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词类活用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2)《陈涉世家》:4、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5、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6、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1)邑人奇之(《伤仲永》)(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1、狼不敢前(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狼》2、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狼一样名词作状语)《狼》3、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用作动词)4、渔人甚异之。
(异:对此感到诧异意动用法)《桃花源记》5、妇抚儿乳(乳:喂奶名词用做动词)《口技》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名词用做动词)《口技》7、邑人奇之(奇:以之为奇意动用法)《伤仲永》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意动用法)《伤仲永》9、父利其然也(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意动用法)《伤仲永》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愚公移山》11、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名词用做动词)《三峡》1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潭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心乐之(乐以之为乐意动用法)《小石潭记》凄神寒骨(凄:使--- ---凄凉,寒:使--- ---寒冷使动用法)《小石潭记》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14、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名词用作动词)《唐雎不辱使命》15、死国可乎?(死:为国事而死为动用法)《陈涉世家》16、陈胜王(王:为王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7、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8、忿恚尉(忿恚:使尉恼怒使动用法)《陈涉世家》19、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铁甲,锐:武器形容词用作名词)《陈涉世家》2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作动词)《与朱元思书》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醉翁亭记》。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学习目标:1、熟悉文言句式变化的一般规律,能准确辨析文言句式变化的方法。
2、能辨别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进行准确地翻译。
一、自主学习(一)倒装句1、例句(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把别人的困难当急事的精神在哪里呢。
《信陵君》)规律:2、例句(1)句读之不知。
(句读之不知:不通晓句读。
《师说》)(1)何以知之?(何以:以何,凭什么,怎么。
《廉颇蔺相如列传》)(1)举贤以自佐。
(自佐:辅佐自己。
《屈原列传》)形式总结:3、例句(1)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之利: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劝学》)常用的标志词:4、例句(1)取之于蓝。
(取之于蓝:从靛蓝中取得。
《劝学》)(2)常用的介词:规律辨析:(二)非倒装句1、例句(1)刘备天下枭雄。
(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豪杰。
《鸿门宴》)常见的标志词:2、例句(1)守义不辱。
(不辱:不被侮辱。
《赤壁之战》)常见的标志词:3、例句(1)将军起兵江东。
(起兵江东:在江东起兵。
《赤壁之战》)常见的省略部分:二、重点研讨探讨句式的判断原则和翻译原则。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三、当堂检测(1)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倚南窗以寄傲。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07山东)译文:(4)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08广东)译文:2、合作探讨,理解高考文段。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4、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5、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三、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四、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中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运用(六)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解读】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高考涉及的词类活用有以下几种:①名词作状语。
②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③动词活用为名词。
④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⑤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题型分析】综观近年来的中考文言文试题,对词类活用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
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如下: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但在具体语境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
(《狼》)“洞”本是名词,但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
(《口技》)“名”带宾语“其一处”,这里活用为动词“说出”。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即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性发生改变而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
(《爱莲说》)“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有“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三、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
(《出师表》)“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为“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表“诚心”之意。
四、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性发生变化。
例如: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表“疑问”之意。
五、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和所用的工具。
中考复习专题——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180个文言实词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狐鸣呼曰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
2、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
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
4、四面竹树环合环: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
5.乃丹书帛曰丹:用丹砂《陈涉世家》
6、手自笔录笔: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7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宝:用朱缨,用宝(同上)
8.失期,法皆斩法:按照法律《陈涉世家》
9、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小石潭记》
1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小石潭记》
12.俶尔远逝远:向远处《小石潭记》
1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小石潭记》
14.日光下彻下:向下《小石潭记》
15.县官日癝稍之供日:每天《送东阳马生序》
16.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每年《送东阳马生序》
17.乡邻之生日蹙日:一天天的《捕蛇者说》
18.时而献焉时,按规定的时间《捕蛇者说》
(二)名词作动词
1.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打,驱使。
《马说》
2.每至晴初霜旦霜:降霜《三峡》
3.朝服衣冠服: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
4.腰白玉之环腰: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
5.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穿着破旧的衣服
《送东阳马生序》
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岳阳楼记》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出师表》
19、皆指目陈胜指:用手指示意
目: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
21、皆下之下: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为君王。
《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鱼网捕。
《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论功劳。
《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陈涉世家》
26.夜篝火篝:笼子,这里是用笼子罩《陈涉世家》
29、负势竞上上:向上延伸《与朱元思书》
30、齐人三鼓鼓:击鼓《曹刿论战》
31、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曹刿论战》
(二)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三峡》
2、猛浪若奔奔:奔跑的马《与朱元思书》
3.不敢稍逾约约:约定的时间、期限《送东阳…》
4、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国外。
入:国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捕蛇者说》
6.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有:生产出来的东西《捕
蛇者说》
(三)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铁甲。
锐:锐利的武器。
《陈涉世家》
2、此皆良实良:善良的人。
实:忠实的人。
3、百废俱兴废:废弃的事。
《岳阳楼记》
(二)形容词作动词
1、人恒过过:犯过失,犯错误。
《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3、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大。
《出师表》
4、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
远:疏远《出师表》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
6、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吃光,吃尽。
《马说》
8、天下苦秦久矣苦:为……所苦。
《陈涉世家》
9、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树立信。
《陈涉世家》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恼怒。
《陈涉世家》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疲劳。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动: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生于忧
①
患死于安乐》
3.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
4、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爱莲说》
5、凄神寒骨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透。
《小石潭记》6.哀而生之乎生: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捕蛇者说》
7.望峰息心息:使停止、平息《与朱元思书》
(二)意动用法
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醉翁亭记》2、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小石潭记》4、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以……为怪。
《陈涉世家》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马说》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马说》
3.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马说》
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送东阳马生序》
5.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送……》
6.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辨同“辩”辩论《送东
阳马生序》
7.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发配《陈涉世家》
8.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陈涉世家》
9.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陈涉世家》
10.为天下唱唱同“倡”倡导
13.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1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15.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阻塞
16.乡为生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激
1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19.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23.必能裨补阙漏阙同缺缺点
2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同又
文言文专题复习——古今异义词(解释古义)
1.录毕,走送之。
走:跑
2.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县官:朝廷
6.色愈恭,礼愈至色:脸色
7.其将归于其亲也。
亲:父母
8.怅恨.久之恨:叹恨,不满意
9.今亡.亦死亡:逃跑
10.楚人怜.之怜:爱怜
11.卒中往往
..语往往:到处
12.可以已大风可:可以;以:用;已:治愈
13.汪然出涕涕,眼泪
1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困苦不堪
15.以尽吾齿齿:岁月
16.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17.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
境:与世隔绝之地
19.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
颓然
..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20.今齐地方千里地:土地;方:方圆
2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近臣
22.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
23.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24.由是感激感激:感动,激动
2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
26.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广开言路
2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候
28.临表涕零涕:眼泪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