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61.50 KB
- 文档页数:7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若二次根式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 2x >B .2x ≥C .2x <D .2x ≤2.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4.已知:如果二次根式是整数,那么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 A . 1B .4C .7D .285.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为( )A .﹣1﹣B .1﹣C .﹣D .﹣1+6.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1.5,b=2,c=3B .a=7,b=24,c=25C .a=6,b=8,c=10D .a=3,b=4,c=5 7.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AB =BC 时,它是菱形 B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 C .当∠ABC =90°时,它是矩形 D .当AC =BD 时,它是正方形8.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BAD =120°,AC =4,则该菱形的面积是( ) A .16 3 B .16 C .8 3 D .8第8题 第9题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4,BC=12,将矩形沿AC 折叠,点D 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 A .60B .80C .100D .9010.如图所示,DE 为△ABC 的中位线,点F 在DE 上,且∠AFB=90°,若AB=6,BC=10,则EF 的长为( ).A . 1 B .2 C .3D .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计算:23)(= ;= .12. 在□ABCD 中, ∠A =120°,则∠D = .13.如图,在□ABCD 中,已知AD=8cm ,AB=6cm ,DE 平分∠ADC ,交BC 边于点E ,则BE= cm .14.如果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那么a= .15.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A 在x 轴上,点B 的坐标为(8,2),点D 的坐标为(0,2),则点C 的坐标为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CDA =90°,BE ⊥AD 于点E ,且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8,则BE 的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86分) 17.(本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计算:(1)4+﹣; (2) (2)(2)18.(本题满分8分)在Rt △ABC 中∠C=90°,AB=25,AC=15,CH ⊥AB 垂足为H ,求BC 与CH 的长.19.(本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ABCD 中,AE 平分∠BAD ,CF 平分∠BCD ,分别交BC 、AD 于E 、F.求证:DF=BE.20.(本题满分8分)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2,BC=4,CD=4,AD=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1.(本题满分8分)如图,将长为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墙上,BE长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0.4米(即AC=0.4米),则梯脚B将外移(即BD长)多少米?22.(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上的点,AE=CF,连接EF、BF,EF与对角线AC交于点O,且BE=BF,∠BEF=2∠BAC.若BC=2,求AB的长.23.(本题满分10分) 定义:三边长和面积都是整数的三角形称为“整数三角形”.数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从32根等长的火柴棒(每根长度记为1个单位)中取出5若干根,首尾依次相接组成三角形,进行探究活动.43小亮用12根火柴棒,摆成如图所示的“整数三角形”; 小颖分别用24根和30根火柴棒摆出直角“整数三角形”;小辉受到小亮、小颖的启发,分别摆出三个不同的等腰“整数三角形”. ⑴请你画出小颖和小辉摆出的“整数三角形”的示意图;⑵你能否也从中取出若干根摆出等边“整数三角形”,如果能,请画出示意图;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4.(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Rt △ABC 中,∠B =90°,AC =60 cm ,∠A =60°,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4 cm/秒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2 cm/秒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秒(0<t≤15).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连接DE ,EF.(1)四边形AEFD 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当t 为何值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5.(本题满分14分)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P 在AB 上从A 向B 运动,连结DP交AC 于点Q .(1)试证明:无论点P 运动到AB 上何处时,都有△ADQ ≌△ABQ ; (2)当△ABQ 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61时,求DQ 的长; (3)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再继续在BC 上运动到点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 恰为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某某市县区中学)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性考试试题卷(含答案详解)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1.不等式x -1≤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C. D.2.下列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a+b )(a -b )=a 2-b 2B.4m 2+4m+1=(2m+1)2C.x 2+3x -1=x (x+3)-1D.a 2+1=a (a+1a )3.观察下列图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4.若m >n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m+2>n+2B.m -2>n -2C.2m >2nD.m﹣2>n﹣25.将点P (1,4)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P 的对应点P’的坐标是( )A.(﹣2,6)B.(4,6)C.(﹣2,2)D.(4,2) 6.化简4x 2-4+1x+2的结果是( )A.1x -2B.x -2C.2x+2 D.2x -27.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 ∥CD ,AB=CDB.AB ∥CD ,AD=BCC.AB ∥CD ,AD ∥BCD.AB ∥CD ,∠A=∠C 8.如图,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A (0,﹣1),B (1,1),则不等式kx+b <1的解集是( )A.x>1B.x<1C.x>0D.x<0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D的平分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E,若AB=5,AD=8,则AE的长为()A.5B.4C.3D.2(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8,AD=6,∠A=60°,E是边AD上且AE=2DE,F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EF绕点E逆时针旋转60°,得到EG,连接BG、CG,则BG+CG的最小值是()A.2√21B.2√14C.2√7D.10二.填空题。
一、选择题1.(0分)[ID:9912]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表示的数是( )A.3B.5C.6D.72.(0分)[ID:990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若点E是边CD的中点,连接AE,过点B作BF⊥AE交AE于点F,则BF的长为()A.3102B.3105C.105D.3553.(0分)[ID:9904]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决赛成绩/分95908580人数4682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5,90B.85,87.5C.90,85D.95,904.(0分)[ID:9900]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ABC=60°,M为AD中点,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连接PA和PM,则PA+PM的最小值是( )A.3 B.2√3C.3√3D.65.(0分)[ID:9896]已知P(x,y)是直线y=1322x 上的点,则4y﹣2x+3的值为( ) A .3B .﹣3C .1D .06.(0分)[ID :9894]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212a b +--的结果是( )A .3a b -+B .1a b +-C .1a b --+D .1a b -++7.(0分)[ID :9889]如图,若点P 为函数(44)y kx b x =+-≤≤图象上的一动点,m 表示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m 与点P 的横坐标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8.(0分)[ID :9882]有一直角三角形纸片,∠C =90°BC =6,AC =8,现将△ABC 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CE 的长为( )A .7B .74C .72D .49.(0分)[ID :9877]周末小丽从家里出发骑单车去公园,因为她家与公园之间是一条笔直的自行车道,所以小丽骑得特别放松.途中,她在路边的便利店挑选一瓶矿泉水,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愉快地到了公园.图中描述了小丽路上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时间20分钟B.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2000米C.小丽在便利店时间为15分钟D.便利店离小丽家的距离为1000米10.(0分)[ID:9870]函数y=11x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且x≠1C.x≥一1D.x≥-1且x≠1 11.(0分)[ID:9865]如图,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A(m,3),则不等式2x ax+4<的解集为()A.3x2>B.x3>C.3x2<D.x3<12.(0分)[ID:9862]如图,在菱形ABCD中,BE⊥CD于E,AD=5,DE=1,则AE=()A.4B.5C.34D.4113.(0分)[ID:9917]如图所示,▱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 EB=,3OE=,5AB=,▱ABCD的周长()A.11B.13C.16D.2214.(0分)[ID:987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2+a3=a5B.3221=C.(x2)3=x5D.m5÷m3=m2 15.(0分)[ID:9915]菱形周长为40cm,它的条对角线长12cm,则该菱形的面积为()A.24B.48C.96D.36二、填空题16.(0分)[ID :10029]某校在“爱护地球,绿化祖国“的创建活动中,组织了100名学生开展植数造林活动,其植树情况整理如下表: 植树棵数(单位:棵) 4 5 6 8 10 人数(人)302225158则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_____.17.(0分)[ID :10024]小明这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得了72分,第二次数学考试得了86分,为了达到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的目标,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得____分. 18.(0分)[ID :10019]当直线y=kx+b 与直线y=2x-2平行,且经过点(3,2)时,则直线y=kx+b 为______.19.(0分)[ID :10013]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若1EB ,2EC =,那么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_.20.(0分)[ID :9988]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点E 在BC 上,且CE=1,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B+PE 的最小值为______.21.(0分)[ID :9987]在矩形ABCD 中,点E 为AD 的中点,点F 是BC 上的一点,连接EF 和DF ,若AB=4,BC=8,EF=25,则DF 的长为___________.22.(0分)[ID :9986]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该菱形的面积是 ㎝2.23.(0分)[ID :997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点F 在DE 上,且AF CF ⊥,若3AC =,5BC =,则DF =__________.24.(0分)[ID :9974]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出1m,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旗杆4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________ 25.(0分)[ID:9940]如图,在∠MON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A、OB,使OA=OB;分别以点A、B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AB、OC.若AB=2cm,四边形OACB的面积为4cm2.则OC的长为_____cm.三、解答题26.(0分)[ID:10126]某单位计划在新年期间组织员工到某地旅游,参加旅游的人数估计为10到25人,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00元,经过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可以给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以先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然后给予其余游客八折优惠.若单位参加旅游的人数为x人,甲乙两家旅行社所需的费用分别为y1和y2.(1)写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画出y1,y2的草图;(2)根据图像回答,该单位选择哪家旅行社所需的费用最少?27.(0分)[ID:10114]先阅读,后解答:(1)由根式的性质计算下列式子得:①√32=3,②√(23)2=23,③√(−13)2=13,④√(−5)2=5,⑤√0=0.由上述计算,请写出√a2的结果(a为任意实数).(2)利用(1)中的结论,计算下列问题的结果:①√(3.14−π)2;②化简:√x2−4x+4(x<2).(3)应用:若√(x−5)2+√(x−8)2=3,求x的取值范围.28.(0分)[ID:10101]123101010 23429.(0分)[ID:10089]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已知:在Rt ABC 中,90BAC ∠=︒,斜边5BC =,直角边3AB Rt ABC =,的准外心P 在AC 边上,试求PA 的长.30.(0分)[ID :10083]已知 90, 23,8,ACB BC AC CD ︒∠===是边AB 上的高,求CD 的长【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B 6.A 7.A 8.B 9.C 10.D 11.C12.C13.D14.D15.C二、填空题16.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17.82【解析】【分析】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根据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列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详解】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解得:∴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18.y=2x﹣4【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可得出k=2再根据直线y=kx+b过点(32)利用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b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b值即可求y=kx+b【详解】解:∵直19.【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的面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20.【解析】【分析】已知ABCD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DE=PB+PE求出DE长即是PB+PE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连接DE交AC于点P21.或【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BF>CF时②当BF<CF时然后过F作FG⊥AD于G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详解】①如图所示当BF>CF时过F作FG⊥AD于G 则GF=4Rt△EFG中又∵E是AD的22.24【解析】已知对角线的长度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计算菱形的面积解:根据对角线的长可以求得菱形的面积根据S=ab=×6×8=24cm2故答案为2423.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F计算即可【详解】解:∵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BC=25∵AF⊥CFE为AC的中点∴EF =AC=15∴DF=DE﹣E2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旗杆的高【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米则米在中即解得:旗杆的高为75米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画出示意图熟练25.【解析】【分析】根据作法判定出四边形OACB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作图AC=BC=OA∵OA=OB∴OA=OB=BC=AC∴四边形OACB是菱形∵AB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先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OC的长,从而得到OM的长,于是可得到点M对应的数.【详解】解:由题意得可知:OB=2,BC=1,依据勾股定理可知:.∴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S △ABE =12S 矩形ABCD =3=12•AE•BF ,先求出AE ,再求出BF 即可. 【详解】 如图,连接BE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2,BC=AD=3,∠D=90°, 在Rt △ADE 中,22AD DE +2231+10,∵S △ABE =12S 矩形ABCD =3=12•AE•BF , ∴BF=310.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面积法解决有关线段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B解析:B 【解析】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考点:1.众数;2.中位数4.C解析:C 【解析】 【分析】首先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连接CM ,则CM 与BD 交于点P ,此时PA+PM 的值最小,由在菱形ABCD 中,AB=6,∠ABC=60°,易得△ACD 是等边三角形,BD 垂直平分AC,继而可得CM⊥AD,则可求得CM的值,继而求得PA+PM的最小值.【详解】解: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CM,则CM与BD交于点P,此时PA+PM的值最小,∵在菱形ABCD中,AB=6,∠ABC=60°,∴∠ADC=∠ABC=60°,AD=CD=6,BD垂直平分AC,∴△ACD是等边三角形,PA=PC,∵M为AD中点,∴DM=12AD=3,CM⊥AD,∴CM=√CD2−DM2=3√3,∴PA+PM=PC+PM=CM=3√3.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菱形的性质.注意准确找到点P的位置是解此题的关键.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点P(x,y)是直线y=1322x-上的点,可以得到y与x的关系,然后变形即可求得所求式子的值.【详解】∵点P(x,y)是直线y=1322x-上的点,∴y=13 22x-,∴4y=2x-6,∴4y-2x=-6,∴4y-2x+3=-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6.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数轴上两点的位置确定1a +和2b -的正负,再根据2a 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观察数轴可得,1a >-,2b >,故10a +>,20b ->,∴()()2212a b +--()12a b =+--12a b =+-+3a b =-+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数轴上点的位置考查了2a 的计算性质,熟练掌握该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7.A解析:A【解析】【分析】当OP 垂直于直线y =kx +b 时,由垂线段最短可知:OP <2,故此函数在y 轴的左侧有最小值,且最小值小于2,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O 作OP 垂直于直线y =kx +b ,∵OP 垂直于直线y =kx +b ,∴OP <2,且点P 的横坐标<0.故此当x <0时,函数有最小值,且最小值<2,根据选项可知A 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由垂线段最短判定出:当x <0时,函数有最小值,且最小值小于2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分析】已知,∠C=90°BC=6,AC=8,由勾股定理求AB,根据翻折不变性,可知△DAE≌△DBE,从而得到BD=AD,BE=AE,设CE=x,则AE=8-x,在Rt△CBE中,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详解】∵△CBE≌△DBE,∴BD=BC=6,DE=CE,在RT△ACB中,AC=8,BC=6,∴.∴AD=AB-BD=10-6=4.根据翻折不变性得△EDA≌△EDB∴EA=EB∴在Rt△BCE中,设CE=x,则BE=AE=8-x,∴BE2=BC2+CE2,∴(8-x)2=62+x2,解得x=7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问题,找到翻折后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解答,解答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翻折不变性.9.C解析:C【解析】解:A.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时间20分钟,正确;B.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2000米,正确;C.小丽在便利店时间为15﹣10=5分钟,错误;D.便利店离小丽家的距离为1000米,正确.故选C.10.D解析:D【解析】根据题意得:1010 xx+≥⎧⎨-≠⎩,解得:x≥-1且x≠1.1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3=2m,解得m=32.∴点A的坐标是(32,3).∵当3x2<时,y=2x的图象在y=ax+4的图象的下方,∴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3x2 <.故选C.1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CD=AD=5,进而得出CE=4,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E,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E即可.【详解】∵菱形ABCD,∴CD=AD=5,CD∥AB,∴CE=CD﹣DE=5﹣1=4,∵BE⊥CD,∴∠CEB=90°,∴∠EBA=90°,在Rt△CBE中,BE3==,在Rt△AEB中,AE==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CD=AD.1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OE是三角形ABD的中位线,可进一步求解.【详解】因为▱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 EB,所以OE是三角形ABD的中位线,所以AD=2OE=6所以▱ABCD的周长=2(AB+AD)=2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D解析: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得出答案.详解:A、a2与a3不是同类项,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B、32-2=22,故此选项错误;C、(x2)3=x6,故此选项错误;D、m5÷m3=m2,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幂的乘方运算、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平分且互相垂直,由勾股定理得出BO的长,进而得其对角线BD的长,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菱形的周长为40,∴AB=BC=CD=AD=1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12,当AC=12,∴AO=CO=6,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O=8,∴BD=2BO=16,∴菱形的面积=12AC•BD=96,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BO的长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6.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解析: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7.82【解析】【分析】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根据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列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详解】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解得:∴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解析:82【解析】【分析】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根据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列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详解】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7286803x++≥,解得:82x≥,∴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得82分,故答案为:8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根据不等关系正确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18.y=2x﹣4【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可得出k=2再根据直线y=kx+b 过点(32)利用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b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b值即可求y=kx+b【详解】解:∵直解析:y=2x﹣4【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可得出k=2,再根据直线y=kx+b过点(3,2)利用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b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b值,即可求y=kx+b.【详解】解:∵直线y=kx+b与直线y=2x-2平行,∴k=2.又∵直线y=kx+b过点(3,2),∴2=2×3+b,解得:b=-4.∴y=kx+b=2x-4.故答案为y=2x-4.【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已经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关键是求出k和b的值.19.【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的面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BC==∴正方形ABCD的面积23==,BC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0.【解析】【分析】已知ABCD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DE=PB+PE求出DE长即是PB+PE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连接DE交AC于点P解析:10【解析】【分析】已知ABCD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DE=PB+PE,求出DE长即是PB+PE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连接DE,交AC于点P,连接PB,则PB+PE=DE的值最小∵CE=1,CD=3,∠ECD=90°∴2222DE CE CD=++=1310∴PB+PE1010【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性质,作对称点,再连接,根据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得结论.21.或【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BF>CF时②当BF<CF时然后过F 作FG⊥AD于G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详解】①如图所示当BF>CF时过F作FG ⊥AD于G则GF=4Rt△EFG中又∵E是AD的解析:2513【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BF>CF时,②当BF<CF时,然后过F作FG⊥AD于G,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详解】①如图所示,当BF>CF时,过F作FG⊥AD于G,则GF=4,Rt△EFG中,()22EG=-=,2542又∵E是AD的中点,AD=BC=8,∴DE=4,∴DG=4﹣2=2,∴Rt△DFG中,22DF+=4225②如图所示,当BF<CF时,过F作FG⊥AD于G,则GF=4,Rt△EFG中,()222542EG=-=,又∵E是AD的中点,AD=BC=8,∴DE=4,∴DG=4+2=6,∴Rt△DFG中,2246213DF=+=,故答案为:25或213.【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与巧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24【解析】已知对角线的长度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计算菱形的面积解:根据对角线的长可以求得菱形的面积根据S=ab=×6×8=24cm2故答案为24解析:24【解析】已知对角线的长度,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计算菱形的面积.解:根据对角线的长可以求得菱形的面积,根据S=12ab=12×6×8=24cm2,故答案为24.23.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F计算即可【详解】解:∵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BC=25∵AF⊥CFE为AC的中点∴EF=AC=15∴DF=DE﹣E解析: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F,计算即可.解:∵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DE =12BC =2.5, ∵AF ⊥CF ,E 为AC 的中点,∴EF =12AC =1.5, ∴DF =DE ﹣EF =1,故答案为:1.【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旗杆的高【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米则米在中即解得:旗杆的高为75米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画出示意图熟练 解析:7.5m【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旗杆的高.【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AB x =米,则(1)AC x 米,在Rt ABC ∆中,222AC AB BC =+,即222(1)4x x ,解得:7.5x =.∴旗杆的高为7.5米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画出示意图,熟练运用勾股定理. 25.【解析】【分析】根据作法判定出四边形OACB 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作图AC =BC =OA ∵OA =OB ∴OA =OB =BC =AC ∴四边形OACB 是菱形∵AB解析:【解析】根据作法判定出四边形OACB 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作图,AC =BC =OA ,∵OA =OB ,∴OA =OB =BC =AC ,∴四边形OACB 是菱形,∵AB =2cm ,四边形OACB 的面积为4cm 2, ∴12AB •OC =12×2×OC =4, 解得OC =4cm .故答案为:4.【点睛】 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题目中作图的过程得出线段的等量关系.三、解答题26.(1)1150y x =,2160160y x =-,图象见解析;(2)当人数为16人时,两家均可选择,当人数在1016x ≤<之间时选择乙旅行社,当人数1625x <时,选择甲旅行社.【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直接写出甲乙旅行社收费1y 、2y (元)与参加旅游的人数x (人)之间的关系式,再画出图象;(2)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从而可以得到该单位选择哪一家旅行社支付的旅游费用较少.【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12000.75150y x x =⨯=,即甲旅行社收费1y (元)与参加旅游的人数x (人)之间的关系式是1150y x =; 22000.80(1)160160y x x =⨯-=-,即乙旅行社收费2y (元)与参加旅游的人数x (人)之间的关系式是2160160y x =-;(2)当150160(1)x x =-时,解得,16x =,即当16x =时,两家费用一样;当150160(1)x x >-时,解得,16x <,即当1016x ≤<时,乙社费用较低;当150160(1)x x <-时,解得,16x >,即当1625x <时,甲社费用较低;答:当人数为16人时,两家均可选择,当人数在1016x ≤<之间时选择乙旅行社,当人数1625x <时,选择甲旅行社.【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解答.27.(1)√a 2=|a|={a(a >0)0(a =0)−a(a <9);(2)①π﹣3.14,②2﹣x ;(3)x 的取值范围是5≤x≤8.【解析】【分析】(1)将a 分为正数、0、负数三种情况得出结果;(2)①当a=3.14﹣π<0时,根据(1)中的结论可知,得其相反数﹣a ,即得π﹣3.14; ②先将被开方数化为完全平方式,再根据公式得结果;(3)根据(1)式得:√(x −5)2+√(x −8)2 =|x ﹣5|+|x ﹣8|,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x <5时,②当5≤x≤8时,③当x >8时,分别计算,哪一个结果为3,哪一个就是它的取值.【详解】(1)√a 2=|a|={a (a >0)0(a =0)−a (a <0);(2)①√(3.14−π)2=|3.14﹣π|=π﹣3.14,②√x 2−4x +4(x <2),=√(x −2)2,=|x ﹣2|,∵x <2,∴x ﹣2<0,∴√x 2−4x +4=2﹣x ;(3)∵√(x −5)2+√(x −8)2=|x ﹣5|+|x ﹣8|,①当x <5时,x ﹣5<0,x ﹣8<0,所以原式=5﹣x +8﹣x=13﹣2x ;②当5≤x≤8时,x ﹣5≥0,x ﹣8≤0,所以原式=x ﹣5+8﹣x=3;③当x >8时,x ﹣5>0,x ﹣8>0,所以原式=x ﹣5+x ﹣8=2x ﹣13,∵√(x −5)2+√(x −8)2=3,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5≤x≤8.【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明确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①(√a )2=a (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②√a 2=|a|={a (a >0)0(a =0)−a (a <0);尤其是第2个性质的运用,注意被开方数是完全平方式时,如第(3)小题,要分情况进行讨论. 28.【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加法,系数相加二次根式不变.【详解】原式12323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中同类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力,.29.2PA =或78 【解析】【分析】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4,根据准外心分类讨论:当PA=PC 时,易得PA=12AC=2;当PB=PC 时,设PA=x ,则PC=PB=4-x ,利用勾股定理得x 2+32=(4-x )2,解得x=78;当PA=PB 时,此情况不成立,然后解方程求出x 即可.【详解】如图:3,5,BC AB ==224AC AB BC ∴=-,若,PB PC =设PA x =,则()22243,x x -=+ 78x ∴=,即78PA =, 若,PA PC =则2,PA =若,PA PB =此情况不成立;综上,2PA =或78【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也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 30.230【解析】【分析】已知两直角边,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再利用面积法即可求出斜边上的高.【详解】解: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1122ABC S AC AB AB CD ∆==2352AC BC CD AB ∴===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2.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3.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D. 4x2y=6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6.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7.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8.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9.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C. 5x+3y=15D. 4x2y=610.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2x+3y=6,求x的值。
2. 3x+5y=10,求y的值。
3. 4x2y=6,求x的值。
4. 5x+3y=15,求y的值。
5. 2x4y=8,求x的值。
6. 3x+5y=10,求y的值。
7. 4x2y=6,求x的值。
8. 5x+3y=15,求y的值。
9. 2x4y=8,求x的值。
10. 3x+5y=10,求y的值。
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解方程组:2x+3y=63x+5y=102. 解方程组:5x+3y=153. 解方程组:2x4y=83x+5y=104. 解方程组:3x+5y=104x2y=65. 解方程组:5x+3y=152x4y=8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计算:2x+3y=63x+5y=102. 计算:4x2y=65x+3y=153. 计算:2x4y=83x+5y=10五、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应用题:2x+3y=62. 应用题: 4x2y=6 5x+3y=15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2. B3. C4. D5. A6. B7. C8. D9. A10. B二、填空题1. x=12. y=23. x=24. y=35. x=26. y=27. x=28. y=39. x=210. y=2三、解答题1. x=1, y=22. x=2, y=33. x=2, y=24. x=2, y=35. x=2, y=2四、计算题1. x=1, y=22. x=2, y=33. x=2, y=2五、应用题1. x=1, y=22. x=2, y=38.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简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0cm,且这两边的夹角为60°,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cm?A. 16cmB. 26cmC. 28cmD. 36cm2. 下列函数中,哪一个函数是奇函数?A. y = x^3B. y = x^2C. y = |x|D. y = x^4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 -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2, 3)B. (-2, 3)C. (-2, -3)D. (2, -3)4.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2, 5, 8,则这个数列的公差是?A. 1B. 2C. 3D. 45. 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则这个圆的周长为多少cm?A. 15πcmB. 25πcmC. 30πcmD. 50πcm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任何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偶数。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 二次函数的图像一定是抛物线。
()4. 两条平行线的斜率一定相等。
()5. 任何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它的对角线长为______。
2. 若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2, 4, 8,则这个数列的公比为______。
3. 若一个圆的周长为18πcm,则这个圆的半径为______cm。
4. 若一个一次函数的斜率为2,截距为-3,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
5.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5°,45°,9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2. 请简述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3. 请简述平行线的性质。
4. 请简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5. 请简述圆的周长公式。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2, 5, 8,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1.(3分)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A.B.C.D.2.(3分)若△ABC中,AB=c,AC=b,BC=a,下列不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A.a=32,b=42,c=52B.a:b:c=5:12:13C.(c+b)(c﹣b)=a2D.∠A+∠B=∠C3.(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4.(3分)如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上分别有一个正方形,其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5和169,则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144B.194C.12D.135.(3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下面选项不能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且AB=CD B.AB=CD,AD=BCC.AO=CO,BO=DO D.AB∥CD,且AD=BC6.(3分)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实数是()A.﹣1B.C.+1D.﹣17.(3分)如图所示的圆柱形杯子的内直径为6cm,内部高度为9cm,小颖把一根直吸管放入杯中,要使吸管不斜滑到杯里,则吸管的长度(整厘米数)最短是()A.9cm B.10cm C.11cm D.12cm8.(3分)如图,△ABC中,AB=8cm,AC=6cm,点E是BC的中点,若AD平分∠BAC,CD⊥AD,线段DE的长为()A.1cm B.2cm C.3cm D.4cm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9.(3分)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10.(3分)已知点P的坐标是(﹣3,4),则点P到原点O的距离是.11.(3分)在平行四边形中,若一个角为其邻角的2倍,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两邻角的度数分别是.12.(3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3.(3分)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的值是.14.(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0,0),C(1,2),则以A,B,C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ABCD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15.(3分)如图,在▱ABCD中,AB=5,AD=7,AE、DF分别平分∠BAD、∠ADC,则EF长为.16.(3分)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三、解答题(共52分)17.(8分)计算:(1);(2).18.(6分)已知△ABC中,∠C=90°,AB=c,BC=a,AC=b.(1)如果a=7,b=24,求c;(2)如果a=12,c=13,求b.19.(4分)图①、图②均是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点B均在格点上,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所画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在图①中,以点A,B,C为顶点画一个等腰三角形.(2)在图②中,以点A,B,D,E为顶点画一个面积为6的平行四边形.20.(6分)已知:△ABC.求作:直线AD,使得AD∥BC.作法:如图.①分别以点A、点C为圆心,大于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点N;②作直线MN交AC于点E;③以点E为圆心,BE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BE于点D;④作直线AD.所以直线AD就是所求作的直线.(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2)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连接CD.∵AE=.B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填推理的依据).∴AD∥BC()(填推理的依据).21.(5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B=2,BC=,CD=5,AD=4,求S四边形ABCD.22.(5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F为对角线AC上两点,且AF=CE,DF∥BE.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23.(5分)下面是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两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选择其中一种,完成证明.24.(6分)在等边△ABC中,D,E,F分别是边AB,BC,CA上的动点,满足DE=EF,且∠DEF=60°.作点E关于AC的对称点G,连接CG,DG.(1)当点D,E,F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请在图1中补全图形,并证明四边形DBCG 是平行四边形;(2)当AD<BD,AB=DE时,求∠BDE的度数.25.(7分)阅读材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x轴上两点A(x1,0)、B(x2,0)的距离记作AB=|x1﹣x2|,如果A(x1,y1)、B(x2,y2)是平面上任意两点,我们可以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求AB间的距离.如图,过A、B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AM1、AN1和BM2、BN2,垂足分别是M1、N1、M2、N2,直线AN1交BM2于点Q,在Rt△ABQ中,AQ=|x1﹣x2|,BQ=|y1﹣y2|,∴AB2=AQ2+BQ2=|x1﹣x2|2+|y1﹣y2|2=(x1﹣x2)2+(y1﹣y2)2.(1)由此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点A(x1,y1)、B(x2,y2)间的距离公式为:AB=.(2)直接应用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点A(1,﹣2),B(﹣2,2)之间的距离为.利用上面公式解决下列问题:(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1,3),B(4,1),P为x轴上任一点,求P A+PB 的最小值;(4)应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代数式的最小值(直接写出答案).四、第二部分26.(3分)我国三国时期的杰出数学家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巧妙地运用弦图证明了勾股定理.“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若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2和4,则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27.(3分)使用手机支付宝付款时,常常需要用到密码.嘉淇学完二次根式后,突发奇想,决定用“二次根式法”来产生密码.如,对于二次根式,计算结果为13,中间加一个大写字母X,就得到一个六位密码“169X13”.按照这种产生密码的方法,则利用二次根式产生的六位密码是.28.(6分)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请根据以上材料,通过计算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和第2个数.29.(8分)【阅读理解】我国古人运用各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如图①,用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通过证明可得中间也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四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a+b)2,也可表示为c2+4×ab,即(a+b)2=c2+4×ab,所以a2+b2=c2.【尝试探究】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总统证法”如图②所示,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直角梯形BCDE,其中△BCA≌△ADE,∠C=∠D=90°,根据拼图证明勾股定理.【定理应用】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求证:a2c2+a2b2=c4﹣b4.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A3.C4.A5.D6.A7.C8.A二、填空题9.x≥﹣610.511.120°,60°12.313.214.(5,2)15.316.cm三、解答题(共52分)17.(1)(2)18.(1)25(2)5519.略20.略21.S四边形ABCD为+622.证明略23.证明略24.(1)证明略(2)∠BDE=1525.(1)(2)5(3)P A+PB的最小值为.(4)原式=四、第二部分26.27.121X1128.当n=1时,原式= 1;当n=2时,原式==1 29.略。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考试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满足1√3−√2<x<2√6−√5的整数x的个数是( )A. 4B. 5C. 6D. 72. 代数式3+√2x−4有( )A. 最大值2B. 最小值2C. 最大值3D. 最小值33. 已知a<b,则化简二次根式√−a3b的正确结果是( )A. −a√−abB. −a√abC. a√abD. a√−ab4. 若b>0,把√−4ab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为( )A. 2b√−ab B. −2b√ab C. −2b√−ab D. 2√−ab5. 某县以“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为抓手,加强对各乡镇环保建设的投入,计划从2017年起到2019年累计投入4250万元,已知2017年投入1500万元,设投入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1500(1+x)2=4250B. 1500(1+2x)=4250C. 1500+1500x+1500x2=4250D. 1500(1+x)+1500(1+x)2=4250−15006. 某超市1月份营业额为90万元,1月、2月、3月总营业额为144万元,设平均每月营业额增长率为x,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90(1+x)2=144B. 90(1−x)2=144C. 90(1+2x)=144D. 90(1+x)+90(1+x)2=144−907. 某商店将进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每天可销售200件,现商家采用提高售价,减少进货量的方法增加利润,如果这种商品每件涨0.5元,其销量就会减少10件,那么要使利润为640元,需将售价定为( )A. 16元B. 12元C. 16元或12元D. 14元8. 2017−2018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采用双循环制(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场比赛),比赛总场数为380场,若设参赛队伍有x支,则可列方程为( )A. 12x(x−1)=380B. x(x−1)=380 C. 12x(x+1)=380D. x(x+1)=3809. 某同学5次上学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y|的值为( )A. 1B. 2C. 3D. 410. 为考察甲、乙、丙、丁四种小麦的长势,在同一时期分别从中随机抽取部分麦苗,获得苗高(单位:cm)的平均数与方差为:x甲=x丙=3,x乙=x丁=15;s甲2=s丁2=3.6,s乙2=s丙2=6.3.则麦苗又高又整齐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1. 已知一组数据a1、a2、a3、a4、a5的平均数是4,方差是0.5,那么另一组数据3a1−2、3a2−2、3a3−2、3a4−2、3a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 12、0.5B. 12、4.5C. 10、0.5D. 10、4.512. 小明同学统计我市2016年春节后某一周的最低气温如下表;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A. 1,1B. 1,2C. 2,1D. 2,2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3. 若a+b=√7,a−b=√3,则ab=______.14. 如图,D是等边三角形ABC中AC延长线上一点,连结BD,E是AB上一点,且DE=DB,若AD+AE=5√3,BE=√3,则BC=.15. 若关于x的方程x2+(k−2)x+k2=0的两根互为倒数,则k=________.16. 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5,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和方差的和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一、选择题1.(0分)[ID :993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0分)[ID :9913]一次函数1y ax b 与2y bx a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 ) A . B .C .D .3.(0分)[ID :9906]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 .9.7m ,9.9mB .9.7m ,9.8mC .9.8m ,9.7mD .9.8m ,9.9m4.(0分)[ID :989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四边相等B .四角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对角线互相垂直5.(0分)[ID :9891]已知函数()()()()22113{513x x y x x --≤=-->,则使y=k 成立的x 值恰好有三个,则k 的值为( )A .0B .1C .2D .36.(0分)[ID :9879]如图,一个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测得4AO =米.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米,这时梯子的底端也恰好外移1米,则梯子AB 的长度为 ( )A.5米B.6米C.3米D.7米7.(0分)[ID:9876]△ABC 的三边分别是 a,b,c,其对角分别是∠A,∠B,∠C,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 =∠A -∠C B.a : b : c = 5 :12 :13 C.b2- a2= c2 D.∠A : ∠B : ∠C = 3 : 4 : 5 8.(0分)[ID:9868]若一次函数y=(k-3)x-k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A.k<3B.k<0C.k>3D.0<k<39.(0分)[ID:9850]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 )A.4B.2.4C.4.8D.510.(0分)[ID:9924]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CFE为()A.150°B.145°C.135°D.120°11.(0分)[ID:9920]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为四边形ABCD,若测得A,C之间的距离为12cm,点B,D之间的距离为16m,则线段AB的长为()A.9.6cm B.10cm C.20cm D.12cm12.(0分)[ID:9919]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2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13.(0分)[ID:9916]如图,点E F G H、、、分别是四边形ABCD边AB、BC、CD、DA的中点.则下列说法:①若AC BD=,则四边形EFGH为矩形;②若AC BD⊥,则四边形EFGH为菱形;③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则AC与BD 互相平分;④若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则AC与BD互相垂直且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14.(0分)[ID:9836]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A.8718293-=B.222233+=C.8184952+=+=D.13232=-+15.(0分)[ID:9847]如图所示□ABCD,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是矩形的是()A.AC=BD B.AB⊥BCC.∠1=∠2D.∠ABC=∠BCD二、填空题16.(0分)[ID:10022]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1,a,1,2,b的唯一众数为﹣l,则数据﹣1,a,1,2,b的中位数为 _________.17.(0分)[ID :10014]函数21x 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8.(0分)[ID :10006]如图,已知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以BE 为边向正方形ABCD 外部作正方形BEFG ,连接DF ,M 、N 分别是DC 、DF 的中点,连接MN.若AB=7,BE=5,则MN=_______.19.(0分)[ID :10003]已知51,x =-则226x x +-=____________________.20.(0分)[ID :1000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 在AB 边上.四边形EFGB 也为正方形,则△AFC 的面积S 为_____.21.(0分)[ID :9988]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点E 在BC 上,且CE=1,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B+PE 的最小值为______.22.(0分)[ID :9955]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8AC =,6DB =,DH AB ⊥于点H ,则BH =__________.23.(0分)[ID :9952]在△ABC 中,∠C=90°,AC=1,BC=2,则AB 边上的中线CD=______.24.(0分)[ID :9947]如图,矩形ABCD 中,15cm AB =,点E 在AD 上,且9cm AE =,连接EC ,将矩形ABCD 沿直线BE 翻折,点A 恰好落在EC 上的点A'处,则'A C =____________cm .25.(0分)[ID :9945]已知11510.724=,若 1.0724x =,则x 的值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26.(0分)[ID :10110]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请在图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10,5,且顶点都在格点上,并求此三角形的面积.27.(0分)[ID :10097]如图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 ∠=︒,4cm BC =,点P 在ABC 的边上沿路径B A C →→移动,过点P 作PD BC ⊥于点D ,设cm BD x =,BDP △的面积为2cm y (当点P 与点B 或点C 重合时,y 的值为0). 琪琪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琪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 与y 的几组值,如下表: x /cm 0 12 1 32 2 523 724 y /2cm 0 18 m 98 2 158 32 n 0请直接写出m = ,n = ;(3)在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像;并结合画出的函数图像,解决问题:当BDP △的面积为12cm 时,请直接写出BD 的长度(数值保留一位小数).(4)根据上述探究过程,试写出BDP △的面积为y 2cm 与BD 的长度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8.(0分)[ID :10060]善于学习的小明在学习了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后,把相关知识归纳整理如下:(1)请你根据以上方框中的内容在下面数字序号后写出相应的结论: ① ;② ;③ ;④ ;(2)如果点C 的坐标为(1,3),那么不等式kx +b ≤k 1x +b 1的解集为 .29.(0分)[ID :10055]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思考如下问题:如图1,我们把一个四边形ABCD 的四边中点E ,F ,G ,H 依次连接起来得到的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吗.小敏在思考问题时,有如下思路:连接AC .结合小敏的思路作答:(1)若只改变图1中四边形ABCD 的形状(如图2),则四边形EFGH 还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理由,参考小敏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一下问题;(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连接AC ,BD .①当AC 与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写出结论并证明;②当AC 与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矩形,直接写出结论.30.(0分)[ID :10050]观察下列各式及验证过程:11122323-=211121223232323-===⨯⨯ 1111323438⎛⎫-= ⎪⎝⎭2111131323423423438⎛⎫-=== ⎪⨯⨯⨯⨯⎝⎭ 11114345415⎛⎫-= ⎪⎝⎭21111414345345345415⎛⎫-=== ⎪⨯⨯⨯⨯⎝⎭ (1111456⎛⎫- ⎪⎝⎭验证.(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 (n 为自然数,且n ≥2)表示的等式,不需要证明.【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2.C3.B4.B5.D6.A7.D8.D9.C10.D11.B12.A13.A14.C15.C二、填空题16.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b=17.x≠1【解析】x≠118.【解析】【分析】连接F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C=2MN继而根据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是正方形推导得出GBC三点共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C的长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C∵MN分别19.-2【解析】【分析】直接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当时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0.2【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连接FB∵四边形EFGB为正方形∴∠FBA=∠BAC=45°∴FB∥AC∴△ABC与△AFC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S=2故答案为:221.【解析】【分析】已知ABCD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DE=PB+PE求出DE长即是PB+PE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连接DE交AC于点P22.【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可推出AD=AB=5由面积的可列出关于DH的方程求出DH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AO23.【解析】【分析】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然后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B∵∠C=90°CD为AB边上的中线∴CD=AB=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24.8【解析】【分析】设A′C=xcm先根据已知利用AAS证明△A′BC≌△DCE得出A′C=DE=xcm则BC=AD=(9+x)cmA′B=A B=15cm然后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C2=A25.15【解析】【分析】根据得出将根号外的数化到根号里即可计算【详解】∵且∴∴∴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号的转化寻找倍数关系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判断方法、正方形的判断方法和矩形的判断方法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选项:∵四个角相等的菱形,∴四个角为直角的菱形,即为正方形,故是真命题;B选项: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可能是梯形,故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是假命题;C选项:当相等的边是对边时,它不是菱形,故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是假命题;D选项: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等腰梯形,故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是假命题;故选A.点睛:考查的是命题与定理,熟知正方形、菱形、矩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用举反例来证明命题是假命题是判断命题真假的常用方法.2.C解析:C【解析】【分析】可用排除法,对各选项中函数图象的特点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由y1的图象可知a< 0,b> 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B.由y1的图象可知a< 0,b> 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C. 正确;D.由y1的图象可知a> 0,b> 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熟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k及b值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第4位的数是中位数,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把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第4位的数是9.7m,因此中位数是9.7m,++++++÷=m,平均数为:(9.59.69.79.79.810.110.2)79.8故选:B.【点睛】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则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4.B解析:B【解析】解:正方形和菱形都满足: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四个角不一定相等,而正方形的四个角一定相等.故选B .5.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利用顶点式及取值范围,可画出函数图象会发现:当x=3时,y=k 成立的x 值恰好有三个. 故选:D.6.A解析:A【解析】【分析】设BO xm =,利用勾股定理依据AB 和CD 的长相等列方程,进而求出x 的值,即可求出AB 的长度.【详解】解:设BO xm =,依题意,得1AC =,1BD =,4AO =.在Rt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24AB AO OB x =+=+,在Rt COD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22(41)(1)CD CO OD x =+=-++,22224(41)(1)x x ∴+=-++,解得3x =,22435AB ∴=+=,答:梯子AB 的长为5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题中找到AB CD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断A、D即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C即可.【详解】A、∵∠B=∠A-∠C,∴∠B+∠C=∠A,∵∠A+∠B+∠C=180°,∴2∠A=180°,∴∠A=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52+122=13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b2-a2=c2,∴b2=a2+c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A:∠B:∠C=3:4:5,∠A+∠B+∠C=180°,∴∠A=45°,∠B=60°,∠C=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辨析能力.8.D解析:D【解析】【分析】由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关于k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一次函数y=(k-3)x-k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k−3<0−k<0,解得:0<k<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牢记“k<0,b<0⇔y=kx+b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连接BD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 ⊥BD ,AO=12AC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BO 长,再算出菱形的面积,然后再根据面积公式BC•AE=12AC•BD 可得答案. 【详解】连接BD ,交AC 于O 点,∵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CD =AD =5,∴1,22AC BD AO AC BD BO ⊥==,, ∴90AOB ∠=,∵AC =6,∴AO =3, ∴2594BO =-=, ∴DB =8,∴菱形ABCD 的面积是11682422AC DB ⨯⋅=⨯⨯=, ∴BC ⋅AE =24, 245AE =, 故选C.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15°,∠BAC=45°,再求∠BFC ,即可得出∠CFE.【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 ,又∵△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DE,∠DAE=60°,∴AB=AE,∴∠ABE=∠AEB,∠BAE=90°+60°=150°,∴∠ABE=(180°-150°)÷2=15°,又∵∠BAC=45°,∴∠BFC=45°+15°=60°,∴∠CFE=180°-∠BFC=12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E=15°. 11.B解析:B【解析】【分析】作AR⊥BC于R,AS⊥CD于S,根据题意先证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由AR=AS推出BC=CD得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再根据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详解】作AR⊥BC于R,AS⊥CD于S,连接AC、BD交于点O.由题意知: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个矩形等宽,∴AR=AS,∵AR•BC=AS•CD,∴BC=CD,∴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在Rt△AOB中,∵OA=12AC=6cm,OB=12BD=8cm,∴AB=2268=10(cm),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证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由图可得,甲步行的速度为:240÷4=60米/分,故①正确,乙走完全程用的时间为:2400÷(16×60÷12)=30(分钟),故②错误,乙追上甲用的时间为:16﹣4=12(分钟),故③错误,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60=360米,故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弄清题意,读懂图象,从中找到必要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3.A解析:A【解析】【分析】因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详解】因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故④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记住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1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加法法则、除法法则计算,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成立,不符合题意;33==B选项成立,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成立,符合题意;222==D选项成立,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逐项排除即可解答.【详解】解: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C=BD时,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BC时,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由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对边平行,可得AD//BC,即可得∠1=∠2,所以当∠1=∠2时,不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C=∠BCD时,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故选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其方法有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二、填空题16.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b=解析: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b=﹣1,∴数据﹣1,3,1,2,b的中位数为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其定义求得未知数的值.17.x≠1【解析】x≠1解析:x≠1【解析】10x-≠,x≠118.【解析】【分析】连接F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C=2MN继而根据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是正方形推导得出GBC三点共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C的长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C∵MN分别解析:13 2【解析】【分析】连接F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C=2MN,继而根据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 是正方形,推导得出G、B、C三点共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C的长,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C,∵M、N分别是DC、DF的中点,∴FC=2MN,∵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是正方形,∴∠FGB=90°,∠ABG=∠ABC=90°,FG=BE=5,BC=AB=7,∴∠GBC=∠ABG+∠ABC=180°,即G、B、C三点共线,∴GC=GB+BC=5+7=12,∴FC=,∴MN=132,故答案为:13 2.【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9.-2【解析】【分析】直接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当时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解析:-2【解析】【分析】直接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解:当51x =-时,原式2(51)2(51)6=-+--52512526=-++--2=-【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20.2【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连接FB∵四边形EFGB 为正方形∴∠FBA=∠BAC=45°∴FB∥AC∴△ABC 与△AFC 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S=2故答案为:2解析:2【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连接FB∵四边形EFGB 为正方形∴∠FBA=∠BAC=45°,∴FB ∥AC∴△ABC 与△AFC 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2224ABC IEABCD IEABCD S S S =⋅=⨯=∴S=2故答案为:2.21.【解析】【分析】已知ABCD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DE=PB+PE 求出DE 长即是PB+PE 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连接DE 交AC 于点P 解析:10【解析】【分析】已知ABCD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DE=PB+PE ,求出DE 长即是PB+PE 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连接DE ,交AC 于点P ,连接PB ,则PB+PE=DE 的值最小 ∵CE=1,CD=3,∠ECD=90° ∴22221310=++=DE CE CD ∴PB+PE 1010【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性质,作对称点,再连接,根据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得结论.22.【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8BD=6可推出AD=AB=5由面积的可列出关于DH 的方程求出DH 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 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8BD=6∴AO解析:185. 【解析】【分析】 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8,BD=6可推出AD=AB=5,由ABD ∆面积的可列出关于DH 的方程,求出DH 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 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AO=4,OD=3,AC⊥BD,∴2234+,∵DH⊥AB,∴12⨯AO×BD=12⨯DH×AB,∴4×6=5×DH,∴DH=245,∴222465⎛⎫- ⎪⎝⎭=185.【点睛】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3.【解析】【分析】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然后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B∵∠C=90°CD为AB边上的中线∴CD=AB=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5【解析】【分析】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然后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22125+=∵∠C=90°,CD为AB边上的中线,∴CD=125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8【解析】【分析】设A′C=xcm先根据已知利用AAS证明△A′BC≌△DCE得出A′C=DE=xcm 则BC=AD=(9+x )cmA′B=AB=15cm 然后在Rt△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C2=A解析:8【解析】【分析】设A ′C=xcm ,先根据已知利用AAS 证明△A ′BC ≌△DCE ,得出A ′C=DE= xcm ,则BC=AD=(9+x )cm ,A ′B=AB=15cm ,然后在Rt △A ′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C 2=A ′B 2+A ′C 2,即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15cm ,∠A=∠D=90°,AD ∥BC ,AD=BC ,∴∠DEC=∠A ′CB ,由折叠的性质,得:A ′B=AB=15cm ,∠BA ′E=∠A=90°,∴A ′B=CD ,∠BA ′C=∠D=90°,在△A ′BC 和△DCE 中,BA C D A CB DEC A B CD ∠=∠⎧⎪∠=∠=''⎨'⎪⎩∴△A ′BC ≌△DCE (AAS ),∴A ′C=DE ,设A ′C=xcm ,则BC=AD=DE+AE=x+9(cm ),在Rt △A ′BC 中,BC 2=A ′B 2+A ′C 2,即(x+9)2=x 2+152,解得:x=8,∴A ′C=8cm .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 25.15【解析】【分析】根据得出将根号外的数化到根号里即可计算【详解】∵且∴∴∴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号的转化寻找倍数关系是解题关键解析:15【解析】【分析】根据10.724=10 1.0724⨯,将根号外的数化到根号里即可计算.【详解】10.724=1.0724=,且10.724=10 1.0724⨯∴115=10=100100x x x =∴100115x =∴ 1.15x =故答案为:1.15【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根号的转化,寻找倍数关系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6.画图:见解析;面积=4.5.【解析】【分析】以直角边为1和3构造斜边为10,再以3和4为直角边构造斜边为5,即可得到所求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ABC 为所求,S △ABC =4×3-12×3×4-12×3×1=4.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应用与作图设计,关键要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对所作图形的要求,然后作图.27.(1)0≤x ≤4(2)12;78(3)图见解析,1.4或3.4;(4)y=()()22102212242x x x x x ⎧≤≤⎪⎪⎨⎪-+≤⎪⎩< 【解析】【分析】(1)由于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则x 范围可知;(2)根据题意得画图测量可得对应数据;(3)根据已知数据描点连线画图即可,当△BDP 的面积为1cm 2时,相对于y =1,则求两个函数图象交点即可;(4) 先根据点P 在AB 上时,得到△BDP 的面积y =12×BD ×DP =12x 2,(0≤x ≤2),再根据点P 在AC 上时,△BDP 的面积y =12×BD×DP =−12x 2+2x ,(2<x ≤4),故可求解.【详解】 (1)由点D 的运动路径可知BD 的取值范围为:0≤x ≤4故答案为:0≤x ≤4;(2)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可得m =12,n =78; 故答案为:12,78; (3)根据已知数据画出图象如图当△BDP 的面积为1cm 2时,对应的x 相对于直线y =1与图象交点得横坐标,画图测量得到x=1.4或x=3.4,故答案为:1.4或3.4; (4)当点P 在AB 上时,△B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BD =x =DP ,∴△BDP 的面积y =12×BD ×DP =12x 2,(0≤x ≤2) 当点P 在AC 上时,△C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 =x ,故CD =4−x =DP , ∴△BDP 的面积y =12×BD ×DP =12x (4−x )=−12x 2+2x ,(2<x ≤4)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2102212242x x x x x ⎧≤≤⎪⎪⎨⎪-+≤⎪⎩<. 【点睛】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画法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答关键是按照题意画图、取点、测量以得到准确数据.28.(1)①kx +b =0,②11y kx b y k x b =+⎧⎨=+⎩,③kx +b >0,④kx +b <0;(2)x ≥1. 【解析】【分析】(1)①由于点B 是函数y=kx+b 与x 轴的交点,因此B 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kx+b=0的解;②因为C 点是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因此C 点坐标必为两函数解析式联立所得方程组的解;③函数y=kx+b 中,当y >0时,kx+b >0,因此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式kx+b >0的解集; 同理可求得④的结论.(2)由图可知:在C 点右侧时,直线y=kx+b 的函数值要小于直线y=k 1x+b 1的函数值.【详解】解:(1)根据观察得:①kx +b =0,②11y kx b y k x b =+⎧⎨=+⎩,③kx +b >0,④kx +b <0. 故答案为:kx +b =0,11y kx b y k x b =+⎧⎨=+⎩,kx +b >0,kx +b <0; (2)∵点C 的坐标为(1,3),∴不等式kx +b ≤k 1x +b 1的解集为x ≥1.故答案为:x ≥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内在联系.29.(1)是平行四边形;(2)①AC=BD ;证明见解析;②AC ⊥BD .【解析】【分析】(1)如图2,连接AC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①由(1)知,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且FG=12BD ,HG=12AC ,于是得到当AC=BD 时,FG=HG ,即可得到结论;②若四边形EFGH 是矩形,则∠HGF =90°,即GH ⊥GF ,又GH ∥AC ,GF ∥BD ,则AC ⊥BD .【详解】解::(1)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如下:如图2,连接AC ,∵E是AB的中点,F是BC的中点,∴EF∥AC,EF=12AC,同理HG∥AC,HG=12AC,综上可得:EF∥HG,EF=HG,故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①AC=BD.理由如下:由(1)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且FG=12BD,HG=12AC,∴当AC=BD时,FG=HG,∴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②当AC⊥BD时,四边形EFGH为矩形.理由如下:同(1)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AC⊥BD,GH∥AC,∴GH⊥BD,∵GF∥BD,∴GH⊥GF,∴∠HGF=90°,∴四边形EFGH为矩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点四边形,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0.(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类比题目中所给的运算方法即可解答;(2)观察题目所给的算式,根据算式总结出一般规律即可求解.【详解】(111115 456524⎛⎫-=⎪⎝⎭===;(2=n为自然数,且n≥2) .【点睛】本题是阅读理解题,能够从所给的案例中找出相应的规律是解决该类题型的关键.。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9 B.7
C. 20
D. 3
1 2. x 为何值时,1
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 ) A 、x > 1 B 、x ≥ 1 C 、x < 1 D 、x ≤ 1.
3. 已知a ,b ,c 为△ABC 三边,且满足(a 2-b 2)(a 2+b 2-c 2)=0
,则它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 x < 2,化简(x-2)2 +|3-x |的结果是 ( )
A 、-1
B 、1
C 、2x-5
D 、5-2x
5. 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1
B .120
C .90
D .不能确定
6. 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D 边的B ′处,若AE=2,DE=6,
∠EFB=60°,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 )
A.12
B. 24
C. 312
D. 316
7.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在对角线BD 上,且∠BAE =22.5 º, EF ⊥AB ,垂足为F ,则EF 的长为( )
A .1
B . 2
C .4-2 2
D .3 2 -4
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以是( )
A.1:2:3:4
B.1:2:2:1
C.1:2:1:2
D.1:1:2:2
6题图 7题图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9.计算:321÷6
5=_______。
10..如图,已知ABC ∆中,︒=∠90C ,15=BA ,12=AC ,以直角边BC 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
的面积是 .
. .
.
11. 如图,ABCD 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且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____________,使ABCD 成为菱形.(只需添加一个即可)
12 . .如图,将菱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菱形的对称中心O 处,折痕为EF.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cm ,∠A=120°,则EF= .
13. .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点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把∠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14、(4分)计算: (24-
21)-(281 - 6)
O
F E D C B A
E C D B A B ′ A C B
11题图 12题图 13题图
15(5分)..先化简,后计算:. 11()b a b b a a b ++++,其中,51a +=51b -=
16.(5分)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 沿∠CAB 的角平分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
17.(9分)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BC ,对角线BD 平分 ABC ,P 是
BD 上一点,过点P 作PMAD ,PNCD ,垂 足分别为M 、N 。
(1) 求证:角ADB=角CDB ;
(2) 若ADC=90,求证:四边形MPND 是正方形。
18.(9分)如图,在□ABCD 中,F 是AD 的中点,延长BC 到点E ,使CE=BC ,连结DE ,CF 。
(1)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4,AD=6,∠B=60°,求DE 的长。
17题图 A B
C D N M P 18题图
A E C
D B
19.(9分) 如图,在△ABC 中,∠ACB=90°,∠B >∠A ,点D 为边AB 的中点,DE ∥BC 交AC 于点E ,CF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
(1)求证:DE=EF ;
(2)连结CD ,过点D 作DC 的垂线交CF 的延长线于点G ,求证:∠B=∠A+∠DGC .
20.(12分) 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B 、CD 上的点,AE =CF ,连接EF 、BF ,EF 与对角线AC 交于点O ,且BE =BF ,∠BEF =2∠BAC 。
(1)求证;OE =OF ; (2)若BC =32
,求AB 的长。
19题图
A B C D E F O
参考答案
1.B ;
2.A ;
3.D ;
4.D ;
5.C ;
6.D ;7C,8C
9. ;10. 81Π/8 11 OA=OC 或AD=BC 或AD ∥BC 或AB=BC ;13.3 ;13. 2
3或3; 14. 22- 15 :原式2()()a b a b ab a b ab
++==+
当a =,b = 16.32
17. (1) ∵BD 平分ABC ,∴ABD=CBD 。
又∵BA=BC ,BD=BD ,
∴△ABD △CBD 。
∴ADB=CDB 。
(4分)
(2) ∵PMAD ,PNCD ,∴PMD=PND=90。
又∵ADC=90,∴四边形MPND 是矩形。
∵ADB=CDB ,PMAD ,PNCD ,∴PM=PN 。
∴四边形MPND 是正方形。
18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C ∥AB ,
∴∠CDE=∠AED ,
∵DE平分∠ADC,
∴∠ADE=∠CDE,
∴∠ADE=∠AED,
∴AE=AD,
同理CF=CB,又AD=CB,AB=CD,
∴AE=CF,
∴DF=BE,
∴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DE=BF,
(2)△ADE≌△CBF,△DFE≌△BEF.
19
解答:证明:(1)∵DE∥BC,CF∥AB,∴四边形DBCF为平行四边形,
∴DF=BC,
∵D为边AB的中点,DE∥BC,
∴DE=BC,
∴EF=DF﹣DE=BC﹣CB=CB,
∴DE=EF;
(2)∵四边形DBCF为平行四边形,
∴DB∥CF,
∴∠ADG=∠G,
∵∠ACB=90°,D为边AB的中点,
∴CD=DB=AD,
∴∠B=∠DCB,∠A=∠DCA,
∵DG⊥DC,
∴∠DCA+∠1=90°,
∵∠DCB+∠DCA=90°,
∴∠1=∠DCB=∠B,
∵∠A+∠ADG=∠1,
∴∠A+∠G=∠B.
20.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CD ,∠OAE =∠OCF ,∠OEA =∠OFC ∵AE =CF ∴△AEO ≌△CFO (ASA ) ∴OE =OF
(2)连接BO ∵OE =OF ,BE =BF ∴BO ⊥EF 且∠EBO =∠FBO ∴∠BOF =900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BCF =900 又∵∠BEF =2∠BAC ,∠BEF =∠BAC +∠EOA
∴∠BAC =∠EOA ∴AE =OE ∵AE =CF ,OE =OF ∴OF =CF 又∵BF =BF
∴△BOF ≌△BCF (HL ) ∴∠OBF =∠CBF ∴∠CBF =∠FBO =∠OBE ∵∠ABC =90度 ∴∠OBE =30度 ∴∠BEO =60度 ∴∠BAC =30度 ∴AC=2BC=34,
∴AB=61248=-。