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7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4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26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0小题。
第Ⅰ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到答题卡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37题,每题2分,共计74分)1.据《广州日报》报道,QQ号的炒卖风气已经越演越烈,一个为“99999”的QQ号以30万元的“历史新高”,卖给了一名上海网友。
这应该是目前卖得最贵的“QQ号”了。
QQ号“99999”在这里A.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B.不是商品,因为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C.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D.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2.2012年“五·一”期间,济南格力空调专卖店的某型号空调价格标价为2400元,这里的2400元①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表现②仅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是现实的货币③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④在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该指数过高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的原因是①发生物价不断上涨,造成经济不稳定②央行增加货币发行,造成货币供应紧张③币值下降,生活成本提高④生活成本降低,币值便随之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截止到2012年2月份,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从2010年7月的1∶6.8变化为1∶6.3左右。
人民币大幅度升值①意味着人民币兑外币汇率下跌②意味着外币兑人民币汇率下跌③有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④有利于我国人员出境学习或旅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我国个人消费将步入签单时代,当需要消费时,掏出支票本,签张支票,这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成为现实。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9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共二大题,37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Ⅰ(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小题,共70分,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2.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战国时期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综合了法家和道家的积极合理成分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韩非子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A.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 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 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想社会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6.“夫仁义礼智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此材料体现了A.尊儒抑法 B.抑儒尊法 C.尊儒尚法 D.既抑儒又抑法7.假设西汉太学生在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下列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A.巩固大一统局面 B.儒学成为立国之本C.儒学在地方上得以推广 D.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8.王阳明与朱熹思想的主要区别是A.对“理”的认识不同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C.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态度不同 D.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态度不同9.王阳明论赏花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延边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3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7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7小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4分,共63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
无则诚立明通。
诚立,贤也;明通,圣也。
”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2.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3.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6.“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
2014-2015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 己知集合Q ={x|2x 2−5x ≤0, x ∈N},且P ⊆Q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P 的个数是( ) A.3 B.4 C.7 D.82. 函数f(x)=ln x −2x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1, 2) B.(2, 3) C.(e, 3)D.(e, +∞)3. 设a =log 132,b =(13)12,c =(23)12,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a <b <cB.b <c <aC.a <c <bD.c <b <a4. 直线l 的方程x −2y +6=0的斜率和它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 A.12,−6,3 B.12,6,3C.2,−6,3D.12,−6,−35. 已知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x)=2x −3,那么f(−2)的值是( ) A.−114 B.114C.1D.−16.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是腰长为1的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12πB.4√3πC.3πD.12√3π7. 已知函数f(x)={log 2x ,x >09−x +1,x ≤0,则f(f(1))+f(log 312)的值是( )A.7B.2C.5D.38. 若当x ∈R 时,y =√1−a |x|均有意义,则函数y =log a |1x|的图象大致是( )A.B.C. D.9. 已知函数f(x)=log 12(x 2−ax −a),在(−∞,−12)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1, +∞)B.[−1,12)C.[−1,12]D.(−∞, −1]10. 直线2x −y −1=0被圆(x −1)2+y 2=2所截得的弦长为( ) A.√305B.35√5C.2√305D.65√511. 关于直线m 、n 与平面α、β,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m // α,n // β且α // β,则m // n ; ②若m // α且n ⊥β且α⊥β,则m // n ; ③若m ⊥α,n // β且α // β,则m ⊥n ; ④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 其中真命题有( ) A.1个 B.2个C.3个D.4个12. 已知函数y =f (x)在R 上是偶函数,对任意x ∈R 都有f(x +6)=f(x)+f(3),当x 1,x 2∈[0, 3]且x 1≠x 2时,f(x 1)−f(x 2)x 1−x 2>0,给出如下命题:①f(3)=0;②直线x =−6是y =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③函数y =f(x)在[−9, −6]上为增函数; ④函数y =f(x)在[−9, 9]上有四个零点.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函数f(x)=(m2−m−1)x m2−2m−3是幂函数,且在x∈(0, +∞)上是减函数,则实数m=________.若直线m被两平行线l1:x−y+1=0与l2:x−y+3=0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2√2,则m的倾斜角可以是①15∘②30∘③45∘④60∘⑤75∘,其中正确答案的序号是________.已知三棱锥S−ABC的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ABC所在截面圆的圆心O在AB上,SO⊥面ABC,AC=1,BC=√3,若三棱锥的体积是√33,则该球体的球心到棱AC的距离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6题,52+20分)已知全集为R,集合A={x|1≤x≤4},B={x|m+1≤x≤2m−1}.(1)当m=4时,求∁R(A∪B);(2)若B⊆A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点.(1)求证:BD1 // 平面AEC;(2)求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某服装厂生产一种服装,每件服装的成本为40元,出厂单价定为60元,该厂为鼓励销售商订购,决定当一次订购量超过100件时,每多订购一件,订购的全部服装的出厂单价就降低0.02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商一次订购量不会超过600件.(1)设一次订购x件,服装的实际出厂单价为p元,写出函数p=f(x)的表达式;(2)当销售商一次订购多少件服装时,该厂获得的利润最大?其最大利润是多少?已知圆C:(x−3)2+(y−4)2=4,(Ⅰ)若直线l1过定点A(1, 0),且与圆C相切,求l1的方程;(Ⅱ)若圆D的半径为3,圆心在直线l2:x+y−2=0上,且与圆C外切,求圆D的方程.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m+n)=f(m)+f(n)−2对任意m、n∈R恒成立,当x>0时,f(x)>2.(1)求证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2)已知f(1)=5,解关于t的不等式f(|t2−t|)≤8;(3)若f(−2)=−4,且不等式f(t2+at−a)≥−7对任意t∈[−2, 2]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已知函数f(x)=x|2a−x|+2x,a∈R.(1)若a=0,判断函数y=f(x)的奇偶性,并加以证明;(2)若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实数a∈[−2, 2],使得关于x的方程f(x)−tf(2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4-2015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答案】 D【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 【解析】解出集合Q ,再根据P ⊆Q ,根据子集的性质,求出子集的个数即为集合P 的个数. 【解答】解:集合Q ={x|2x 2−5x ≤0, x ∈N}, ∴ Q ={0, 1, 2},共有三个元素, ∵ P ⊆Q ,又Q 的子集的个数为23=8, ∴ P 的个数为8, 故选D. 2. 【答案】 B【考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解析】分别画出对数函数ln x 和函数2x 的图象其交点就是零点. 【解答】解:根据题意如图:当x =2时,ln 2<ln e =1,当x =3时,ln 3=ln √273>ln √e 23=23,∴ 函数f(x)=ln x −2x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2, 3).故选B . 3.【答案】 A【考点】不等式比较两数大小 【解析】分别考查幂函数y =√x(x ≥0)、对数函数y =log 13x(x >0)的单调性即可.【解答】解:考查幂函数y =√x ,在区间[0, +∞)单调递增,∴ √13<√23,即b <c ;而a =log 132<log 131=0,b =√13>0,∴ a <b ;∴ a <b <c . 故选A . 4.【答案】 A【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直线的斜率【解析】通过直线方程直接求出直线的斜率,通过x =0,y =0分别求出直线在y 轴x 轴上的截距. 【解答】解:直线l 的方程x −2y +6=0的斜率为12; 当y =0时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6; 当x =0时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3; 故选A . 5.【答案】 D【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函数的求值【解析】由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x)=2x −3,可求得f(2)的值,从而可得f(−2)的值. 【解答】解:∵ x >0时,f(x)=2x −3, ∴ f(2)=22−3=1.又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 ∴ f(−2)=−f(2)=−1. 故选D .6.【答案】 C【考点】由三视图求体积 【解析】三视图复原几何体是四棱锥,扩展为正方体,它的体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求出半径,解出球的表面积. 【解答】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四棱锥,记作S −ABCD ,其中SA ⊥面ABCD .面ABCD 为正方形,将此四棱锥还原为正方体,易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为外接球直径,所以2r =√3.∴ S 球=4πr 2=4π×34=3π.答案:C 7. 【答案】 A【考点】 函数的求值 【解析】根据已知函数解析式,先求f(0),然后求出f (f(0)),再求出f(log 312)即可求解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f(1)=log 21=0,f (f(1))=f(0)=90+1=2f(log 312)=9−log 312+1=9log 32+1=5 ∴ f(f(1))+f(log 312)=7故选A 8. 【答案】 B【考点】函数的图象变换 【解析】由对数函数的定义知a >0且a ≠1,函数y =log a |1x |的定义域为(−∞, 0)∪(0, +∞)由x ∈A ∪B ={−4, −3, 1}时,y =√1−a |x|均有意义,则{1−a 4≥01−a 3≥01−a 1≥0,推出0<a <1,再把函数表达式中的绝对值去掉,再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解答】解:由对数函数的定义知a >0且a ≠1, 函数y =log a |1x |的定义域为(−∞, 0)∪(0, +∞),若当x ∈R 时,y =√1−a |x|均有意义, 则a |x|≤1,∴ 0<a <1, 又x >0时,y =log a 1x ,∵ u =1x 单调递减,∴ 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知y =log a 1x 单调递增,∵ y =log a |1x|=log a1|x|为偶函数,其图象应关于y 轴对称,∴ x <0时,y =log a (−1x)单调递减,综上知,选项B 符合. 故选B . 9. 【答案】 C【考点】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解析】由题意可得函数t =x 2−ax −a 在(−∞,−12)上恒为正数,且在(−∞,−12)上是减函数,由−12≤a2,且当x =−12时t ≥0,求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答】由题意可得函数t =x 2−ax −a 在(−∞,−12)上恒为正数, 且在(−∞,−12)上是减函数.∴ −12≤a 2,且当x =−12时,t =14+a2−a ≥0.解得−1≤a ≤12, 10.【答案】 D【考点】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解析】本题拟采用几何法求解,求出圆的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利用弦心距、半径、弦的一半三者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求出弦长的一半,即得弦长 【解答】解:由题意,圆的半径是√2,圆心坐标是(1, 0),圆心到直线2x −y −1=0的距离是√5=√55故弦长为2(√5)=65√5故选D11.【答案】B【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解析】命题①中注意考虑面面平行的性质及m与n位置的多样性;命题②中注意考虑面面垂直的性质及m与n位置的多样性;命题③根据n // β且α // β,知n // α;命题④由m⊥α,n⊥β且α⊥β,可知m与n不平行,借助于直线平移先得到一个与m或n都平行的平面,则所得平面与α、β都相交,根据m与n所成角与二面角平面角互补的结论.【解答】解:命题①中,由m // α,n // β且α // β,能得到m // n,或m与n异面,或m与n相交三种可能,故命题①错误;命题②中,根据∵m // α且n⊥β且α⊥β,也能得到m // n,或m与n异面,或m与n相交三种可能,故命题②错误;命题③中,若m⊥α,且α // β,则m⊥β,又因为n // β,所以m⊥n,故命题③正确;对于命题④,由m⊥α,n⊥β且α⊥β,则m与n一定不平行,否则有α // β,与已知α⊥β矛盾,通过平移使得m与n相交,且设m与n确定的平面为γ,则γ与α和β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α与β所成的角,因为α⊥β,所以m与n所成的角为90∘,故命题④正确.故选B.12.【答案】D【考点】函数单调性的性质与判断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函数的零点【解析】①令x=−3,代入f(x+6)=f(x)+f(3),根据函数为偶函数,得到f(3)=0;②将f(3)=0代入,得到f(x+6)=f(x),故f(x)是周期等于6的周期函数,再由f(x)是偶函数可得,x=−6是函数y=f(x)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③根据偶函数f(x)在[0, 3]上为增函数,且周期为6得到函数y=f(x)在[−9, −6]上为减函数;④根据f(3)=0,周期为6,得到f(−9)=f(−3)=f(3)=f(9)=0,有四个零点.【解答】解:①令x=−3,则由f(x+6)=f(x)+f(3),函数y=f (x)在R上是偶函数,得f(3)=f(−3)+f(3)=2f(3),故f(3)=0,故①正确.②由f(3)=0,可得:f(x+6)=f(x),故f(x)是周期等于6的周期函数.由于f(x)为偶函数,y轴是对称轴,故直线x=−6也是函数y=f(x)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故②正确.③因为当x1,x2∈[0, 3],x1≠x2时,有f(x1)−f(x2)x1−x2>0成立,故f(x)在[0, 3]上为增函数,又f(x)为偶函数,故在[−3, 0]上为减函数,又周期为6.故在[−9, −6]上为减函数,故③错误.④函数f(x)周期为6,故f(−9)=f(−3)=f(3)=f(9)=0,故y=f(x)在[−9, 9]上有四个零点,故④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答案】2+√2【考点】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解析】水平放置的图形为直角梯形,求出上底,高,下底,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水平放置的图形为一直角梯形,由题意可知上底为1,高为2,下底为1+√2,S=12(1+√2+1)×2=2+√2.故答案为:2+√2.【答案】2【考点】幂函数的性质幂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定义域、值域【解析】根据幂函数的定义,令幂的系数为1,列出方程求出m的值,将m的值代入f(x),判断出f(x)的单调性,选出符和题意的m的值.【解答】解:f(x)=(m2−m−1)x m2−2m−3是幂函数∴m2−m−1=1解得m=2或m=−1当m=2时,f(x)=x−3在x∈(0, +∞)上是减函数,满足题意.当m=−1时,f(x)=x0在x∈(0, +∞)上不是减函数,不满足题意.故答案为:2.【答案】①⑤【考点】直线的倾斜角【解析】利用两平行线l1与l2之间的距离公式可得d=√2=√2.直线m被两平行线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2√2,可得直线m与两条平行线的垂线的夹角θ满足:√2cosθ=2√2,解得θ=60∘.即可得出m的倾斜角.【解答】解:∵两平行线l1:x−y+1=0与l2:x−y+3=0之间的距离d=3−1√2=√2.直线m被两平行线l1:x−y+1=0与l2:x−y+3=0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2√2,∴直线m与两条平行线的垂线的夹角θ满足:√2cosθ=2√2,解得θ=60∘.∴m的倾斜角可以是15∘或75∘.故答案为:①⑤.【答案】√214【考点】球内接多面体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BC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B为斜边,则球心位于直线SO上,设球心为O′,作O′D⊥AC,如图:由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得13×(12×√3×1)×SO=√33,解得SO=2,则OO′2+OC2=O′C2,设球的半径为R,则O′S=O′C=R,所以OO′=2−R,所以(2−R)2+1=R2,解得R=54,所以O′C=54,又因为CD=12,所以O′D=√O′C2−CD2=√214.故答案为:√214.三、解答题(共6题,52+20分)【答案】解:(1)当m=4时,B={x|5≤x≤7},∴A∪B={x|1≤x≤4或5≤x≤7},∴∁R(A∪B)={x|x<1或4<x<5或x>7};(2)当B=⌀时,满足B⊆A,∴2m−1<m+1,∴m<2;当m≠⌀时,由B⊆A,得到{2m−1≥m+1,2m−1≤4,m+1≥1,解得:2≤m≤52,综上,m的范围为m≤52.【考点】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解析】(1)将m=4代入集合B中,确定出B,找出既属于A又属于B的部分,求出A与B的并集,找出R中不属于并集的部分,即可确定出所求的集合;(2)分两种情况考虑:当B为空集时,B为A的子集,此时2m−1小于m+1,求出m的范围;当B不为空集时,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求出m的范围.【解答】解:(1)当m=4时,B={x|5≤x≤7},∴A∪B={x|1≤x≤4或5≤x≤7},∴∁R(A∪B)={x|x<1或4<x<5或x>7};(2)当B=⌀时,满足B⊆A,∴2m−1<m+1,∴m<2;当m≠⌀时,由B⊆A,得到{2m−1≥m+1,2m−1≤4,m+1≥1,解得:2≤m≤52,综上,m的范围为m≤52.【答案】(本题满分13分)(1)证明:连结BD,交AC于O,连结EO,∵E,O分别是DD1与BD的中点,∴OE // BD1,又∵OE在平面AEC内,BD1不在平面AEC内,∴BD1 // 平面AEC.(2)解:∵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A1⊥平面ABCD,∴AA1⊥BD,又正方形ABCD中,AC⊥BD,∴BD⊥平面ACC1A1,∴∠BC1O是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棱长为a,Rt△BOC1中,BO=√22a,BC=√2a,∴BO=12BC,∴∠OC1B=30∘,∴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为30∘.【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解析】(1)连结BD,交AC于O,连结EO,由已知条件得OE // BD1,由此能证明BD1 // 平面AEC.(2)由线面垂直得AA1⊥BD,由正方形性质得AC⊥BD,从而∠BC1O是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由此能求出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解答】(本题满分13分)(1)证明:连结BD,交AC于O,连结EO,∵E,O分别是DD1与BD的中点,∴OE // BD1,又∵OE在平面AEC内,BD1不在平面AEC内,∴BD1 // 平面AEC.(2)解:∵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A1⊥平面ABCD,∴AA1⊥BD,又正方形ABCD中,AC⊥BD,∴BD⊥平面ACC1A1,∴∠BC1O是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棱长为a,Rt△BOC1中,BO=√22a,BC=√2a,∴BO=12BC,∴∠OC1B=30∘,∴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为30∘.【答案】解:(1)当0<x≤100时,p=60;当100<x≤600时,p=60−(x−100)×0.02=62−0.02x.∴p={60,0<x≤100,62−0.02x,100<x≤600.(2)设利润为y元,则当0<x≤100时,y=60x−40x=20x;当100<x≤600时,y=(62−0.02x)x−40x=22x−0.02x2.∴y={20x,0<x≤100,22x−0.02x2,100<x≤600,当0<x≤100时,y=20x是单调增函数,当x=100时,y最大,此时y=20×100=2000(元);当100<x≤600时,y=22x−0.02x2=−0.02(x−550)2+6050,∴当x=550时,y最大,此时y=6050(元).显然6050>2000,所以当一次订购550件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6050元.【考点】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求法及其图象的作法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解析】(1)根据题意,函数为分段函数,当0<x≤100时,p=60;当100<x≤600时,p=60−(x−100)×0.02=62−0.02x.(2)设利润为y元,则当0<x≤100时,y=60x−40x=20x;当100<x≤600时,y=(62−0.02x)x−40x=22x−0.02x2,分别求出各段上的最大值,比较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当0<x≤100时,p=60;当100<x≤600时,p=60−(x−100)×0.02=62−0.02x.∴p={60,0<x≤100,62−0.02x,100<x≤600.(2)设利润为y元,则当0<x≤100时,y=60x−40x=20x;当100<x≤600时,y=(62−0.02x)x−40x=22x−0.02x2.∴y={20x,0<x≤100,22x−0.02x2,100<x≤600,当0<x≤100时,y=20x是单调增函数,当x=100时,y最大,此时y=20×100=2000(元);当100<x≤600时,y=22x−0.02x2=−0.02(x−550)2+6050,∴当x=550时,y最大,此时y=6050(元).显然6050>2000,所以当一次订购550件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6050元.【答案】(1)①若直线l1的斜率不存在,即直线是x=1,符合题意.②若直线l1斜率存在,设直线l1为y=k(x−1),即kx−y−k=0.由题意知,圆心(3, 4)到已知直线l1的距离等于半径2,即√k2+1=2解之得k=34.所求直线方程是x=1,3x−4y−3=0.(2)依题意设D(a, 2−a),又已知圆的圆心C(3, 4),r=2,由两圆外切,可知CD=5∴可知√(a−3)2+(2−a−4)2=5,解得a=3,或a=−2,∴D(3, −1)或D(−2, 4),∴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1)2=9或(x+2)2+(y−4)2=9.【考点】圆的切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解析】(I)由直线l1过定点A(1, 0),故可以设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然后根据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k值即可,但要注意先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免漏解.(II)圆D的半径为3,圆心在直线l2:x+y−2=0上,且与圆C外切,则设圆心D(a, 2−a),进而根据两圆外切,则圆心距等于半径和,构造出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解答】(1)①若直线l1的斜率不存在,即直线是x=1,符合题意.②若直线l1斜率存在,设直线l1为y=k(x−1),即kx−y−k=0.由题意知,圆心(3, 4)到已知直线l1的距离等于半径2,即√k2+1=2解之得k=34.所求直线方程是x=1,3x−4y−3=0.(2)依题意设D(a, 2−a),又已知圆的圆心C(3, 4),r=2,由两圆外切,可知CD=5∴可知√(a−3)2+(2−a−4)2=5,解得a=3,或a=−2,∴D(3, −1)或D(−2, 4),∴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1)2=9或(x+2)2+(y−4)2=9.【答案】证明:(1)∀x1,x2∈R,当x1<x2时,x2−x1>0,∴f(x2−x1)>2,则f(x1)−f(x2)=f(x1)−f(x2−x1+x1)=f(x1)−f(x2−x1)−f(x1)+2=2−f(x2−x1)<0,所以f(x1)<f(x2),所以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2)∵f(1)=5,∴f(2)=f(1)+f(1)−2=8,由f(|t2−t|)≤8得f(|t2−t|)≤f(2)∵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t2−t|≤2⇒−2≤t2−t≤2⇔{t2−t≤2t2−t≥−2⇒{−1≤t≤2t∈R⇒t∈[−1,2]…(3)由f(−2)=−4得−4=f(−2)=f(−1)+f(−1)−2⇒f(−1)=−1所以f(−3)=f(−2)+f(−1)=−4−1−2=−7,由f(t2+at−a)≥−7得f(t2+at−a)≥f(−3)∵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t2+at−a≥−3⇒t2+at−a+3≥0对任意t∈[−2, 2]恒成立.记g(t)=t2+at−a+3(−2≤t≤2)只需g min(t)≥0.对称轴t=−a2①当−a2≤−2⇒a≥4时,g min(t)=g(−2)=4−2a−a+3≥0⇒a≤73与a≥4矛盾.此时a∈ϕ②当−2<−a2<2⇒−4<a<4时,g min(t)=4(3−a)−a24≥0⇒−6≤a≤2,又−4<a<4,所以−4<a≤2③当−a2≥2⇒a≤−4时,g min(t)=g(2)=4+2a−a+3≥0⇒a≥−7又a≤−4∴−7≤a≤−4综合上述得:a∈[−7, 2]…【考点】抽象函数及其应用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函数恒成立问题【解析】(1)结合已知先构造x2−x1>0,可得f(x2−x1)>2,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作差f(x1)−f(x2)变形可证明(2)由f(1),及f(2)=f(1)+f(1)−2可求f(2),然后结合(1)中的函数的单调性可把已知不等式进行转化,解二次不等式即可(3)由f(−2)及已知可求f(−1),进而可求f(−3),由已知不等式及函数的单调性可转化原不等式,结合恒成立与最值求解的相互转化即可求解【解答】证明:(1)∀x1,x2∈R,当x1<x2时,x2−x1>0,∴f(x2−x1)>2,则f(x1)−f(x2)=f(x1)−f(x2−x1+x1)=f(x1)−f(x2−x1)−f(x1)+2=2−f(x2−x1)<0,所以f(x1)<f(x2),所以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2)∵f(1)=5,∴f(2)=f(1)+f(1)−2=8,由f(|t2−t|)≤8得f(|t2−t|)≤f(2)∵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t2−t|≤2⇒−2≤t2−t≤2⇔{t2−t≤2t2−t≥−2⇒{−1≤t≤2t∈R⇒t∈[−1,2]…(3)由f(−2)=−4得−4=f(−2)=f(−1)+f(−1)−2⇒f(−1)=−1所以f(−3)=f(−2)+f(−1)=−4−1−2=−7,由f(t2+at−a)≥−7得f(t2+at−a)≥f(−3)∵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t2+at−a≥−3⇒t2+at−a+3≥0对任意t∈[−2, 2]恒成立.记g(t)=t2+at−a+3(−2≤t≤2)只需g min(t)≥0.对称轴t=−a2①当−a2≤−2⇒a≥4时,g min(t)=g(−2)=4−2a−a+3≥0⇒a≤73与a≥4矛盾.此时a∈ϕ②当−2<−a2<2⇒−4<a<4时,g min(t)=4(3−a)−a24≥0⇒−6≤a≤2,又−4<a<4,所以−4<a≤2③当−a2≥2⇒a≤−4时,g min(t)=g(2)=4+2a−a+3≥0⇒a≥−7又a≤−4∴−7≤a≤−4综合上述得:a∈[−7, 2]…【答案】(1)证明:函数y=f(x)为奇函数.当a=0时,f(x)=x|−x|+2x,∴f(−x)=−x|x|−2x=−f(x),∴函数y=f(x)为奇函数.(2)解:f(x)={x2+(2−2a)x,x≥2a,−x2+(2+2a)x,x<2a,当x≥2a时,y=f(x)的对称轴为:x=a−1;当x<2a时,y=f(x)的对称轴为:x=a+1;∴当a−1≤2a≤a+1时,f(x)在R上是增函数,即−1≤a≤1时,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3)解:方程f(x)−tf(2a)=0的解即为方程f(x)=tf(2a)的解.①当−1≤a≤1时,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关于x的方程f(x)=tf(2a)不可能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a>1时,即2a>a+1>a−1,∴f(x)在(−∞, a+1)上单调增,在(a+1, 2a)上单调递减,在(2a, +∞)上单调递增,∴当f(2a)<tf(2a)<f(a+1)时,关于x的方程f(x)=tf(2a)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4a<t⋅4a<(a+1)2,∵a>1,∴1<t<14(a+1a+2).设ℎ(a)=14(a+1a+2),∵存在a∈[−2, 2],使得关于x的方程f(x)=tf(2a)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t<ℎ(a)max,又可证ℎ(a)=14(a+1a+2)在(1, 2]上单调递增,∴ℎ(a)max=98,∴1<t<98,③当a<−1时,即2a<a−1<a+1,∴f(x)在(−∞, 2a)上单调递增,在(2a, a−1)上单调递减,在(a−1, +∞)上单调递增,∴当f(a−1)<tf(2a)<f(2a)时,关于x的方程f(x)=tf(2a)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a−1)2<t⋅4a<4a,∵a<−1,∴1<t<−14(a+1a−2),设g(a)=−14(a+1a−2),∵存在a∈[−2, 2],使得关于x的方程f(x)=tf(2a)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t<g(a)max,又可证g(a)=−14(a+1a−2)在[−2, −1)上单调递减,∴g(a)max=98,∴1<t<98;综上:1<t<98.【考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性质【解析】(1)若a=0,根据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即可判断函数y=f(x)的奇偶性;(2)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和性质,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根据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建立条件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函数y=f(x)为奇函数.当a=0时,f(x)=x|−x|+2x,∴f(−x)=−x|x|−2x=−f(x),∴函数y=f(x)为奇函数.(2)解:f(x)={x2+(2−2a)x,x≥2a,−x2+(2+2a)x,x<2a,当x≥2a时,y=f(x)的对称轴为:x=a−1;当x<2a时,y=f(x)的对称轴为:x=a+1;∴当a−1≤2a≤a+1时,f(x)在R上是增函数,即−1≤a≤1时,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3)解:方程f(x)−tf(2a)=0的解即为方程f(x)=tf(2a)的解.①当−1≤a≤1时,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关于x的方程f(x)=tf(2a)不可能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a>1时,即2a>a+1>a−1,∴f(x)在(−∞, a+1)上单调增,在(a+1, 2a)上单调递减,在(2a, +∞)上单调递增,∴当f(2a)<tf(2a)<f(a+1)时,关于x的方程f(x)=tf(2a)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4a<t⋅4a<(a+1)2,∵a>1,∴1<t<14(a+1a+2).设ℎ(a)=14(a+1a+2),∵存在a∈[−2, 2],使得关于x的方程f(x)=tf(2a)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t<ℎ(a)max,又可证ℎ(a)=14(a+1a+2)在(1, 2]上单调递增,∴ℎ(a)max=98,∴1<t<98,③当a<−1时,即2a<a−1<a+1,∴f(x)在(−∞, 2a)上单调递增,在(2a, a−1)上单调递减,在(a−1, +∞)上单调递增,∴当f(a−1)<tf(2a)<f(2a)时,关于x的方程f(x)=tf(2a)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a−1)2<t⋅4a<4a,∵a<−1,∴1<t<−14(a+1a−2),设g(a)=−14(a+1a−2),∵存在a∈[−2, 2],使得关于x的方程f(x)=tf(2a)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t<g(a)max,又可证g(a)=−14(a+1a−2)在[−2, −1)上单调递减,∴g(a)max=98,∴1<t<98;综上:1<t<98.。
延边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3小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1.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董仲舒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2.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材料反映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A.以民为本思想B.休养生息思想C.严刑峻法思想D.和忍求安思想3.“两千年的哲学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这是二十世纪哲学家怀特海对柏拉图的看法。
能作为这一评价依据之一的是A.柏拉图富有政治理想并身体力行获得成功B.柏拉图提出的唯物主义理念论泽被后世C.怀特海认可柏拉图国家的目的是民主和自由D.柏拉图乌托邦思想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者广泛接受4.史学界普遍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
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
据此标准,对克伦威尔“基本否定”之处是A.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B.远征爱尔兰未能满足英国的殖民需要C.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D.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王党人的力量5.恩格斯指出:“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37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山东、山西B.湖南、湖北C.河南、河北D.广东、广西2.“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择标准有一个由出身——功劳——道德——门第——才学的变化过程,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出身到功劳大小变化的时期是:A.西周B.战国C.魏晋D.隋唐3.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由此可知,“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5.《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6.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则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说明: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共47小题,试卷共6页,为闭卷笔答,做题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2015年1月11日16:10~17:10。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下图中包括几级天体系统A.一级 B.二级C.三级 D.四级2.下图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的关系(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天体系统层次的高低),其中正确的读右图回答3~4题。
3.图中C点的昼长为A.24小时 B.12小时C.20小时 D.10小时4.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海口 B.长春C.南昌 D.上海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代表日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发生在光球层太阳活动类型是A.黑子 B.耀斑C.日珥D.太阳风7.图中①②③三层,按亮度由强到弱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8.下图中,表示12月22日光照状况的是(图中阴影表示黑夜)9.每年6月1日~7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规律是A.一直北移 B.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C.一直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10.岩石圈包括A.组成地壳的岩石 B.软流层以上的部分C.地壳和地幔的大部分 D.地壳和岩浆11.地区间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A.上升运动 B.下沉运动 C.垂直运动D.水平运动1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C.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13.近地面风向是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C.与等压线平行 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14.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是因为多云的夜晚A.地面辐射强 B.大气逆辐射更强C.大气辐射增强 D.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都增强15.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规律是A.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B.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C.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D.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16.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月份分配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图反映了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B.此图反映了南半球地中海气候特点C.该地区分布在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D.该地区分布在南纬30°-40°的大陆东岸17.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暖流经过的海域温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的温度高B.暖流经过的海域温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的温度低C.寒流经过的海域温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的温度高D.寒流是指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海水运动18.关于气旋、反气旋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旋中心是低压,反气旋中心是高压B.气旋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外指向内,反气旋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内指向外C.在水平方向上气旋气流逆时针辐合;反气旋气流顺时针辐散 D.气旋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被迫上升,过境时多云雨;反气旋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过境时多晴朗天气19.下图为等压线及风向分布图,能够反映形成长江流域伏旱的天气系统是20.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日俱增的原因是①海平面上升②臭氧大量减少③森林被砍伐④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21.下列地理现象不属于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吸收2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环节主要是A.蒸发和凝结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23.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春夏两季多,冬秋两季少C.我国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一位 D.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小24.下列地形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三角洲平原 B.断块山 C.黄土高原 D.沙丘25.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A.外力作用的沉积作用 B.内力作用的变质作用C.内力作用的火山喷发 D.内力作用的地壳隆起26.河口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内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2013年11月8日10时,台风“海燕”的中心位于11.2°N、124°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重创菲律宾。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共 36 题 ,共 90 分)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c.《诗经》 d.楚辞2、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3、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4、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a.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5、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c.张择端 d.郑板桥6、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 )7、中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以外,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和中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国古代杰出医学家的是 ( )①祖冲之②敦守敬③孙思邈④王祯⑤僧一行⑥刘徽⑦贾思勰⑧张仲景a.①⑥ b.②⑤ c.③⑧ d.④⑦8、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9、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
以下有关造纸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在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b.西汉时期蔡伦发明了“蔡侯纸”c.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d.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10、唐朝中期到宋元时期是我国数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其原因是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3.《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4.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5.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
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B、“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C、“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6.“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
某某省延边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9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2.春秋末年,卿大夫在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
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
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B.贵族政治衰落C.“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D.宗族势力上升3.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主X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4.“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5.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
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可以说明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十分重要地位B.古代史官主X轻摇薄赋得到统治者认可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X成为社会风气主流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6.古有“天子驾六”的说法。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37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山东、山西B.湖南、湖北C.河南、河北D.广东、广西2.“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择标准有一个由出身——功劳——道德——门第——才学的变化过程,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出身到功劳大小变化的时期是:A.西周B.战国C.魏晋D.隋唐3.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由此可知,“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5.《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6.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则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这说明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7.胡适曾提出“五鬼闹中华”之说,认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五鬼”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梁漱溟等人认为中国的仇敌是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毛泽东后来将这三者概括为“三座大山”。
这场争论在政治上的本质意义在于探索认识A.中国落后的根源B.学者的阶级立场C.教育的重要性D.改造国家的根本途径8.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列违宪的一项是A.行政机关官员兼任国会议员B.副总统担任参议院议长C.总统统率陆海空三军D.联邦法院的法官除非渎职任职终身9.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
”据此推断华盛顿的意图是A. 提高殖民地自主权B. 指出议会制不适合美国实情C.推翻邦联政府D.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10.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这主要是因为拿破仑A.使欧洲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C.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思想D.推动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12.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13.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列强侵华策略发生明显改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4.“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
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
这个根本颠覆发生在A.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抗日战争后D.新中国成立后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为此,中共“二大”时进行了修正,其表现是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确定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D.决定发动工人运动16.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在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A.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B.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C.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开创了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18.二战中谁打败了日本?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是美国的原子弹,苏联的对日宣战,还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从整体史观来看是A.美国的原子弹B.苏联的对日宣战C.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D.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19.《血战台儿庄》是1985年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影片,这部集纪实性、文献性、史诗性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生动地记录了国民党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形象。
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了重要作用。
台儿庄战役所属正面战场的抗战是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太原会战20.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21.79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下列诗句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经受了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这两次严重的失败是A.二七惨案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大革命运动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C.二七惨案和红军的长征D.大革命运动失败和红军长征23.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因为A.它是欧洲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起义B.它没有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C.它是法国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情况下爆发的起义D.它是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发动的起义24.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
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5.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见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立法权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与之前相比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6.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11月7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包括空运、海运、邮政与食品安全4项协议,实现了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三通。
”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问题的历史根据是A.20世纪40年代的内战遗留问题B.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C.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D.一国两制的提出27.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
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B.1949年与苏联建交C.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8.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C.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29.有研究者发现,西方国家思想界是在“把马克思逐出欧洲”和“回到马克思”这两种观点之间是相互转换的。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A.资本主义有周期性危机B.工人运动有高潮有低潮C.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D.西方反共政策时断时续30.在某个时期美国政治文化中出现了“围堵”、“解放”、“多米诺骨牌”、“威慑”、“遏制”等概念。
这些概念出现的时期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一战时期C.二战时期D.冷战时期31.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首字母连缀起来,创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与砖的英文“Brick”发音相同),“金砖四国”之名随之流行,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B.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可做出更大的贡献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D.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32.图4为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日△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