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201812120296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二期初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①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③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道:“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④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黑龙江省望奎县第一中学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1. 本卷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等填写在答卷上。
一、选择题(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 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 宜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 需封入信函, 交兵部加封, 加急传递。
这表明A.“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2.在德意志帝国里,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 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 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3.关于我国唐朝时期的商业, 表述正确的是A.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C.市场交易开始使用纸币D.商业市镇大量兴起4.马克思曾经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 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这说明: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5.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6.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理(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老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它的主要思想不包括A. “道”即万物B. “无为而治”C. 祸福相倚D. 养“浩然正气”【答案】D【解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道,所以A选项是老子的思想;B选项是老子的政治主张;C选项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体现;D选项是孟子的思想内容,故本题选择D 选项。
2.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A. 仁B. 仁政C. 有教无类D. 养“浩然正气”【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和礼,故A项正确;BD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C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
【点睛】“核心主张”是关键信息。
3.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A. 《论语》B. 《诗经》C. 《易经》D. 《春秋》【答案】A【解析】A选项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的语录体散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C选项是记录事物发展规律与卦象的书籍;D选项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A. 《论语》B. 《孟子》C. 《易经》D. 《春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故B项正确;《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故A项排除;CD项是孔子修订的著作,排除。
【点睛】“孟子言行”是关键信息。
5.战国时期为各国变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C【解析】主张变法图强的学派是法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儒家不主张变法,而是遵守周代的礼法;B选项主张无为而治,不主张变革;D选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提倡变革。
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 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 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 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 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重大变革,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高二文科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2小题60分)1. 双曲线2228x y -=的实轴长为( )A. 2B. 4 D. 2. 椭圆22194x y +=的离心率是( )A. 3B. 3C. 23D. 593.抛物线2x ay =的焦点坐标为()0,1,则a 的值为 ( )A. 2B. 4C. 12D. 144.“4x >”是“30x ->”的 (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双曲线2214y x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12y x =± B. 2y x =± C. 2y x =± D. y = 6.命题“若22x y >则x y >”的逆否命题是( )A. 若x y <则22x y <B. 若x y ≤则22x y ≤C. 若x y >则22x y >D. 若22x y ≥则x y ≥ 7.双曲线221412x y -=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 )A.2 D.18.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①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构成椭圆; ②椭圆22221x y a b+=()0a b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③方程221mx ny +=(0,0,m n >>m n ≠)表示的曲线是椭圆.A.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③9.命题p :0x R ∃∈,20010x x --≤的否定是( )A. 0x R ∃∈,20010x x -->B. x R ∀∈,210x x --≤C. x R ∀∈,210x x -->D. 0x R ∃∈,20010x x --< 10.椭圆22:12516x y 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1ABF ∆ 的周长为( )A.12B.16C.20D.2411. 已知椭圆22192x y +=的焦点为12,F F ,点P 在椭圆上,若14PF =,则12F PF ∠的大小为( )A. 6πB. 3π C. 23π D. 56π 12.等轴双曲线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C 与抛物线216y x =的准线交于,A B 两点,若AB = ( )B.4 D.8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小题20分)13.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a 的值是______.14.已知F 是抛物线28y x =的焦点,A 是该抛物线上的点,3AF =,则A 点到y 轴的距离是 ________. 15. 已知P 为椭圆x 22y +=14924上的一点,12,F F 为椭圆两焦点,当︒=∠9021PF F 时21PF PF ∙的值为_____.16. 一个圆经过椭圆221164x y +=的三个顶点,且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小题70分)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直线01=-+y x 与圆心为C 的圆()()2214x y a -+-=相交于,A B 两点,若22=AB ,求实数a 的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给定命题p :x R ∀∈,都有()2100ax ax a ++>>成立; 命题 q :关于x 的方程2420x x a -+=有实数解.()1若命题p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p q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9.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离心率为2,短轴的一个端点为()0,1M ,直线:l y x m =+过椭圆的右焦点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1求椭圆的方程;()2求线段PQ 的长度.20. (本小题满分12分)过抛物线2:4C y x =的焦点F 且斜率k 为的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已知8AB =.()1求l 的方程;()2求AOB ∆的面积.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坐标为()1,0. ()1求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2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M N 两点,若MN 的中点坐标为()2,2P ,求直线l 的方程22.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 +=>>经过点1,2M ⎛ ⎝⎭,焦点()1,0F ,上顶点为A ,过点()0,3N 的直线交椭圆于,B C 两点,记直线,AB AC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求12k k ⋅的值.。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理(无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老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它的主要思想不包括:A、“道”即万物 B“无为而治” C祸福相依 D、养“浩然正气”2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A、仁 B 礼 C有教无类 D、养“浩然正气”3.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A.《论语》B.《诗经》C.《易经》D.《春秋》4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A.《论语》B.《孟子》C.《易经》D.《春秋》5.战国时期为各国变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7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哪一学派A.儒家B.法家C.道家 .D. 墨家8有人认为孔子是平等主义者,这主要是因为他主张A.有教无类 B 克己复 C.礼无为而治 D.. 因材施教9.儒学开始受到独尊与哪两个人物有关?A.孔子和孟子 .B.秦始皇和李斯C.汉武帝和董仲舒D.“二程”和朱熹10.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1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原因是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 巩固边防的需要C.发展儒学的需要 D 欣赏董仲舒才华1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是A仁政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理是万物本源 D 大一统13.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A.韩愈和柳宗元B.程颢和程颐C.朱熹和王阳明D.周敦颐和孟子14.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A. “二程”B. 朱熹C. 王阳明D.王夫1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第I卷(选择题)1.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A.自由落体定律 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2.被誉为“生物学中的牛顿”,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家是A.瓦特B.达尔文C.爱迪生D.爱因斯坦3.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5.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A.战国B.秦朝C.西汉D.明朝6.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该书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新青年》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郭沫若称颂下列哪位诗人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8.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化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 D.施行仁政9.“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0.“中国古代文明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期初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①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③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道:“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④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理科)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2分)老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它的主要思想不包括()A.“道”即万物B.“无为而治”C.祸福相倚D.养“浩然正气”2.(2分)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A.仁B.礼C.有教无类D.养“浩然正气”3.(2分)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A.《论语》B.《诗经》C.《易经》D.《春秋》4.(2分)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A.《论语》B.《孟子》C.《易经》D.《春秋》5.(2分)战国时期为各国变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2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7.(2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哪一学派()A.儒家B.法家C.道家。
D.墨家8.(2分)有人认为孔子是平等主义者,这主要是因为他主张()A.有教无类B.克己复C.礼无为而治D.因材施教9.(2分)儒学开始受到独尊与哪两个人物有关?()A.孔子和孟子B.秦始皇和李斯C.汉武帝和董仲舒D.“二程”和朱熹10.(2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11.(2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原因是()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巩固边防的需要C.发展儒学的需要D.欣赏董仲舒才华12.(2分)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是()A.仁政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理是万物本源D.大一统13.(2分)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A.韩愈和柳宗元B.程颢和程颐C.朱熹和王阳明D.周敦颐和孟子14.(2分)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A.“二程”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15.(2分)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的理论16.(2分)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中,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17.(2分)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18.(2分)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19.(2分)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20.(2分)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的共同点是()A.反对“重农抑商”B.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政治上要“趋时更新”21.(2分)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主张推翻帝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22.(2分)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第I卷(选择题)1.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A.自由落体定律 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2.被誉为“生物学中的牛顿”,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家是A.瓦特B.达尔文C.爱迪生D.爱因斯坦3.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5.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A.战国B.秦朝C.西汉D.明朝6.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该书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新青年》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郭沫若称颂下列哪位诗人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8.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化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 D.施行仁政9.“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0.“中国古代文明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文中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主要是指A.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B.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C.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D.中国的古代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原因11.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知之为知之B.因材施教C.学而不思则罔D.有教无类1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A.关注理性B.注重修养C.重视智慧D.强调等级13.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提出三权分立思想,对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洛克14.下列研究成果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的是A.伽利略的天文学发现 B.牛顿的经典力学C.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D.瓦特改良的蒸汽机15.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A.讴歌自然的人性B.追求伦理道德C.批判古典主义D.反对专制王权16.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
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C.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D.对人类自身的探索17.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A.上帝的权威 B.传播人文主义 C.否认上帝 D.因信称义18.“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伏尔泰 D.王阳明1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20.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知识即美德”B.拯救人类心灵C.“认识你自己D.追求生命价值21.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行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以革命方式实现其政治构想2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本质相同 B.主张改造儒学C.主张向西方学习 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23.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
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
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
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A.自强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新中国成立24.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新中国成立后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5.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
其主要依据是A.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26.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
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A.政治的民主化B.救亡图存C.经济的工业化D.思想的自由化27.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A.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C.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28.恩格斯说这些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不知道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学到的东西多。
”这些作品的作者是A.拜伦 B.巴尔扎克 C.托尔斯泰 D.贝克特29.联合国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1905年这个科学史上的“奇迹之年”。
这年一位青年人发表的几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为造福后世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
这位“青年人”是A.伽利略B.普朗克C.爱因斯坦D.霍金30.北宋时期,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柳永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A.城市经济繁荣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C.文化的平民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第II卷(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
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历史③》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思想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开辟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材料四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材料五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参考答案1.C2.B3.D4.C5.C6.B7.C8.C9.D10.B11.D12.B13.B14.B15.A16.D17.D18.A19.C20.C21.C22.C23.B24.D25.C26.B27.C28.B29.C30.A31.(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