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8高中全程训练计划·政治课练33把握思维的奥妙
- 格式:doc
- 大小:119.14 KB
- 文档页数:21
课时2 把握思维的奥妙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一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1.(2017·陕西宝鸡质检)全球机器人峰会上,由中国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C)研发的陪伴型机器人吸引了普通百姓的眼球。
陪伴型机器人应用了新型的语音、表情识别等技术,可以与家中老人“聊天”,自动抓取老人表情进行回应。
陪伴型机器人能够“自动抓取老人表情进行回应”有力地佐证了( )①机器人已经具有了极强的思维能力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人工智能将部分代替人的大脑思维④高科技延伸了思维的物质器官A.①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②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①③错误;陪伴型机器人能够“自动抓取老人表情进行回应”,这有力地佐证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高科技延伸了思维的物质器官,②④当选。
答案:B2.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题干中,“仿真人脑”是对人类思维的机械模拟,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材料所体现的观点,故选D项。
答案:D考点二意识的内容及形式3.“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诗词的意境是( )A.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人脑的机能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C.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D.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解析:A错误,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课时检测(三十三)把握思维的奥妙一、单项选择题1.继阿尔法狗、大师、深蓝成功挑战人类之后,江苏卫视播出的第四季《最强大脑》节目中,在人脸识别能力比拼上,百度机器人小度以3∶2险胜人类最强大脑的代表王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小度是人类器官的延伸②小度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③小度的意识来源于人脑④小度只是照镜子式的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机器人只是人类器官的延伸,百度机器人小度不具有意识,②③错误,答案为B项。
2.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宇宙间若没有鸟或蜂蚁,不过是没有鸟或蜂蚁。
但宇宙间若没有人,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生人,万古常如夜。
”下列表述与此段话意思相近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物是观念的集合C.我思故我在D.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解析:选D宇宙间若没有人,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这强调的是人类意识的重要,答案为D项;A、B、C三项均属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当选。
3.华北某市法定供暖时间为每年的11月15日至3月5日,已沿用40年。
随着气候条件和百姓生活条件的变化、“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 ℃”的规定面临着“是否需要变一变”的问题,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④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D题干中“随着气候条件和百姓生活条件的变化”等,原来的规定是否需要改变,从唯物论角度强调思维要正确反映存在,尊重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②③正确;①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④强调意识能动性,题干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不选。
4.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
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
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
专题35 把握思维的奥妙【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每课知识网络】【融汇贯通】掌握一个方法论: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把握两个方面:认识唯物论与认识论两个层面的知识体系。
明确三对关系: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理解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
把握五个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该讲主要以“意识”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立足于“是什么”,分析了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和形式。
立足于“为什么”,分析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即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立足于“怎么样”,分析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 ③④【答案】B考点: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课练33把握思维的奥妙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
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
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
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
这种合数文以成一字,而义在其中的会意造字方法()①表明客观存在可以被人的头脑所反映②体现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说明世界上存在着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④反映了所造汉字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玄幻小说常以冒险、战争为主题,时代背景、世界观等皆无约束,可任凭作者自由发挥。
虚拟世界架构和人物经历都是玄之又玄,天马行空。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意识是主观内容与客观形式的统一B.玄幻创作是作者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具体形式C.玄幻内容是作者凭空发挥的,是不真实的、虚幻的D.因其“玄幻”,故其对现实社会不起能动作用3.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4.密歇根理工大学物理学家兰吉特帕蒂曾经说过:“我看到你,结识你,与你交谈,并听到有人在走廊上行走,所有这些都是瞬间发生的,即使是最快的计算机,这对于它来说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这是因为计算机处理信息是按顺序进行的,而大脑则是一个复杂的网。
大脑中的电脉冲随着神经网络进行着多个复杂并发的操作,而计算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进一步佐证了()A.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意识,其内容都来自于人脑B.计算机的意识活动比人脑的意识活动要慢得多C.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D.人类的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5.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
高中政治 2.5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1.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答案 C解析B项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
D项不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的。
2.“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我们才能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精神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B.只有忧患意识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C.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D.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答案 D解析A、B两项说法错误,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材料中没有讲到规律,C项不符合题意。
3.右图标志图案简洁明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处是由一群自由飞翔的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③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④意识依赖于物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B解析③本身是错误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不是直观的。
①②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
4.在“水立方”的建造过程中,由于“水立方”结构的不规则性,给焊接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工人们用“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定理,破解了这个难题,工程进度猛增了3倍。
可见( )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B.创新推动着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C.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答案 C解析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们找到了正确解决难题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本题选C。
33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小题狂练○1.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C.诗词的意境是作者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D.诗词的意境是作者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诗词的意境虽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但从本质上看,它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故A排除;诗人对自然的反映不是直接再现,而是能动的反映,故C排除;诗词的意境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B正确,D错误。
2.[2019·山东济宁模拟]研究发现,颜色浅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反之则显得近一些,这是颜色深浅差异在人的视线中造成的错觉所致。
我国海军的隐身快艇为了在近距离迷惑对手,使用了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海洋迷彩,让敌方的目视观察产生错觉。
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③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颜色深浅差异使人产生错觉,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符合题意;我国海军的隐身快艇使用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海洋迷彩,利用敌方的错觉迷惑对方,是人们认识并利用事物本质的表现,④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无论意识是否反映了事物本质,都具有能动性;③表述错误,意识通过实践改造世界,不能直接改造世界。
3.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是中国写意画的代表作之一。
画家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一种饱经风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已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这说明艺术作品( )A.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B.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C.源自于艺术家的艺术天分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答案:B解析:A错误,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不是如实反映;C错误,艺术源自实践;D错误,艺术家努力执著不是决定因素。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时2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时2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时2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把握思维的奥妙A组基础达标1.(2017·洛阳期末)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能反映意识形成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是()①含羞草受到人们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合闭②海参遭遇天敌时会“献出”自己的内脏,供其食而自逃③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破碎④科研发现某些星系中造星运动趋于停止的原因A.①-—②——④B.③——①——②C.③—-②——④ D.③——①—-④B[首先,题目要求分析的是意识形成前经历的发展阶段,④指向的是意识已经形成,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其次,根据意识产生的过程,最早影响意识的是一切物质,其次生物,再次是动物,故正确顺序应该是③—①-②,故B项符合题意。
]2.(2017·福州质检)在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中,谷歌公司开发的电脑软件“阿尔法围棋”,通过对其输入众多围棋高手的棋谱,使其形成了围棋对弈的反应和棋感,甚至在对弈过程中自行设计出新的招式,取得战胜韩国围棋国手的骄人战绩。
这表明( ) A.“阿尔法围棋”是人脑对围棋对弈的反映B.“阿尔法围棋”具有主动创造性C.“阿尔法围棋”能够模拟人脑D.“阿尔法围棋”是人脑的机能C[“阿尔法围棋”作为电脑软件,是人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果,不是意识和人脑,所以不是人脑对围棋对弈的反映、不具有主动创造性、不是人脑的机能,A、B、D项错误;作为电脑软件,“阿尔法围棋”形成反应和棋感、自行设计招式,这是对人脑的模拟,故C项正确.]3.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
课练33把握思维的奥妙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
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
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
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
这种合数文以成一字,而义在其中的会意造字方法()①表明客观存在可以被人的头脑所反映②体现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说明世界上存在着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④反映了所造汉字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玄幻小说常以冒险、战争为主题,时代背景、世界观等皆无约束,可任凭作者自由发挥。
虚拟世界架构和人物经历都是玄之又玄,天马行空。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意识是主观内容与客观形式的统一B.玄幻创作是作者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具体形式C.玄幻内容是作者凭空发挥的,是不真实的、虚幻的D.因其“玄幻”,故其对现实社会不起能动作用3.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4.密歇根理工大学物理学家兰吉特帕蒂曾经说过:“我看到你,结识你,与你交谈,并听到有人在走廊上行走,所有这些都是瞬间发生的,即使是最快的计算机,这对于它来说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这是因为计算机处理信息是按顺序进行的,而大脑则是一个复杂的网。
大脑中的电脉冲随着神经网络进行着多个复杂并发的操作,而计算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进一步佐证了()A.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意识,其内容都来自于人脑B.计算机的意识活动比人脑的意识活动要慢得多C.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D.人类的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5.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
最新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会影响身体活动性,对记忆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部分解释了为何帕金森病患者及抑郁症患者常会并发认知障碍。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③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④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语句。
下列语句与其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具有特殊性②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④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7.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
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唯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
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②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够成功③凡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会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梦想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右面漫画(作者:程远)启示我们()A.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克服不利条件的影响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9.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了“正能量”标签。
从哲学的角度看()①“正能量”具有创造性,能够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②“正能量”具有能动性,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③“正能量”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④“正能量”有指导作用,能够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近年来,有人提出要“以世界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熟悉并认同的逻辑去向世界说明中国”,因为“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
也有人反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西方“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去向外人说明中国?难道我们不可以用中国的方式和语言展现中国?形成上述不同的认识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1.由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符合实际的,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因此,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经济发展总体是健康的,不用担心其增速会出现大幅回落。
这说明()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④我国能够创造新的经济规律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是()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B.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
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
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
(24分)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
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
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28分)[练高考—找规律]1.(2014·课标Ⅰ,39(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
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
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
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
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2.(2015·课标Ⅱ,39(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3.(2015·课标Ⅰ,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
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
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完成下题。
4.(2014·课标Ⅱ)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3·课标Ⅰ)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3·课标Ⅱ)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6·课标Ⅱ)《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