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融资时的公司估值方法.doc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6
初创企业融资不同阶段如何估值?这个估值公式很重要估值的思路无非三,看收益、看同类、看资产,要是追求完全准确,就象要求地震局准确预测地震一样不靠谱,但用未来收益折现是最接近真相的思想。
经验证明,现在很多创业公司估值都是由被投资方来提出,而投资方有很多都根本不看projection,觉得价钱差不多,或者给个counter offer 就可以了。
Comps是相对比较科学的。
但是互联网公司即使在上市前也是投行经理拍脑袋想个数字,然后下面的人要求完成自圆其说。
所以估值这个东西,多半就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东西。
让我们先看一个虚拟的互联网社交项目企业的融资历程:天使轮:公司由一个连续创业者创办,创办之初获得了天使投资。
A轮:1年后公司获得A轮,此时公司MAU(月活)达到50万人,ARPU(单用户贡献)为0元,收入为0。
A+轮:A轮后公司用户数发展迅猛,半年后公司获得A+轮,此时公司MAU达到500万人,ARPU为1元。
公司开始有一定的收入(500万元),是因为开始通过广告手段获得少量的流量变现。
B轮:1年后公司再次获得B轮,此时公司MAU已经达到1500万人,ARPU为5元,公司收入已经达到7500万元。
ARPU不断提高,是因为公司已经在广告、游戏等方式找到了有效的变现方法。
C轮:1年后公司获得C轮融资,此时公司MAU为3000万人,ARPU为10元,公司在广告、游戏、电商、会员等各种变现方式多点开花。
公司此时收入达到3亿元,另外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假设有20%的净利率,为6000万。
IPO:以后公司每年保持收入和利润30-50%的稳定增长,并在C轮1年后上市。
这是一个典型的优秀互联网企业的融资历程,由连续创业者创办,每一轮都获得著名VC投资,成立五年左右上市。
我们从这个公司身上,可以看到陌陌等互联网公司的影子。
公司每一轮的估值是怎么计算的呢?我们再做一些假设,按时间顺序倒着来讲:IPO上市后,公众资本市场给了公司50倍市盈率。
创业融资中的合理估值方法有哪些在创业的道路上,融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合理的估值则是融资成功的关键之一。
对于创业者来说,了解并掌握合理的估值方法,不仅能够为企业争取到合理的资金支持,还能在与投资者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那么,创业融资中的合理估值方法究竟有哪些呢?一、成本法成本法是一种基于资产的估值方法。
它主要通过计算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来确定企业的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资产较重的企业,比如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
具体操作时,需要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评估,然后将这些资产的重置成本相加,再扣除负债,得到企业的净资产价值。
然而,成本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忽略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品牌价值、市场前景等重要因素,对于一些轻资产的创业企业,如互联网、科技服务等,可能不太适用。
二、市场法市场法是基于市场上类似企业的交易价格来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常见的市场法包括可比公司法和可比交易法。
可比公司法是选取与目标企业在业务、规模、风险等方面相似的上市公司,通过分析这些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来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据相对容易获取,且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但缺点是很难找到完全相似的可比公司,而且市场波动可能会影响估值的准确性。
可比交易法是参考市场上类似企业的收购、兼并等交易价格来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这种方法能够反映市场对类似企业的实际定价,但交易案例的寻找可能比较困难,而且不同交易之间的差异也需要进行仔细的调整和分析。
三、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并将其折现到当前来确定企业的价值。
这是一种基于企业盈利能力的估值方法,适用于具有稳定现金流和可预测盈利的企业。
常用的收益法包括现金流折现法(DCF)和股利折现法。
现金流折现法是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并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将其折现到当前,得到企业的价值。
这种方法需要对企业未来的收入、成本、资本支出等进行详细的预测,对数据的准确性和预测的合理性要求较高。
企业融资时,对公司估值的14种方法在融资时,创业者都会疑惑投资人会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估自己的企业,以下14种方法可供参考。
天使投资人或投资机构在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时候都会遵循一定的方式或方法,那么投资企业的估值都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500万元上限法这种方法要求绝对不要投资一个估值超过500万的初创企业。
由于天使投资家投资时的企业价值与退出时的企业价值决定了天使投资家的获利,当退出时企业的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初始投资时的企业定价越高,天使投资家的收益就越低,当其超过500万元时,就很难获得可观的利润。
这种方法好处在于简单明了,同时确定了一个评估的上限。
博克斯法这种方法是由美国人博克斯首创的,对于初创期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典型做法是对所投企业根据下面的公式来估值:一个好的创意100万元一个好的盈利模式100万元优秀的管理团队100万-200万元优秀的董事会100万元巨大的产品前景100万元加起来,一家初创企业的价值为100万元-600万元。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将初创企业的价值与各种无形资产的联系清楚的展现出来,比较简单易行,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企业价值一般比较合理。
三分法是指在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将企业的价值分成三部分:通常是创业者,管理层和投资者各1/3,将三者加起来即得到企业价值。
200万-500万标准法许多传统的天使投资家投资企业的价值一般为200万-500万,这是有合理性的。
如果创业者对企业要价低于200万,那么或者是其经验不够丰富,或者企业没有多大发展前景;如果企业要价高于500万,那么由500万元上限法可知,天使投资家对其投资不划算。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也不错。
但将定价限在200万-500万元,过于绝对。
200万-1000万网络企业评估法网络企业发展迅速,更有可能迅速公开上市,在对网络企业进行评估时,天使投资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评估方法,否则会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考虑到网络企业的价值起伏大的特点,即对初创期的企业价值评估范围有传统的200万-500万元,增加到200万-1000万元。
很多创业者清楚自己公司每年能有多大收入、多少利润,但真正有几个创业者知道自己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会值一个什么样的价格呢?应该不太多!在公司运营是,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在公司面对资本市场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困惑企业家了。
每个公司都有起自身价值,价值评估(估值,Valuation)是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一个公司在特定阶段价值的判断。
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的估值是一个独特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其过程和方法通常是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Equity Financing)或兼并收购(Merger & Acquisition,M&A)等时,投资方一方面要对公司业务、规模、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等因素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要认可公司对其要出让的股权的估值。
这跟我们在市场买东西的道理一样,满意产品质量和功能,还要对价格能接受。
公司估值方法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
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1.可比公司法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额)。
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
通常我们所说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两种:历史市盈率(TrailingP/E)-即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或前12个月的利润)。
预测市盈率(ForwardP/E)-即当前市值/公司当前财务年度的利润(或未来12个月的利润)。
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他们用P/E 法估值就是: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
企业融资估值报告范例(二)引言概述企业融资估值报告是为了帮助投资者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和潜在风险。
本文档将以企业融资估值报告范例(二)为标题进行撰写。
通过对企业的市场分析、财务状况、竞争环境、管理团队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为投资者提供有关该企业的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正文一、市场分析1. 市场概况:介绍该企业所处的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和竞争情况。
2. 目标客户:分析该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体,包括消费者特征和需求。
3. 产品定位:说明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定位与竞争优势。
4. 市场增长预测:预测该市场未来的增长趋势,并分析该企业在其中的市场份额。
二、财务状况1. 资产负债表分析:对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2. 利润表分析:评估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
3. 现金流量表分析:分析该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评估其现金流稳定性。
4. 财务比率分析:运用财务指标评估该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盈利能力。
5. 风险评估:评估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如债务比率和流动比率等指标。
三、竞争环境1. 竞争对手分析:分析该企业所处市场的竞争对手,包括其优势和劣势。
2. 市场份额:评估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份额。
3. 竞争策略:分析该企业的竞争策略,包括定价、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
4. 核心竞争力:评估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力。
5. 市场前景:分析该企业所处市场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并预测未来竞争格局。
四、管理团队1. 创始人和核心团队:介绍该企业的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成员的背景和经验。
2. 组织结构:说明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评估其运营效率和决策能力。
3. 人才储备:评估该企业的人才储备情况,包括员工的背景和专业技能。
4. 领导风格:分析该企业的领导风格和决策方式,评估其对企业的管理影响。
5. 开发能力:评估该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五、未来发展前景1. 行业趋势:分析该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创业企业融资估值的具体计算方法1.市盈率法(PE法)市盈率法是指以企业的市盈率(Price-Earnings Ratio,PE ratio)为基础来计算企业的估值。
市盈率是企业的市值与净利润之比。
一般情况下,成熟稳定的企业的市盈率会较高,而初创企业的市盈率较低。
计算方法为:估值 = 净利润× PE倍数。
2.投资回报率法(ROI法)投资回报率法是指根据企业预计的投资回报率来计算企业的估值。
投资回报率是指投资所获得的回报与投资金额之比。
计算方法为:估值=投资金额/预计的年回报率。
比较交易法是指通过比较已发生的类似交易来确定企业的估值。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初创企业,因为此时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支持。
该方法通过比较同行业的融资交易,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范围。
4. 市场占有率法(Market Share Method)市场占有率法是指通过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来计算企业的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兴行业或创新型企业,具有一定的风险。
计算方法为:估值=目标市场规模×预计市场占有率。
5. 股权边际贡献法(Equity Margin Contribution)股权边际贡献法是指以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为基础,通过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净现值,然后将净现值分配给股东,最终得出企业估值。
这种方法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企业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和风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只是估值方法的一些常见例子,实际的计算方法会因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盈利能力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此外,创业企业的估值也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如团队实力、市场前景、竞争优势等。
最后,创业企业的估值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评估。
在进行估值时,创业者和投资者可以借鉴多种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获得更准确的估值结果。
创业企业融资时有什么估值方法公司估值方法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
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1.可比公司法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
目前在国内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
通常我们所说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两种:历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或前12个月的利润)。
预测市盈率(Forward P/E)-即当前市值/公司当前财务年度的利润(或未来12个月的利润)。
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机构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他们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
一般说来,预测市盈率是历史市盈率的一个折扣,比如说NASDAQ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40,那预测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再打个折扣,15-20左右,对于同行业且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再打个折扣,就成了7-10了。
这也就目前国内主流的天使投资和外资风险投资是对企业估值的大致P/E倍数。
比如,如果某公司预测中小企业融资后下一年度的利润是1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万美元,如果天使投资人或风险投资机构投资200万美元,公司出让的股份大约是20%-35%。
对于有收入但是没有利润的公司,P/E就没有意义,比如很多初创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实现正的预测利润,那么可以用P/S法来进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样。
创业企业融资估值的具体计算方法很多创业的朋友在企业刚起步的时候都会尝试去找天使投资人或者天使投资机构要钱,但要是天使真给钱的话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该怎么要这个钱?这钱肯定不会白给!其实大方向挺简单的,无非就两种方式:出让股份或者借钱。
出让股份的方式在早期的公司就是一个数字:估值。
公司有多少股票,每股多少钱都没意义,你需要知道的就是公司一共值多少钱(一会再说怎么样能算出一个”客观”的价值)。
假如你的公司值80万,如果投资人投入20万,那么钱进来后公司就值100万(80万 + 20万)。
这100万里面有20万是投资人给的,所以投资人就占20%的股份。
在投资行业里这80万的估值叫投资前估值(pre-money valuation),100万的估值叫投资后估值(post-money valuation)。
假设公司有两个创始人而且一开始你们已经沟通好一个人占60%的股份(创始人甲)而另外一个占40%(创始人乙),那么投资人的钱进来前甲的股份就值48万(80万 * 60%),钱进来后这48万还是48万,但是占有的股份比例变成48%(因为投资后估值是100万),同样的创始人乙的股份从40%变成32%(80万 * 40% / 100万),行业内称甲和乙的股份被“稀释”了。
稀释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融资后果,有些人可能会在天使的钱没进来前谈好“不允许稀释”的条件,这些条件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除非现有股东愿意追加投资额),比如上面的例子甲跟乙说天使的钱进来后不影响乙的股份比例,甲把自己的48万(60%)出让20万给天使投资人,那么公司的估值还是一共80万,乙的股份比例还是40%。
这个做法是不恰当的(起码在会计上),因为天使给出来的20万现金是进入了甲的个人财产,公司是没有任何得着,除非甲答应把这20万奉献给公司(那是做慈善,不是投资)。
另外一个创业者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觉得出让股份的比例和进来的资金金额是成正比的,比如上面的例子投入20万就占20%的股份,那投入30万就好像应该是占30%?50万就占50%?实际上30万是占27.27%(30除以110),50万是占38.46%(50/130),这个不直观的结果也是因为融资是一个稀释股份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买卖股份的过程,钱是进入公司的账而不是股东的账。
融资怎么估值?VC在估值谈判中的奥秘创业者很清楚企业每年可以创造多少收⼊、多少利润,但是,他们知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吗?对企业的估值,是创业企业引进风险投资(VC)时绕不开的关⼝。
⼀⽅⾯,VC要对企业的业务、团队、规模、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等因素感兴趣;另⼀⽅⾯,VC也关注企业的估值。
这和我们在市场上买东西的道理⼀样:消费者不仅要对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满意,还要能接受产品的价格。
价值评估,是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个企业在特定阶段价值的判断。
对⾮上市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的估值谈判,极富挑战性。
其过程和⽅法,隐藏着⼀些不为常⼈所知的奥秘。
创业者对估值认识的误区——企业价值≠权益加总⼀些传统创业者,往往错误地认为:VC ⼀定会要求⾃⼰企业要有多少固定资产、多少净资产,以此权衡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
按照他们的⼀般思维,将会计⼿⾉表上的各项权益加总,就得到了企业的“总价值”,最多,再在净资产的基础之上溢价。
然⽽,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或者对于没有太多净资产的成熟企业的创业者来说,融资的时候常常会困惑:估值多少,才会让VC接受,⽽⾃⼰⼜不“吃亏”呢?另外,有些早期企业可能已经投⼊了很多资⾦,但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
于是,创业者便认为:我的企业价值,⾄少要⽐我已经投⼊的资⾦多!然⽽,资本市场上的VC却不是这种思维。
融资千万的商业计划书定制,问Zboshi007。
VC并⾮单纯购买企业的资产,更不是承担企业已经发⽣的成本,他们看重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潜在盈利能⼒),以及企业成长空间。
所以,在VC眼中,企业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权益的加总”,或投⼊的“沉没成本”。
因此,VC通常⽤“P/E倍数”的⽅式对企业估值,或⽤现⾦流贴现⽅式对企业估值,⽽⾮简单的“权益加总”。
VC估值的⼀个最基本前提——回报要求“企业估值”看似深奥,但实际上,有时这些估值⽅法出奇的简单。
VC通常⽤反推的⽅式,以“投资回报倍数”估值。
⽐如,VC对早期投资项⽬的回报要求是1 0倍,对扩张期和后期投资项⽬的回报要求是3~5倍0 10倍是不是看起来有点暴利?下⾯的标准的风险投资组合可以作出解释(以10个投资项⽬为例):·4个失败。
创业企业融资时的公司估值方法创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估值方法有很多种,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1.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估值方法,通过参考市场上已有类似企业的估值水平来确定待估企业的估值。
这种方法需要寻找一些与待估企业在规模、行业、发展阶段等方面相似的已有企业进行比对,然后根据它们的估值指标来推断待估企业的估值。
这些估值指标可以是企业的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
2.盈利能力法盈利能力法是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来确定估值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企业的预期收入、成本和盈利能力进行预测,然后用一定的贴现率将预测的盈利能力折现到当前,得到企业的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经有一定经营历史和盈利能力的企业。
3.资产法资产法是以企业的资产作为估值依据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计算企业的净资产价值或净资产负债值来确定企业的估值。
净资产价值是企业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得到的,而净资产负债值是企业的总资产减去非经营性资产得到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相对简单且稳定的情况。
4.现金流量法现金流量法是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作为估值依据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并用一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得出企业的估值。
这种方法注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现金收益的可持续性,适用于初创期和高成长期的企业。
5.市场估值法市场估值法是以市场交易价格作为估值依据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适用于上市企业,通过参考市场上的股价来确定企业的估值。
市场估值法的优势是市场反应及时,但对于尚未上市的企业,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总的来说,创业企业在融资时的公司估值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值。
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盈利能力、资产状况等因素,并参考市场上类似企业的估值水平,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考量,最终确定企业的估值。
同时,创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需求和风险偏好,与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以达成双方的共识。
创业企业融资时的公司估值方法2009-03-1322:55桂曙光很多创业者清楚自己公司每年能有多大收入、多少利润,但真正有几个创业者知道自己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会值一个什么样的价格呢?应该不太多!在公司运营是,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在公司面对资本市场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困惑企业家了。
每个公司都有起自身价值,价值评估(估值,Valuation)是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一个公司在特定阶段价值的判断。
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的估值是一个独特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其过程和方法通常是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Equity Financing)或兼并收购(Merger&Acquisition,M&A)等资本运作时,投资方一方面要对公司业务、规模、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等因素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要认可公司对其要出让的股权的估值。
这跟我们在市场买东西的道理一样,满意产品质量和功能,还要对价格能接受。
公司估值方法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
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1.可比公司法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
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
通常我们所说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两种:历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或前12个月的利润).预测市盈率(Forward P/E)-即当前市值/公司当前财务年度的利润(或未来12个月的利润)。
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他们用P/E 法估值就是: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
一般说来,预测市盈率是历史市盈率的一个折扣,比如说NASDAQ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40,那预测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再打个折扣,15-20左右,对于同行业且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再打个折扣,就成了7-10了。
这也就目前国内主流的外资VC投资是对企业估值的大致P/E倍数。
比如,如果某公司预测融资后下一年度的利润是1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人投资200万美元,公司出让的股份大约是20%-35%。
对于有收入但是没有利润的公司,P/E就没有意义,比如很多初创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实现正的预测利润,那么可以用P/S法来进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样。
2.可比交易法挑选与初创公司同行业、在估值前一段合适时期被投资、并购的公司,基于融资或并购交易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从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求出一些相应的融资价格乘数,据此评估目标公司。
比如A公司刚刚获得融资,B公司在业务领域跟A公司相同,经营规模上(比如收入)比A 公司大一倍,那么投资人对B公司的估值应该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
在比如分众传媒在分别并购框架传媒和聚众传媒的时候,一方面以分众的市场参数作为依据,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为聚众估值的依据。
可比交易法不对市场价值进行分析,而只是统计同类公司融资并购价格的平均溢价水平,再用这个溢价水平计算出目标公司的价值。
3.现金流折现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资本成本,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公司价值即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Fn:每年的预测自由现金流;r:贴现率或资本成本)贴现率是处理预测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初创公司的预测现金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贴现率比成熟公司的贴现率要高得多。
寻求种子资金的初创公司的资本成本也许在50%-100%之间,早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40%-60%,晚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30%-50%。
对比起来,更加成熟的经营记录的公司,资本成本为10%-25%之间。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较为成熟、偏后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凯雷收购徐工集团就是采用这种估值方法。
4.资产法资产法是假设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不会支付超过与目标公司同样效用的资产的收购成本。
比如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根据其石油储量对公司进行估值。
这个方法给出了最现实的数据,通常是以公司发展所支出的资金为基础。
其不足之处在于假定价值等同于使用的资金,投资者没有考虑与公司运营相关的所有无形价值。
另外,资产法没有考虑到未来预测经济收益的价值。
所以,资产法对公司估值,结果是最低的。
风险投资估值的奥秘1、回报要求在风险投资领域,好像他们对公司估值是非常深奥和神秘,但有些讽刺性的是,他们的估值方法有时非常简单。
风险投资估值运用投资回报倍数,早期投资项目VC回报要求是10倍,扩张期/后期投资的回报要求是3-5倍。
为什么是10倍,看起来有点暴利?标准的风险投资组合如下(10个投资项目):–4个失败–2个打平或略有盈亏–3个2-5倍回报–1个8-10倍回报尽管VC希望所有投资的公司都能成为下一个微软、下一个google,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VC要求在成功的公司身上赚到10倍来弥补其他失败投资。
投资回报与投资阶段相关。
投资早期公司的VC通常会追求10倍以上的回报,而投资中后期公司的VC通常会追求3-5倍的回报。
假设VC在投资一个早期公司4年后,公司以1亿美元上市或被并购,并且期间没有后续融资。
运用10倍回报原则,VC对公司的投资后估值(post-money valuation)就是1000万美元。
如果公司当前的融资额是200万美元并预留100万美元的期权,VC对公司的投资前估值(pre-money valuation)就是700万美元。
VC对初创公司估值的经验范围大约是100万美元–2000万美元,通常的范围是300万美元–1000万美元。
通常初创公司第一轮融资金额是50万美元–1000万美元。
公司最终的估值由投资人能够获得的预期回报倍数、以及投资人之间的竞争情况决定。
比如一个目标公司被很多投资人追捧,有些投资人可能会愿意降低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期望,以一个高一点的价格拿下这个投资机会。
2、期权设置投资人给被投资公司一个投资前估值,那么通常他要求获得股份就是:投资人股份=投资额/投资后估值比如投资后估值500万美元,投资人投100万美元,投资人的股份就是20%,公司投资前的估值理论上应该是400万美元。
但通常投资人要求公司拿出10%左右的股份作为期权,相应的价值是50万美元左右,那么投资前的实际估值变成了350万美元了:350万实际估值+$50万期权+100万现金投资=500万投资后估值相应地,企业家的剩余股份只有70%(=80%-10%)了。
把期权放在投资前估值中,投资人可以获得三个方面的好处:首先,期权仅仅稀释原始股东。
如果期权池是在投资后估值中,将会等比例稀释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
比如10%的期权在投资后估值中提供,那么投资人的股份变成18%,企业家的股份变成72%:20%(或80%)×(1-10%)=18%(72%)可见,投资人在这里占了企业家2%的便宜。
其次,期权池占投资前估值的份额比想象要大。
看起来比实际小,是因为它把投资后估值的比例,应用到投资前估值。
在上例中,期权是投资后估值的10%,但是占投资前估值的25%:50万期权/400万投资前估值=12.5%第三,如果你在下一轮融资之前出售公司,所有没有发行的和没有授予的期权将会被取消。
这种反向稀释让所有股东等比例受益,尽管是原始股东在一开始买的单。
比如有5%的期权没有授予,这些期权将按股份比例分配给股东,所以投资人应该可以拿到1%,原始股东拿到4%。
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成:100%=原始股东84%+投资人21%+团队5%换句话说,企业家的部分投资前价值进入了投资人的口袋。
风险投资行业都是要求期权在投资前出,所以企业家唯一能做的是尽量根据公司未来人才引进和激励规划,确定一个小一些的期权池。
3、对赌条款很多时候投资人给公司估值用P/E倍数的方法,目前在国内的首轮融资中,投资后估值大致8-10倍左右,这个倍数对不同行业的公司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不太一样。
投资后估值(P)=P/E倍数×下一年度预测利润(E)如果采用10倍P/E,预测利润100万美元,投资后估值就是1000万美元。
如果投资200万,投资人股份就是20%。
如果投资人跟企业家能够在P/E倍数上达成一致,估值的最大的谈判点就在于利润预测了。
如果投资人的判断和企业家对财务预测有较大差距(当然是投资人认为企业家做不到预测利润了),可能在投资协议里就会出现对赌条款(Ratchet Terms),对公司估值进行调整,按照实际做到的利润对公司价值和股份比例进行重新计算:投资后估值(P)=P/E倍数×下一年度实际利润(E)如果实际利润只有50万美元,投资后估值就只有500万美元,相应的,投资人应该分配的股份应该40%,企业家需要拿出20%的股份出来补偿投资人。
200万/500万=40%当然,这种对赌情况是比较彻底的,有些投资人也会相对“友善”一些,给一个保底的公司估值。
比如上面例子,假如投资人要求按照公式调整估值,但是承诺估值不低于800万,那么如果公司的实际利润只有5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不是500万美元,而是800万美元,投资人应该获得的股份就是25%:200万/800万=25%对赌协议除了可以用预测利润作为对赌条件外,也可以用其他条件,比如收入、用户数、资源量等等。
总结及结论公司估值是投资人和企业家协商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什么公允值;公司的估值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所以估值也要考虑投资人的增值服务能力和投资协议中的其他非价格条款;最重要的一点是,时间和市场不等人,不要因为双方估值分歧而错过投资和被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