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 格式:docx
- 大小:17.65 KB
- 文档页数:2
高层建筑发展脉络随着工业革命钢铁工业的发展,钢结构逐渐替代了石材和砖砌体。
随着波特兰水泥成为建筑材料后,在高层建筑中,不仅全面替代了砖石,还成功替代了铸铁等材料,成为20世纪、21世纪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
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芝加哥建起了第一幢11层高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该结构采用铸铁和砖砌结构,第一次将外墙作为非承重隔墙,大大减少了墙体的厚度,有效增大了室内的可利用空间。
第一幢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是1903年建成的美国辛辛那提市的Ingalls大厦,高64m,16层。
虽然这两幢标志性高层建筑均已拆除,但其成功建造为市场注入了活力,随后一大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形成了高层建筑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1. 高层建筑的第一个发展高潮(1920年~1935年)1920年~1935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的代表性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高层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
结构体系主要是框架结构、内部框架外部砖墙结构等。
划时代的作品是1931年4月落成的美国纽约市的帝国大厦(图1-8),102层,381m,塔尖高度443m,钢结构建筑,连接节点全部现场铆栓连接、中间设支撑形成电梯井筒,该大楼仅用了25个月建造完成,并位居世界第一高楼达41年,至今仍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典范。
在此期间,上海兴建了一批高层建筑,上海和平饭店,1929年建成,77m,12层;中国银行,1929年建成,77m,12层等。
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成为当时最高建筑,而黄浦江边的上海大厦成为上海名片(图1-9)。
该时期的结构承重材料外墙多为厚重的砖、石墙体,结构内部为单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或铸铁外砌砖墙结构体系;墙下条形基础,并用木桩加固。
随后世界经济大萧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高层建筑的发展停滞了近20年。
2. 第二个发展高潮(1950年~19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用建筑出现了飞速的发展。
1.3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1.3.1 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
⑴近代(形成期)1819年,美国芝加哥16层Monadnock大楼,砖承重墙体系,底部八层砖墙1.8m厚1801年,美国曼彻斯特7层棉纺厂房,厂房内部采用铸铁框架承重1854年,美国长岛黑港采用熟铁建造灯塔1883年,美国11层保险公司,生铁柱,熟铁梁(世界第一栋高层建筑)1889年,9层 Second Rand Merally大楼,全钢框架(第一栋高层钢建筑)⑵现代(发展期)帝国大厦20世纪,钢结构技术的进步、电梯的发明,房屋建筑高度越来越高框架抗侧力体系-加竖向支撑或剪力墙来增强抗侧刚度和强度。
1905年,50层Metrop Litann大楼1913年,60层高234m的沃尔沃斯(Woolworth)大楼1929年,319m的Charysler大厦1931年,102层381m帝国大厦(采用平面结构理论,用钢量为206kg/m2)⑶二战结束后地价昂贵、平面结构理论——三维立体结构理论、轻质材料。
1972年,世界贸易中心(Twin Towers)高402m,110层——钢结构1974年,西尔斯大厦 442m(立体结构-框筒束体系,用钢量161kg/m2,与帝国大厦相比减少20%)——钢结构1996年,吉隆坡建成石油大厦,88层,高450m,是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2003年,10月中国台北101大厦,101层,高508m,首次突破500m高度。
全世界前10幢已建的最高建筑物1.3.2 我国高层建筑概况我国的现代高层建筑起步较晚,解放前,仅在几个大城市有为数很少的高层建筑。
解放以后,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陆续建造一些;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高层建筑建设加快了步伐,开始大批建造;进入80年代后,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
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开始建造高大的金字塔和神庙。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的发展始于现代城市化的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开始建造越来越高的建筑。
第一代现代高层建筑被称为“钢铁巨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芝加哥的肯尼迪大厦。
这些建筑使用钢铁骨架和电梯技术,使得建筑物的高度不再受限制。
随着钢铁和混凝土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水平越来越高。
20世纪上半叶,纽约的埃默里克大厦、伦敦的帝国大厦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代表性的高层建筑。
20世纪中叶,随着玻璃幕墙技术的出现,高层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技术使得建筑物能够拥有更大的窗户和透明度,提供更好的采光和景观。
同时,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也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21世纪初,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成为新的潮流,代表性的有迪拜的哈利法塔和上海的上海中心大厦。
这些超高层建筑不仅在高度上创造了新的纪录,同时也运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未来,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可能会继续朝着更高、更环保和更智能
的方向发展。
新材料、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科技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方式,使其更加适应未来城市的需求。
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在人类建筑的漫长历程中,高层建筑的崛起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篇章。
从最初的简单堆叠到如今的摩天大楼林立,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人类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早期的人类居住形式多为低矮的房屋,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人口的增长,对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促使人们开始探索垂直方向的建筑可能性。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建筑技术和材料的限制,高层建筑的发展十分缓慢。
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工业革命带来了钢铁生产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巨大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1885 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家庭保险大楼。
这座大楼虽然只有 10 层,但它标志着高层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 世纪初至中叶,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逐渐兴起。
美国在这一领域继续引领潮流,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成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
克莱斯勒大厦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和优美的线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帝国大厦则以其高达 381 米的高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世界最高建筑的纪录。
在这一时期,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不断改进。
电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上下楼层,从而促使建筑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筑结构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也日益完善,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战后,全球经济复苏,高层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大规模建设高层建筑,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
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东京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在欧洲,伦敦、巴黎等城市也出现了具有特色的高层建筑。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建筑材料的创新,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以及各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风力,从而可以建造更高、更复杂的结构。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史世界的高层建筑发展一直以资本主义地区最为活跃,在世界领域内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近代100多年里,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的层数不断翻新,使用的手段不断创新,而平均最高的建筑大都坐落与美国(芝加哥),加拿大。
直到80年代末北美一直都是世界级建筑的中心。
外国的高层建筑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芝加哥时期2、古典主义复兴时期3、现代主义时期4、后现代主义时期。
其中芝加哥时期具有鲜明的特征,不强调立面构图,而是明确地表现支撑结构和自然的表面。
形象特征为:大方窗,无檐口,窗下墙凹部有装饰或无装饰,块状和板状体量。
或者以时间为划分分为三个阶段:a、19世纪中期以前。
这个阶段主要以砖石为材料,施工技术受到极大的限制,建筑多6层以下,还有一些次要因素是因为人们不愿爬太多的阶梯,而水压仅能提升约15米的高度,所以没有人考虑建造更高的建筑。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
b、19世纪中期倒20世纪50年代初在19世纪中期以前芝加哥市一个小镇,建筑构造布局混乱无序,直到1871年的一次戏剧性的革新使他开始大规模的重建有利于合理规划,有利于发展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也有利于电梯的发明与改良,使芝加哥从次开始变成了高层建筑的发源地。
随着1855年发明电梯,高层建筑成为了可能。
大量的建筑设计任务吸引了一批有才华的建筑工程师(也是建筑师)聚集到芝加哥,如:·詹尼(设计第一栋高层建筑--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楼,一共11层55m高,铸铁框架承重结构,它标志着区别与传统砌筑结构的诞生)·鲁特(设计蒙纳诺克大楼-- 世界最高砖结构建筑) ·沙里文(高层建筑之父)在这一批巨将的不断努力下,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芝加哥学派"。
这时期的建筑有一个革命性的建筑技术: 放弃传统的石头承重墙,采用一种轻型的铸铁结构和石头或陶砖外墙,框架与外墙分离。
高层建筑发展史第一次高层建筑时期(1890~1900 年)一、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成就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
1840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
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
幕墙概念产生,房屋支撑结构与围护墙分离。
在建筑安全方面,防火技术与安全疏散逐步提高。
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1920年代出现空调系统。
由于乘客电梯的出现,建筑突破5层的高度限制(徒步可行的登高距离)。
1845年奥迪斯在纽约举办安全电梯展览。
奥迪斯令人信服地演示他的发明,切断缆绳,电梯箱仍安全地悬挂在半空中。
1857年在纽约城百货公司安装了第一台蒸汽驱动安全电梯。
18世纪70年代,蒸汽电梯被更快的水力电梯取代。
1890年奥迪斯发明了现代电力电梯。
1870 年后,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纽约公正生命保险大厦被认为是高层建筑的早期版本,因为除了高度和结构外,它采用了几乎全部必需的高层建筑技术元素。
建筑采用装饰性的法国双重斜坡屋顶,虽只有5层,但高度达到130英尺,并且在办公楼中首次使用电梯。
可以说它是电梯建筑或原始高层建筑的最早实例。
1871年芝加哥发生火灾,建筑中铁部件的失败教训促成了建筑防火设计的进步。
建造者开始在铁梁和铁柱外面覆盖面砖,并应用空心砖楼板,提高金属骨架的耐火性能。
1879年,威廉·詹尼设计第一拉埃特大厦,这个七层货栈是砖墙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高层结构建筑的发展一、高层建筑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建造高层建筑,如北京的民族饭店(14层)、民航大楼(16层)等。
六十年代建成的广州宾馆(27层),其高度与解放前最高的上海国际饭店相同。
七十年代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成了一批剪力墙结构住宅和旅馆。
1975年广州白云宾馆(剪力墙结构33层、112米)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高度开始突破100米。
八十年代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进入兴盛时期,十年内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建成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高度100米以上的共有12幢。
1985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筒中筒结构、50层、160米)是八十年代最高的建筑。
九十年代我国高层建筑进入飞跃发展的阶段。
截至1998年末,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建成的10层以上高层建筑面积约2亿5千万平方米,高度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达200幢,其中150米以上的100幢,200米以上的20幢,300米以上的3幢,最高的上海金茂大厦88层、365米、塔尖高度420米。
1995年发布的世界最高的100栋建筑中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81层、325米)和广州中天广场(80层、322米)分别列为第4、13和14名。
另有460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正在建造中。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我国的超高层建筑绝大多数建于地震区。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七十年代以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建筑功能以及高度和层数等要求,筒中筒结构、筒体结构、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在工程中逐渐采用。
九十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为适应结构体系的多样化,结构材料向多样性发展,八十年代以前高层建筑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史在人类建筑的发展历程中,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篇章。
从最初的简单堆叠到如今的摩天大楼林立,高层建筑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展现了人类对空间利用和城市发展的不断探索。
在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但一些建筑已经展现出了向上发展的趋势。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它们以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高度令人惊叹,但其主要目的是作为法老的陵墓,而非功能性的居住或办公空间。
而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土地资源变得愈发紧张。
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工作需求,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建造更高的建筑。
1885 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了家庭保险大楼,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
这座大楼采用了钢铁框架结构,外部则是砖石墙面,共 10 层,高约 55 米。
钢铁框架结构的应用使得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从而实现更高的楼层。
在 20 世纪初期,高层建筑的发展逐渐加速。
美国纽约的伍尔沃斯大楼于 1913 年竣工,它高达 241 米,共有 57 层。
这座大楼采用了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装饰华丽,成为了当时的建筑杰作。
20 世纪中期,随着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刷新纪录。
1931 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其高度达到了 381 米,共 102 层。
这座大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它不仅是建筑技术的胜利,也是美国经济繁荣的象征。
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地,也开始建造高层建筑,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
20 世纪70 年代,中东地区的一些石油富国开始投资兴建高层建筑。
例如,迪拜的哈利法塔,于 2010 年建成,高度达到了 828 米,共有162 层。
这座大楼不仅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还融合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设计理念。
中国高层建筑发展史在人类建筑的历史长河中,高层建筑的崛起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篇章。
在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历程,它不仅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的见证。
20 世纪初,中国的高层建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当时的建筑技术相对落后,材料和设备也较为匮乏,大多数建筑都是以低层的传统建筑为主。
然而,随着西方建筑风格和技术的传入,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了具有现代风格的多层建筑,但与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仍有较大差距。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的国际饭店建成,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高层建筑。
它高达 838 米,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轰动。
国际饭店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高层建筑发展的开端。
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进展十分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但在初期,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高层建筑的建设仍然不多。
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城市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率先崛起了一批高层建筑。
如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建成,成为了当时中国高层建筑建设的一个奇迹。
这一时期,高层建筑的功能主要以商业和办公为主,建筑风格也逐渐多样化,开始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理念。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高层建筑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各大城市纷纷兴建高层建筑,以展示城市的现代化形象。
上海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相继落成,成为了中国高层建筑发展的代表作品。
这一时期,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有了显著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也不断优化。
同时,高层建筑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化,除了商业和办公,还出现了住宅、酒店等多种功能复合的高层建筑。
21 世纪以来,中国的高层建筑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史自人类文明发展以来,高层建筑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
随着科技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地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梳理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史,展示人类在建筑领域的伟大成就。
一、古代高层建筑在古代时期,高层建筑主要体现为宗教建筑和宫殿。
古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高层建筑中的瑰宝,代表了古老文明的辉煌。
金字塔采用了巧妙的构造方式,使其能够承受巨大的重量。
此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神庙以及中国的宫殿也是高层建筑的代表作,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智慧,还表达了对神圣力量的崇敬。
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堂成为人们研究建筑技术和创新的中心。
巴黎圣母院是中世纪建筑的代表,其雄伟的尖塔和拱顶成为后来高层建筑的灵感之源。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其巨大的圆顶是当时建筑技术的巅峰之作。
三、现代高层建筑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可能。
在19世纪末,美国的芝加哥和纽约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实验场。
芝加哥的十六层考伯特大厦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摩天大楼,为高层建筑开辟了新的时代。
纽约的洛克菲勒大楼和帝国大厦更是将高层建筑推向了新的高度。
四、现代高层建筑的创新与竞争进入20世纪,高层建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世界各地纷纷兴建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力图在高度、设计和技术上超越其他建筑。
迪拜的哈利法塔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其高度令人惊叹,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
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和吉隆坡的双子塔也是现代高层建筑的代表作,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创新的建筑材料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五、未来高层建筑的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高层建筑将继续刷新人类的想象力。
无论是更高的建筑高度还是更复杂的设计,未来的高层建筑都将展示出人类在建筑领域的突破。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高层建筑的壮丽和创新之处。
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高层建筑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居住和办公空间,还能成为城市的地标和象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设计原则、施工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1. 古代高层建筑的兴起- 古代高楼、宫殿的建造技术和材料- 古代高楼建筑的功能和用途2. 现代高层建筑的初期发展- 第一座现代高层建筑的诞生- 早期高层建筑的结构和设计特点3. 高层建筑的发展与技术突破- 结构材料的改进与创新- 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的革新三、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1. 结构设计原则- 承重结构的选型与设计-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风振控制2. 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 高层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与功能安排- 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与景观规划3. 环境与能源设计- 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与绿色建筑概念- 室内环境与舒适度的考虑四、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1. 地基与基础工程-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方法-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2. 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流程与方法-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比较3. 室内装饰与设备安装- 高层建筑室内装饰的设计与施工-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五、相关法律法规及注释1. 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建筑工程法及其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法及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条例2. 相关术语及注释- 抗震设防烈度表- 建筑设计文件审查程序扩展内容:1、本所涉及附件如下:- 高层建筑平面示意图- 高层建筑外立面设计图-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图- 高层建筑施工进度计划表2、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建筑工程法:指定了建设工程的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施工、监督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 城市规划法:规定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方针和规划制度等内容。
城市演变高层建筑的城市发展史城市演变:高层建筑的城市发展史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为集中和突出的体现之一,而高层建筑则是现代城市的标志。
城市的演变过程中,高层建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史中的作用和演变。
一、高层建筑的兴起高层建筑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都被认为是古代高层建筑的杰作。
这些高层建筑的建造技术和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超越周围建筑,塑造了城市的独特轮廓。
随着现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19世纪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剧增,为了解决土地紧缺的问题,人们开始向上发展,建造更高的建筑。
例如,20世纪初的纽约市就出现了一系列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如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等。
二、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影响1.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土地的稀缺性使得高层建筑成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
相对于低层建筑,高层建筑能够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容纳更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拥挤问题。
2. 城市形象的提升高层建筑的耸立给城市带来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
著名的高层建筑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迪拜的哈利法塔等,成为了城市的代表和象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3. 经济发展的推动高层建筑的建造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还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这不仅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繁荣,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高层建筑的演变过程高层建筑的演变过程可以从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发展等方面进行描述。
1. 建筑材料的演化古代的高层建筑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如石头、木材等进行搭建,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代的高层建筑开始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新材料,并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结构形式的变化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最早的壁式结构到现代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每一种结构形式都为高层建筑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古代的高层构筑物与今日的民用高层建筑不同,往往是宗教和权利的象征。
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高146.5米,底部边长为230米。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在埃及北部城市亚历山大城建造法洛斯灯塔,高122米,已损毁。
公元520年中国河南登封县建成了砖结构垒砌嵩岳寺塔(图1-4),高40米。
公元1056年,在山西应县建造了全木结构的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高67.31m,底层直径30.27m,共9层(含4个暗层)(图1-5)。
1880年历时600多年的德国科隆大教堂刷新了胡夫金字塔的最高构筑物世界记录,其塔尖高度达到157.3m,教堂底面横宽86.25m,纵长144.58m,采用石块砌筑而成,至今仍是世界第三高度的教堂(图1-6)。
10年后该记录被乌姆大教堂刷新,高度为161m,至今仍是世界最高教堂。
图1-4嵩岳寺塔,中国登封图1-5释迦塔,中国山西应县图1-6 科隆大教堂,德国,科隆1889年,埃菲尔铁塔落成,高324m,成为法国文化象征(图1-7)。
埃菲尔铁塔采用铸铁桁架体系,全部铆钉连接。
令人叹为观止是,以当时的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该高塔仅用了2年2个月就完成了全部施工,于1889年5月在巴黎世博会展出并投入使用至今。
埃菲尔铁塔共三层,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第一层、第二层设有餐厅,第三层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1711级阶梯。
图1-7 埃菲尔铁塔,法国巴黎得益于钢铁业的发展、水泥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以及第一台奥的斯电梯的诞生并在埃菲尔铁塔上的成功应用,现代高层民用建筑开始萌生并蓬勃发展。
超高层建筑发展据摩天城市网发布的2012年《摩天城市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中国有470座摩天大楼(152m以上),在建摩天大楼332座,占全球在建摩天大楼的87%。
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是现在美国总数的4倍,其中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
超高层建筑除数量不断增多外,其高度也在不断刷新。
如上海中心大厦,其总高度为632m,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第一绿色摩天高楼。
高层建筑发展史(1900-1935年)1895年2I层的纽约美国担保大厦,也被认为是第一栋独立塔楼建筑超过20层的新哥特式的卡匹托大厦,1913 年57 层的伍尔沃思大厦,高度达792英尺,保持世界最高纪录达17 年,直到77 层的克莱斯勒大厦建成。
仅一年后,1931年,102层的帝国大厦建成,标志美国摩天楼的黄金时代达到顶点,建筑高度为1250英尺。
这一时期美国的高层建筑经过两个发展阶段:1.1900-1920年,折中主义阶段; 2. 1920-1940年,艺术装饰时期。
国际式高层建筑(1950-19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现代主义的高层建筑在某些方面是芝加哥学派的延续。
被称为"国际式风格"。
1950年建成的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可算是最早的国际式高层办公建筑。
1952年纽约利华大厦建成,开创全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先例,首次实现了密斯20年代提出的玻璃摩天楼的梦想。
超高层建筑(1965~l975年)60年代后期到70 年代中期,是美国高层建筑最辉煌的时期。
1973年建成芝加哥艾莫科大厦,80层336m,是芝加哥第二高楼。
l974 年在芝加哥建成的西尔斯110层,高443m,在1966年马来西亚石油大厦(高450m)建成前的22年中,它一直是世界最高建筑。
这个时期高层建筑技术的进步很大,高效率的高层建筑结构已经成熟,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取得很大发展。
1976年在芝加哥建成的水塔广场大厦共74层,2层地下室,高度262m,是世界最高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是著名的综合体建筑。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古代就开始建造高层建筑,埃及于公元前280年建造的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00多米,为石结构(今留残址)。
中国建于523年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高40米,为砖结构,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米多,为木结构,均保存至今。
现代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高11层。
1913 年在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高52层。
1931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州大厦,高381米,102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
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各为110层,高411米。
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为110层,高443米,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加拿大兴建了多伦多的商业宫和第一银行大厦,前者高239米,后者高295米。
日本近十几年来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筑,如东京池袋阳光大楼为60层,高226米。
法国巴黎德方斯区有30~50层高层建筑几十幢。
苏联在1971年建造了40层的建筑,并发展为高层建筑群。
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
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高22层。
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层的民族饭店、15层的民航大楼;60年代在广州建成18层的人民大厦、27层的广州宾馆。
70年代末期起,全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
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1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
中国1986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
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
是中国目前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