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在人类建筑的发展历程中,高层建筑的崛起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篇章。
从最初的简单构造到如今的摩天大楼,高层建筑不仅是建筑技术进步的象征,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追溯到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但一些建筑已经展现出了向上发展的趋势。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虽然主要是作为陵墓而建,但它们的巨大高度和复杂结构显示了当时人们在建筑垂直方向上的努力。
进入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建筑材料和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出现了一批早期的高层建筑。
这些建筑采用了钢结构框架,使得建筑物能够承载更多的重量并且建造得更高。
其中,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
20 世纪中叶,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成为了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其高度达到了 381 米。
这座建筑不仅在高度上令人惊叹,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设计也成为了经典。
在亚洲,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也建造了不少高层建筑。
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
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仅是追求高度的突破,还体现在设计理念和功能的多样化上。
早期的高层建筑主要是作为办公场所,而如今,高层建筑涵盖了住宅、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多种功能。
在设计方面,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高效的节能设备、绿色建筑材料,以及优化建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能源的消耗。
同时,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
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形状,而是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和艺术元素,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未来,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智能化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内部环境、设备运行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更加深入。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层建筑将在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实现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层建筑似乎只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象征或城市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但是随着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简单了解一些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应用情况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历程建筑结构发展趋势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领土结构、钢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代替传统的砖、石、木结构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建筑高度的增加、层数的增多、跨度的增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开始出现。
回顾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代表建筑是美国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高381m,102层)、1972年建成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姊妹楼(417m和415m,100层,“9.11”事件中被毁)和1974年建成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441.9m,110层),前苏联和波兰与1953年和1955年分别渐层的莫斯科国立大学(239m,26层)和华沙科学文化宫(231m,42层),1978年澳大利亚悉尼建成的MLC中(229m65层)。
1985年以来,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朝鲜及中国等国家迅速发展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其中有1996年建成的深圳的帝王大厦(高325m,69层)、广州中信广场(321.9,80层),1998年建成的吉隆坡石油大厦(400m,88层)上海金茂大厦(395m,69层)。
将世界上最高的100幢高层建筑的建筑年代和在世界上各地的分布表作统计可看出:随着时间推移20实际中,北美洲在前100幢高层建筑中所占的数量由多变少,而亚洲则从无到有,由少变多。
并由此推论在21世纪中亚洲将成为世界建造高层建筑的中心。
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
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了现代形式的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
第一次高层建筑时期(1890~1900 年)[上]时间:2003-8-21 16:26:49 作者:建筑网络世界一、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成就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
1840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
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
幕墙概念产生,房屋支撑结构与围护墙分离。
在建筑安全方面,防火技术与安全疏散逐步提高。
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1920年代出现空调系统。
由于乘客电梯的出现,建筑突破5层的高度限制(徒步可行的登高距离)。
1845年奥迪斯在纽约举办安全电梯展览。
奥迪斯令人信服地演示他的发明,切断缆绳,电梯箱仍安全地悬挂在半空中。
1857年在纽约城百货公司安装了第一台蒸汽驱动安全电梯。
18世纪70年代,蒸汽电梯被更快的水力电梯取代。
1890年奥迪斯发明了现代电力电梯。
1870 年后,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纽约公正生命保险大厦被认为是高层建筑的早期版本,因为除了高度和结构外,它采用了几乎全部必需的高层建筑技术元素。
建筑采用装饰性的法国双重斜坡屋顶,虽只有5层,但高度达到130英尺,并且在办公楼中首次使用电梯。
可以说它是电梯建筑或原始高层建筑的最早实例。
1871年芝加哥发生火灾,建筑中铁部件的失败教训促成了建筑防火设计的进步。
建造者开始在铁梁和铁柱外面覆盖面砖,并应用空心砖楼板,提高金属骨架的耐火性能。
1879年,威廉·詹尼设计第一拉埃特大厦,这个七层货栈是砖墙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高层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体现。
本文将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的角度,探讨高层建筑的演变与意义。
一、高层建筑的起源与演变高层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态,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宗教建筑。
例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就是高层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们被认为是法老王陵墓,旨在延续法老的统治并为其提供来世所需。
这些金字塔的高度和宏伟气势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宗教、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建筑的功能逐渐多样化。
在古代城市中,高塔和钟楼成为地标,并具有辨识度和示警作用。
在中世纪的欧洲,尖顶教堂与皇宫塔楼成为浓郁的宗教与霸权象征。
而在现代,高层建筑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居住和行政等领域,成为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的象征。
二、高层建筑的文化内涵高层建筑不仅仅是单纯的工程结构,更是文化的载体与表达。
它们承载着人们对于城市和社会发展的期待,反映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传统东方文化中,高层建筑通常与尊贵与权力相联系。
比如,中国的古代宫殿与寺庙往往在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方面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高楼大厦常常与现代主义、科技进步等概念相关联。
例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建筑都成为了当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经济实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高层建筑的设计也受到当地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中东地区,穆斯林建筑遵循伊斯兰教的规范,如迪拜的哈利法塔和麦加的朝圣塔。
这些建筑以虔诚和庄严为特点,表达了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三、高层建筑的社会意义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层建筑的兴建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空间,解决了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
其次,高层建筑的多样化用途,如商业办公、居住和娱乐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便利的生活方式。
此外,高层建筑还对城市的形象和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座崭新的高层建筑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高层建筑发展简史古代就开始建造高层建筑,埃及于公元前280年建造的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00多米,为石结构(今留残址)。
中国建于523年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高40米,为砖结构,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米多,为木结构,均保存至今。
现代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高11层。
1913 年在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高52层。
1931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州大厦,高381米,102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
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各为110层,高411米。
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为110层,高443米,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加拿大兴建了多伦多的商业宫和第一银行大厦,前者高239米,后者高295米。
日本近十几年来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筑,如东京池袋阳光大楼为60层,高226米。
法国巴黎德方斯区有30~50层高层建筑几十幢。
苏联在1971年建造了40层的建筑,并发展为高层建筑群。
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
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高22层。
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层的民族饭店、15层的民航大楼;60年代在广州建成18层的人民大厦、27层的广州宾馆。
70年代末期起,全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1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
中国1986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
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
是中国目前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
论高层建筑的发展模式及演化历程近几十年来高层建筑在造型形式不断翻新、高度记录一再被打破的同时,其空间构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这个时期内高层建筑发展的历程。
同时从建筑计划学的角度,对近些年来世界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演变和发展趋向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指出核的变化和中庭空间的介入,已引发了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重大变革。
标签:高层建筑发展史构成模式演化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尽管当时的建筑技术(结构、设备等)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建筑师们仍在为寻找恰当的高层建筑形式而奋斗。
一方面,工程师在创造性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他们高效地建造桥梁、火车站、展览厅;另一方面,建筑师们却束缚在传统风格中不能自拔。
他们需要寻找一条道路跳出进退两难的处境,在维护传统价值的同时不得不反映全新的爆炸性的城市环境一一过速发展的芝加哥先驱精神和新的房屋建造方法。
19世纪末流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风格可作为高层建筑的原型,但随着建筑不断升高,府邸风格已很难实现,因而必须探寻新的设计构图方法。
芝加哥高层建筑风格的经过三次演变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强调水平部分,顶部为府邸式。
2.扩展府邸式风格或三段式构图,运用柱式隐喻(如基座、往身、柱头),伸长中间部分。
装饰为罗马式或哥特式,如大檐口、半圆拱、薄檐口、砖石结构。
3.商业风格(“芝加哥框架”),不强调立面构图,而是明确地表现支撑结构和自然的表面。
形象特征为:大方窗,无檐口,窗下墙凹部有装饰或无装饰,块状和板状体量。
二、高层建筑风格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厦表现了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建筑的立面没有表现“骨架—外表”的概念,而是表现传统的承重砖窗间墙—在水平层以含糊的罗马复兴风格来组织。
高层建筑发展史第一次高层建筑时期(1890~1900 年)一、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成就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
1840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
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
幕墙概念产生,房屋支撑结构与围护墙分离。
在建筑安全方面,防火技术与安全疏散逐步提高。
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1920年代出现空调系统。
由于乘客电梯的出现,建筑突破5层的高度限制(徒步可行的登高距离)。
1845年奥迪斯在纽约举办安全电梯展览。
奥迪斯令人信服地演示他的发明,切断缆绳,电梯箱仍安全地悬挂在半空中。
1857年在纽约城百货公司安装了第一台蒸汽驱动安全电梯。
18世纪70年代,蒸汽电梯被更快的水力电梯取代。
1890年奥迪斯发明了现代电力电梯。
1870 年后,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纽约公正生命保险大厦被认为是高层建筑的早期版本,因为除了高度和结构外,它采用了几乎全部必需的高层建筑技术元素。
建筑采用装饰性的法国双重斜坡屋顶,虽只有5层,但高度达到130英尺,并且在办公楼中首次使用电梯。
可以说它是电梯建筑或原始高层建筑的最早实例。
1871年芝加哥发生火灾,建筑中铁部件的失败教训促成了建筑防火设计的进步。
建造者开始在铁梁和铁柱外面覆盖面砖,并应用空心砖楼板,提高金属骨架的耐火性能。
1879年,威廉·詹尼设计第一拉埃特大厦,这个七层货栈是砖墙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中国之一高楼1300米(介绍中国高楼建筑的发展史)珍珠号【文档一:中国之一高楼1300米】一、背景介绍高楼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
中国的高楼建筑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进步,从最早的几层楼房,发展到现今的超高层建筑。
本文将以中国著名的一座高楼——1300米的珍珠号为例,介绍中国高楼建筑的发展史。
二、早期高楼建设的起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开始迈入高楼建设的新时代。
当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城市人口增长的压力,一些大城市开始兴建多层的住宅楼、商业楼和办公楼。
这些高楼在当时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壮丽的景象了。
三、高楼建筑的蓬勃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楼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大量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许多有名的地标建筑。
这些高楼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办公和居住空间,还为城市带来了无限的美丽与活力。
四、中国高楼建筑的技术创新在高楼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师们积极探索并应用了许多创新的建筑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楼的建设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
其中包括防震技术、节能技术、模块化建筑技术等等。
五、1300米的珍珠号1300米的珍珠号是中国著名的一座高楼,位于中国的大都市,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这座高楼采用了最先进的建筑技术,结合了多个功能,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
除了提供居住和办公空间外,还拥有商业区、娱乐设施、餐饮场所等。
【附件】:1、中国高楼建筑的照片集2、1300米的珍珠号的施工图纸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8年7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法,旨在规范和管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设活动。
【文档二:珍珠号】一、背景介绍珍珠号是中国著名的一座高楼,高度达到了1300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该建筑不仅具有令人惊叹的高度,还体现了中国高楼建筑的崛起与发展。
本文将以珍珠号为例,介绍中国高楼建筑的发展历程。
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在人类建筑的漫长历程中,高层建筑的崛起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篇章。
从最初的简单堆叠到如今的摩天大楼林立,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人类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早期的人类居住形式多为低矮的房屋,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人口的增长,对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促使人们开始探索垂直方向的建筑可能性。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建筑技术和材料的限制,高层建筑的发展十分缓慢。
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工业革命带来了钢铁生产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巨大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1885 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家庭保险大楼。
这座大楼虽然只有 10 层,但它标志着高层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 世纪初至中叶,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逐渐兴起。
美国在这一领域继续引领潮流,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成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
克莱斯勒大厦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和优美的线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帝国大厦则以其高达 381 米的高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世界最高建筑的纪录。
在这一时期,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不断改进。
电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上下楼层,从而促使建筑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筑结构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也日益完善,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战后,全球经济复苏,高层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大规模建设高层建筑,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
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东京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在欧洲,伦敦、巴黎等城市也出现了具有特色的高层建筑。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建筑材料的创新,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以及各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风力,从而可以建造更高、更复杂的结构。
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史
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开始放宽对高层建筑的限制。
1985年,上海的金茂大厦成为中国第一座摩天大楼,高度为88层,是当时中国最高建筑。
接着,国内其他城市也开始兴建高楼大厦。
1990年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摩天大楼建设也随之增加。
北京CBD的建设成为了一个标志性事件,许多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参与了这个项目。
在此期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国家。
21世纪初,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许多新的建筑设计理念被应用于高楼大厦的建造中,例如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强调摩天大楼的安全和环保,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目前,中国的摩天大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包括世界最高的上海中心和广州的珠江塔。
在未来,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仍将继续发展,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之一。
- 1 -。
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史
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史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城市化进程加速,对于高层建筑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1985年,中国第一座摩天大楼——上海市党政办公中心建成,高153米,成为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
接下来的几年里,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摩天大楼。
1990年代,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进入了一个高峰期,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的中环金融中心成为中国最高的建筑,高达415米。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摩天大楼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着世界记录。
2008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高度达到了492米,成为亚洲最高、全球第二高的建筑。
2010年,广州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建成,高度达到了440米。
2016年,中国的“两会”新闻中心——北京中国大饭店建成,高度达到330米。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摩天大楼建设的重要市场之一,拥有全球最多的摩天大楼。
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在计划和建设中拥有自己的摩天大楼。
未来,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将继续蓬勃发展,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象征。
- 1 -。
城市演变高层建筑的城市发展史城市演变:高层建筑的城市发展史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为集中和突出的体现之一,而高层建筑则是现代城市的标志。
城市的演变过程中,高层建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史中的作用和演变。
一、高层建筑的兴起高层建筑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都被认为是古代高层建筑的杰作。
这些高层建筑的建造技术和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超越周围建筑,塑造了城市的独特轮廓。
随着现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19世纪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剧增,为了解决土地紧缺的问题,人们开始向上发展,建造更高的建筑。
例如,20世纪初的纽约市就出现了一系列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如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等。
二、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影响1.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土地的稀缺性使得高层建筑成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
相对于低层建筑,高层建筑能够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容纳更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拥挤问题。
2. 城市形象的提升高层建筑的耸立给城市带来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
著名的高层建筑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迪拜的哈利法塔等,成为了城市的代表和象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3. 经济发展的推动高层建筑的建造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还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这不仅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繁荣,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高层建筑的演变过程高层建筑的演变过程可以从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发展等方面进行描述。
1. 建筑材料的演化古代的高层建筑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如石头、木材等进行搭建,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代的高层建筑开始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新材料,并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结构形式的变化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最早的壁式结构到现代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每一种结构形式都为高层建筑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发展迅速。
最早的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商业区和政府中心,如北京、上海和广州。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建造高层建筑。
1990年代初,中国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
之后,不断有更高、更大的建筑相继问世,如上海中心大厦、广州东塔和广州中信广场等。
21世纪初,中国摩天大楼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7年,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成为中国最高的建筑,高度达到468米。
之后,更多的高层建筑相继建成,如广州塔、天津金融中心、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
到了2010年代,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超高层建筑”的时代。
2015年,上海中心成为中国最高的建筑,高度达到632米。
2017年,广州的中信广场超过了600米,成为中国第二高的建筑。
未来,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仍将继续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和设计的不断进步,更高、更具创意的建筑将相继涌现。
同时,在建设中也需要注意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打造更加宜居、宜商的城市。
- 1 -。
云端的回想--国际高层建筑
吉隆坡双塔,西尔斯大厦,世贸中心……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摩天大厦,这一个个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无论从晴朗的海上远眺维多利亚港,还是从夜晚的空中俯瞰曼哈顿岛,那栉次鳞比的高楼都构成了繁华都市的标志,那错落有致的天际线都演绎着现代的乐章。
高层建筑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
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影响了人类的心灵深处。
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1840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
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
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1920年代出现空调系统。
由于乘客电梯的出现,建筑突破5层的高度限制(徒步可行的登高距离)。
1885年建成10层高的家庭生命保险大厦(詹尼设计,1931年被拆除),通常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栋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发展史-1900 ~1935
1895年2I层的纽约美国担保大厦,也被认为是第一栋独立塔楼建筑超过20层的新哥特式的卡匹托大厦,1913 年57 层的伍尔沃思大厦,高度达792英尺,保持世界最高纪录达17 年,直到77 层的克莱斯勒大厦建成。
仅一年后,1931年,102层的帝国大厦建成,标志美国摩天楼的黄金时代达到顶点,建筑高度为1250英尺。
这一时期美国的高层建筑经过两个发展阶段:
1.1900-1920年,折中主义阶段;2. 1920-1940年,艺术装饰时期。
二、国际式高层建筑(1950-198O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现代主义的高层建筑在某些方面是芝加哥学派的延续。
被称为"国际式风格"。
1950年建成的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可算是最早的国际式高层办公建筑。
1952年纽约利华大厦建成,开创全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先例,首次实现了密斯20年代提出的玻璃摩天楼的梦想。
三.超高层建筑(1965~l975年)
60年代后期到70 年代中期,是美国高层建筑最辉煌的时期。
1973年建成芝加哥艾莫科大厦,8O层336m,是芝加哥第二高楼。
l974 年在芝加哥建成的西尔斯110层,高443m,在1966年马来西亚石油大厦(高45om)建成前的22年中,它一直是世界最高建筑。
这个时期高层建筑技术的进步很大,高效率的高层建筑结构已经成熟,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取得很大发展。
1976年在芝加哥建成的水塔广场大厦共74层,2层地下室,高度262m,是世界最高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是著名的综合体建筑。
有人把它称为最后一栋现代主义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正处在新古典、新技派、生态观、解构主义等多元并存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