境多样化;第三投资目标多元化;第四,投资运行复杂化。
2.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比较有哪些特点?第一,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这是跨国公司的最基本特征;第二,实行全球性战略;第三,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
三、论述题1. 书 P35论述题第一题试述跨国公司近年来在中国的投资状况及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跨国公司研发投入明显增加, 跨国公司投资更倾向于独资方式, 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低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等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名词解释1. 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业。
2. 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3. 区位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二、简答题1. 简述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
海默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及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一类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2。
国际生产折中论的主要内容对外投资主要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及国内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外资的利用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先看看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中国大规模的利用外资应该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其中最能体现中国吸引外资成就的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变化。
1、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
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和外商其它投资。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作开发和BOT投资方式等。
对外借款主要是对外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
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和国际租赁。
而在中国利用的外资中,外商直接投资占了很大的比重(71.58%),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于对外借款来说,具有不用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优点,同时还能给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好的一种方式。
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是以对外借款为主,一直到1992年,外商直接投资额才第一次超过对外借款额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2、中国利用外资的来源区域结构。
截至到2002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最多的国家或地区是中国香港,无论是项目数、合同外资金额还是实际利用金额都是最多,几乎占到一半,其次是美国、日本和台湾。
港澳台地区一直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截止到2002年港澳台地区对华的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占到总实际利用额的54.19%,这主要原因是港澳台与中国地域相近,文化相近。
3、中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
无论是从项目数量还是合同利用外资额来看,利用外资最多的行业是工业,其次是房地产业,还有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其它的均占比例很小。
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而且外商投资工业的迅速扩张,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税收来源之一,利用外资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利用外资可以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完善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外资可以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 地区) 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最后对各阶段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做了一个概括和总结。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历程;特征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紧接着,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里程碑。
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外资的规模从小到大、进而蓬勃发展。
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使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外资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 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1]。
我国利用外资30 年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利用外资东道国的前列。
自1993年,我国利用外资流量长期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世界第二的位置,在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利用外资的世界奇迹。
2010 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740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057.35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16% ,占世界的 4.4%。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例子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汽车行业:许多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如大众、丰田、宝马等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或独资工厂,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并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
这些投资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2. 电子产业:众多跨国电子公司如苹果、三星、富士康等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投资大量资金用于生产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
这些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中国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 能源领域:国际能源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项目。
例如,中国与外国能源公司合作进行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引入国外的技术和资金,提高中国的能源供应能力。
4.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业也有重要影响。
国际知名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企业。
这些投资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5. 旅游业:中国的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许多国际酒店集
团如万豪、希尔顿、洲际等在中国开设酒店,投资建设度假村和旅游景点,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
这些例子只是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一部分,通过吸引外资,中国不仅获得了外部资金和技术支持,还推动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外资利用及外资进入方式总结一、外资利用相关政策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优势依然明显。
对于外资利用,国务院和发改委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意见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0〕128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这两个文件都肯定了外资对我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旨在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12年7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利用外资的重点任务是:1、保持适度规模,发挥贷款作用;2、维护外债安全,优化外债结构;3、优化外资结构,全面提升质量;4、协调区域发展,促进投资合作;5、做好境外投资,提高投资水平;6、增强企业实力,强化投资主体。
二、外资进入方式(一)股权式进入1、中外合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
依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国合营者可以与中国的合营者共同设立合营企业,这是外资股权式进入的一种方式,是国内机构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2、中外合作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为了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合作企业的合作模式较为宽泛,即合作企业的可以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合作形式较为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