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槽地质编录工作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20
探槽野外地质编录一,野外编录1、对探槽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分层,对分层界线、构造线或蚀变、矿化等地质现象用记号笔标出。
2、布设基线,首先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或正东壁。
用皮尺自起点(零点)至终点拉一条基线(过长时可分段拉线),并量出基线坡度、长度、方位角,同时按长度和坡度角描绘在厘米纸上,并作好记录,槽探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
3、以基线为准,用钢卷尺按一定间距(视地形和地质体复杂程度适当加密)丈量地形、地质界线、槽底、地层产状、测量位置等,同时把这些内容展绘在同一张厘米纸上。
4、槽探素描图,通常素描一壁一底,当探槽两壁相差较大时,则需素描两壁一底。
槽壁按实际形态绘制,槽底按水平投影法绘制,其底宽取平均宽度绘制规则底;素描图在现场根据丈量结果直接展绘在方格纸图上。
地质界线、地层产状根据实地丈量展绘。
5、探槽拐弯时应标明方位,如拐弯方位角差值小于15°时,槽壁和槽底连续素描,拐点作标记。
大于15°时,槽壁连续素描,槽底裂开表示。
6、探槽较长,且坡度较陡时,可分段素描,并附小比例尺示意图,以概全貌。
7、探槽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之间应留宽度不小于1厘米的间隔,以便注记。
8、地质填图中专门用作地质观察点的短槽(包括剥土)、小圆井、除有特殊意义者外,一般不做正式素描图,但在野外记录本上应作记录和素描。
9、逐层详细观察描述记录,记录于槽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内。
10、重要地质现象地段用大比例尺素描或照相。
11、布样,并将样品位置及编号绘到素描图。
采样后见到特殊地质现象,可作采样素描。
二、资料整理1、根据测量地层产状校核素描图产状。
2、图面整饰,花纹、图例、取样分析结果表、图名等齐全。
3、根据岩矿鉴定结果、化学分析结果,对原始记录补充描述。
4、素描图着墨。
三、主要相关文件DZ/T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四、附表《槽探竣工质量验收记录表》验收人填写,验收评价内容:方位准确度,规格情况,平齐程度,基岩揭露状况。
固体矿产勘查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的主题内容是在进行各种固体矿产勘查及物化探异常查证工作中,对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程序、要求、内容、方法及管理等。
本细则适用于探槽、剥土、露天采矿场等原始地质编录及编录资料的整理。
2 引用标准本细则引用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93)中的有关标准。
3 工程代号剥土——BT 探槽——TC 采坑——CK 样坎——YK4 探槽地质编录工作程序探槽地质编录工作程序如下所示。
5 探槽施工中地质工作及管理探槽工程主要用于揭露、控制矿体,揭露重要的地质剖面上覆盖的岩性和重要的地质界线等。
主干探槽应在工程设计图上设计,布置辅助性探槽可临时增布。
探槽布置必须事先踏勘、实地布置。
勘探线剖面上探槽或揭露重要地质界线的探槽由测量人员定位,一般探槽可用罗盘定向布置。
探槽一般揭露到覆盖层以下的基岩内0.5m左右为宜。
对重要的地质界线和矿体部位,以弄清产状、接触关系及满足矿体采样需要为前提,有时还酌情加深。
探槽深度一般不超过3m。
槽底宽一般不小于0.5m,以满足观察地质现象和采样的需要。
槽壁坡度根据深度和岩石、表土性质而定,一般不大于80°。
土石渣堆放在槽壁外0.3—0.5m,以保证施工安全。
槽壁、槽底平直,尤其在矿体部位要满足刻槽取样要求。
管理人员在现场向施工人员布置探槽施工位置,提出施工技术要求(开口尺寸等)和安全措施,并经常到现场指导施工,注意安全。
探槽完工后要及时验收,及时编录和采样,以免坍塌造成浪费。
6 探槽地质编录6.1 野外地质编录地质填图中专门用作地质观察点的短槽(包括剥土)、小圆井,除有特殊意义者外,一般不做正式素描图,但在野外记录本上须做记录和素描。
6.1.1 探槽素描探槽素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1:100,但同一矿区的探槽工程素描图比例尺必须统一。
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一致。
垂直标尺置于图的左侧,从下向上标数,水平比例尺放在槽底下方,从左向右标数。
地质勘探硐编录方法
地质勘探硐的编录方法主要采用“两壁一顶压顶展开法”。
以下是详细步骤:
1. 坑道的顶壁下压,两壁向外张开,使三个壁构成一个平面。
2. 通过布置在顶壁上的基线,现场测量坑道左壁、右壁与顶壁上的各地质编录要素(分层界线、产状、标本及样品位置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
3. 按比例缩小后描绘到坐标纸的相对位置上,成为一张真实地反映坑道中各种地质现象的坑道左壁、右壁与顶壁展开图。
4. 必要时,还需跟随工程施工进度及时编绘坑道掌子面上的地质现象。
5. 坑道左壁、右壁与顶壁在素描图上的位置:按比例缩小后,左壁绘于素描图上方,顶壁绘于素描图中间,右壁绘于素描图下方。
6. 素描图可按规则与不规则两种方法绘制。
规则绘制时,三个壁相互平行,两壁高度与顶壁宽度取平均值绘制;不规则绘制时,三个壁之间应留1cm
以上间隔(以便标注产状、样号等),顶壁按正投影绘成弯曲的条带状。
掌子面可绘于左壁上部或顶壁右侧。
如需更多关于地质勘探的信息,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
第一章原始地质编录一、探槽地质编录探槽工程(TC)的素描,通常绘一壁一底展开图,探槽两壁地质现象相差较大时,则须绘制两壁一底展开图。
在探槽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之间应留有一定间隔,以便于注记。
1、探槽素描图的展开方法(1)坡度展开法:槽壁按地形坡度作图,槽底作平面投影。
此法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探槽的坡度变化及地质体在槽壁的产出情况,因而被普遍地采用。
(2)平行展开法:在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平行展开,坡度角用数字和符号标注。
使用此法者极少。
2、探槽编录步骤(1)素描前,首先应对探槽中所要素描的部分进行全面观察研究,了解其总的地质情况;(2)在素描壁上,将皮尺从探槽的一端拉到另一端,并用木桩加以固定,然后用罗盘测量皮尺的方位角及坡度角。
皮尺的起始端(即零米处)要与探槽的起点相重全;(3)用钢卷尺,沿着皮尺所示的距离,丈量特征点(如探槽轮廓、分层界线、构造线等)至皮尺的铅直距离及各特征点在皮尺上的计数。
当地质体和探槽形态比较简单时,控制测量的次数可以减少;相反,对形态比较复杂的地质体则应加密控制;(4)根据测得的计数,在方格上按比例定出各特征点的位置,并参照地质体的实际出露形态,将相同的特征点连接成图;(5)测量地质体产状,并将产状要素(一般是倾向、倾角)标注在槽壁相应位置的下方;(6)槽底的素描可采用以壁投底的方法。
即将槽壁底界的地质界线点垂直投影到紧靠素描壁一侧的槽底轮廓线上,然后根据地质体的走向与探槽方位之间的关系,绘制槽底素描图;(7)在进行探槽素描的同时,应进行文字描述,采集标本,划出采样位置,并将标本和样品位置及编号标注于图上;(8)进行室内清绘。
要求素描图内容要齐全。
3、注意事项(1)当地形坡度大,探槽延伸又较长时,如按坡度展开,则图面上探槽未端的槽壁与槽底分离太远,既费纸又不美观。
此时应采用分段素描或槽底连续而槽壁分段错动素描为好。
槽壁分段错动后,应使各分段之间的地质现象及槽壁轮廓严格地吻合。
槽探编录一、现场编录的基本内容1、观察研究并记录探槽所揭示的地质现象。
2、记录现场的观察研究手段(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等)。
二、现场编录必须真实客观1、编录人员要认真、细致、全面地研究地质现象,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
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2、现场编录应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3、编录的文、图必须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
4、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的精度、质量必须符合要求,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须符合规定,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5、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载质材料优良,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幅面尺寸185×260mm或2n倍(n=0、1、2......)。
6、记录时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
7、编录时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
使用的术语、代号、编码应符合GB9649的规定。
图例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地勘单位根据矿区特点作出的规定。
三、室内准备工作㈠组成编录组槽探编录组一般由3-4人组成:组长、作图员、测手(有时可由其他人员兼任)、采样工。
1、组长:一般由工程师或熟悉探槽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职责: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分工地质观察、分层、布样、文字记录。
要求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
2、作图员: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绘图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职责:协助组长工作,主要分工素描图及其它适合兼任的工作。
3、测手:一般由技术人员或熟练的地质工担任。
职责:主要分工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采集标本及各种拣块样(有时可由组长或作图员、采样工兼任)。
4、采样工:由熟练的采样工担任。
职责:主要分工刻槽取样,人工重砂,大体重采样工作。
㈡分工准备各种用品1、组长准备:地质挎包、讲义夹、坑探工程基线记录表、坑探工程地质记录表、照相记录表、文具盒、罗盘、放大镜、照相机及胶卷、地质锤。
2、作图员准备:小图版(一般规格60×45cm)、座标纸(一般规格50×35cm)用量按下列办法计划:绘图坐标纸张数=拟编录探槽长度(m)×作图比例尺÷座标纸长度(m)例:拟编录探槽长120m,作图比例尺1:100,座标纸长0.5m,则张数=120m×1/100÷0.5=2.4张将备用的全部座标纸用图钉固定在图板上,准备好三角板、量角器、三棱尺、文具盒、2H铅笔数支、铅笔刀、橡皮擦等。
槽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1.总则槽探是地质勘查工作中主要山地工程之一,是薄掩盖区地质填图中揭露地质界线、断裂构造形迹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矿产地表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
槽探编录成果是地质工作成果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槽探编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提交成果的质量。
为了提高槽探工作质量,统一施工、编录工作方法,特制订《槽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供野外地质人员在工作时使用。
2.探槽地质编录工作要求2.1 地质编录前地质员要认真阅读矿区地质设计资料,研究工程周围地质情况,熟悉《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等有关规范。
2.2 探槽深度要满足采样部位挖至风化面以下0.5米,其它部位挖至新鲜基岩。
施工中槽壁始终保持80-85°的安全坡度角,新鲜浮土、碎石堆放在槽口外0.3-0.5米,深度一般不超过3米,如果超过3米,将施工阶梯状槽。
探槽的宽度、深度满足地质观察、素描作图和采集样品要求,系统检查探槽内地质界限是否清楚。
2.3 探槽施工要分段进行,以利于地质人员及时进行编录。
探槽施工结束后一周内必须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包括样品采集)。
2.4 野外编录之前,参加人员要对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达到认识统一。
然后进行编录,编录结束后,解皮尺之前,要对文图资料进行检查,如无差错和遗漏现象,方可解去皮尺,做到文图吻合。
2.5 探槽编录实施细则2.5.1野外探槽编录前,检查探槽施工质量,清理地质界线、矿化部位残留碎石、杂土。
探槽编录时,在探槽端点打木桩,木桩清晰标注探槽编号,以此作为编录起始点或称基点、工程坐标测量点。
在素描图上表示该点位置和坐标。
2.5.2 探槽编号采用“探槽”汉语拼音字头(大写)加顺序号,如“TC1”。
探槽采样编号采用探槽编号加顺序号,如“TC1-1”。
工程号样品序号TC1—12.5.3 在探槽素描图上,采样编号置于槽壁与槽底图的间隔处,样槽置于采样位置所在的素描图花纹中。
为了醒目,将样槽每隔一个样涂墨。
槽探编录一、现场编录的基本内容1、观察研究并记录探槽所揭示的地质现象。
2、记录现场的观察研究手段(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等)。
二、现场编录必须真实客观1、编录人员要认真、细致、全面地研究地质现象,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
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2、现场编录应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3、编录的文、图必须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
4、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的精度、质量必须符合要求,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须符合规定,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5、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载质材料优良,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幅面尺寸185×260mm或2n倍(n=0、1、2......)。
6、记录时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
7、编录时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
使用的术语、代号、编码应符合GB9649的规定。
图例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地勘单位根据矿区特点作出的规定。
三、室内准备工作㈠组成编录组槽探编录组一般由3-4人组成:组长、作图员、测手(有时可由其他人员兼任)、采样工。
1、组长:一般由工程师或熟悉探槽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职责: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分工地质观察、分层、布样、文字记录。
要求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
2、作图员: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绘图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职责:协助组长工作,主要分工素描图及其它适合兼任的工作。
3、测手:一般由技术人员或熟练的地质工担任。
职责:主要分工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采集标本及各种拣块样(有时可由组长或作图员、采样工兼任)。
4、采样工:由熟练的采样工担任。
职责:主要分工刻槽取样,人工重砂,大体重采样工作。
㈡分工准备各种用品1、组长准备:地质挎包、讲义夹、坑探工程基线记录表、坑探工程地质记录表、照相记录表、文具盒、罗盘、放大镜、照相机及胶卷、地质锤。
2、作图员准备:小图版(一般规格60×45cm)、座标纸(一般规格50×35cm)用量按下列办法计划:绘图坐标纸张数=拟编录探槽长度(m)×作图比例尺÷座标纸长度(m)例:拟编录探槽长120m,作图比例尺1:100,座标纸长0.5m,则张数=120m×1/100÷0.5=2.4张将备用的全部座标纸用图钉固定在图板上,准备好三角板、量角器、三棱尺、文具盒、2H铅笔数支、铅笔刀、橡皮擦等。
(因为专业,纯属转载)探槽地质编录工作细则探槽是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常用的探矿工程,是揭露地表地质现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为了做好探槽地质编录工作,取全、取准探槽地质资料,统一编录方法和质量要求,提高编录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1探槽的布臵必须目的明确,采样部位要挖至风化面以下0.5米,其它部位挖至新鲜基岩,施工结束后一周内必须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
2探槽编录组一般由组长、作图员、测手(可兼任)2—3人组成。
2.1组长职责: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负责地质观察、分层、布样、文字记录,要求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
2.2 绘图员职责:协助组长工作,主要分工素描图及其它适合兼任的工作。
2.3 测手职责:主要分工编号、打桩,基线布臵、测量各类数据、采集标本及各种拣块样,人员不足时可由组长或作图员、采样工兼任。
3用于揭露矿体的探槽必须作正式素描,有两壁一底的探槽,一般绘制一壁一底。
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正东壁。
但由于地形及地质现象突变等原因造成首选壁的基岩露头不理想时,方可选择对应的另一壁,或者视其情况,多数导线取首选壁、个别导线加绘对壁。
槽壁轮廓高低变化可简化。
必要时增绘槽头和样槽素描。
当覆盖层极薄,受比例尺限制难以显示出槽壁时,可只绘制槽底平面图,不允许以槽底剖面作为正式素描资料。
在勘探线剖面上采基本分析样时,要增绘矿体部位的素描图。
4 地质填图中专门用作地质观察点的短槽(包括剥土)除有特殊意义者外,一般不作正式素描图,但在野外记录本上须作记录和素描。
5 野外正式编录之前,参加人员要对探槽内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确定素描单元(分层)和布臵样品,达到认识统一。
然后进行编录,编录结束后,解皮尺之前,要对文图资料进行检查,如无差错和遗漏现象,方可解去皮尺,做到文图扣合。
6探槽编录时,无矿岩层分层要求按矿区填图单元结合岩石组合、构造、蚀变等进行,发生显著变化的地质体、不同岩石类型和较大构造均应进行单独分层。
探槽(井)原始地质编录重点提示1.编录壁的选取及绘图方向:东西向探槽:编北壁——北高、南低或相近;编南壁——南高、北低。
南北向探槽:编东壁——东高、西低或相近;编西壁——西高东低。
2.分层:(1)分层单元:复杂矿体——小于填图单元;一般矿体——同于填图单元。
(2)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
(3)分层主要对象:不同矿体、不同矿石类型、不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断层上下盘矿体。
3.布样:(1)沿厚度方向连续控制矿体及直接顶底板。
(2)布样“三不”原则:不跨矿石类型、品级;不跨矿种(断层);样长真厚不超过工业可采厚度。
(3)岩石(脉岩)剔除原则:以工业指标的剔除厚度为准、夹石薄时与低品位矿石合采贫化。
(4)样品编号:以任何时候都不至引起错混为准。
(5)布样后应及时采样,特别是刻槽样。
4.投影作图:(1)主要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样品及标本位臵、导线点等按与基线的相对位臵,按比例缩小描绘于坐标纸上。
(2)地质体的取舍:图上大于1mm的应绘,特殊意义的不足1mm 放大绘。
(3)探槽拐弯处理:①编录壁及基线以及槽底与编录壁的共用边,在任何时候都应连续绘制。
②方向变大时:在拐弯处裂开槽底的非共用边(内侧边),裂开夹角等于拐弯角度。
③方向变小时:在拐弯处断开非共用边,并切去一块同于拐弯角度大小的重叠面后,与前一导线槽底相连接。
5.投影作图原理:(1)面向编录壁,在坐标纸上选择合适位臵,绘出第一基点及第一导线,每一导线起点均为0。
(2)槽壁投影:每个要素点有两个投影要素——导线读数及与导线的垂直距离。
(3)槽底投影:先将各要素点按地质走向投到壁底共用边,然后按槽壁投影方法投影。
(4)连图:分类、分地质体、分地质界线相连成图。
6.描述纪录:(1)以基线为准,依次逐一记录。
(2)岩性、矿体按分层为单元描述记录:在基线中间分层时,分段描述记录;跨导线分层时,将所跨导线内的同一分层统一描述。
7.小园井编录:编录时特别注意安全!文图合一。
浅谈地质勘查中槽探工程的布设、施工与地质编录方法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槽探工程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槽探工程的布设、施工及地质编录方法进行阐述,希望为以后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借鉴以及参考。
标签:地质勘察槽探工程布设施工地质编录地质勘查中槽探工程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按照地质的设计,以确定探槽的位置以及长度,具体布设应以相应的空间为基础,走向一般都需与矿体垂直,与勘探线相同,槽探工程的施工要求就是漕帮与漕底都需平且直,而槽探的地质编录方面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对探槽揭露的地质现象应仔细观察并分层,且注意做好标记。
1槽探工程的布设及施工1.1布设分析在对物、化探异常进行查证时,需将长槽布置在物、化探异常套合较好的位置处,以达到对异常浓集中心进行控制的目的,勘探线的方向应与长槽方位一致,也就是与异常浓集中心的长轴相垂直。
此外,在进行槽探工程的布设时,应把当地的地形和地质背景对异常位移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
在阐述地质体接触关系时,一般利用长槽与点槽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槽探工程布设,点槽工程以20m~40m的间距为最佳。
在重要的地质接触带和物、化探异常处布设探槽。
为实现对已知矿体的走向进行控制的目的而布置槽探工程,一般采用短长槽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基本工程间距或者其的1/2、1/4为最佳间距。
将槽探的位置布置完成之后,安装在工程布置图上面,在布设野外现场时,通常利用GPS进行布设,因为会有误差存在于测量中,因此布置野外现场时,应该同现场具体点位相结合起来。
1.2具体施工以野外具体布置的槽探工程的位置为基础,从而进行人工或者机械的施工,具体标准为:槽底深度通常要小于3米,槽底宽度要大于等于0.6米,有0.3到0.6米的见基岩存在于槽壁,通过覆盖层的坚固程度以决定探槽壁的坡度角,一般控制在60°~75°,并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探槽上口的宽度,一般控制在1.5m~2.0m之间。
野外探槽原始地质编录一、现场编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基本内容观察研究并记录探槽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记录现场的观察研究手段,包括数字、文字、图像等。
2.原则要求(1)编录人员要认真细致、全面地研究地质现象,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
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2)现场编录随着施工进展应及时进行。
(3)编录的文图必须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
(4)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的精度、质量必须符合要求,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须符合规定,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5)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载质材料优良,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幅面尺寸185×260mm或2n倍(n=0、1、2......)。
(6)记录时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
(7)编录时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
使用的术语、代号、编码应符合GB9649的规定。
图例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地勘单位根据矿区特点做出的规定。
二、人员职责分工探槽编录组一般由组长、作图员、测手(可兼任)采样工2—3人组成。
1.组长职责: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负责地质观察、分层、布样、文字记录,要求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
2.绘图员职责:协助组长工作,主要分工素描图及其它适合兼任的工作。
3.测手职责:主要分工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采集标本及各种拣块样,人员不足时可由组长或作图员、采样工兼任。
三、室内物品准备工作1.组长准备:地质挎包、讲义夹、坑探工程基线记录表、坑探工程地质记录表、照相记录表、文具盒、罗盘、放大镜、照相机及胶卷、地质锤。
2.作图员准备:小图板(一般规格60*45cm)、坐标纸(一般规格50*35cm)用量按照下列办法计算:绘图坐标纸张数=拟编录探槽长度(m)×作图比例尺÷坐标纸长度(m)例:拟编录探槽长120m,作图比例尺1:100,座标纸长0.5m,则张数=120m×1/100÷0.5=2.4张将备用的全部座标纸用图钉固定在图板上,准备好三角板、量角器、三棱尺、文具盒、2H铅笔数支、铅笔刀、橡皮擦等。
探槽编录的工作步骤关健词:岩性分层;布样及采样摘要: 探槽(TC)是从地表挖掘的一种槽形坑道,横断面为倒梯形,深度一般不超过3~5m,断面规格1m×(1.2~7)m,视浮土性质及探槽深度而定,利于工作及保证安全;槽壁上的风化基岩高度不小于3cm。
探槽应垂直矿体走向或平均走向来布置。
探槽分为两种:主干探槽和辅助探槽;主干探槽布置在工作区主要的剖面上或有代表性的地段,以研究地层、岩性、矿化规律、揭露矿体等;而辅助探槽则是在主干探槽之间加密的一系列短槽,用于揭露矿体或地质界线,可平行主干探槽,也可不平行。
探槽主要目的是为了揭露隐伏松散覆盖物下的地质体,亦是地质人员野外常用的探矿工程之一。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的对象是经地质、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三方现场验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已达到地质目的的探槽。
步骤:观察-分层-布样-绘制探槽素描图以下就以xx矿区xx-TC16编录为例简述下探槽编录工作的一些步骤:1、确定编录探槽的方向XX矿区xx-TC16布置大致方向为65°~245°,野外编录一般把方位角小于或等于180°的那端定为起始端,所以xx矿区探槽方位为65°。
2、确定编录槽壁,探槽素描一般只做一壁一底展开图。
当两壁上基岩露头的地质现象基本一致时,东西向或大致东西向选北壁,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选东壁。
若首选壁露头不理想时,可选择另一壁编录。
XX矿区xx-TC16方位大致东西向,就选北壁来进行编录和描绘。
3、打桩、测量及记录(1)在探槽的起始端打上编好号的导线桩(一般起始端基线桩编号为0号),然后在下一基点处打上1号导线桩,然后用皮尺拉紧,固定在导线桩上的皮尺就是导线,在1号导线桩上用记号笔写下两导线间的长度,其余导线以此类推。
注意事项:导线切记不可被树枝、树根及草根干扰,以免影响测量方位及坡角。
(2)测量方位角及坡角,两人在导线的两端用罗盘测定皮尺的方位角和坡角,二者的读数误差在3°之内时,取平均值作为导线的方位角和坡角;二者的读数误差超过3°时需重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