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科学教师演示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6
2020年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
实验材料:鱼、鱼缸。
实验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注意事项:不要敲击鱼缸,以免鱼受到惊吓。
不要用力捏鱼的身体,以免鱼受到伤实验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二、探究鱼的呼吸实验目的:探究鱼的呼吸。
实验材料:鱼、滴管、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1.将鱼提前置于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实验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三、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活动目标:知道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是不同的。
活动材料:猫的被毛、鸟的羽毛。
活动过程:1.看一看猫的被毛、鸟的羽毛的外形,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猫的被毛、鸟的羽毛,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四、测量体温活动目的:正确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活动材料:体温计等。
活动方法:1.使用前,检查体温计的示数是否在35℃以下。
如果不在,需要抓住体温计的上部用力甩几下,使留在细管中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中,直到示数低于35℃。
2.擦干腋窝的汗液,将体温计的玻璃泡部分放在腋下后夹紧,确保体温计的玻璃泡和腋下皮肤密切接触。
3.大约5分钟后,取出体温计读数。
擦干净体温计,以便再次使用。
五。
测量空气温度活动目的: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空气温度。
活动材料:气温计等。
活动方法1.将气温计悬挂在距离地面大约1.5米、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的位置。
2液柱稳定后读取气温计的示数。
六.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七.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八.实验材料:水、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颜料、水槽、热水、冷水。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教案试验一:视察植物的身体试验类型:演示试验教学目的:科学探究:通过视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看法价值观:乐于与人沟通,沟通时语言清晰,表意精确。
倾听时敬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学问: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视察的根底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视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惯用具:视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很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细致地视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局部组成?二、活动视察植物的身体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视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视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视察时先整体后局部,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进展记录;爱惜植物。
3.室内汇报视察后的结果。
4.概括。
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 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好的自己熟识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局部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今日,通过视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好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种器官构成。
试验二:视察植物的根试验类型:演示试验教学目的:科学探究1、视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进展描绘。
2、试验时懂得运用肯定的方式能使试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视察。
3、培育学生制定、完善试验方案的实力,能做植物根汲取水和茎运输水的试验,并进展视察记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培育探究植物奇妙的科学爱好。
2、细致的进展试验,学会细致的视察,促进细致、细致、严谨的科学看法的形成。
科学学问:1、相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汲取生长须要的水分。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声音是怎样传播的_教科版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爱好。
师:同学们,课下十分钟,我们经常到楼下、操场上活动。
十分钟过后,我们又回到教室上课。
那么,你们是如何样明白差不多到了上课的时刻呢?生: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就回到了教室。
师:对,是上课的铃声把我们招回教室。
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是不是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生:是。
师:以上这些,差不多上生活中专门平常的现象。
尽管这些现象专门一般,专门平常,然而,它们却包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
要想了解这些科学道理,我们第一必须学会发觉问题,提出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些平常的现象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好吗?(学生交流汇报)生:我想明白这些声音是如何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生:声音是如何样传播的?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生:我想明白我们的耳朵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生: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如何样的?师:问题提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声音的传播”这一问题来展开研究。
二、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1、启发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
师:声音怎么说是如何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请同学们依照日常生活体会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交流)师:哪组同学谈谈你们交流的结果?生:我认为声音能够通过桌子、墙壁传播。
生:我觉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声音能通过水向外传。
生:声音还能够通过玻璃、铁管传播。
生:声音会拐着弯的传。
2、实验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方法,那么你们的猜想正确呢?如何样才能明白你们的方法是否正确的?生:我们想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生:我想用事实来证明。
师:老师同意你们的方法。
课前,我们大伙儿一起预备了许多的实验材料,下面同学们就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前,第一确定自己想证明什么,再摸索那个实验应如何做。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觉与体会?你验证的是什么?如何样验证的?生:我认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四年级上册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补充: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二、溶解实验(第4课:水变咸了)【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实验步骤】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
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
【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
【注意事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二、探究内容:1.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4.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0年9月13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0年10月10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0年10月28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0年11月16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0年11月29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0年12月13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1年2月13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1年2月26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1年3月12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1年3月31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1年4月11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1年4月28日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表
实验教师:张胜国填表日期:2011年5月18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热会沿着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液体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
课题:《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相同重是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本领不相同。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同种物质,不同颜色的吸热和散热性是否一样
(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白色与黑色杯子、温度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颜色深的物体吸热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