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舞文化中的音舞合一的艺术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8
表演歌唱融为一体表演歌唱融为一体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结合表演和歌唱,将音乐和戏剧相结合,使这种艺术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在这种形式中,艺术家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歌唱技巧,还需要具备出色的表演能力,更需要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能够通过音乐和戏剧带来的视听双重享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表演歌唱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戏剧和歌剧,然而在当代,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它可以在音乐剧、舞台剧、电影和电视剧中见到。
在这些作品中,演员们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歌唱技巧,还需要具备出色的表演技能,通过音乐和戏剧来塑造角色,展现情感,让观众沉浸其中。
在音乐剧中,表演歌唱融为一体的形式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
由于音乐剧的剧情紧凑,情感丰富,音乐和舞蹈是故事情节的重要表现手段,因此演员在音乐剧中需要具备出色的歌唱和表演能力。
他们不仅要唱得动听,还要将角色的情感通过歌唱表现出来,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有名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空椅子”和“音乐之声”中的“Do-Re-Mi”,演员通过歌唱将角色内心的挣扎和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除了音乐剧和舞台剧之外,表演歌唱融为一体的形式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同样得到了发展。
在电影中,一些音乐影片将歌舞和电影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和歌唱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在电视剧中,一些连续剧也会安排歌曲和音乐来表现剧情和情感,增加戏剧的张力和感染力。
这种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让他们通过音乐和戏剧的双重享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表演歌唱融为一体的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娱乐形式。
通过表演和歌唱的融合,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深刻的观影体验。
观众不仅仅是通过视觉来感受故事和角色,还可以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和歌唱所带来的情感和情绪。
这种双重享受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和角色,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
在表演歌唱融为一体的形式中,演员们不仅仅是歌手,更是表演艺术家。
舞蹈艺术创作中的音舞关系摘要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舞蹈艺术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够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愉悦,通过情感表达,提升舞蹈艺术的艺术价值。
舞蹈展现出来的情感更加厚重,各族人们都喜欢用舞蹈表达情感。
而舞蹈与音乐搭配,舞蹈表达则更加流畅,传神,音乐也增添了舞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舞蹈艺术;音乐;互相交融;互相渗透音乐主要通过音乐语言音符,音调等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
舞蹈既要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也需要通过音乐语言传达思想内涵。
舞蹈音乐搭配,可以使舞蹈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真切,在舞蹈艺术的创作中,舞蹈通常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二者互相交融、互相渗透,进而提升舞蹈的艺术价值。
一、在舞蹈艺术发展中音乐元素的作用1、音乐元素可以激发舞蹈艺术的创作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很亲密的关系。
舞蹈艺术离不开音乐,音乐的渲染,可以为舞蹈艺术烘托气氛,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显得单调枯燥。
无论是舞蹈艺术创作,还是舞蹈艺术表演,加入音乐元素以后,都会增添舞蹈艺术的艺术魅力。
音乐的韵律以及节奏,都会引发编舞者舞蹈动作的创作灵感。
在音乐伴奏下,表演者的舞蹈表演将会更加流畅、传神,音乐能够刺激表演者的内心情绪,表演者利用听觉感官获得音乐,音乐所含有的韵律情感,会传达给表演者,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身体形态向观众传达这种情感信息。
音乐类型不同,舞蹈类型也会发生变化,会烘托出不同的舞蹈气氛,创作出不同风格的舞蹈。
2、音乐元素对舞蹈艺术表演模式的影响舞蹈艺术的表演模式多种多样,既包含舞蹈风格、舞蹈节奏,也包含舞蹈形态,音乐类型对舞蹈艺术表演模式影响很大。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编舞者设计舞蹈动作,首先,要考虑音乐的节奏、韵律。
安排舞蹈表演次序,也必须考虑到音乐元素的作用。
舞蹈背景音乐必须与舞蹈动作相协调,才能够有效提升舞蹈艺术的艺术价值,以实现理想的舞蹈表演效果。
另外,音速、音调以及音乐节奏的快慢等,对舞蹈艺术表演模式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乐舞文化合而为一的艺术价值作者:恩荣泽来源:《艺海》2011年第11期摘要: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音乐与舞蹈作为不同的艺术种类而独立存在,也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因为它们有共同的节奏和韵律,它们都是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为舞蹈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提供音律的指引,从而使得音乐和舞蹈合而为一。
乐舞文化有着很大的艺术价值,对音乐和舞蹈的创作以及民族乐舞文化的传播发展以及民族特色的保留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音乐文化;舞蹈文化;艺术价值;乐舞文化;民族特色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是艺术世界的最亮丽的风景,音乐用韵律和节奏去传递有声无形的美感,舞蹈用线条与曲线展现出人体与艺术的美感。
中国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延续不断,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同时二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相互融合,用声音和形体的结合呈现时空交错中的完美视听盛宴。
一、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中国自古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
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自然在丰富多彩的华夏文明中孕育了最强健的根基,时至今日,中国的乐舞文化仍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生存和发展,继续给予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的情趣与享受。
(一)音乐文化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里,在斗转星移的岁月变迁中,受国内社会发展变化以及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显得丰富而庞杂,似乎很难辨别音乐文化的内涵和整体架构。
实际上,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有其清晰而完整的路线与方向。
音乐是用声音的组合来传达节奏感,它是听觉上的艺术,不同的音色与音系抒写不同的感情色彩。
音乐的美感是要靠听觉来获取的,看不到摸不着,却能感觉到流动的旋律和跳动的音符,所以说音乐可以称为时间的艺术。
乐音与情感,是音乐文化最本质的东西,乐音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动人音乐,传递到人们的听觉范围内从而领会其中的情感。
表演歌唱融为一体表演和歌唱是两种艺术形式,它们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截然不同的。
表演强调角色的扮演和故事的讲述,而歌唱则注重声音的表达和音乐的演绎。
在现代艺术舞台上,这两种艺术形式却经常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表演和歌唱的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的技巧和表现方式。
当两者成功融合时,其效果却是令人难忘的。
通过表演歌唱融为一体,艺术家们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打动观众的心灵。
在音乐剧中,表演和歌唱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唱的艺术形式,它要求演员不仅要具备出色的表演技巧,还要有卓越的歌唱实力。
在音乐剧中,演员们通过歌唱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这使得观众更加容易被故事和角色所吸引。
著名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动人的歌唱,成功地让观众沉浸在法国革命的故事中,感受到角色们的忧伤和坚定。
除了音乐剧,流行音乐舞台上也经常能看到表演和歌唱的融合。
在流行音乐演唱会上,歌手们不仅要展现出美妙的歌声,还要有舞台表现力和魅力,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
有些歌手会在演唱会上进行舞蹈表演,有些则会通过表情和动作来与观众互动,让歌曲更有感染力。
美国流行天后碧昂斯的演唱会总是充满了表演的视觉冲击和歌声的感染力,她将表演和歌唱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听盛宴。
在中国,戏曲艺术也是表演和歌唱融为一体的典范。
中国戏曲中既有唱腔动听的京剧、豫剧等,也有表演精湛的评剧、黄梅戏等,这些戏曲形式都将表演和歌唱融为了一体。
戏曲表演者除了要有扎实的表演功底,还要具备优美的歌唱声线和情感表达能力,才能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红娘》中的二黄唱段《闺情》以其婉转情深的唱腔,再现了红娘的内心纠葛和悲欢交织,让观众深受感动。
表演和歌唱融为一体不仅在舞台上有着精彩的表现,它们在影视作品中也能产生强大的艺术冲击力。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歌舞片段总是能够牢牢地吸引观众的目光,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中。
节奏感将音乐与舞蹈整合在一起穿透力节奏感将音乐与舞蹈整合在一起本文关键词:节奏感,舞蹈,整合,音乐节奏感将一齐流行乐与舞蹈整合在一起本文简介:音乐是“只闻其声看不清其形”的抽象艺术,舞蹈则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的形体艺术,而音乐与舞蹈能够在观众想象的同时实现平台上实现艺术的结合与升华,为观众造就出更具乐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在音乐与舞蹈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节奏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像一个个&ldq节奏感将音乐与舞蹈一同整合在一起本文内容:音乐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抽象艺术,舞蹈则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的形体艺术,而音乐与舞蹈能够在观众想象的平台上实现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为观众创造出更具大打折扣感染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在音乐与舞者有效业务整合整合的过程中,节奏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像一个个“焊点”将音乐与舞蹈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艺术殿堂上才璀璨夺目、色彩纷呈的“并蒂莲式”的艺术组合.一、节奏感曲式也可称为一种规律,它是随着时间的演进而产生的一种有规律变化过程”.节奏是有规律的、连续的、反复的、完整的、对应的、变化的有序整体,是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的主要表现涵义元素,是展现艺术作品个性韩、思想美浑然天成和艺术美的有力抓手,更是音乐与舞蹈合二为一的连接纽带,是音乐、内心舞蹈与广大观众内心实现思想沟通、情感共鸣的“灵犀之处”,能够极大地增强音乐与舞蹈的表现力和.二、节奏感构建音乐和舞蹈的整体框架节奏是音乐旋律的骨架,长短不一是有规律地进行强弱和长短变化的节拍组合形式,而舞蹈的节奏是指完成一个所需要的时间、过程的长短、力度的大小以及相互间有规律的反复若干次转折.音乐节奏是快节奏观众的听觉节奏,舞蹈节奏乐句是观众的视觉节奏,而观众的想象力是节奏音乐和舞蹈节奏殊途同归的艺术融合平台,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合二为一相得益彰,成为亲密无间、和谐一致的书画艺术组合体,能够给予观众多元化、立体化的艺术享受.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经过而重复的融合以后,就形成了与舞蹈艺术结合体共同的整体框架,能够帮助观众了解音乐与舞蹈组合体的大致内容,形成整体印象.以安徽花鼓灯为例,锣鼓是花鼓灯舞蹈表演过程中绝对的核心角色,能够以浑厚有力的气势主宰花鼓灯表演的全过程,表现出以花鼓灯出更舞蹈的艺术风格,构建出花鼓灯舞蹈表演的整体框架.花鼓灯编舞舞蹈的动作特点是溜得起,刹得住,而且非常典型的招式有三道弯、风摆柳、凤凰三点头等,尤其是以肢体扭动为主的风摆柳既生动有趣活泼可爱,又有一定的表演杀伤力,表演者要在“扭”完一个动作的时候与花鼓灯动听的悦耳“哐哐的叮哐---叮哐哐---叮哐”相和拍,形成一个个特写动作.当表演者的动作定型与鼓点如约而至的时候,鼓点会让每一个声乐造型更有时会精气神,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花鼓灯舞蹈表演的效果.三、节奏感赋予音乐和舞蹈的个性律动舞蹈是表演者在肢体运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的舞蹈演员神态艺术,而任何一种舞蹈形式都有自己的之处,表现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美.民族舞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节奏感,助长而舞蹈的节奏感又能够催生民族舞的个性律动,在表演者的翩翩起舞中将一个个舞蹈动作镶嵌于伴奏音乐的旋律之中,形成浑然一体的舞台艺术表演.节奏感是舞蹈个性律动的基础,而舞蹈的声乐个性人声又是节奏的拓展与延伸,能够在同一节奏的基础上衍生出多种不同的个性律动,随即产生大相径庭、风格各异的舞台表演效果.舞蹈是运动的艺术,节奏感就能够在有规律的肢体运动中创造出属于舞蹈独有的个性律动,充分展现出内涵更进一步丰富的艺术之美.我国拥有种类繁多、形式各异、风格独特的民族舞,而决定民族舞风格特征和个性律动的核心元素自然就是节奏感的差异.节奏感造就了民族舞之间的个性差异,进而创造出更百花齐放、各领千秋、美不胜收的舞蹈艺术殿堂.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例,朝鲜族舞蹈的基本跳跃动作以划圆为主,而划圆手自然就成为朝鲜族最典型的标志性动作,即便如此静态的胳膊,还是动态动态的身体就呈现圆形,连舞蹈表演的运动路线也显现出明显的圆形痕迹,所以,创造“圆”的舞蹈动作自然就成为朝鲜族舞蹈的独特律动和个性展现,表演者在有规律表演者地如期完成一个个“圆形”的过程中生动展现朝鲜族舞蹈的独特节奏感,为影迷创造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自成一家的个性化舞蹈.四、节奏感彰显音乐和舞蹈的思想内涵舞蹈表演具有一定的思想独特性,尤其在音乐、灯光、烟雾、的烘托下舞蹈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更为具体和突出,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和画面感感染力.而以一定节奏感为基础的舞蹈动作舞者就能在音乐、灯光、烟雾、背景构建的多元化平台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节奏还能够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描述人物思想波动、舞台氛围直接创作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独特个性的舞台角色,然后通过该舞台角色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经历构成舞蹈表演的基本,从而展现出舞蹈含义所含有的思想内涵.节奏感是伴奏音乐和舞蹈表演产生艺术共鸣的,也是舞台艺术形式迈向走向组合发展的必然途径,只要表演者新体验到音乐与舞蹈共同的节奏,感悟到流行歌曲与舞蹈的共同思想共同内涵,并在自己的个性律动中尽善尽美地表现出音乐与舞蹈的节奏感,就能够实现音乐与达至舞蹈的完美糅合,为观众挖掘出音乐与舞蹈固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节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是表演者对规律性的艺术感应和舞台再现.表演者将自己的体动节奏与音乐节奏、舞蹈步调整合为一,展现出生命体对于节奏的表现和心理素质创新,从而使表演者真正成为肢体、音乐与舞蹈的共同主人,造就出与具有鲜活特色和含义思想内涵的舞台形象.以蒙古舞为例,在蒙古操作过程舞的表演过程中其构思简单、节奏欢快、热情洋溢的抖肩、翻腕等动作能够表现出女孩子生性单纯、热情好客、外向开朗的性格,而雄浑有力的舞台造型出潇洒迅捷的舞步能够表现和男子剽悍、刚强和健壮,尤其是蒙古舞中其次个性化的跳跃舞步能够在一次次律动中生动地表现出蒙古男人的自信、淳朴与无畏,从而创造出一个个活生生、有个性、有思想的舞台形象.艺术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只有表演者通过自己的个性律动触摸到艺术的脉搏,才需要创造出具有生命和思想的能够舞蹈作品.五、节奏感增强音乐和舞蹈的艺术效果舞蹈的节奏个股表现为动作频率的高低、幅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力度增减的增减等元素的彼此间有规律整合,当演出者舞蹈动作的频率、幅度、速度以及力度等诸多元素完美融为一体时,就会为观众创造出绝佳的视觉体验.当表演者创造的视觉体验与伴奏音乐展现出再的听觉体验实现再融合再提升以后,就会实现表演者能由节奏运动向律动表演的飞跃,从而创造出以表演者的形体美感与音乐的韵律美感、舞蹈的节奏美感色彩为组成元素的艺术美,极大地提高了音乐与大幅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震撼力,有效促进舞台艺术实际效果的提升.所以,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是舞台艺术的两大支点,缺一不可,只有把握舞蹈一招一式舞步的节奏感,实现舞蹈动作的押韵化,并借助能音乐节奏才能够创造出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以舞蹈《长征》为例,《长征》为人们讲诉了一个雄浑老百姓悲壮、铿锵有力、英勇豪迈的西路军故事.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所,低沉压抑掷地有声的伴奏音乐、带出雷鸣闪电般的灯光效果为我们打造出一个充满血腥、充满抗争、充满悲壮的艺术平台,而表演者们踏着伴奏音乐的节奏,通过一次次手部释放出来肢体的爆发力、一个个令人感慨万千的外形舞蹈造型,让观众们感受到伴奏音乐“包装”下舞蹈剪裁的艺术感染力,而能够同时“引爆”音乐与舞蹈的当代艺术艺术元素就是节奏感.调子像一个指挥家,为伴奏音乐与舞蹈表演牵线搭桥,寻找二者完美结合的共鸣点和这两点突破口,从而为创造艺术佳品奠定了创造坚实的基础.六、结语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平台,而舞蹈则旺盛是活跃在这一平台上的精灵,只有音乐与舞蹈“心有节奏一点通”,找到二者在思想感情方面的共鸣点,才能够通过韵律化和个性化的舞蹈动作完美展现展示出音乐与舞蹈共有的艺术内涵.所以,掌握了音乐与舞蹈的摸准节奏就等于摸准了艺术表演的“七寸”,就能够创造出有惊艳全场、令人刮目相看的舞台艺术精品.参考文献:[1]李桂娟.浅谈音乐节奏对舞蹈沙托梅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1,(31)。
音乐舞蹈相融合打造快乐音乐课堂音乐与舞蹈同属于感官艺术,同样对人们有着愉悦心灵、陶冶情操的影响,二者是相辅相成,融合相通的。
在音乐教育中融人舞蹈元素符合音乐教育的艺术发展规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有利途径。
初中音乐教学是拓展学生乐感,建立审美价值观,开启学生创造力的黄金时期,教学关注应当集中于怎样让学生脱离传统刻板的音乐学习认知,怎样在最轻松的环境给予学生最深刻的收获。
乐舞融合能够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强化学生音乐认知体验,其作用不可替代。
一、引导体态律动,让学生轻松感知体态律动是舞蹈的基础展示,它是指在品味音乐的同时以肢体运动响应音乐体验,并由体验延伸出对音乐的感知。
相对于指定的动作来说,体态律动能够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音乐认知,体态律动与音乐的融合能够牵引学生心底最直接自然的情感流露,能够让学生松解肢体,舒缓精神,全心全意投人到对音乐的感受中。
教师要选取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内容,规划好切合学生认知的体态动作范围,通过手势、表情、动作等途径引导学生伴随着音乐参与律动,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锦绣江南》时,我把其中的《无锡景》歌曲欣赏作为教学重点,配合着婉转起伏的旋律与柔和甜糯的吴语,我让学生们慢慢地摆动身体,幅度随着节奏有所变化,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们加人了一些越剧常见手势作为律动配合。
渐渐地学生们进人了状态,不用我的示范引导,他们也能积极地律动品味,有的享受地闭上眼一边律动一边细细品味;有的情不自禁跟着哼起了曲调,这样的全情投人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灵韵,体会了音乐带给自己深刻的内心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聚集到的乐感也多了一份轻松、惬意,对作品的感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二、重视舞意相融,让学生生动理解舞蹈是对音乐的演绎,舞蹈可以说是音乐的语言,通过动作、表情等的渗人,能够带动音乐的活力,让音乐的艺术生命更加灿烂多彩。
在音乐教学中融人舞蹈,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让学生通过舞蹈表现来感受音乐的意境,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与舞蹈:协同艺术演绎音乐与舞蹈是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也可以相互融合,通过协同演绎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不仅可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还能够深化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舞蹈的协同演绎,以及这种协同如何影响艺术创作和观众体验。
音乐与舞蹈的共同点音乐和舞蹈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点。
首先,它们都是通过声音和动作来传达信息。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来表达情感,而舞蹈则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舞步来传递情感。
其次,音乐和舞蹈都需要艺术家具备专业技能和表演能力。
音乐家需要掌握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舞蹈演员则需要具备优雅的身体控制和舞蹈技巧。
最后,音乐和舞蹈都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引发共鸣和思考。
音乐与舞蹈的协同演绎音乐与舞蹈的协同演绎是指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配合和呼应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艺术效果。
在协同演绎中,音乐和舞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音乐可以为舞蹈提供节奏和情感支持,而舞蹈则可以通过动作和姿态来诠释音乐的意境和情感。
协同演绎不仅可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还能够深化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在协同演绎中,音乐和舞蹈之间需要密切的配合和默契。
音乐家需要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感变化来调整演奏方式,以便与舞者保持一致。
舞蹈演员则需要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呼应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以便与音乐家形成紧密的互动。
只有在良好的协同下,音乐和舞蹈才能真正融为一体,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艺术体验。
协同演绎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音乐与舞蹈的协同演绎对艺术创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协同演绎可以拓宽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可以激发艺术家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协同演绎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音乐和舞蹈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感染力和魅力。
最后,协同演绎可以加深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浅析音乐与舞蹈结构的交融性舞蹈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与音乐的关系是特别亲近的。
从舞蹈开始发展的初期音乐就陪伴舞蹈而产生,二者是人类历史上最悠长的艺术形式。
1从学术角度论述音乐和舞蹈的关系从历史角度看,初期的音乐和舞蹈联合在一同仿佛是一件必定的事情,但从今日看来,这此中有着必定的科学依照。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而舞蹈即是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时间艺术。
在表现方式上,音乐和舞蹈表达的是一种进行着的过程。
音乐所传达的内容及情绪是经过乐音的连续,而舞蹈所传达的内容及情绪是经过动作的连结实现的,舞蹈作为一种时空艺术而言,孤立、单调的动作只好构成静止的画面,而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
音调解节奏是音乐的时间单位,舞蹈的空间单位则是姿势和动作。
舞蹈的整体需要用节奏和节拍来构成,音乐也是这样,节奏和节拍是构成音乐的整体框架。
音乐和舞蹈的联合,是两种不一样“动”的联合,也就是说舞蹈中的动作是不可以停止的,音乐中的节拍韵律也是在随时变化的,而一旦停止,则说明舞蹈的结束,也就是说二者的“动”构成了一部完好的舞蹈艺术形式。
这与文学和美术有很大的不一样,文学中的作品,固然故事情节充满了“动”着或进行着的情节,但也存在“静”的一面,如对故事背景环境的描绘或许是人物的说明。
美术中则表此刻图画、雕塑等方面,它们是完好静止的。
音乐和舞蹈则否则,“动”使音乐和舞蹈相联合,并且联合的毫无违和感,亲近度和和睦度仿佛是亘古未有的。
这也构成了音乐和舞蹈之间互相联合的基础。
音乐与舞蹈也存在差别的地方。
舞蹈属于视觉艺术领域,能看得见外形却听不到声音,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领域,能听得见声音却看不到形态。
因此,舞蹈的限制性就在于听不到声音,而音乐的限制性就在于看不到形态。
假如分别来看这两种艺术形式,多少会让人有难以理解的地方。
而音乐与舞蹈的有效联合,正填补了二者之间的限制性,让我们不只好听得见声音还能够同时看获得形态,经过“看”和“听”,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这类艺术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内容。
先秦诗、乐、舞合一艺术表现的整体特点二、先秦诗、乐、舞合一艺术表现的整体特点先秦儒家提出的诗、乐、舞三位一体说具有特征鲜明、内容丰富,显著反映出文艺发展的规律及特性。
第一,综合性。
诗、乐、舞三位一体说是先秦儒家对文艺的总体合一的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也就是说,文艺发生发展表现形式除本身各自的独特表现形式外,也还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和普遍性,具有文艺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
《乐记 ?乐本篇》在论及乐的本质和本源时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乐象篇》更进一步指出诗、乐、舞“三者本于心 ,然后乐器从之。
”这说明诗、乐、舞都具有一个共性,都本着心来源于物的结果。
也就是说,文艺作品,无论诗、乐、舞,还是其他文艺形式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现实与感情的综合是文艺本质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此,先秦儒家提出诗、乐、舞三位一体说正是对文艺特征的总体认识和把握。
过去有人竟以三位一体说为由说明当时人们对文艺的认识还是混沌模糊的, 认为先秦是文艺不自觉时代,文笔不分,文史不分, 连诗、乐、舞都未能区别开,是文艺的一种自觉意识的表现,是文艺自觉时代,到魏晋文艺才有了独立性,。
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三位一体说是是人们将具体文艺现象升华为文艺概念,升入联系的认识理解文艺想象,是对文艺现象的更高层次的认识。
就如我们“水果”概念来源于“苹果” 、“香蕉” 、“西瓜”等个别概念的认识一样,对文艺概念的抽象认识是要高于对诗、乐、舞等具体个别概念认识的。
它已从个别认识上升到一般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规律。
将诗、乐、舞统称为“乐” ,其实这个“乐”就是指文艺,是对文艺的总体认识和把握。
这无疑是文艺发展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对文艺的规律和特征的认识。
第二,互渗性。
诗乐舞三位一体说以文艺形式普遍性为基础,抓住文艺形式的共同点,也就说明了文艺形式之间的联系。
各种文艺形式通过相互间互渗、互补、互促的形式实现相互间联系而发展的。
乐舞文化中的音舞合一的艺术价值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是艺术世界的最亮丽的风景,音乐用韵律和节奏去传递有声无形的美感,舞蹈用线条与曲线展现出人体与艺术的美感。
中国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延续不断,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同时二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相互融合,用声音和形体的结合呈现时空交错中的完美视听盛宴。
一、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中国自古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
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自然在丰富多彩的华夏文明中孕育了最强健的根基,时至今日,中国的乐舞文化仍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生存和发展,继续给予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的情趣与享受。
(一) 音乐文化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里,在斗转星移的岁月变迁中,受国内社会发展变化以及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显得丰富而庞杂,似乎很难辨别音乐文化的内涵和整体架构。
实际上,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有其清晰而完整的路线与方向。
音乐是用声音的组合来传达节奏感,它是听觉上的艺术,不同的音色与音系抒写不同的感情色彩。
音乐的美感是要靠听觉来获取的,看不到摸不着,却能感觉到流动的旋律和跳动的音符,所以说音乐可以称为时间的艺术。
乐音与情感,是音乐文化最本质的东西,乐音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动人音乐,传递到人们的听觉范围内从而领会其中的情感。
从音乐实际发生过程中看,它首先是一种音高(频率)、音强(分贝)、音长(长短)组合而成的物理运动。
这种运动形式如数学物理一样,是可以量化的,具有客观性与确定性。
当这种运动形式作用于人的耳朵时,人们就直接发生了感知运动,从而产生了基本的情绪和情感。
这种情绪与情感同样也是具体的与客观的,因为它是由音乐的乐音物理运动样式刺激所形成的,是对乐音的特定的、确定的情感表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 舞蹈文化舞蹈文化与音乐文化是不同的艺术种类,在历史长河的拣择与筛选中也保留了自己独有的魅力与特点。
舞蹈文化的流行与发展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娱乐方式,不管是高层的专业舞蹈、社交舞蹈,还是底层的民间舞蹈,都充盈着艺术的张扬,用无声的肢体语言表达不同的内心情感。
舞蹈文化是通过人的形态、神态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受自然和社会两种因素的影响,用形体和表情去触摸艺术的灵魂,因而舞蹈是一门视觉的艺术。
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组合在一起,从视觉上冲击观众的感官,从而形成对此舞蹈的直接感知和审美评价。
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会在舞蹈中得以保留,成为相对稳定的形式流传下来,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舞蹈样式。
舞蹈是行而无声的,但是不代表它没有韵律,舞蹈与音乐同样是存在节奏和韵律的,因之而产生美感。
这正是音乐之于舞蹈的作用,也正是音乐与舞蹈合而为一的基点。
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一) 音乐与舞蹈的差异音乐与舞蹈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存在决定了它们的独立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舞蹈是视觉的艺术,一个是时间的流动,一个是空间的转移。
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丰富的内心情感,而舞蹈则是用肢体语言来传递复杂的心理动态,音乐是无形无态的抽象体,而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观可感的具体存在。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作用于人们的听觉。
人们可以在自己感知到的乐音的刺激下,发动联想与想象,从而创造出一个独立于时空之外的领域。
音乐是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单独完成艺术美的展现,从此这点意义上来说,音乐是超越时空的。
作为舞蹈本身,假若单纯依靠肢体语言和表情动作来完成整个情感的表达,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用音乐的节奏去烘托,用乐音的声韵去展现,才可能使舞蹈的整体效果得到完美呈现,所以舞蹈以其单独的形式存在,却不排斥音乐的节奏引领,是需要音乐的配合才会达到酣畅淋漓的极致境界。
(二) 音乐与舞蹈的相通之处1. 音乐与舞蹈相通的基点——节奏和情感一方面,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的节奏感可以让舞蹈元素自由地整合而与音乐合拍,从而创造舞蹈的形式和内容的紧密结合。
在舞蹈艺术总的概念中,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据重要位置,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和舞蹈都需要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这成为它们彼此相依相扶而存在的基础。
音乐的节奏感是显性的,观众可以通过高低强弱的乐音感知到节奏的存在,而舞蹈的节奏是隐性的,如果没有音乐的存在,观众仅仅依靠视觉的感知是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舞蹈的韵律美,也很难真正领会到舞蹈所流露的情感。
另一方面,音乐与舞蹈都是情感渲泄的艺术体现,它们只是用来表达和传递情感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它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不排斥对方,在同一个场景中也不存在冲突,比如说缓慢的舞步和音乐往往表达忧伤的情感,而激昂劲爆的音乐和急速奔放的舞姿往往代表激情与浪漫。
所以在舞蹈表演的时候,舞蹈本身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更调动现场氛围和内心情感共鸣的功臣还有舞蹈配乐。
音乐的高潮基本上也是舞蹈最优美、最扣人心弦的时刻。
这就是舞蹈依赖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自己所想要展现的情绪。
2.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无声的,舞姿本身的好坏对舞蹈整个水平的体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舞蹈表演者本身的技艺以及舞蹈编排并不是决定舞蹈质量的主要方面。
音乐的出现弥补了舞蹈平白化发展的缺陷,没有音乐的舞蹈是杂乱无章、无序可循的,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舞蹈的韵味和灵气。
音乐便是舞蹈的声音,乐音的高低起伏与舞蹈的快慢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就从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一种以音乐与舞蹈合而为一的和谐体会,同时音乐在舞蹈形体美的诠释下,更加撼动观众的耳膜,舞蹈在音乐的动感节奏中,更加充满灵性和艺术气息。
舞蹈离不开音乐的引导与指挥,因此音乐可以说是舞蹈的声音,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让舞蹈不再沉闷,不再是有形无声的艺术品,而是形体和声音就视觉和听觉、抽象和具体、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完整艺术珍品。
3. 音乐可以帮助舞蹈组织动作音乐不仅是舞蹈的声音,而且是舞蹈的引领者和指挥者,在不同的音乐旋律和音乐背景下,所编排的舞蹈形式和舞蹈种类是不同的。
舞蹈创作是要参照音乐才能进行的,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所以两者必须保持高度地协调。
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完毕后,再为其寻找或创作适合的音乐,而是在进行动作和队形编排之前就必须有音乐。
当然这是一般的情况,有时候编者会为了舞蹈的内容而对音乐做些适当修改,或者专门为了舞蹈情境创作特定的音乐,这时候音乐就必须迎合舞蹈的形式和内容。
肯定地是,舞蹈的表演必须有音乐的存在为前提,具体用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门类,这就需要对音乐和舞蹈元素进行深度揣摩,从而创作出优质的舞蹈作品。
三、音乐与舞蹈合而为一的艺术价值音乐与舞蹈在庞大的艺术领域里堪称一对姊妹,音乐对舞蹈的作用更直接更明显,舞蹈对于音乐的形体诠释也是意义重大。
让音乐与舞蹈合而为一,让形体美在音乐的律动中得到更好地表现,让音乐的旋律在优美的舞姿中穿越时空,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长处,用最契合它们内涵的艺术形式发挥出二者结合的无限魅力,从而让音乐与舞蹈的精神内涵得到真正体现。
(一)强化节奏感和韵律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文章前部分作为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基础已经做了阐述,这里作为音乐和舞蹈艺术合而为一的价值体现,节奏感和韵律感得到更深层次的强化和凸显。
二者的结合是由于共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反过来结合之后又使得整体的节奏和韵律感进一步增强,客观上促进了音乐和舞蹈内涵的升华和情感的表达。
(二) 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淋漓尽致音乐和舞蹈都是为抒发情感而存在,没有不包含情感色彩的音乐和舞蹈。
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初的音乐和舞蹈都是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自发地创造的,它们是人们娱乐自身、情感释放的出口,无论是民间的还是高层的音乐和舞蹈,它们的创作都不是凭空的、偶然的,而是在创作者的内心灵感跃动的时刻或者经过了长久的感情积淀而创作成功的,这都是对他们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无疑更加浓缩了情感的历练,使各自所要表达的情感融合在同一个场景同步进行,这就更加融合了二者的情感元素,进一步升华了乐舞的内涵。
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交错中,音乐和舞蹈各自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二者的结合更是把两种艺术形式糅合在一个全新的情境中,它们没有丢失自身本色,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彼此的相扶相持,直击人们内心世界,撼动人们心灵,让观众身临其境与创作者、表演者达到感官和内心的共鸣。
(三) 促进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最初是来自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在音乐与舞蹈相结合、音乐为舞蹈指引节奏的过程中,舞蹈形式会被反复揣摩、反复推敲,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舞蹈类型。
音乐和舞蹈都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展示出它的全部内容,音乐强烈的对情绪的感染作用对于舞蹈的表现力是有很大帮助的,它不仅帮助、配合舞蹈去感染观众,还直接刺激舞蹈者的感官和情绪。
音乐的段落的变化、音乐风格的不同,可以促使舞蹈结构的变化。
不管是群舞还是独舞,音乐都是舞蹈者表演的节奏标准和心理标准,每个人在共同的感官和心理节奏的引领下才能有整齐、和谐的舞蹈队形和舞蹈品性。
即使是相同的音乐,对于不同的舞蹈者来说可能编排出的舞蹈结构是不同的,所以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舞蹈艺术的无限发展壮大,同时新的舞蹈编排对于音乐的要求也会有不同,从而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创作之路永无止境。
(三) 形成独特的民族乐舞文化特色由于各民族文化传统、审美观念、欣赏习惯和民族心理的不同,中国音乐和舞蹈文化有诸多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地方,而且我国各民族间的音乐和舞蹈的特质都存在很大差异。
每一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受制于该民族的特定文化特点,同时又能生动地反映和影响该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民族性格。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一般都是乐舞文化相结合,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然地理状况,不仅娱乐人民大众,而且提高了民族的整体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像东北的秧歌、蒙古族的草原风、海盗民族的蓝色畅想等,都是乐舞文化对民族历史传统、生活习惯的最佳表现。
乐舞文化的发展历史久远,音乐与舞蹈本身就是不可分的两个支流,在无边无际的艺术长河中各自发展的同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完美地展现各民族的乐舞形式,成为本民族成长与发展的铭记在心的符号。
中国的乐舞文化融合了多民族的特点与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乐舞文化风格,是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宝贵文化资源,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是我们保护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有利工具,同时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间交流与发展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