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达标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32.35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一、填空题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做了以下实验,1、某同学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2_____ 实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_______ _____ _。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
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下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
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5%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55% 95% 65% 15%酒精酒精酒精烧烧烧不燃完, 完, 完, 实验现象烧棉布棉布棉布无损无损烧坏。
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 ____ ,棉布无损”的原因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2)结合所学知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1.以下物质能发作熄灭的是A.棉花B.黄金C.食盐D.大理石2.以下图示标志表示〝制止烟火〞的是A.B.C.D.3.有关熄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熄灭一定需求氧气B.熄灭一定放热C.熄灭一定生成二氧化碳D.熄灭一定要扑灭4.扑灭以下各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作爆炸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B.一氧化碳和空气C.液化石油气和空气D.自然气和氧气5.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惹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
烟头在火灾发作中的〝罪行〞是A.使可燃物到达熄灭的温度B.提供可燃物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6.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度平安教育日〞。
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在房间里放盆石灰水防止煤气中毒7.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的珍宝,以下成语都触及到熄灭的相关知识,其中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熄灭中止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熄灭补充氧气C.推波助澜——增大氧气浓度从而使熄灭更旺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到达着火点而熄灭8.为探求物质的熄灭条件,某同窗停止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熄灭需求到达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D.现象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80 ℃9.往年5月12日是我国的第十个〝防灾减灾日〞,其主题是〝举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祸风险〞。
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途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构成隔离带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C.把燃气热水器装置在浴室内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10.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走漏时假设处置不当,经常会酿成喜剧。
为了平安起见,最好在厨房装置报警器,假设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走漏,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A.赶忙翻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B.封锁气源阀门,并翻开门窗通风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119〞11.2021年11月18日,搭载了已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生活了30天的2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前往舱顺利着陆。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燃烧和灭火1、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D【解析】A、用嘴吹不但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反而增大了蜡烛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C、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D、嘴吹蜡烛时空气流通快了,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2、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C、隔绝空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降温和隔绝氧气,但是,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可燃物的温度,故选D3、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促进烟尘的扩散【答案】B【解析】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故选B。
4、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A.B.C.D.【答案】C【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志,与燃烧爆炸有关;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爆炸无关;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堆放易燃物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故选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严禁烟火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答案】A【解析】A.加油站空气中含有燃油蒸汽,遇火易发生爆炸,故正确;B.高层楼房着火时,易发生断电现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错误;C.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能打开换气扇,而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错误;D.灭火时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故选A。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狭小的空间B.与氧气接触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3.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B.纸不是可燃物C.没有和氧气接触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5.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B.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C.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8.王宁同学从资料中查得白磷的着火点是40℃,他将一小块白磷放入80℃的水中。
并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气,结果白磷燃烧了起来。
除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因素外,上述热水中白磷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A.嘴吹出的气体中仍含有可支持燃烧的氧气B.嘴吹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也可支持燃烧C.白磷这一可燃物特别容易燃烧D.吹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白磷燃了起来9.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答案:(1)氧气(2)发光、放热(3)可燃物(4)氧气(或空气) (5)着火点(6)隔绝氧气(或空气) (7)温度到着火点以下(8)有限(9)急剧燃烧(10)可燃性气体1.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如蜡烛燃烧、木柴燃烧。
(2)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3)燃烧的条件①实验探究实验操作现象分析空气中的白磷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接触氧气空气中的红磷不燃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达到着火点,没接触氧气白磷燃烧达到着火点,接触氧气②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
【例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B.纸不是可燃物C.没有和氧气接触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解析:回答燃烧的问题,一定要紧扣燃烧条件。
纸船是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也接触了氧气,故只能从温度找原因。
纸船中装了水,加热时,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船不燃烧。
答案:D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原理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辨误区灭火原理①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②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三种措施中的任何一种,不需要同时具备。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①移走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例如,森林失火时,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形成隔离带。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如油锅失火可盖上锅盖,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等,它们都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③降低温度,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扑灭;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同步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同步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同步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燃烧与灭火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0年5月起,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要统一加贴新标识。
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2。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
可燃物一定是液体C。
可燃物一定是固体 D.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烧3。
下列灭火的措施中,采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自身着火点以下的是()A。
木柴着火时,用沙子覆盖B.森林起火时,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C.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D。
煤气灶着火时,喷洒二氧化碳干粉4。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5。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6。
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点燃,用坩锅钳把小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可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该实验证明,达到灭火目的的原理之一是()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D.降低着火点7。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练习题课题1 燃烧和灭火1、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1)和(2)(B)(3)和(4)(C)(2)和(4)(D)(1)和(4)2、下列物质中,着火点最低的是()(A)白磷(B)红磷(C)木材(D)煤炭3、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发光发热(B)爆炸(C)燃烧(D)蒸发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5、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A)石灰窑厂(B)炼铁厂(C)面粉加工厂(D)制冰厂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容易自燃,所以必须把它放在冰箱里(C)向煤油的火焰中通入适量的空气,会使黑烟减少(D)燃烧都是由氧气参与的反应9、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了火,此时我们最好()(A)用少量水浇灭(B)用锅盖盖严锅(C)迅速向锅中倒入一些洗切好的蔬菜,并将锅移离炉(D)动用灭火器10、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相同点是()(1)都发光 2)都需要达到着火点(3)都发热(4)都发生氧化反应(A)(3)(4)(B)(1)(2)(C)(2)(3)(D)(1)(4)11、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12、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人和动物呼吸(B)食物的腐败(C)钢铁生锈(D)植物的光合作用13、下列物质与适量氧气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属于混合物的是()(A)木炭(B)氢气(C)硫磺(D)含硫的煤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实验现象(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一、填空题1、某同学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_____ _______ _____ _。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
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下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 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厨房中较低的位置B.若报警器发出警报,应立刻打开排风扇使可燃性气体尽快排出C.若泄漏的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处理时要谨防中毒D.水煤气是一种可燃性液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3.2023年2月,涡阳某小区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轻伤和重大财产损失。
因此每个人要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若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在着火的初期,正确做法是A.打开门窗通风B.拨打电话求救C.乘坐电梯逃生D.用灭火器灭火4. 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A. B.C. D.5.为探究燃烧条件设计实验1、2,记录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实验现象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1、2都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B.实验2中,热水的温度一定为80℃C.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D.实验1也能说明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野炊时,小明发现木柴火焰很小,将木柴架空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D.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B.只要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可燃物的燃烧C.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D.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10.淄博烧烤全网走红,小葱、小饼和小炉子是淄博烧烤“灵魂三件套”。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1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1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1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1节燃烧和灭火预习新知1.灯泡发光、发热;焊接时火星四射;人造卫星进入大气层时摩擦发光发热;这些现象是燃烧吗?答:不是。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现象利用燃烧的呢?答:蜡烛照明、酒精灯加热药品、划火柴等。
3、液化气、煤气起火,为什么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盖上锅盖的意图是什么?答:及时关闭阀门可以切断可燃物的来源。
油锅着火,盖锅盖的意图是隔绝氧气.4、什么是着火点?红磷或白磷燃烧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什么要关注二者的着火点?答: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白磷着火点只有40度,容易自燃,不易测量。
故需要用红磷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课程导学【例1】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B、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C、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D、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解析:A、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B、扇子扇风,促进空气的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错误;D、钢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变成钢是消耗碳的过程,从而达到钢的标准,故此选项正确。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19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达标
训练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燃烧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C.燃烧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D.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2.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2)该组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3)现象①(填序号,下同)和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现象③和④(或①)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A(填字母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3.下列关于爆炸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化学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必然结果
B.爆炸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化学爆炸一般会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D.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种
4.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D)
A.氢气和氧气
B.甲烷和空气
C.一氧化碳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氮气
5.风吹灭蜡烛,主要利用的灭火原理是(D)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下列对灭火原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7.
8.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D)
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应严禁烟火
D.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9.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B)
A.身上衣服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电器设备着火,可用水浇灭
C.木材厂发生火灾,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红磷着火,可用沙土扑灭
10.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B)
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图标
B.危险品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仓库内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全的消防器材
D.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11.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颗粒细小且遇到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固体物质叫做可燃粉尘,请你猜想影响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因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和反应物的浓度等。
(2)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
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①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可燃物(或可燃粉尘),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
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有限空间内。
②请你提出一条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合理即可)。
12.如图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
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C)
A.高层建筑物着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B.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C.在生煤炉时,可通过点燃木材来引燃煤,是因为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14.(黑龙江中考)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C)
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
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15.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导管a处通入气体,若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阻断燃烧(或安全瓶,合理即可)。
(2)用图②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吸热,使温度降低到气体的着火点以下(合理即可)。
16.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入
O2,片刻后熄灭酒精灯,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对比实验②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实验②a中的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实验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7.某兴趣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磷(包括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危害人体健康。
于是他们对教材中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①所示。
(1)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2)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比较,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3)小林同学指出图①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②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胶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或被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